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019-07-17 10:55:15 11 举报
AI智能生成
公共基础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组成部分
邓小平理论
形成发展
初步形成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40周年
主要报告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改革开放宣言书
主要内容
思想上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上
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组织上
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1982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历史命题
形成轮廓
1987十三大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出一阶段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走向成熟
1992南方谈话
“三个有利于”、“白猫黑猫”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992十四大
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指导思想
1997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主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改革开放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三步走战略
十三大
1981-1990
实现温饱
1991-20世纪末
实现小康
21世纪中叶
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主题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基本内容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历史地位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
主题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内容
第一要义
发展
核心
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题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时代背景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历史地位
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基础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都要经历的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科学含义
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主要矛盾
一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两不变
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
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改(强国之路))
十三大(1987年10月)
提出“富强、民主、文明”
十七大(2007年10月)
补充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十九大(2017年10月)
补充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坚持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对内改革
改革的目的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改革的性质
改革既是一场革命(第二次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改革的特点
改革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提出
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发展和改革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前提
总目标
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意义
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对外开放
政策理论依据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
对外开放格局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980
深圳
1984
14个特区
1985
上海
1990
浦东
2001
WTO
目前
19个特区
对外开放的立足点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对外开放的重大表现
1980 年建立 4 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1988年海南岛。2010 年设立喀什经济特区
试试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总体布局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基本目标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做到三者统一
党的领导
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
本质核心
依法治国
基本方略
基本制度
一个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个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灵魂、主题、精髓、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社会、个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核心、原则
核心
为人民服务
原则
集体主义
重点
诚实守信
着力点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社会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打赢脱贫攻坚战
基本方略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扶贫地区
深度贫苦地区
扶贫内容
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环境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基本条件
对内
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长期不变
高度自制
对外
和平外交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互相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全球治理观
共商共建共享
核心领导
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性质
两个先锋队
党的建设
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
健全监督体系
组建监察会
制定国家监察法
十九大
新时代
五个是
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三个意味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矛盾
一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两不变
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
新思想
时代课题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主要内容
八个明确
总任务、主要矛盾、布局、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强军目标、大国外交、本质特征
十四个基本方略
党对一切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
新建设
经济建设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时间逻辑的必然结果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文化建设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文化自信
社会建设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生态文明建设
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国防军队建设
军队建设三步走
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
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祖国统一建设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和平外交建设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党的建设
增强八个本领
新征程
两个时期
从2020年到203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两个阶段
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历史使命
最伟大的梦想
子主题 1
四个伟大
伟大斗争
矛盾
伟大工程
党的建设
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
伟大梦想
中国梦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