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
2020-07-08 18:25:18 2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版)知识框架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绪论
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依赖、崇拜自然
对大自然感性适应
园林的萌芽状态
第二阶段
利用、改造自然
对大自然理性适应
特点
为统治阶级服务,或归他们私有
主流是封闭、内向型
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寄托为主要目的
造园由工匠、文人、艺术家完成
各族园林
中国
昆仑山《穆天子传》:瑶池(西王母)、悬圃(黄帝)
基督教
伊甸园。《圣经》
佛教
极乐世界,《阿弥陀经》
伊斯兰教
天园,《古兰经》
主要工作
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第三阶段
控制、征服自然
对自然环境严重破坏
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水气污染导致自然生态失衡
城市人口密集,不断扩张
居住环境恶化
人物
奥姆斯特德:现代城市公园
国家公园
纽约中央公园
波士顿绿地系统
霍华德:田园城市
特点
出现政府经营、属政府所有的公共园林
园林规划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兴造园林开始注重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作用与提供公共游憩、活动的场地
由现代职业造园师主持造园工作
第四阶段
对自然亲和共生
特点
确立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出现园林城市
园林绿化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创造合理城市生态系统为目的
强调跨学科综合与公共参与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按基址和开发方式
人工山水园
平地挖水堆山,以城镇内居多
天然山水园
利用自然山水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架构
按园林隶属关系
皇家园林
大内御苑
宫城和皇城内,便于皇帝日常游憩
行宫御苑
都城近郊或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短期游憩
离宫御苑
都城近郊或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
私家园林
宅园
建置在城镇内,依附于邸宅
游憩园
单独建置,不依附于邸宅
别墅园
建在郊外风景地带
寺观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生成期
先秦、西汉
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私家园林异军突起、寺观园林开始兴盛
初步确立园林美学思想
全盛期
隋唐
园林体系风格特征基本形成
成熟期
两宋、元、明、清初
成熟后期
清中到清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杂糅
诗画的情趣
意境的蕴涵
园林的生成期
园林起源
园林形制
囿
最早的园林形式
供帝王狩猎、游观
台
园林里的主要建筑物
土堆筑成的方形高台
登高远眺,观赏风景、观天象,通神明
园圃
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兼做观赏
意识形态
园林的风景式发展方向
天人合一思想
君子比德思想
一池三山
神仙思想
殷周
殷纣王:沙丘苑台
周文王
灵台、灵池、灵沼
行道树:周定王
春秋战国
礼乐崩坏,天子式微
诸侯国竞相修建庞大豪华的宫苑
东周
台囿结合,以台为中心构成贵族园林的情况普遍
观赏对象从动物扩张到植物及周围宫室、山水
宫苑游观功能上升到主要地位
实例
楚国章华台(湖北潜江)
台临水成景
开凿大型水体工程的首例
吴国姑苏台(苏州)
秦
真正的皇家园林出现
以咸阳宫为中心的宫殿集群
以阿房宫为中心的上林苑
按天上星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的布局(天人合一思想在规划中的具体表现)
园林实例
上林苑
兰池宫
挖池筑岛摹拟海上仙山,是首次筑山理水并举
从此皇家园林又增加求仙的功能
西汉
实例
上林苑
昆明池、豫章台
未央宫
建章宫
太液池:池中筑三岛摹拟三仙山
甘泉宫
兔园
首创土石结合的假山
园中布景、题名开始出现诗画意境
特点
皇家园林是西汉造园活动的主流
宫苑
宫: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
苑:郊林山野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
新供水体系:皇家园林用水与城市供水结合
东汉
实例
城内:濯龙园、永安宫
城郊:上林苑、广成苑
特点
园林规模远小于西汉,但园林游赏功能上升到主要地位,比较注意造景效果
郊外宫苑使用率不高
汉代私家园林
王侯官僚园林
梁冀苑囿
山水造景以自然风景为蓝本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豪华的私家园林
梁孝王刘武 菟园(梁园)
富豪巨贾
西汉茂陵袁广汉
文人宅园(隐士庄园)
张衡
仲长统
小结
三阶段
殷周:初始阶段,“贵族园林”相当于皇家园林的前身
秦、西汉:重要阶段,中央集权确立,皇家园林出现。“宫”、“苑”两类别对后世造园影响深远
东汉:园林从生成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的过渡阶段
园林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类型还不完备,造园主流是皇家园林
功能从早期狩猎生产、通神求仙转化为游憩观赏为主,但建筑与其他三要素无有机联系,总体规划粗放
园林本于自然但未必高于自然,造园活动未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园林的转折期
总论
庄园经济发展,士族日益强大
社会动荡: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
富豪贪婪奢侈,知识分子玩世不恭“魏晋风流”
寄情山水、崇尚隐逸成为社会风尚
山水诗文-独立的山水画-山水园林
建筑技术进步、观赏植物普遍栽培
皇家园林
邺城
城市规划
结构严整,以宫城为全盘规划的中心
华林园、大内御苑性质“铜雀园”
仙都苑(继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象征手法的发展)
离宫别馆“玄武苑”
洛阳
御苑“芳林园”
确立皇都规划新格局
单一的宫城正门前形成一条直达南城门的御街,重要的衙署府邸分布在街的两侧,御街与其后宫苑构成城市中轴线
建康
城北人工开凿玄武湖
华林园
最早出现修禊活动的人工建置
总结
园林规模较小,已无生产用途。筑山理水技艺达到一定水准,建筑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亭开始引入宫苑
园林景观重点从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追求镂金错彩的皇家气派,又透露多少天然清纯之美
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私家园林影响,南朝个别御苑甚至由著名文人参与经营,民间游憩活动被引进宫廷(曲水流觞“修禊”)
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从秦汉写实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实写意相结合
皇家园林除“宫”“苑”外,称“园”的也较多,“宫”已具备大内御苑的格局
私家园林
城市私园
北方
《洛阳伽蓝记》
寿丘里(王子坊)
南方
茹园、玄圃
特点
追求华丽的园林景观,讲究声色娱乐的享受,但也不乏天然清纯之立意
设计精致化
石:叠山、特置、砌筑驳岸
理水技巧成熟
植物品类繁多
建筑因地制宜,出现借景、框景
规模小型化
小而精、小中见大,写意与写实结合
郊野庄园别墅
北方
石崇“金谷园”
南方
会稽谢家庄园
陶渊明“归园田居”
特点
包含隐逸思想的美学趣味,开启别墅园林的先河
寺观园林
分类
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置的园林,犹如宅园之于邸宅
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
郊野地带周围的园林化环境
其他园林
公共园林
“亭”从汉代的驿站建筑--两晋的风景建筑--转化为公共园林的代称
新亭、兰亭
小结
皇家园林基本只有游赏功能,“宫”具有大内御苑的性质,居于都城中轴线的结束部位,构成了都城中心区的基本模式
园林创作手法从单纯摹仿自然山水进而进行适当概括提炼(再现自然-表现自然),建筑与其他自然要素取得协调,造园活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私家园林异军突起,反映了造园活动的成就。庄园、别墅作为别墅园的先型对后世私家园林影响深刻
寺观园林拓宽了造园的领域,一开始就朝世俗化方向发展。郊野寺观注重外围环境,对风景名胜区开发起主导作用。
园林的全盛期
总论
山水画论出现,诗画互渗,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
传统木构技艺趋于成熟,梁架、斗拱制度完善,装修装饰规范化
园艺技术很大进步:引种驯化、嫁接、催花
都城
长安
大兴城(隋)
宫城偏处城北,皇城紧邻宫城之南,共同构成城市中心区,其余为坊里居住区
方格网状道路系统,设东西二市。市、坊严格分开
开凿四条水道入城解决城市供水,也作为风景园林用水。还开广通渠联通黄河以供漕运
长安城(唐)
商品经济日益兴盛,逐渐突破坊市分离的格局,夜市出现。
宫城位于皇城之北,中部太极宫(西内),西部掖庭宫,东部为东宫,此外还有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
禁苑包括隋大兴苑、西内苑、东内苑故又称三苑。
城东南为御苑“芙蓉苑”与公共游览地“曲江”,汉昆明池被保留成公共游览胜地
洛阳
“两京制”
宫城隋名“紫薇城”,唐名“洛阳宫”
皇家园林
大内御苑
“东内”大明宫、“南内”大明宫(长安)
洛阳宫“陶光园”
宫中有苑、宫苑一体
禁苑(三苑):禁苑、西内苑、东内苑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西苑
历史上仅次于上林苑的特大型皇家园林
营建工程极其浩大,在设计规划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到来
唐改名东都苑
上阳宫、玉华宫、华清宫
总结
皇家园林建设规范化,形成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三类
大内御苑紧邻宫廷区后面或一侧,呈宫苑分置的格局,但也彼此穿插延伸。宫廷区内绿化种植受重视
郊外行宫、离宫重视相地选址,建置在山岳优美的地带。离宫一般有广阔的林区
私家园林
城市私园
特点
寄托士人们向往隐逸,心系林泉的情怀
洛阳私家园林多以水景取胜,颇多出现摹拟江南水乡的景观
不仅以理水和各种形态的水景见长,叠石的技艺也达到较高水准
洛阳私园与长安一样,纤丽与清雅两种格调并存
实例
白居易“履道坊宅园”
归人里宅园
郊野别墅园
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方便、风景优美地带
安乐公主山庄:格调华丽纤秾
李德裕平泉庄、杜甫浣花溪草堂:朴素无华、村野意味
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
白居易庐山草堂
依附于庄园建置
王维辋川别业、卢鸿一嵩山别业
“文人园林”兴起
造园技巧、手法上表现了园林与诗画的沟通
造园思想上融入了文人士大夫的独立人格、价值观和审美观
代表人物:白居易
寺观园林
从世俗化到文人化
进行大量世俗活动,成为城市公共交往的中心
寺观建筑制度趋于完善,大的寺观往往包括殿堂、寝膳、客房、园林四部分功能区
寺观不仅在城市兴建,而且遍及郊野,尤其山岳风景地带
园林
更重视庭院的绿化和园林的经营
长安的佛寺多数有园林或庭院园林化
许多寺观引来活水在园林或庭院里建置山池水景
建筑形制
佛寺建筑均为分院制:由若干个以廊庑围合而成的院落组织为建筑群
另见水亭制:回廊围合的庭院全为水池
其它园林
衙署园林
白居易官舍、绛州州衙园林、李德裕东湖(新繁县署)
公共园林
长安城内
利用城南坊里内的港阜
乐游原
利用水渠转折部位的两岸创造以水景为主的游览地
曲江
街道绿化
近郊
灞桥、昆明池
小结
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完全形成,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类
私家园林艺术性继续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和局部的细致处理
宗教世俗化导致寺观园林普及,城市寺观具有城市公共交往中心的作用
公共园林已更多见于文献记载,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两京尤为重视城市绿化建设
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跨入新境地
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有互相渗透的迹象,中国古典园林诗画的情趣开始形成
园林的成熟期(一)
总论
小农经济发达,商业、手工业繁荣,资本主义因素开始孕育
社会忧患意识普遍,也反而导致苟且偷安、浮华奢靡的社会风气
经济发展带动科学技术进步,建筑、绘画、园艺栽培的进步为园林兴造提供技术保证
重文轻武导致文化繁荣,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造园,“文人园林”兴盛
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在宋代完全确立
以琴棋书画、品茶、文玩、花鱼鉴赏等为主要内容的文人精神生活与园林密切联系
都城
东京
三重城垣:宫城(宫廷和部分衙署)、内城(衙署、王府邸宅、寺观)、外城(民居、市肆)
取消包围坊里和市场的围墙,演变为商业化的街巷制,内外城主要街道(除天街)几乎都是商业大街
总体布局保持以宫城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形式,殿宇群组既保持严整布局,又显示灵活精巧
蔡河、汴河、金水河、五丈河贯穿东京城,不仅繁荣商业,而且解决了城市供水和宫廷、园林用水
临安
仍保持御街-衙署区-大内的传统皇都规划的中轴线格局,但限于地形条件宫廷在前,衙署在后,称“倒骑龙”
外城采取新市坊规划制度:御街中段两侧大片地带划作中心综合商业区,御街南段和衙署区充作官府商业区
手工业、商业网点、仓库、学校、居住区等穿插分布于外城各街巷,不见坊里制踪迹
对城西的西湖风景区进行疏浚与风景建设,南宋时已形成“西湖十景”
皇家园林
东京
北宋初年时建“东京四苑”
琼林苑
御津园
金明池
宜春苑
宋徽宗时建
延福宫
艮岳
临安
大内御苑
仅一处:后苑
行宫御苑
一部分在外城、大部分在西湖风景优美的地段、其余分布在钱塘江畔和东郊风景地带
私家园林
洛阳
《洛阳名园记》
司马光“独乐园”
特点
除依附于邸宅的宅园之外,单独建置的游憩园占大多数,且都定期向公共开放,主要供公卿士大夫们进行宴集、游赏等活动
以莳栽花木著称,有大片树林而成的林景,另外在园中某些区域作为“圃”种植花卉、药材、果蔬
筑山仍以土山为主,可能由于从南方运石成本较高,或由于因地制宜提倡堆筑土山或土石山
园内建筑形象丰富,但数量不多,布局疏朗。筑“台”以俯瞰全园或借园外之景。建筑物命名均能点出景观特色,且有意境含蕴
江南
临安
大多分布在西湖一带,其余在城内和城郊钱塘江畔
实例
平江(苏州)
沧浪亭、乐圃
润州(镇江)
梦溪园、研山园
其它
盘洲园、沈园
文人园林特点
简远
即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是对大自然风致的提炼概括,创作手法趋向于写意
简约不代表简单、单调,而是以少胜多、以一当十。造园要素不追求品类繁复,不滥用设计技巧
意境的深化除了视觉景象的简约而留有余韵,也借助景物题署的诗化体现像外之旨
疏朗
景物数量不求多,因而园林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
筑山往往主山连绵、客山拱状而构成一体,且山势平缓,不作故意大起大幅
水体多半以大面积来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
植物配置也以大面积丛植或群植成林为主
雅致
园中种竹十分普遍且呈大面积栽植,作为园林格调雅致的象征
园林用石盛行单块的“特置”,太湖石的抽象造型不仅具有观赏价值,也表现了文人爱石的高雅情趣
建筑物多用草堂、草庐、草亭等以示其不同流俗,“流怀亭”的建置象征高雅韵事“曲水流觞”
天然
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
园林内部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
其它园林
寺观园林
由世俗化进而达到文人化的境地,除保留一点烘托佛国仙界的功能外,与私家园林之间几乎没有差异
继两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在山野风景地带建置园林的高潮无异于对全国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的再度大开发
西湖山水间建置大量佛寺,临安成为东南的佛教胜地。佛寺本身成为西湖风景区的重要景点
公共园林
城市
东京
政府出资在城内外池沼旁种花栽柳、建置亭桥台榭,成为东京居民的游览地
政府出资在城内外池沼旁种花栽柳、建置亭桥台榭,成为东京居民的游览地
城市街道绿化也很出色,街道两旁栽植行道树,御沟、护城河与城内四条河道也进行绿化
临安
西湖经南宋继续开发建设相当于一座特大型公共园林,湖内诸园相当于“园中园”,西湖十景形成
农村
浙江楠溪乡苍坡村: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座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辽金园林
辽
陪都:南京
皇家园林:瑶池、柳庄、粟园、内果园、长春宫
佛教盛行,南京城内及城郊有诸多佛寺
金
中都(南京)
皇家园林
大内御苑:东、西、南、北苑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兴德宫、建春宫、大宁宫、玉泉山行宫
私家园林:崔氏园亭、赵园、趣园、赵秉文“遂初园”
寺观园林:庆寿寺、香山永安寺
公共园林:香山及西山一带寺观、中都城内外湖泊河流、卢沟桥、玉泉山
燕京八景:居庸叠翠、玉泉垂虹、太液秋风、琼岛春荫、蓟门飞雨、西山晴雪、卢沟晓月、金台夕照
小结
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文人园林兴盛,作为一种风格几乎涵盖了私家造园活动,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
皇家园林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要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冲淡了园林的皇家气派。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进一步文人化,公共园林已更为活跃普遍
叠石、置石均显示出高超技艺,理水已能缩移大自然全部水体形象,与叠山的经营配合构成园林地貌骨架
观赏植物由于园艺技术发达而具有丰富品种,为植物造景提供多样的选择余地。园林建筑小品、细部、室内家具更为精美,对园林成景起重要作用
唐代园林写实与写意结合的传统到宋代大致完成向写意的转化。文人画的画理介入造园艺术,景题和匾额的运用由赋予园林“诗化”的特征
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体的两宋园林所显示的蓬勃进取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
园林的成熟期(二)
总论
明代废除宰相制,相权与君权集中于皇帝一身,皇家园林恢复表现皇家气派,文人造园的意境著上一层抑压心理的流露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工商地主和市民阶层崛起,具有人本主义的市民文化开始发展,以生活享乐为目标的市民园林与重陶冶性情的士流园林分庭抗礼
园林创作除以往的全景山水缩移摹拟外,又出现以山水局部以象征山水主体的更为深化的写意创作手法
景题、匾额、对联在园林中普遍使用犹如绘画的题款,意境的传达借助文字而大大增加信息量。园林意境的蕴藉更为深远,赋予园林更多的诗情画意
造园活动逐渐演变出不同地方风格,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百花争艳的局面的到来
都城
大都(元)
城市规划
继承唐宋皇都规划模式:三套方城、宫城居中、宫轴对称,突出《周礼考工记》“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古制
外城由纵横的街道和胡同划分为50坊,设北东西三市,居民住宅沿胡同建置
引水工程
一条引玉泉山泉水经过金河入城,流经宫城进入太液池,以供应宫苑用水
另一条引昌平神山白浮泉水注入瓮山西湖,通过平行于金河的“长河”流经积水潭最终注入通惠河
北京
明
紫禁城开四门:东华门、西华门、午门、玄武门
金河废弃,昌平神山水道淤塞,玉泉山之水分两股,一股入太液池作宫廷用水,另一股仍流入通惠河
清初
压缩宫廷开支,官宦衙门、官宦住所、作坊、马厩等大为减少,空出房舍和地段大部分逐渐成民宅
皇家园林
元、明
大内御苑
在金代大宁宫的基址拓展,园林主体为为开拓后的太液池,池中三岛沿袭“一池三山”模式,最大岛屿为琼华岛,改名万岁山
共六处:御花园、慈宁宫花园、万岁山(景山)、西苑、兔园、东苑
清初
大内御苑
西苑进行较大增建和改建,东苑仅部分保留,其余基本保持原貌
行宫御苑
香山行宫、玉泉山静明园
离宫御苑
畅春园、木兰围场、避暑山庄、圆明园
私家园林
江南
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名园胜
扬州
休园、影园
苏州
拙政园
无锡
寄畅园
南京
东园
上海
豫园
北京
万柳堂、定国公园、梁园、清华园勺园、白石庄园
文人园林
总论
文人画进入明代已经完全成熟,诗书画真正融为一体,追求“诗卷气”和“雅逸”
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大发展
富商巨贾由于儒商合一、附庸风雅而效法士流园林,市井气与书卷气相融糅,冲淡了市民园林的流俗气质,成为文人园林风格的变体
清初康熙南巡江南,后聘江南造园家参与畅春园的规划设计,首次把江南民间造园技艺引入皇家园林,同时也把文人趣味参入宫廷造园艺术
相较两宋园林的思想性逐渐被技巧性取代,造园技巧获得长足发展,造园思想却日益萎缩
造园匠师
宋代已有园艺工人与叠山工人“山匠”记载
明代杭州工匠“陆叠山”、苏州叠山工匠称“花园子”
李渔《闲情偶寄》客观指出工匠在造园艺术创作和工程运作中的重要地位
张南垣父子
张南垣主张以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开创了叠山艺术的新流派
其次子张然成就最大,其后人的一支成为北京著名的叠山世家:山子张
著作
计成《园冶》
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
好园林的评价标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景到随机: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原址的地貌地形特点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人造山水环境必须给人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建筑配置必须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李渔《一家言》(闲情偶寄)
建筑布置反对墨守成规
窗栏借景“四面皆实,独虚其中”。“尺幅窗”、“无心画”
主张叠山“贵自然”、“重经济”,提倡土石山而反对石山
文震亨《长物志》
建筑设计“随方制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
水石:“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
叠山理水:“要须回环峭拔,安插得宜。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小结
造园家按其执业方式和社会地位而言,已有几分接近于现代职业造园师或具备其某些职能
造园理论中有关园林规划、设计探索和具体造园手法的表述虽未系统化,但已包含现代园林学的某些萌芽
造园运作比较强调经济因素,已经朦胧地意识到市场、价格的制约情况
其它园林
寺观园林
大承天护圣寺:外围园林化处理出色
规模宏大,建筑华丽,临水处园林化处理精彩
一般寺观即使没有单独的园林,也要把主要庭院加以绿化或园林化
西直门外万寿寺
寺观单独建置附园的也不少,有的甚至成为京师的名园
朝阳门外“月河梵院”
北京西北郊风景游览胜地不少以园林或庭院绿化或外围园林化环境出色知名于世
香山寺、碧云寺、圆净寺
公共园林
城内、近郊
什刹海(积水潭)
农村聚落
浙江楠溪江
苍坡村
岩头村
丽水湖、塔湖庙
小结
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导致私家园林达到了艺术成就的高峰,出现前所未有的百花争艳局面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造园家,出身于文人阶层或叠山工匠。积累的丰富造园经验由文人造园家总结为理论著作刊行于世
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相应巩固了园林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这个时期园林创作普遍重视技巧,但也冲淡了园林的思想蕴含
皇家园林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另一方面吸收了江南园林保持自然生态的养分,为成熟后期皇家园林建设高潮的兴起打下基础
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
利用水系加以园林化处理
利用旧园废址加以改造
寺观外围园林化环境的扩大
园林的成熟后期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