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2019-08-26 16:07:31 22 举报
AI智能生成
Redis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nosql数据库
CAP理论
传统关系型数据库ACID
nosql数据库CAP
C:Consistency(强一致性)
A:Availability(可用性)
P:Partition tolerance(分区容错性)
CAP的3进2
在分布式系统下nosql数据库必须满足P
BASE理论
是什么
分布式+集群
介绍
redis.conf
Units单位
INCLUDES包含
GENERAL通用
Daemonize
Pidfile
Port
Tcp-backlog
Timeout
Bind
Tcp-keepalive
Loglevel
Logfile
Syslog-enabled
Syslog-ident
Syslog-facility
Databases
SNAPSHOTTING快照
Save
save 秒钟 写操作次数
禁用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rdbcompression
rdbchecksum
dbfilename
dir
REPLICATION复制
SECURITY安全
requirepass foobared
LIMITS限制
Maxclients
Maxmemory
Maxmemory-policy
Maxmemory-samples
APPEND ONLY MODE追加
appendonly
appendfilename
Appendfsync
Always:同步持久化 每次发生数据变更会被立即记录到磁盘 性能较差但数据完整性比较好
Everysec:出厂默认推荐,异步操作,每秒记录 如果一秒内宕机,有数据丢失
No
No-appendfsync-on-rewrite:重写时是否可以运用Appendfsync,用默认no即可,保证数据安全性。
Auto-aof-rewrite-min-size:设置重写的基准值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设置重写的基准值
常见配置redis.conf介绍
持久化
RDB(Redis DataBase )
什么是RDB
是什么
怎么做
触发条件
手动触发
save命令
bgsave命令
自动触发
配置文件配置(save m n )
默认配置
实现原理
主从复制场景
执行shutdown命令之后执行
Fork
说明
为什么Redis进行RDB持久化数据时,新起一个进程而不是在原进程中起一个线程
执行流程
流程图
步骤
1、Redis父进程首先判断:当前是否在执行save,或bgsave的子进程,如果在执行则bgsave命令直接返回。
2、父进程执行fork操作创建子进程,这个过程中父进程是阻塞的,Redis不能执行来自客户端的任何命令
3、父进程fork后,bgsave命令返回”Background saving started”信息并不再阻塞父进程,并可以响应其他命令
4、子进程创建RDB文件,根据父进程内存快照生成临时快照文件,完成后对原有文件进行原子替换
5、子进程发送信号给父进程表示完成,父进程更新统计信息
数据恢复
直接将dump.rdb文件移动到redis安装目录,并启动redis即可
服务器启动自动执行
常用配置总结
save m n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
rdbcompression yes
rdbchecksum yes
dbfilename dump.rdb
dir ./
优缺点
优点
缺点
redis默认开启RDB,设置redis-cli config set save "",可以停止RDB
AOF(Append Only File)
什么是AOF
说明
默认redis关闭AOF
appendonly yes:开启AOF
执行流程
命令追加(append)
说明
具体步骤
文件写入(write)和文件同步(sync)
说明
AOF缓存区的同步文件策略由参数appendfsync控制
always
everysec
no
文件重写(rewrite)
说明
触发条件
手动触发
自动触发
auto-aof-rewrite-min-size:执行AOF重写时,文件的最小体积,默认值为64MB。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执行AOF重写时,当前AOF大小(即aof_current_size)和上一次重写时AOF大小(aof_base_size)的比值。
流程
流程图
注意
1、重写由父进程fork子进程进行;
2、重写期间Redis执行的写命令,需要追加到新的AOF文件中,为此Redis引入了aof_rewrite_buf缓存。
步骤
1、Redis父进程首先判断当前是否存在正在执行 bgsave/bgrewriteaof的子进程,如果存在则bgrewriteaof命令直接返回,如果存在bgsave命令则等bgsave执行完成后再执行。前面曾介绍过,这个主要是基于性能方面的考虑。
2、父进程执行fork操作创建子进程,这个过程中父进程是阻塞的。
3、父进程fork后,bgrewriteaof命令返回”Background append only file rewrite started”信息并不再阻塞父进程,并可以响应其他命令。Redis的所有写命令依然写入AOF缓冲区,并根据appendfsync策略同步到硬盘,保证原有AOF机制的正确。
4、由于fork操作使用写时复制技术,子进程只能共享fork操作时的内存数据。由于父进程依然在响应命令,因此Redis使用AOF重写缓冲区(图中的aof_rewrite_buf)保存这部分数据,防止新AOF文件生成期间丢失这部分数据。也就是说,bgrewriteaof执行期间,Redis的写命令同时追加到aof_buf和aof_rewirte_buf两个缓冲区。
5、子进程根据内存快照,按照命令合并规则写入到新的AOF文件。
6、子进程写完新的AOF文件后,向父进程发信号,父进程更新统计信息,具体可以通过info persistence查看。
7、父进程把AOF重写缓冲区的数据写入到新的AOF文件,这样就保证了新AOF文件所保存的数据库状态和服务器当前状态一致。
8、使用新的AOF文件替换老文件,完成AOF重写。
数据加载
说明
步骤
文件校验
伪客户端
常用配置及默认值
appendonly no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dir ./
appendfsync everysec
no-appendfsync-on-rewrite no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aof-load-truncated yes
优缺点
优点
1、使用AOF Redis会更具有可持久性(durable):你可以有很多不同的fsync策略:没有fsync,每秒fsync,每次请求时fsync。使用默认的每秒fsync策略,写性能也仍然很不错(fsync是由后台线程完成的,主线程继续努力地执行写请求),即便你也就仅仅只损失一秒钟的写数据。
2、AOF日志是一个追加文件,所以不需要定位,在断电时也没有损坏问题。即使由于某种原因文件末尾是一个写到一半的命令(磁盘满或者其他原因),redis-check-aof工具也可以很轻易的修复。
3、当AOF文件变得很大时,Redis会自动在后台进行重写。重写是绝对安全的,因为Redis继续往旧的文件中追加,使用创建当前数据集所需的最小操作集合来创建一个全新的文件,一旦第二个文件创建完毕,Redis就会切换这两个文件,并开始往新文件追加。
4、AOF文件里面包含一个接一个的操作,以易于理解和解析的格式存储。你也可以轻易的导出一个AOF文件。例如,即使你不小心错误地使用FLUSHALL命令清空一切,如果此时并没有执行重写,你仍然可以保存你的数据集,你只要停止服务器,删除最后一条命令,然后重启Redis就可以。
缺点
1、对同样的数据集,AOF文件通常要大于等价的RDB文件。
2、AOF可能比RDB慢,这取决于准确的fsync策略。通常fsync设置为每秒一次的话性能仍然很高,如果关闭fsync,即使在很高的负载下也和RDB一样的快。不过,即使在很大的写负载情况下,RDB还是能提供能好的最大延迟保证。
3、在过去,我们经历了一些针对特殊命令(例如,像BRPOPLPUSH这样的阻塞命令)的罕见bug,导致在数据加载时无法恢复到保存时的样子。这些bug很罕见,我们也在测试套件中进行了测试,自动随机创造复杂的数据集,然后加载它们以检查一切是否正常,但是,这类bug几乎不可能出现在RDB持久化中。为了说得更清楚一点:Redis AOF是通过递增地更新一个已经存在的状态,像MySQL或者MongoDB一样,而RDB快照是一次又一次地从头开始创造一切,概念上更健壮。但是,1)要注意Redis每次重写AOF时都是以当前数据集中的真实数据从头开始,相对于一直追加的AOF文件(或者一次重写读取老的AOF文件而不是读内存中的数据)对bug的免疫力更强。2)我们还没有收到一份用户在真实世界中检测到崩溃的报告。
如何选择持久化方案
前提
几种方案
不需要持久化
二选一
主从备份环境下
master:完全关闭持久化(包括RDB和AOF),这样可以让master的性能达到最好
slave:关闭RDB,开启AOF(如果对数据安全要求不高,开启RDB关闭AOF也可以),并定时对持久化文件进行备份(如备份到其他文件夹,并标记好备份的时间);然后关闭AOF的自动重写,然后添加定时任务,在每天Redis闲时(如凌晨12点)调用bgrewriteaof。
总结
异地灾备
fork阻塞:CPU的阻塞
fork子进程过程详解(写时复制技术)
redis有两处需要fork子进程
RDB持久化的bgsave
AOF重写的bgrewriteaof
Redis内存过大对fork子进程影响
改善fork的几点建议
1、优先使用物理机或者高效支持fork操作的虚拟化技术
2、控制Redis实例最大可用内存:maxmemory
3、合理配置linux内存分配策略:vm.overcommit_memory=1
4、降低fork触发频率,例如放宽aof自动重写时机
AOF追加阻塞:硬盘的阻塞
原因
Redis的处理策略
AOF追加阻塞问题定位的方法及解决方案
1、监控info Persistence中的aof_delayed_fsync:当AOF追加阻塞发生时(即主线程等待fsync而阻塞),该指标累加。
2、AOF阻塞时的Redis日志:
Asynchronous AOF fsync is taking too long (disk is busy?). Writing the AOF buffer without waiting for fsync to complete, this may slow down Redis.
Asynchronous AOF fsync is taking too long (disk is busy?). Writing the AOF buffer without waiting for fsync to complete, this may slow down Redis.
3、如果AOF追加阻塞频繁发生,说明系统的硬盘负载太大;可以考虑更换IO速度更快的硬盘,或者通过IO监控分析工具对系统的IO负载进行分析,如iostat(系统级io)、iotop(io版的top)、pidstat等。
主从复制
实现主从复制的两种方式
slaveof命令
建立主从命令:slaveof ip port
取消主从命令:slaveof no one
redis.conf配置文件配置
格式:slaveof ip port
从节点只读:slave-read-only yes #配置只读
复制过程
1、从节点执行 slaveof 命令。
2、从节点只是保存了 slaveof 命令中主节点的信息,并没有立即发起复制。
3、从节点内部的定时任务发现有主节点的信息,开始使用 socket 连接主节点。
4、连接建立成功后,发送 ping 命令,希望得到 pong 命令响应,否则会进行重连。
5、如果主节点设置了权限,那么就需要进行权限验证,如果验证失败,复制终止。
6、权限验证通过后,进行数据同步,这是耗时最长的操作,主节点将把所有的数据全部发送给从节点。
7、当主节点把当前的数据同步给从节点后,便完成了复制的建立流程。接下来,主节点就会持续的把写命令发送给从节点,保证主从数据一致性。
数据同步
数据同步命令
sync:redis 2.8之前的同步命令
psync:redis 2.8之后的同步命令
格式:psync{runId}{offset}
runId:从节点所复制主节点的运行 id
offset:当前从节点已复制的数据偏移量
主节点复制积压缓冲区:
执行流程
主节点会根据 runid 和 offset 决定返回结果
1、如果回复 +FULLRESYNC {runId} {offset} ,那么从节点将触发全量复制流程。
2、如果回复 +CONTINUE,从节点将触发部分复制。
3、如果回复 +ERR,说明主节点不支持 2.8 的 psync 命令,将使用 sync 执行全量复制。
全量复制
流程图
步骤
1、slave发送psync,由于是第一次复制,不知道master的runid,自然也不知道offset,所以发送psync ? -1
2、master收到请求,发送master的runid和offset给从节点。
3、从节点slave保存master的信息
4、主节点bgsave保存rdb文件
5、RDB文件生成完毕之后,主节点会将RDB发送给slave。
并且在④和⑤的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会写到复制缓冲区repl_back_buffer之中去。
6、从节点收到 RDB 文件并加载到内存中
7、主节点在从节点接受数据的期间,将新数据保存到“复制客户端缓冲区”,当从节点加载 RDB 完毕,再发送过去。
(如果从节点花费时间过长,将导致缓冲区溢出,最后全量同步失败)
(如果从节点花费时间过长,将导致缓冲区溢出,最后全量同步失败)
8、从节点清空数据后加载 RDB 文件,如果 RDB 文件很大,这一步操作仍然耗时,如果此时客户端访问,将导致数据不一致,可以使用配置slave-server-stale-data 关闭.
9、从节点成功加载完 RBD 后,如果开启了 AOF,会立刻做 bgrewriteaof。
复制缓冲区(repl_back_buffer)
注意
1、如过 RDB 文件大于 6GB,并且是千兆网卡,Redis 的默认超时机制(60 秒),会导致全量复制失败。可以通过调大 repl-timeout 参数来解决此问题。
2、Redis 虽然支持无盘复制,即直接通过网络发送给从节点,但功能不是很完善,生产环境慎用。
部分复制
流程图
步骤
1、当从节点出现网络中断,超过了 repl-timeout 时间,主节点就会中断复制连接。
2、主节点会将请求的数据写入到“复制积压缓冲区”,默认 1MB。
3、当从节点恢复,重新连接上主节点,从节点会将 offset 和主节点 id 发送到主节点。
4、主节点校验后,如果偏移量的数后的数据在缓冲区中,就发送 cuntinue 响应 —— 表示可以进行部分复制。
5、主节点将缓冲区的数据发送到从节点,保证主从复制进行正常状态。
部分重同步功能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1、复制偏移量
2、复制积压缓冲区
3、服务器运行ID
主从节点心跳链接
说明:主从节点在建立复制后,他们之间维护着长连接并彼此发送心跳命令。
1、主从都有心跳检测机制,各自模拟成对方的客户端进行通信,通过 client list 命令查看复制相关客户端信息,
主节点的连接状态为 flags = M,从节点的连接状态是 flags = S。
主节点的连接状态为 flags = M,从节点的连接状态是 flags = S。
2、主节点默认每隔 10 秒对从节点发送 ping 命令,可修改配置 repl-ping-slave-period 控制发送频率。
3、从节点在主线程每隔 1秒发送 replconf ack{offset} 命令,给主节点上报自身当前的复制偏移量。
4、主节点收到 replconf 信息后,判断从节点超时时间,如果超过 repl-timeout 60 秒,则判断节点下线。
其他
1、过期key处理 slave不会过期key,只会等待master过期key。
如果master过期了一个key,或者通过LRU淘汰了一个key,那么会模拟一条del命令发送给slave。
如果master过期了一个key,或者通过LRU淘汰了一个key,那么会模拟一条del命令发送给slave。
2、无磁盘化复制
master在内存中直接创建rdb,然后发送给slave,不会在自己本地落地磁盘了
repl-diskless-sync
repl-diskless-sync-delay,等待一定时长再开始复制,因为要等更多slave重新连接过来
master在内存中直接创建rdb,然后发送给slave,不会在自己本地落地磁盘了
repl-diskless-sync
repl-diskless-sync-delay,等待一定时长再开始复制,因为要等更多slave重新连接过来
缺点
复制延时
Redis集群(Redis cluster)
为什么使用集群
redis单机最高可以达到10万/s,如果业务需要100万/s呢?
单机器内存太小,无法满足需求
数据分布
顺序分布
详情图
特点
可顺序访问
键值与业务相关
顺序分区的数据量不可确定性导致倾斜
不支持批量操作
哈希分布
详情图
特点
数据分散度高
如果要增加分区,数据迁移量在80%左右
数据迁移第一次是无法从数据中取到的,数据库需要进行回写到新节点
迁移数量和添加节点数量有关:建议翻倍扩容
键值与业务无关
可顺序访问
一致性哈希分布
详细图
特点
客户端分片:哈希+顺时针(优化取余)
节点伸缩:只影响邻近节点,但是还是有数据迁移
翻倍伸缩:保证最小迁移数据和负载均衡
比较适合节点多的情况
虚拟槽分布
详细图
特点
预设虚拟槽:每个槽映射一个数据子集,一般比节点数大
良好的哈希函数:例如CRC16
服务端管理节点、槽、数据:例如Redis Cluster
共享消息模式
Redis Cluster基本概念
结构设计
结构图
高性能
采用了异步复制机制,向某个节点写入数据时,无需等待其它节点的写数据响应。
无中心代理节点,而是将客户端直接重定向到拥有数据的节点。
对于N个 Master 节点的 Cluster ,整体性能理论上相当于单个 Redis 的性能的N倍。
高可用
采用了主从复制的机制,Master 节点失效时 Slave 节点自动提升为 Master 节点。如果 Cluster 中有N个 Master 节点,每个 Master 拥有1个 Slave 节点,那么这个 Cluster 的失效概率为 1/(2*N-1),可用概率为 1-1/(2*N-1)。
高可扩展
可支持多达1000个服务节点。随时可以向 Cluster 中添加新节点,或者删除现有节点。Cluster 中每个节点都与其它节点建立了相互连接。
结构特点
所有的 Redis 节点彼此互联(PING-PONG机制),内部使用二进制协议优化传输速度和带宽。
节点的fail是通过集群中超过半数的节点检测失效时才生效。
客户端与 Redis 节点直连,不需要中间Proxy层,客户端不需要连接集群所有节点,连接集群中任何一个可用节点即可。
Redis Cluster 把所有的物理节点映射到[0-16383] slot(哈希槽) 上(不一定是平均分配),Cluster 负责维护node <-> slot <-> value。
Redis 集群预分好 16384 个哈希槽,当需要在 Redis 集群中放置一个 key-value 时,根据 CRC16(key) mod 16384 的值,决定将一个 key 放到哪个桶中。
主要组件
键分布模型
结构图
键(keys)空间有 16384 个 slots。理论上 Redis Cluster 可以支持 16384 个 Master 节点,但是推荐的节点数量最多为 1000 个 Master 。每个 Master 节点处理这些 slots 中的一部分。如果没有 Cluster 的重新配置,那么 Cluster 中的 slots 的分配是稳定的。在稳定状态下,每个 slot 被分配到唯一一个 Master 节点上,这个 Master 节点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Slave 节点,从而同样保证了高可用。
据此,对于任意一个指定的键,可以知道这个键存储在哪个 slot 中,从而进一步可以知道在哪个 Master 中。
据此,对于任意一个指定的键,可以知道这个键存储在哪个 slot 中,从而进一步可以知道在哪个 Master 中。
Cluster 总线(Bus)
Cluster拓扑
节点握手
Redis Cluster 能够在人工组建了一个初始网络后,最终能够自动完成全网连接拓扑的建立。
Redis Cluster 能够阻止一个 Cluster 的节点在改变IP和端口后错误的混入其它 Cluster。
重定向
MOVED重定向
概述
降低重定向思路
结构图
Cluster 在线重新配置(live reconfiguration)
概述
新增节点
删除节点
ASK 重定向
概述
结构图
应用程序的 mset/mget 优化
概述
解决方案
串行mget
串行IO
并行IO
hash_tag
故障转移
心跳和 gossip 消息
故障发现
故障恢复
Redis的过期策略和内存淘汰策略
过期策略
定时过期
惰性过期
定期过期
Redis中同时使用了惰性过期和定期过期两种过期策略。
内存淘汰策略
noeviction
allkeys-lru
allkeys-random
volatile-lru
volatile-random
volatile-ttl
介绍
简介
Redis:Remote Dictionary Server(远程字典服务器)
是完全开源免费的,用C语言编写的,遵守BSD协议,是一个高性能的(key/value)分布式内存数据库,基于内存运行
并支持持久化的NoSQL数据库,是当前最热门的NoSql数据库之一,也被人们称为数据结构服务器
并支持持久化的NoSQL数据库,是当前最热门的NoSql数据库之一,也被人们称为数据结构服务器
Redis 与其他 key - value 缓存产品有以下三个特点
Redis支持数据的持久化,可以将内存中的数据保持在磁盘中,重启的时候可以再次加载进行使用
Redis不仅仅支持简单的key-value类型的数据,同时还提供list,set,zset,hash等数据结构的存储
Redis支持数据的备份,即master-slave模式的数据备份
优势
性能极高 – Redis能读的速度是110000次/s,写的速度是81000次/s 。
丰富的数据类型 – Redis支持二进制案例的 Strings, Lists, Hashes, Sets 及 Ordered Sets 数据类型操作。
原子 – Redis的所有操作都是原子性的,意思就是要么成功执行要么失败完全不执行。单个操作是原子性的。多个操作也支持事务,即原子性,通过MULTI和EXEC指令包起来。
丰富的特性 – Redis还支持 publish/subscribe, 通知, key 过期等等特性。
管道技术
Redis是一种基于客户端-服务端模型以及请求/响应协议的TCP服务。这意味着通常情况下一个请求会遵循以下步骤:
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查询请求,并监听Socket返回,通常是以阻塞模式,等待服务端响应。
2、服务端处理命令,并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数据结构
五种数据结构类型
String(字符串)
介绍
实例
特性
应用场景
Hash(哈希,类似java里的Map)
介绍
实例
特性
应用场景
List(列表)
介绍
实例
特性
应用场景
Set(集合)
介绍
实例
特性
应用场景
Zset(sorted set:有序集合)
介绍
实例
特性
应用场景
HyperLogLog
介绍
什么是基数?
不重复元素
redis命令大全
发布订阅
Redis 发布订阅(pub/sub)是一种消息通信模式:发送者(pub)发送消息,订阅者(sub)接收消息。
Redis 客户端可以订阅任意数量的频道。
命令
案例
事物
什么是redis事物
Redis 事务可以一次执行多个命令
带有以下三个重要的保证:
批量操作在发送 EXEC 命令前被放入队列缓存。
收到 EXEC 命令后进入事务执行,事务中任意命令执行失败,其余的命令依然被执行。
在事务执行过程,其他客户端提交的命令请求不会插入到事务执行命令序列中。
三个阶段
开始事务。
命令入队。
执行事务。
案例
redis事物不具备原子性
命令
DISCARD:取消事务,放弃执行事务块内的所有命令。
EXEC : 执行所有事务块内的命令。
MULTI : 标记一个事务块的开始。
WATCH
Redis Watch 命令用于监视一个(或多个) key ,如果在事务执行之前这个(或这些) key 被其他命令所改动,那么事务将被打断
案例
UNWATCH :取消 WATCH 命令对所有 key 的监视。
哨兵模式
介绍
由于所有的写操作都是先在Master上操作,然后同步更新到Slave上,所以从Master同步到Slave机器有一定的延迟,当系统很繁忙的时候,延迟问题会更加严重,Slave机器数量的增加也会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
由于所有的写操作都是先在Master上操作,然后同步更新到Slave上,所以从Master同步到Slave机器有一定的延迟,当系统很繁忙的时候,延迟问题会更加严重,Slave机器数量的增加也会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
sentinel可以让redis实现主从复制,当一个集群中的master失效之后,sentinel可以选举出一个新的master用于自动接替master的工作,集群中的其他redis服务器自动指向新的master同步数据。一般建议sentinel采取奇数台,防止某一台sentinel无法连接到master导致误切换。
Sentinel工作方式(每个Sentinel实例都执行的定时任务)
每个Sentinel以每秒钟一次的频率向它所知的Master,Slave以及其他 Sentinel 实例发送一个PING命令。
如果一个实例(instance)距离最后一次有效回复PING命令的时间超过 own-after-milliseconds 选项所指定的值,则这个实例会被Sentinel标记为主观下线。
如果一个Master被标记为主观下线,则正在监视这个Master的所有 Sentinel 要以每秒一次的频率确认Master的确进入了主观下线状态。
当有足够数量的Sentinel(大于等于配置文件指定的值)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确认Master的确进入了主观下线状态,则Master会被标记为客观下线。
在一般情况下,每个Sentinel 会以每10秒一次的频率向它已知的所有Master,Slave发送 INFO 命令。
当Master被Sentinel标记为客观下线时,Sentinel 向下线的 Master 的所有Slave发送 INFO命令的频率会从10秒一次改为每秒一次。
若没有足够数量的Sentinel同意Master已经下线,Master的客观下线状态就会被移除。 若 Master重新向Sentinel 的PING命令返回有效回复,Master的主观下线状态就会被移除。
三个定时任务
1、每10秒每个sentinel会对master和slave执行info命令,这个任务达到两个目的:
发现slave节点
确认主从关系
2、每2秒每个sentinel通过master节点的channel交换信息(pub/sub)
通过_sentinel_:hello频道交互
交互对节点的“看法”和自身信息
3、每1秒每个sentinel对其他sentinel和redis节点执行ping操作(相互监控),这个其实是一个心跳检测,是失败判定的依据。
主观下线
客观下线
怎么玩(使用步骤)
新建sentinel.conf文件,名字绝不能错
配置哨兵,填写内容:sentinel monitor <masterName> <ip> <port> <quorum>
参数1:masterName这个是对某个master+slave组合的一个区分标识(一套sentinel是可以监听多套master+slave这样的组合的)。
参数2:ip 是master节点的 ip 。
参数3:port 是master节点的端口号。
参数4:quorum这个参数是进行客观下线的一个依据,意思是至少有 quorum 个sentinel主观的认为这个master有故障,才会对这个master进行下线以及故障转移。因为有的时候,某个sentinel节点可能因为自身网络原因,导致无法连接master,而此时master并没有出现故障,所以这就需要多个sentinel都一致认为该master有问题,才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这就保证了公平性和高可用。
启动哨兵
Redis-sentinel /myredis/sentinel.conf
上述目录依照各自的实际情况配置,可能目录不同
问题:如果之前的master重启回来,会不会双master冲突?
之前的master会变成slave
Sentinel主要负责三个方面的任务
监控(Monitoring)
提醒(Notification)
自动故障迁移(Automatic failover)
sentinel.conf配置文件
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92.168.10.202 6379 2
sentinel down-after-milliseconds mymaster 30000
sentinel parallel-syncs mymaster 2
sentinel can-failover mymaster yes
sentinel auth-pass mymaster 20180408
sentinel failover-timeout mymaster 180000
sentinel config-epoch mymaster 0
sentinel notification-script mymaster /var/redis/notify.sh
sentinel leader-epoch mymaster 0
故障转移过程
1、多个sentinel发现并确认master有问题。
2、选举出一个sentinel作为领导。
原因:只有一个sentinel节点完成故障转移
选举:通过sentinel is-master-down-by-addr命令都希望成为领导者
每个做主观下线的Sentinel节点向其他Sentinel节点发送命令,要求将它设置为领导者。
收到命令的Sentinel节点如果没有同意通过其他Sentinel节点发送的命令,那么将同意该请求,否则拒绝
如果该Sentinel节点发现自己的票数已经超过Sentinel集合半数且超过quorum,那么它将成为领导者。
如果此过程有多个Sentinel节点成为了领导者,那么将等待一段时间重新进行选举。
3、选出一个slave作为master。
故障转移(sentinel领导者节点完成)
1.从slave节点中选出一个“合适的"节点作为新的master节点
2.对上面的slave节点执行slaveof no one命令让其成为master节点。
3.向剩余的slave节点发送命令,让它们成为新master节点的slave节点,复制规则和parallel-syncs参数有关。
4.更新对原来master节点配置为slave,并保持着对其“关注",当其恢复后命令它去复制新的master节点。
4、通知其余slave成为新的master的slave。
5、通知客户端主从变化
6、等待老的master复活成为新master的slave。
缓存设计与优化
缓存收益与成本
收益
加速读写
降低后端负载
成本
数据不一致
代码维护成本
运维成本
缓存更新策略
更新策略
LRU/LFU/FIFO算法剔除
超时剔除
主动更新
两点建议
低一致性
最大内存和淘汰策略
高一致性
超时剔除和主动更新结合,最大内存和淘汰策略兜底。
缓存穿透
描述
解决方案
缓存空对象
布隆过滤器
缓存雪崩
描述
解决方案
缓存数据的过期时间设置随机,防止同一时间大量数据过期现象发生。
如果缓存数据库是分布式部署,将热点数据均匀分布在不同搞得缓存数据库中。
设置热点数据永远不过期。
缓存击穿
描述
解决方案
使用互斥锁(mutex key)
这种解决方案思路比较简单,就是只让一个线程构建缓存,其他线程等待构建缓存的线程执行完,重新从缓存获取数据就可以了
如果是单机,可以用synchronized或者lock来处理,如果是分布式环境可以用分布式锁就可以了(分布式锁,可以用memcache的add, redis的setnx, zookeeper的添加节点操作)。
如果是单机,可以用synchronized或者lock来处理,如果是分布式环境可以用分布式锁就可以了(分布式锁,可以用memcache的add, redis的setnx, zookeeper的添加节点操作)。
"提前"使用互斥锁(mutex key)
在value内部设置1个超时值(timeout1), timeout1比实际的redis timeout(timeout2)小。当从cache读取到timeout1发现它已经过期时候,马上延长timeout1并重新设置到cache。然后再从数据库加载数据并设置到cache中
子主题
"永远不过期"
从redis上看,确实没有设置过期时间,这就保证了,不会出现热点key过期问题,也就是“物理”不过期。
从功能上看,如果不过期,那不就成静态的了吗?所以我们把过期时间存在key对应的value里,如果发现要过期了,通过一个后台的异步线程进行缓存的构建,也就是“逻辑”过期
从实战看,这种方法对于性能非常友好,唯一不足的就是构建缓存时候,其余线程(非构建缓存的线程)可能访问的是老数据,但是对于一般的互联网功能来说这个还是可以忍受。
伪代码
缓存屏障
流程图
代码
该方法类似于方法一:使用countDownLatch和atomicInteger.compareAndSet()方法实现轻量级锁
Redis实现分布式锁
0 条评论
下一页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