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食品,乡村岂是庇护所
2019-08-20 09:43:04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山寨食品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山寨食品,乡村岂是庇护所
问题:存在质量隐患的仿冒名牌的“山寨食品”在乡间地头仍不鲜见,对消费者来说是健康隐患。
“李鬼”窜行农村市场
“山寨食品”在农村偏远地区和城乡结合部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比较常见。农村小卖部、流动摊点存在不少“山寨食品”
原因:此类产品商标、外包装元素等与正品相当接近,“鱼目混珠”消费者很难分辨; 价格比较低廉,更容易在乡村地区蔓延; “反正吃不坏人”的想法导致在购买时不仔细的分辨;
危害:“山寨食品”大多产自无证作坊,生产环境、产品质量等都存在安全隐患,有的产品甚至会非法添加药物,经常食用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山寨保健茶产品添加地塞米松和双氯芬酸钠,长期服用影响肾肝功能。)
监管存在四大难题
虽然当前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已积极行动,强化监管,但农村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监管基础薄弱
农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流动性大,食品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市场准入门槛低。客观上为不法经营者与诚信守法意识淡薄的经营户提供了死灰复燃的\"灰色地带”,打击后易死灰复燃。
假冒手段愈发多样
仿冒的技术越来越高
界定“是否侵权”仍存困难
被查处说是“模仿”,给执法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强
多是老人与小孩,安全知识比较匮乏,辨识能力不强在不知情情况下购买,贪图便宜的动机起了一定作用
执法如何真正见效
从源头上把控是关键
加大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来源线索追查力度,一方面打击小作坊等制造源头另一方面管好批发商等流通源头
相关部门督促食品经营者严格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切实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食品安全自查要求,把好进货关、销售关。
完善食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引导正规渠道配送优质食品下乡进村,推进食品经营店规范化建设。
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讲,帮助农村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与维权意识
进一步建立健全沟通协作机制。加大部门间联合协作(农业、公安、卫健等),多部门联合执法要成常态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