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工作》读书笔记
2021-10-25 14:29:35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怎么去定义工作?怎么理性的去看待工作?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价值观引导你的职场方向
也许在这个时代,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量筑好自己的护城河——储存积蓄、积累经验、保持对发展的好奇心、保持健康的身体,让自己发展的曲线尽可能延伸到最远。
而职场中用来衡量人的无非几个指标:经营能力、管理能力、专业能力
谁都知道学本事有意义,可是跟房价一比,似乎也不知道这种意义能着落在哪儿,倒是消费似乎能立即带来抚慰和快感。消费主义的社会总会让我们觉得拥有更多的物质是一种幸福安宁的表现。
如果你是女生,别人多半给你的一个建议是“找个有钱的男朋友就好了”,问题是有点钱的男生为什么要找这么个没有优势的女生,并且有点钱的男生往往与这个时候的我们出没在不同的领域。
即使现在我都会不断经历迷茫的过程,但还是在需要做决定的时候犹豫“这种方法对不对”以及“怎样会更好”——在我意识到自己已经开始纠结在各种细节问题上的时候,我会回归到最初的需求和计划表上,如果和客户相关,那么就返回去看客户最初的需求。比起自己闷在那里想,做点具体的事情还是要容易一些的。
起点注定不平等
在一个层级向另一个层级攀升的过程中,每一次转换都需要新的视角与行为的转换,起点低,则需要积累的时间更长,突破的障碍更多。
但无论如何,每个人的手中仍然握着自己的另一半命运——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在与外界的互动中换来不同的结果。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若不知道自己图什么,又怎么去争呢?难便难在,第一要知道自己图什么,第二要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在人生的波折起伏中坚定地踩在自己重心上并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方法,而是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自己所处的情境以及自己所希望达成的最终目标来决定的具体行为。
又比如在公司里我应该听谁的、是否应该讨好同事;又或者反过来,我是否该纵容一个能干的下属——它们是一类问题,即我的价值在哪里?如果我仅仅因为他们的否定就无法在企业立足的话,那么是我的能力和我所能产出的工作成果已经薄弱到这种没有存在感的程度了吗?
我们需要站在我们产出的价值上,依据我们想要的目标去组织我们所需要的资源——听从或是反对、站队与否都有可能是对的,而且这中间还都存在着可以回旋的空间,但无论最后选择的行为是什么,都必须是出自我们主动的选择。
大多时候争论的焦点都在于可能性——比如探讨这份工作是不是比那份有前途,这个男人是不是比那个男人更适合做一个好丈夫。大家谈的都是感觉。
我们总会有老去的一天,我们的行为和我们逐渐积累起来的阅历会慢慢展示给我们:我们所能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以及我们最终被这个世界如何对待和看待。
一些难以实现的职场理想
“我该选择这个offer,还是那个offer?” “我是不是应该跟公司谈谈加薪?”……用什么态度去面对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我对工作的期望是什么?”
标准这种东西从来不怕高,但一怕不清晰,二怕没有实现的路径
了解组织的逻辑
一个没有改进和成长意识的人,再怎么批评教育都是枉然对于经验传授这种事,对方是否能够领悟以及改进,完全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无论是期望、同理心还是制度,都不能代替对方自我改进的原生冲动。
在组织中生存,你要从“我”的角度主动去设计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式,主动设计路线并且根据路况调整自己的行进节奏,这样你就在一定程度上比那些随外界影响而漂浮的人更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更容易在他们前面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职业规划
当一个人的才能得以发挥,一个人的努力凝结成果实—— 那种对自己“不枉此生”的感动,对人的一生来说也很重要。
职业规划能够起到的作用是让你在到达每一个节点时确认自己的成就,明确自己下一步的节奏以及作为坚持不下去时再次咬牙前行的动力。
进入职场
我很少见到真正的坏人和奇葩,但麻木、甘于碌碌无为、消极的对待工作以及自己的人生,实在让人看着既不忍又有些生气。人生如此不易,我们如何还能去浪费呢?
有一些能力素质确实是可以培养的,比如“抗压” “人际敏感度”,虽然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培养到很高的水平,但确实是跟阅历相关的。同时,这种积累需要持续一段有意识地关注,可能很长时间进步并不明显,但一旦意识到了,就不会退化。其实这很像肌肉记忆,需要反复练习来形成,一旦形成就不会遗忘。
不管信奉和知道什么道理或方法论,做不到的时候就不能说自己懂;生命中的好事和坏事,最后都会成为有意义的人生经验,而不会被浪费;挺住不是一切,持续改进才是,但如果挺不住,那什么事也谈不了了。
我觉得将自己的心理负担与上进心区分开来的有效方式是审视自己是如何描述这件事的:上进心和心理负担里都包括对自己的期许,但上进心可以得到更清晰的描述——对自己希望达到的目标以及即将采取的行动;而心理负担显示出的更多是外界的影响——别人对于同样事情的反应、别人怎么看我、别人对我施加了什么,过多的引用概念而没有细节,比如空泛的谈自己应该更有执行力、自己应该更有毅力、自己不擅长与人沟通等,又或者无论什么问题都归咎到“这就是我的性格”上来。
也许我们每个人最后不得不学会的就是接受——“我只能作为一个不完美的人继续向前”
明白自己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人,但也值得一爱。
从整个职业生涯来看,寻找工作机会时往往会在几个问题上被卡住:刚毕业的时候如何证明自己的能力。跨专业、行业跳槽时如何证明自己的能力,想竞争更高级别的工作时如何证明自己的能力。而这些的实质是如何证明我能胜任这些我没干过的活儿。
求职杂谈
学习好的就写成绩优秀,学习能力突出;成绩不好的就显摆社会活动能力佳;做过不少兼职的且用脑研究过兼职的行业和工作特点,就可以证明自己知道什么是职业化;混过社团的可以强调领导力和团队精神……如果一条优点都找不出来而你竟然还活着,请允许我对您致以崇高的敬意,这叫永不言败。
我在帮人修改简历以及辅导面试的过程中,总是花比较多的时间来讨论“你觉得自己最成功的一件事是什么?”以及“你觉得自己具备哪些能力可以应用在你即将应聘的岗位上?”先找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之后才是对修辞和版式的润色。
比如我只说“我是一个有团队精神的人”那么效果远不如“我曾经组织过一个20人的团队进行流浪猫的救助与管理,我们团队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平台,有效的为这些流浪猫找到了靠谱的领养者。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到必须让团队里的每个成员都表达自己的建议并最终形成行动方案”,也不如“我在上一家公司任职前台,虽然这份工作不是太复杂,但我把执行工作时经常被人问到的问题总结成了一张表,以使我的继任者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如果试试就知道,虽然我们很容易觉得自己优秀、善良、勤奋又抗压,但真要举例说明我们自己是多么好,大多数人根本一下子说不出来,或者找不到最好的表达方式。
一个成熟的人起码应该学会在大部分情镜下正确的解读出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并且在二者之间达成平衡。委屈自己和委屈别人都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和谐的效果,但长此以往是要出问题的。
一个人可以偷懒也可以疲惫,更可以迷茫和偶尔的消极,但如果想真正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么对于自己内在和外在的修养要长期持续培养。
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令他人有什么反应简直是一种高级技能。
每年做公司经营目标的时候,比较严谨的公司会有一个相对清晰的目标分解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从工作目标出发,分解出保障工作目标的几项重点工作,然后细化出所需的资源及行动计划。对个人来说也是一样,如果清晰的知道自己为什么工作,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以及要达成目标重点需要做的事情,即使由于分工问题造成工作内容比较多或者复杂,也大致能做到按轻重缓急妥当安排。
一般来说,达到部门经理级别的管理人员需要对下属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以及相互之间的工作配合关系进行设计。
所谓职业化素养也不外乎以下几点: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工作目标;能够发现和分析需要达成目标所面临的问题;能够为解决问题有效的组织和协调资源;能够形成完成工作目标的有效方案;能够依照计划完成工作;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需要很好的保持跟领导和团队的信息沟通。
个人学习一定要意识到的一点就是,我们的精力是很有限的,成年人的学习必须从学习结果反过来审视我们学习的内容和意义。
虽说投资到自己身上不浪费,但既然是投资就要关注“投资回报率”,盲目的考了很多证,如果不能及时应用的话,很快学到的东西也会忘记,长期下去就是对精力投入的浪费
以目标为导向运营自己的工作
对于职场来说,无论“我觉得”后面有多少理论支持的正当性,他人也永远不会按照你的意志去做彻底的改变。即使你所坚持的东西非常正确,但如果你不能够理解他人为什么有现在的想法以及他们有什么局限,并且不能以一种大家比较能够接受的方式呈现,那么“你以为”的任何东西,无论多好,都不会产生价值。
大部分情况下表达不一定是为了“你得听我的”,而是你听到了我的观点和诉求,我也听到了你的观点和诉求,现在来看看我们能怎么办。
如果你的想法和你的行为一致,那么迷茫和痛苦就没那么多。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