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
2019-09-20 16:35:01 24 举报
AI智能生成
学习抗生素时随手做的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按化学结构
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窄谱青霉素类
青霉素G、青霉素V等
广谱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
耐酶青霉素类
甲氧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等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
羧苄西林、哌拉西林等
抗革兰氏阴性菌青霉素类
美西林、匹美西林等
头孢霉素类
第一代头孢霉素
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等
第二代头孢霉素
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等
第三代头孢霉素
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克肟等
第四代头孢霉素
头孢匹罗
其他β-内酰胺类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
头霉素类
头孢西丁、头孢美唑
氧头孢烯类
拉氧头孢
单环β-内酰胺类
氨曲南
β-内酰胺酶抑制药
克拉维酸、舒巴坦
氨基糖苷类
天然类
链霉菌属
链霉素
新霉素
卡那霉素
妥布霉素
大观霉素
小单孢菌属
庆大霉素
西索米星、小诺米星
福替米星
人工半合成类
奈替米星
阿米卡星
依替米星、异帕米星、阿帕卡星
大环内酯类
14元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竹桃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
15元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
16元大环内酯类
麦迪霉素、乙酰麦迪霉素、吉他霉素、乙酰吉他霉素、交沙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罗他霉素
多肽类
万古霉素类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多粘菌素类
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
杆菌肽类
杆菌肽
喹诺酮类
第一代
萘啶酸
第二代
吡哌酸
第三代
诺氟沙星
第四代
莫西沙星、加替沙星
四环素类
天然
四环素
土霉素
金霉素
地美环素
半合成
多西环素
米诺环素
美他环素
多烯类
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
芳香族类
氯霉素
磺胺类
磺胺嘧啶
按对微生物作用方式
Ⅰ类(繁殖期杀菌药)
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喹诺酮类
Ⅱ(静止期杀菌药)
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
Ⅲ(速效抑菌药)
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林可霉素及克林霉素
Ⅳ(慢效抑菌药)
磺胺类
按抗菌菌谱
主要作用于G+菌
青霉素、大环内酯类等
主要作用于G-菌
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等
广谱抗菌药
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
抗真菌药
制霉菌素、灰黄霉素、克霉唑等
抗结核杆菌药
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
抗绿脓杆菌药
亚胺倍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
按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作用于胞浆内黏肽合成阶段的药物
磷霉素、环丝氨酸
作用于细胞膜黏肽合成阶段的药物
万古霉素、杆菌肽
作用于胞膜外黏肽合成阶段的药物
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
改变胞质膜通透性
与G-菌膜上的HPO₃²﹣(磷酸根)结合的药物
多粘菌素类
与真菌膜上的类固醇结合的药物
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等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与30S亚基结合,影响蛋白质合成全过程
氨基糖苷类
与30S亚基结合,阻碍肽链的形成
四环素类
与30S亚基结合,阻止肽链形成和延长
氯霉素、林可霉素和红霉素
影响核酸和叶酸代谢
抑制DNA回旋酶
喹诺酮类
抑制RNA聚合酶
利福霉素类
抑制细菌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磺胺类、甲氧苄啶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