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 (克里斯多福·孟)
2019-10-08 10:39:17 2 举报
AI智能生成
《亲密关系》是一本由克里斯多福·孟所著的书,它探讨了人际关系和情感联系的本质。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这些关系。作者认为,亲密关系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还包括我们与家人、朋友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他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建立更加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本书深受读者喜爱,被誉为人际关系领域的经典之作。总之,《亲密关系》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籍,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并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指导。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序
克老师把亲密关系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当初在绚丽期爱得死去活来的两个人,在幻灭期可以形同陌路或仇人。
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说就是,我们通常会把自己从小到大得不到的、未满足的需求,全部投射在那个爱我们、让我们觉得特殊的人身上,觉得有了他(她),这些需求都会得到满足了。
其实这种投射,是把我们理想父母的原型投射在对方身上。当然,世界上不可能有人能满足你所有需求,填补你从小以来的匮乏。
然而爱情是如此的盲目,我们的头脑也是会愚弄我们的,在恋爱初期我们最欣赏的对方的优点,可能到了后期正是我们想离开他的原因!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我们以为对方拥有我们幸福快乐的钥匙,竟然胆敢不给我们。
克老师用了很大的篇幅让我们知道,在幻灭期我们和伴侣会用什么样的偏差行为来进行权力斗争,让对方屈从,好让我们自己快乐。
而很多佳偶在幻灭期就阵亡了,他们未能进入内省阶段,看到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是如何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而要对方为自己负责。
他们未能把亲密关系看成是修行的道场,而在其中成长、学习。
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说就是,我们通常会把自己从小到大得不到的、未满足的需求,全部投射在那个爱我们、让我们觉得特殊的人身上,觉得有了他(她),这些需求都会得到满足了。
其实这种投射,是把我们理想父母的原型投射在对方身上。当然,世界上不可能有人能满足你所有需求,填补你从小以来的匮乏。
然而爱情是如此的盲目,我们的头脑也是会愚弄我们的,在恋爱初期我们最欣赏的对方的优点,可能到了后期正是我们想离开他的原因!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我们以为对方拥有我们幸福快乐的钥匙,竟然胆敢不给我们。
克老师用了很大的篇幅让我们知道,在幻灭期我们和伴侣会用什么样的偏差行为来进行权力斗争,让对方屈从,好让我们自己快乐。
而很多佳偶在幻灭期就阵亡了,他们未能进入内省阶段,看到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是如何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而要对方为自己负责。
他们未能把亲密关系看成是修行的道场,而在其中成长、学习。
这本书能提供给读者什么?
1.使您亲身感受并真正相信亲密关系的幸福开关就在自己手上:
夫妻,镜映内在的过程
子女,成为生命的老师
父母,成为力量的源头
人际,成为自我的镜子
2.使您亲身感受并初步掌握帮助身边人走出痛苦、赢回力量的基本工具:
如何洞察与消融情绪及情绪背后的原始信念
如何释放潜藏已久的不舒服
如何接受当前问题并转化为欣赏
走出受害、迫害与拯救的无休止循环
学会用“走过程”与欣赏迎回无条件的爱
连接直觉与内在的指引
1.使您亲身感受并真正相信亲密关系的幸福开关就在自己手上:
夫妻,镜映内在的过程
子女,成为生命的老师
父母,成为力量的源头
人际,成为自我的镜子
2.使您亲身感受并初步掌握帮助身边人走出痛苦、赢回力量的基本工具:
如何洞察与消融情绪及情绪背后的原始信念
如何释放潜藏已久的不舒服
如何接受当前问题并转化为欣赏
走出受害、迫害与拯救的无休止循环
学会用“走过程”与欣赏迎回无条件的爱
连接直觉与内在的指引
感觉的重要性:从人性上来说,我们倾向于保护自我最脆弱的部分,然而这也是造成关系冲突的主要原因。
对于伤痛、需求、罪恶、害怕,以及耻辱的保护机制,在个人的过去经历中逐渐建立起来,以至于我们在情绪上,并不如身体以及智识上来的成熟。
为了成为一个情感成熟的成人,重要的是要突破这个保护机制,并正视我们的感觉,才能发现心灵最惊人的秘密。
对于伤痛、需求、罪恶、害怕,以及耻辱的保护机制,在个人的过去经历中逐渐建立起来,以至于我们在情绪上,并不如身体以及智识上来的成熟。
为了成为一个情感成熟的成人,重要的是要突破这个保护机制,并正视我们的感觉,才能发现心灵最惊人的秘密。
责任的重要性:责怪、批评与指责是人类防御机制的关键要素。责怪他人、批评他人行为、指责他人不愿改变,其实是一种轻而易举的手段,能够简单地利用道德批判,
将自己提升到一个高于他人的位置,也使我们摆脱了自身的不安。然而,责怪、批评与指责的态度最终只会加强自我的受害者意识。
受害者常感到无力、无助、无价值且无法自我满足。他们的防卫机制常常是自我否定,并将自己置于一个道德正确的位置。
当我们坦然面对内在的受害情绪时,我们将有机会更具有意识地正视这份感觉,并了解这仅是一种感受,而非事实。责怪、批评与指责也终将不再发生。
将自己提升到一个高于他人的位置,也使我们摆脱了自身的不安。然而,责怪、批评与指责的态度最终只会加强自我的受害者意识。
受害者常感到无力、无助、无价值且无法自我满足。他们的防卫机制常常是自我否定,并将自己置于一个道德正确的位置。
当我们坦然面对内在的受害情绪时,我们将有机会更具有意识地正视这份感觉,并了解这仅是一种感受,而非事实。责怪、批评与指责也终将不再发生。
亲密关系是一种完美设计:在亲密关系中,所有的一切都是重要的部分,即使是令人不悦的冲突与不适的情境。
当你继续在感情中成长时,你也开始懂得欣赏你跟伴侣之间所发生的任何事情。
当你拒绝接受不悦与不适时,你也不再看见这些事物所能带来的启示,也将使你无法看清正在发生的事物。
当你继续在感情中成长时,你也开始懂得欣赏你跟伴侣之间所发生的任何事情。
当你拒绝接受不悦与不适时,你也不再看见这些事物所能带来的启示,也将使你无法看清正在发生的事物。
绝对的爱是无条件的:通常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所谓的爱,事实上是由于伴侣的行为所带来的满足感,或对于重要感与归属感的需求。
这时你的伴侣将会依所需而扮演这三种角色之一:
一面镜子,让你看见引发你关注的不舒服感;
一名老师,在你探寻真实自我的时候,激励与启发你;
一名“玩伴”,开启并陪伴你一段生命的旅程。
一面镜子,让你看见引发你关注的不舒服感;
一名老师,在你探寻真实自我的时候,激励与启发你;
一名“玩伴”,开启并陪伴你一段生命的旅程。
第一章:亲密关系的圣杯
我们当中有许多人想要亲密关系,并且需要的不只是慰藉与陪伴,这本书就是为这些人写的。
我们需要的是能鼓励我们超越自我的伴侣;我们在追寻的是能激发人生意义与方向,并在我们受到考验时,给予我们帮助的人际关系。这也就是“灵魂关系”。
我们需要的是能鼓励我们超越自我的伴侣;我们在追寻的是能激发人生意义与方向,并在我们受到考验时,给予我们帮助的人际关系。这也就是“灵魂关系”。
但那真的是爱吗?还是需求不满而又觉得自己很无能?有时候我会和她吵闹,大吼大叫要求多些时间和她在一起。
这是因为我爱她吗?还是我想控制她,让自己不会孤单或吃醋?
这是因为我爱她吗?还是我想控制她,让自己不会孤单或吃醋?
第二章:月晕现象
情感之旅
“坠入情网的,谁不是一见钟情?”
吸引磁场
“我被蛊惑了!如果那个无赖没有对我下药,我才不会爱上他!”
制造梦想的机器
“当我需要你的时候,我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做梦……”
通往地狱之路
“通往地狱之路,是用期望铺成的。”
压力、失望和愤恨
“期望=愤恨的前身”
亲密关系通关指南
1.最初你被某人吸引,通常是由于情绪上的需求。
2.这些需求大都源自孩提时代未被满足的需要。幼儿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3.幼时的需求便是构筑梦中情人蓝图的骨架。你相信这个梦中情人会满足你所有的需求,尤其是想当特别的人的需求。
随着年龄增长,梦中情人的蓝图变得愈来愈复杂,你的期望也愈来愈高。
4.你会以梦中情人所拥有的特质作为寻觅伴侣的准则。在潜意识中,你把准情人和梦中情人相比,选出和梦中情人最相似的作为你追求的目标。
5.接着你便借由明说或暗示的期望与要求,着手将选中的人改造成你的理想情人。你相信只要伴侣能变得和你的梦中情人一样,你就能得到渴望许久的爱。
你不断地向情人提出要求,心想如果他/她“真的爱我”,就一定会顺从。
6.你终究会发现,需求并不能完全得到满足,因而感到失望,甚至愤恨。
如果你感到愤恨,这就代表月晕现象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了,你进入了亲密关系的第二阶段——幻灭。
7.想要安全度过“月晕现象”阶段,你就要学习放手和接受。如果你能不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在伴侣身上,你就能在自己内心找到你真正需要的事物。
摆脱了需求的束缚,你就能感受到纯粹的爱。然后,你能和情人分享的事情就更多了。
另外,学着接纳你的伴侣(但并不是滥用忍耐力),也能让你学习到接纳本来的自我,而不再认为你需要些什么来让自己变得完整。
学会放手和接纳之后,你一定会明白,你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所需要的一切,都存在于你心中。
2.这些需求大都源自孩提时代未被满足的需要。幼儿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3.幼时的需求便是构筑梦中情人蓝图的骨架。你相信这个梦中情人会满足你所有的需求,尤其是想当特别的人的需求。
随着年龄增长,梦中情人的蓝图变得愈来愈复杂,你的期望也愈来愈高。
4.你会以梦中情人所拥有的特质作为寻觅伴侣的准则。在潜意识中,你把准情人和梦中情人相比,选出和梦中情人最相似的作为你追求的目标。
5.接着你便借由明说或暗示的期望与要求,着手将选中的人改造成你的理想情人。你相信只要伴侣能变得和你的梦中情人一样,你就能得到渴望许久的爱。
你不断地向情人提出要求,心想如果他/她“真的爱我”,就一定会顺从。
6.你终究会发现,需求并不能完全得到满足,因而感到失望,甚至愤恨。
如果你感到愤恨,这就代表月晕现象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了,你进入了亲密关系的第二阶段——幻灭。
7.想要安全度过“月晕现象”阶段,你就要学习放手和接受。如果你能不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在伴侣身上,你就能在自己内心找到你真正需要的事物。
摆脱了需求的束缚,你就能感受到纯粹的爱。然后,你能和情人分享的事情就更多了。
另外,学着接纳你的伴侣(但并不是滥用忍耐力),也能让你学习到接纳本来的自我,而不再认为你需要些什么来让自己变得完整。
学会放手和接纳之后,你一定会明白,你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所需要的一切,都存在于你心中。
第三章:幻灭
偏差行为
“是恶魔逼我这么做的!”
权力斗争
“当人们开始争吵时,地狱便敞开欢迎之门。”
胡萝卜、西瓜与痛苦
“曾有一个治疗师这么说:虽然痛苦不是真的,但当我想象自己坐到一根针,而它刺穿我的皮肤时,我并不喜欢自己幻想出来的感觉。”
信念:想法的果实
“种下想法,就得到行动;种下行动,就得到习惯;种下习惯,就得到人格;种下人格,就得到命运。”
过去的魅影
“过去的事虽然已被我们抛在身后,却如同魅影一般,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回家
“如果离开家的时候,你并不感到平静,那么你其实并没有离开。”
被善意之火误伤
“每个人都会伤害他所爱的事物……”
因果关系
“每个选择都有其后果。不幸的是,有时你早已忘了自己的选择,后果才浮现。”
愤怒
“愤怒是短暂的疯狂。”
站在对的一方
“你情愿自己是‘对的’,还是‘快乐的’?”
爱意
“爱会找到出路。”
你们之间的最短距离
“必须经过漫长的旅程,两颗心才能合而为一。”
能谈谈吗?
“我不想谈你是怎么伤我的心的……”
报复
“在太空中,没有人会听到你的尖叫。”
赢在心态上
“如果你想一窥自己的宿命,只要看看你的心态就可以知道了。”
亲密关系通关指南
1.我们小时候所受的痛苦,大都由于需求不足。孩提时代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有时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造成的痛苦非常深重,让我们觉得再这样下去自己好像会死掉,或受到重大的伤害。
2.为了保护自己免于心碎,我们会采取非常手段,也就是把没有满足我们需求的人(“伤害”我们的人)拒于千里之外。
我们把痛苦丢进地下室——也就是潜意识里。
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对于当初对自己造成创伤的人、事、时、地,以及原因,往往存有错误的记忆。
人类的心智似乎有自我保护的机制,让我们不会再一次感受过去的创痛。
保护自己的两个方法是:麻醉自己和遗忘。我们把痛苦深埋在潜意识里,然后把发生过的事忘记。往往创伤愈深,我们“健忘”的倾向就愈严重。
3.不管我们受到多重的责打,身体所受的痛总是比不上心理的痛。
感觉自己不被爱是最伤人的,这种感觉会让我们对自己产生负面的想法,让我们无法了解自己真正的潜力——开创快乐的、自我实现未来的潜力。
4.把生命中重要的人拒于千里之外,会让我们对每个人都保持距离。
但我们还是会有需求,还是希望有人能满足我们,于是我们相信,想要得到满足,只能用强迫别人的方式,因而想出许多操纵别人行为的方法。
这些操纵人的手段衍生自沮丧的心,而不是出自爱或灵性,所以这样的行为是被误导的偏差行为——即使我们如此做是为了得到爱。
珍·尼尔森指出四种主要的偏差行为是:
引起注意(看看我!看看我!)
权力斗争(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
报复心理(你伤害了我多少我也要伤害你多少。)
自我放弃(努力有什么用呢?反正我一点也不重要。)
总有一天,我们会选择一个亲近的对象,这个人可能是密友、情人或伙伴;我们希望这样就能让存在已久的需求得到满足。
我们会故技重演,采用小时候做出的偏差行为。随着年龄增长,偏差行为会变得复杂,但结果却是不变的:
我们的需求还是没有得到满足,而曾经感受到的不被爱的伤痛又开始浮现。
这样的互动,往往会让双方都产生错误的观感——两个人都认为对方的行为造成了自己的不快。
妻子可能会经常忘记丈夫不喜欢她的某一种香水,而继续使用它;丈夫可能会把袜子和内裤到处乱丢,因而造成妻子的不便。
两个人都认为对方的行为是造成自己痛苦的原因,于是争吵不休。他们都不了解,其实对方的行为只是让自己的旧痛浮现的催化剂。
5.当旧痛浮现,我们又会像从前一样,想把伴侣拒于千里之外。我们会展开权力斗争,使自己和对方保持距离。权力斗争在这时具有多重功能:
我们企图控制对方的行为,因为我们认为那是造成我们痛苦的真正原因。
我们会采取跟对方相反的立场,让两人保持安全距离,这样一来,就不会感到痛苦。双方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因而觉得握有力量。
分散双方的注意力,让两人都不必面对痛苦、沮丧的真正原因。
6.在所有的权力斗争中,其实在内心里,双方都感受到同样的痛。但两人采取了对立的立场,于是正方似乎对什么事都没有感觉,
而反方则是对每件事都反应过度。两个人都不会感受到真正事关重大的痛苦,或是痛苦之下隐藏着的爱。
7.权力斗争一开始总是伪装得很好,看起来就像是人际关系中遇到的一个状况似的。但在这表面下,隐藏着什么呢?
他们其实可以做出新的选择——只要他们能对自己的痛苦负责,不怪罪对方,表达自己的痛,让它浮上台面,他们就可以选择爱自己。
痛苦一旦浮上了台面,两人就可以选择平静地去体验它,用爱来支持彼此,一起度过。要做到这样,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和对方沟通。
8.能帮助你做出有效沟通的八个纲要问题如下:
① 我想要什么?
② 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的?
③ 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
④ 我或我伴侣的情绪,是不是似曾相识?
⑤ 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⑥ 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
⑦ 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
⑧ 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
处理痛苦情绪的方式:
一、向感觉吸入空气
二、如实如是地接受
三、触摸疼痛
四、克里希那穆提的方法
五、运用肢体表达
六、笔者的方法:用心看 感觉 的形态
七、听听感觉说什么
八、感谢的效用
九、分享你压抑的感情
有时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造成的痛苦非常深重,让我们觉得再这样下去自己好像会死掉,或受到重大的伤害。
2.为了保护自己免于心碎,我们会采取非常手段,也就是把没有满足我们需求的人(“伤害”我们的人)拒于千里之外。
我们把痛苦丢进地下室——也就是潜意识里。
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对于当初对自己造成创伤的人、事、时、地,以及原因,往往存有错误的记忆。
人类的心智似乎有自我保护的机制,让我们不会再一次感受过去的创痛。
保护自己的两个方法是:麻醉自己和遗忘。我们把痛苦深埋在潜意识里,然后把发生过的事忘记。往往创伤愈深,我们“健忘”的倾向就愈严重。
3.不管我们受到多重的责打,身体所受的痛总是比不上心理的痛。
感觉自己不被爱是最伤人的,这种感觉会让我们对自己产生负面的想法,让我们无法了解自己真正的潜力——开创快乐的、自我实现未来的潜力。
4.把生命中重要的人拒于千里之外,会让我们对每个人都保持距离。
但我们还是会有需求,还是希望有人能满足我们,于是我们相信,想要得到满足,只能用强迫别人的方式,因而想出许多操纵别人行为的方法。
这些操纵人的手段衍生自沮丧的心,而不是出自爱或灵性,所以这样的行为是被误导的偏差行为——即使我们如此做是为了得到爱。
珍·尼尔森指出四种主要的偏差行为是:
引起注意(看看我!看看我!)
权力斗争(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
报复心理(你伤害了我多少我也要伤害你多少。)
自我放弃(努力有什么用呢?反正我一点也不重要。)
总有一天,我们会选择一个亲近的对象,这个人可能是密友、情人或伙伴;我们希望这样就能让存在已久的需求得到满足。
我们会故技重演,采用小时候做出的偏差行为。随着年龄增长,偏差行为会变得复杂,但结果却是不变的:
我们的需求还是没有得到满足,而曾经感受到的不被爱的伤痛又开始浮现。
这样的互动,往往会让双方都产生错误的观感——两个人都认为对方的行为造成了自己的不快。
妻子可能会经常忘记丈夫不喜欢她的某一种香水,而继续使用它;丈夫可能会把袜子和内裤到处乱丢,因而造成妻子的不便。
两个人都认为对方的行为是造成自己痛苦的原因,于是争吵不休。他们都不了解,其实对方的行为只是让自己的旧痛浮现的催化剂。
5.当旧痛浮现,我们又会像从前一样,想把伴侣拒于千里之外。我们会展开权力斗争,使自己和对方保持距离。权力斗争在这时具有多重功能:
我们企图控制对方的行为,因为我们认为那是造成我们痛苦的真正原因。
我们会采取跟对方相反的立场,让两人保持安全距离,这样一来,就不会感到痛苦。双方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因而觉得握有力量。
分散双方的注意力,让两人都不必面对痛苦、沮丧的真正原因。
6.在所有的权力斗争中,其实在内心里,双方都感受到同样的痛。但两人采取了对立的立场,于是正方似乎对什么事都没有感觉,
而反方则是对每件事都反应过度。两个人都不会感受到真正事关重大的痛苦,或是痛苦之下隐藏着的爱。
7.权力斗争一开始总是伪装得很好,看起来就像是人际关系中遇到的一个状况似的。但在这表面下,隐藏着什么呢?
他们其实可以做出新的选择——只要他们能对自己的痛苦负责,不怪罪对方,表达自己的痛,让它浮上台面,他们就可以选择爱自己。
痛苦一旦浮上了台面,两人就可以选择平静地去体验它,用爱来支持彼此,一起度过。要做到这样,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和对方沟通。
8.能帮助你做出有效沟通的八个纲要问题如下:
① 我想要什么?
② 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的?
③ 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
④ 我或我伴侣的情绪,是不是似曾相识?
⑤ 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⑥ 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
⑦ 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
⑧ 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
处理痛苦情绪的方式:
一、向感觉吸入空气
二、如实如是地接受
三、触摸疼痛
四、克里希那穆提的方法
五、运用肢体表达
六、笔者的方法:用心看 感觉 的形态
七、听听感觉说什么
八、感谢的效用
九、分享你压抑的感情
第四章:内省
好的,不好的,丑陋的...和神圣的
“既然要爱,就要爱他的全部。”
自我放逐
“没有人会注意,也没有人会关心。真悲哀,没错,事情就是这样。”
穿墙而过
”石墙并不构成监狱,铁栅也构不成牢笼。“
受害者监牢
“来吧,让我们前往监牢。虽然只有我们两个人,我们还是可以像笼中鸟一样歌唱。”
左右为难
“有的人走这条路...有的人走那条路...至于我嘛,我比较喜欢走近路!”
对家庭死忠
“因爱而结合的家庭是没有家族牵系的,因为所有的牵系都是一种束缚。”
牺牲
“我想要的是慈悲,不是牺牲。”
亲密关系的律动就像钟摆
“一个巴掌拍不响。”
依附——束缚之索
“鸟笼去寻找它的猎物了。”
魔镜,魔镜
“谁知道人的心中暗藏着怎样的邪恶呢?影子知道。”
对性的罪恶感
“要性爱不要罪恶感,还是要罪恶感不要性爱,你自己选。”
竞争
“在最高处的人是孤独的,可是谁在乎呢?在最低处也是孤独的啊!”
死神啊。你的毒针在哪里?
“有很多事值得人为它而死,但爱是唯一值得让人为它而活的事。”
以怀疑为手段的阴谋
“为什么我会轻易地怀疑自己,却会毫不怀疑地相信电视上的广告呢?”
亲密关系通关指南
1.当从幻灭的阶段移至内省的阶段时,你就得到了一个机会去检视自己的内心并发觉所有亲密关系问题的源头。
幻灭会让你发现是哪些错误的观念掌控了你大半辈子,并让你了解到,你可以为自己百分之百负责。
内省则会让你有更深的洞察力,去揭开错觉的面纱,从而大大地改变你对自己的看法。
2.内省常被看作亲密关系中最丑陋的阶段,因为你觉得伴侣不再像从前那么迷人了。
你已经习惯了用一套固定的方法来对待彼此及处理不断浮现的老问题。
在这个阶段,亲密关系中的所有事都不能让你满足,所以在你责怪伴侣或挑剔亲密关系之前,有必要先检查一下自己的内心。
3.在这个阶段,有时候你会觉得和伴侣之间的爱和亲密感没办法成长。也许你已经试遍了所有方法,还是连一点小火花都擦不出来。
或者你已经没有继续尝试的意愿了。也许你感到身心俱疲,而且觉得再怎么试也没有用,干脆放弃算了。这往往是由于小时候的沮丧感导致你自我放逐。
如果你能改变这种经验,就能得到前所未有的信心和乐观态度,并了解到是这种自我放逐的倾向影响了你对亲密关系、对人生的看法。
如果你能勇于面对沮丧的感觉并好好疗伤,假以时日,你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改变,而你的亲密关系,也会跟着改变。
4.这个阶段另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碰到墙壁”。就像一个慢跑的人一样,你感到疲倦、没精力、缺乏灵感,觉得自己再也支持不下去了。
这时候你能做出的选择是:放弃这段亲密关系,另找一段较轻松的感情;你也可以选择留下来,保有你习惯了的生活方式;
或选择回到吵吵闹闹的幻灭阶段,因为就算吵闹也比死气沉沉来得强;你也可以找一个外遇的对象;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学习“穿墙术”。
5.内省之后,你会发现这座关住你的三角形监牢的墙壁,其实是你自己创造的。
“受害者监牢”描述了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所扮演的角色:受害者、迫害者或拯救者。这三种观点,都只会让问题恶化,却不能提供解决之道。
你必须成长并跳脱出问题的框架,才能找到解决之道。也就是说,你必须穿越监牢的墙壁,让自己自由。
想要自由,你必须摆脱旧有的知识,以纯真的心来发问,才能获得灵魂的引导。
6.问题能让你自由。亲密关系遇到问题时,不要尝试去解决它、逃避它或压抑它,而是应该问自己下列问题:
这个时候,爱会怎么做?
如果我能百分之百对自己负责,我会怎么选择?
我能采取什么有创意的步骤吗?
这个问题是不是唤醒了一些熟悉的感觉?我愿不愿意百分之百地接受这些感觉?
如果我爱自己的话,现在该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或提供些什么。)我是不是该放弃些什么?
我是不是该原谅某个人?
是不是有人比我更痛苦,我应该用爱来支持他/她?
我能说出哪些不争的事实?
你可以问的问题实在太多了。当你想摆脱旧有的知识时,灵魂会引导你想出该问的问题。
7.内省能让你了解个人问题及亲密关系问题的本质。很显然:
① 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出问题的框架。
② 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
③ 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④ 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之百负责。
⑤ 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
⑥ 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8.左右为难的处境,是在考验你追寻真理的决心。左右为难的处境,看起来似乎只有两个选择,而其中任何一个都只给你部分的满足,
并且会让你失去一些你不愿放弃的东西。在面对这种处境的时候,
最好的办法可能是:把两个选择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选择;或是在两个选择中选一个,但以尽量考虑每个人的利益为原则。
无论如何,你必须放下自己的欲望,尽量为每个人想,才能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
9.对家庭的死忠会让亲密关系无法更上一层楼,因为这种观念会让你执着于固定的行为模式、信念及心态。
这些行为模式、信念和心态都是你小时候为了得到归属感而发展出来的。死忠的观念会阻碍你的自发性、灵感、创造力,以及表达真正的自己的机会。
然而要破除这种死忠的观念却是很让人害怕的一件事,因为你会觉得你背叛了家人对你的信任。
但是如果不摆脱这种观念,你就不能做真正的自己,也使得你的伴侣不能做真正的自己。
10.内省阶段的一大发现是,原来你所做出的许多行为都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罪恶感。这样的行为,会暴露出你的牺牲心态。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如果你觉得你付出的多而接受的少,那么你就是在牺牲。
如果你发现你做某件事只是因为不做的话会有罪恶感,那么你就可以选择,是要继续牺牲下去,并且因为伴侣付出的比你少而愤愤不平;
或生气地决定不再继续牺牲,并且时时对伴侣存有戒心,生怕他们会让你再次落入牺牲的模式里;
你也可以选择平静地放弃牺牲的模式,感受自己的罪恶感,并选择爱;或是借由选择去爱伴侣,而把牺牲的模式转化为正面的事物。
11.要改变牺牲的模式,必须经过好几个阶段,这也就是再次让你去发掘真正的自己,毕竟,这就是内省阶段真正的目的。以下的模型指出了你必须经历的阶段:
牺牲者
折磨者
“坏人”情绪
感觉(空虚)
本质(灵魂)
12.牺牲会招致放纵,反之亦然。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在牺牲,就必然会觉得有人在占你便宜。这个人就是“放纵者”,他/她有可能成为你愤恨的目标。
而在内省的阶段,愤恨甚至可能会转为仇恨。有时候,亲密关系的双方都会觉得自己是牺牲者,并把对方视为放纵者。
而当一个人想跳脱牺牲的模式时,他/她往往会摆向另一个极端,而成为放纵者。
另外,当一个人在做出牺牲的时候,他/她可能会为了补偿自己,而在某件事上(例如吃东西、抽烟、喝酒、看电视等)放纵自己,甚至成瘾。
13.依附情结往往是人们自我牺牲的动机。为了不被某个重要的人离弃,你会把自己塑造成某种固定的形象。
这种互动关系,一开始出现在你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之中,而后会移转到你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上。
会有依附情结,是因为你觉得自己不可爱(这是一种罪恶的感觉),所以你必须改造自己,来赢得你所需要的爱和关怀。
在内省的阶段,依附情结刚开始浮现时,你会有掉入陷阱、快要窒息或被囚禁等感觉。
把伴侣推开能让你得到喘口气的机会,却不能解决依附情结的问题。只有下定决心要做自己,才能打破你为自己塑造的形象。
14.在内省的时候,你会发觉,你所看到的所有外在事物,其实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当伴侣变成你的“阴影人物”——具备所有你所拒绝、厌恶以及压抑的特质的人时,他/她将带给你很大的挑战。
当你批评伴侣时,你其实就是在批评自己——批评那些你不愿接受的特质。你必须接受自己的黑暗面,才能更爱你自己。
只有这样你才能不再攻击伴侣的缺点,而把伴侣看作你的镜像。
15.对性的罪恶感,会阻碍你的性能量的流动,而导致性障碍、排斥伴侣、三角关系、房事中死气沉沉提不起劲等问题。
如果小时候你所受到的创伤都和性有关(事情经常都是如此),那么你就会对自己的性欲有强烈的罪恶感和羞耻感。
这个问题,在你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时必然会浮现。而恐惧会让浮现出来的问题更加恶化。
如果想要疗伤,你就应该跟伴侣开诚布公地讨论你的恐惧、感觉、幻想和秘密,并增进你们之间的友谊。有时候练瑜伽也会有帮助。
16.处在内省阶段的亲密关系还有一项特征,就是伴侣之间会相互较劲,想要证明自己比对方特别。
如果为了突显自己的特别,而把别人踩在脚下,将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裂痕。想要消除竞争的倾向,并让亲密感增长,你就必须支持伴侣发展自己的长处。
17.“死亡的诱惑”所代表的是你害怕面对更多痛苦的恐惧。你会情愿让亲密关系停滞不前甚至结束,也不愿面对自己或伴侣不可爱的那一面。
这是一条死路,因为如果你选择这条路,就无法证明爱的伟大。否认爱,就是否认生命。
如果你所面临的处境让你很想死,或很希望亲密关系结束的话,请正视你所承受的痛苦,并告诉自己:
“这不是真理。我现在最渴望得到的就是真理。”
让自己充分地感受内心的感觉,并时时记住会伤人的感觉就不是充满爱的感觉,而我们该做的是选择爱、选择生命。
18.在内省之后,你会发现有一种内在的影响,让你不能了解自己及伴侣的真正本质,这种影响就是怀疑的心理。发现了这个狡诈的陷阱之后,你还必须记得:
① 怀疑的心理一直存在你心中。
② 在你面临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时,怀疑的声音会变得更大。
③ 怀疑的心理会把你过去的创伤投射至你的未来。
④ 怀疑的心理是小我用来维持你的自我局限观念的工具,它会让你无法了解真正的自己。
⑤ 怀疑的声音会用实际的事物来造成你的恐惧心理。
⑥ 所有的怀疑都是对自己的怀疑。
⑦ 对自己的怀疑就像胶,让你和你的对家庭死忠的观念粘得紧紧的。
⑧ 如果你向怀疑的声音屈服,就表示你不再相信生命。
⑨ 怀疑的心理会支持“不足”的想法,让你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所以不被爱,也不可能成功。
⑩ 如果怀疑的心理能与爱整合在一起,它就能转变为明辨的态度。
要记得,当你要向你的灵魂、你的目标以及更美好的亲密关系迈出一大步时,怀疑的声音会变得极其强大,要想不被阻碍或扰乱,只要把你的全部精神都贯注在寻求真理上就可以了。
幻灭会让你发现是哪些错误的观念掌控了你大半辈子,并让你了解到,你可以为自己百分之百负责。
内省则会让你有更深的洞察力,去揭开错觉的面纱,从而大大地改变你对自己的看法。
2.内省常被看作亲密关系中最丑陋的阶段,因为你觉得伴侣不再像从前那么迷人了。
你已经习惯了用一套固定的方法来对待彼此及处理不断浮现的老问题。
在这个阶段,亲密关系中的所有事都不能让你满足,所以在你责怪伴侣或挑剔亲密关系之前,有必要先检查一下自己的内心。
3.在这个阶段,有时候你会觉得和伴侣之间的爱和亲密感没办法成长。也许你已经试遍了所有方法,还是连一点小火花都擦不出来。
或者你已经没有继续尝试的意愿了。也许你感到身心俱疲,而且觉得再怎么试也没有用,干脆放弃算了。这往往是由于小时候的沮丧感导致你自我放逐。
如果你能改变这种经验,就能得到前所未有的信心和乐观态度,并了解到是这种自我放逐的倾向影响了你对亲密关系、对人生的看法。
如果你能勇于面对沮丧的感觉并好好疗伤,假以时日,你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改变,而你的亲密关系,也会跟着改变。
4.这个阶段另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碰到墙壁”。就像一个慢跑的人一样,你感到疲倦、没精力、缺乏灵感,觉得自己再也支持不下去了。
这时候你能做出的选择是:放弃这段亲密关系,另找一段较轻松的感情;你也可以选择留下来,保有你习惯了的生活方式;
或选择回到吵吵闹闹的幻灭阶段,因为就算吵闹也比死气沉沉来得强;你也可以找一个外遇的对象;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学习“穿墙术”。
5.内省之后,你会发现这座关住你的三角形监牢的墙壁,其实是你自己创造的。
“受害者监牢”描述了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所扮演的角色:受害者、迫害者或拯救者。这三种观点,都只会让问题恶化,却不能提供解决之道。
你必须成长并跳脱出问题的框架,才能找到解决之道。也就是说,你必须穿越监牢的墙壁,让自己自由。
想要自由,你必须摆脱旧有的知识,以纯真的心来发问,才能获得灵魂的引导。
6.问题能让你自由。亲密关系遇到问题时,不要尝试去解决它、逃避它或压抑它,而是应该问自己下列问题:
这个时候,爱会怎么做?
如果我能百分之百对自己负责,我会怎么选择?
我能采取什么有创意的步骤吗?
这个问题是不是唤醒了一些熟悉的感觉?我愿不愿意百分之百地接受这些感觉?
如果我爱自己的话,现在该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或提供些什么。)我是不是该放弃些什么?
我是不是该原谅某个人?
是不是有人比我更痛苦,我应该用爱来支持他/她?
我能说出哪些不争的事实?
你可以问的问题实在太多了。当你想摆脱旧有的知识时,灵魂会引导你想出该问的问题。
7.内省能让你了解个人问题及亲密关系问题的本质。很显然:
① 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出问题的框架。
② 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
③ 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④ 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之百负责。
⑤ 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
⑥ 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8.左右为难的处境,是在考验你追寻真理的决心。左右为难的处境,看起来似乎只有两个选择,而其中任何一个都只给你部分的满足,
并且会让你失去一些你不愿放弃的东西。在面对这种处境的时候,
最好的办法可能是:把两个选择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选择;或是在两个选择中选一个,但以尽量考虑每个人的利益为原则。
无论如何,你必须放下自己的欲望,尽量为每个人想,才能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
9.对家庭的死忠会让亲密关系无法更上一层楼,因为这种观念会让你执着于固定的行为模式、信念及心态。
这些行为模式、信念和心态都是你小时候为了得到归属感而发展出来的。死忠的观念会阻碍你的自发性、灵感、创造力,以及表达真正的自己的机会。
然而要破除这种死忠的观念却是很让人害怕的一件事,因为你会觉得你背叛了家人对你的信任。
但是如果不摆脱这种观念,你就不能做真正的自己,也使得你的伴侣不能做真正的自己。
10.内省阶段的一大发现是,原来你所做出的许多行为都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罪恶感。这样的行为,会暴露出你的牺牲心态。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如果你觉得你付出的多而接受的少,那么你就是在牺牲。
如果你发现你做某件事只是因为不做的话会有罪恶感,那么你就可以选择,是要继续牺牲下去,并且因为伴侣付出的比你少而愤愤不平;
或生气地决定不再继续牺牲,并且时时对伴侣存有戒心,生怕他们会让你再次落入牺牲的模式里;
你也可以选择平静地放弃牺牲的模式,感受自己的罪恶感,并选择爱;或是借由选择去爱伴侣,而把牺牲的模式转化为正面的事物。
11.要改变牺牲的模式,必须经过好几个阶段,这也就是再次让你去发掘真正的自己,毕竟,这就是内省阶段真正的目的。以下的模型指出了你必须经历的阶段:
牺牲者
折磨者
“坏人”情绪
感觉(空虚)
本质(灵魂)
12.牺牲会招致放纵,反之亦然。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在牺牲,就必然会觉得有人在占你便宜。这个人就是“放纵者”,他/她有可能成为你愤恨的目标。
而在内省的阶段,愤恨甚至可能会转为仇恨。有时候,亲密关系的双方都会觉得自己是牺牲者,并把对方视为放纵者。
而当一个人想跳脱牺牲的模式时,他/她往往会摆向另一个极端,而成为放纵者。
另外,当一个人在做出牺牲的时候,他/她可能会为了补偿自己,而在某件事上(例如吃东西、抽烟、喝酒、看电视等)放纵自己,甚至成瘾。
13.依附情结往往是人们自我牺牲的动机。为了不被某个重要的人离弃,你会把自己塑造成某种固定的形象。
这种互动关系,一开始出现在你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之中,而后会移转到你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上。
会有依附情结,是因为你觉得自己不可爱(这是一种罪恶的感觉),所以你必须改造自己,来赢得你所需要的爱和关怀。
在内省的阶段,依附情结刚开始浮现时,你会有掉入陷阱、快要窒息或被囚禁等感觉。
把伴侣推开能让你得到喘口气的机会,却不能解决依附情结的问题。只有下定决心要做自己,才能打破你为自己塑造的形象。
14.在内省的时候,你会发觉,你所看到的所有外在事物,其实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当伴侣变成你的“阴影人物”——具备所有你所拒绝、厌恶以及压抑的特质的人时,他/她将带给你很大的挑战。
当你批评伴侣时,你其实就是在批评自己——批评那些你不愿接受的特质。你必须接受自己的黑暗面,才能更爱你自己。
只有这样你才能不再攻击伴侣的缺点,而把伴侣看作你的镜像。
15.对性的罪恶感,会阻碍你的性能量的流动,而导致性障碍、排斥伴侣、三角关系、房事中死气沉沉提不起劲等问题。
如果小时候你所受到的创伤都和性有关(事情经常都是如此),那么你就会对自己的性欲有强烈的罪恶感和羞耻感。
这个问题,在你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时必然会浮现。而恐惧会让浮现出来的问题更加恶化。
如果想要疗伤,你就应该跟伴侣开诚布公地讨论你的恐惧、感觉、幻想和秘密,并增进你们之间的友谊。有时候练瑜伽也会有帮助。
16.处在内省阶段的亲密关系还有一项特征,就是伴侣之间会相互较劲,想要证明自己比对方特别。
如果为了突显自己的特别,而把别人踩在脚下,将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裂痕。想要消除竞争的倾向,并让亲密感增长,你就必须支持伴侣发展自己的长处。
17.“死亡的诱惑”所代表的是你害怕面对更多痛苦的恐惧。你会情愿让亲密关系停滞不前甚至结束,也不愿面对自己或伴侣不可爱的那一面。
这是一条死路,因为如果你选择这条路,就无法证明爱的伟大。否认爱,就是否认生命。
如果你所面临的处境让你很想死,或很希望亲密关系结束的话,请正视你所承受的痛苦,并告诉自己:
“这不是真理。我现在最渴望得到的就是真理。”
让自己充分地感受内心的感觉,并时时记住会伤人的感觉就不是充满爱的感觉,而我们该做的是选择爱、选择生命。
18.在内省之后,你会发现有一种内在的影响,让你不能了解自己及伴侣的真正本质,这种影响就是怀疑的心理。发现了这个狡诈的陷阱之后,你还必须记得:
① 怀疑的心理一直存在你心中。
② 在你面临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时,怀疑的声音会变得更大。
③ 怀疑的心理会把你过去的创伤投射至你的未来。
④ 怀疑的心理是小我用来维持你的自我局限观念的工具,它会让你无法了解真正的自己。
⑤ 怀疑的声音会用实际的事物来造成你的恐惧心理。
⑥ 所有的怀疑都是对自己的怀疑。
⑦ 对自己的怀疑就像胶,让你和你的对家庭死忠的观念粘得紧紧的。
⑧ 如果你向怀疑的声音屈服,就表示你不再相信生命。
⑨ 怀疑的心理会支持“不足”的想法,让你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所以不被爱,也不可能成功。
⑩ 如果怀疑的心理能与爱整合在一起,它就能转变为明辨的态度。
要记得,当你要向你的灵魂、你的目标以及更美好的亲密关系迈出一大步时,怀疑的声音会变得极其强大,要想不被阻碍或扰乱,只要把你的全部精神都贯注在寻求真理上就可以了。
第五章:启示
序
在亲密关系中,启示有三种呈现的方式。
在第一种方式中,启示推动着你的力量,让你从一个阶段迈向下一个阶段,并在痛苦和问题之中成长。
幻灭的痛苦,会让你了解到月晕的光彩是不实的。内省则会让你从自己的内心找出所有错觉和错误观念的根源。
超脱了空虚、怀疑等感觉,到了启示的阶段时,你就会发现真正的自己。灵魂关系让你的伴侣可以看到真正的你。
所以,每当我们学习到真正重要的事物时,我们就是得到了启示。
第二种方式,就是刚才所形容的“神迹显现”。这种方式也许是你无法掌握的,会不会发生在你身上也很难说。
如果你不知道启示以何种形态呈现的话,光是傻等是没有用的,但是排除任何一种可能性,也不是很好的做法。
就像恰克·史匹桑诺所说的:“你不必整天站在码头上等你的船进港,但是当它进港的时候,你要准备好迎接它。”
第三种方式,则让你有自己选择的力量,而不必听天由命,或辛苦地走完亲密关系的前三个阶段。
想要接触到自己的灵魂,不一定非要按部就班,你可以走快捷方式,穿越“量子隧道”。
在第一种方式中,启示推动着你的力量,让你从一个阶段迈向下一个阶段,并在痛苦和问题之中成长。
幻灭的痛苦,会让你了解到月晕的光彩是不实的。内省则会让你从自己的内心找出所有错觉和错误观念的根源。
超脱了空虚、怀疑等感觉,到了启示的阶段时,你就会发现真正的自己。灵魂关系让你的伴侣可以看到真正的你。
所以,每当我们学习到真正重要的事物时,我们就是得到了启示。
第二种方式,就是刚才所形容的“神迹显现”。这种方式也许是你无法掌握的,会不会发生在你身上也很难说。
如果你不知道启示以何种形态呈现的话,光是傻等是没有用的,但是排除任何一种可能性,也不是很好的做法。
就像恰克·史匹桑诺所说的:“你不必整天站在码头上等你的船进港,但是当它进港的时候,你要准备好迎接它。”
第三种方式,则让你有自己选择的力量,而不必听天由命,或辛苦地走完亲密关系的前三个阶段。
想要接触到自己的灵魂,不一定非要按部就班,你可以走快捷方式,穿越“量子隧道”。
量子隧道
拥抱我所爱
然后你就会看见阳光
灵魂关系
允许
无私的明辨
结语
新的起点
灵魂关系
在亲密关系中,一旦你下定决心要遵从灵魂的引导,你的人格就会开始与灵魂的能量相整合。
想要达成这个目标,你就必须学会充分地主宰自己的身体、感觉及心智。
想要达成这个目标,你就必须学会充分地主宰自己的身体、感觉及心智。
到最后,你与每一个人的相遇都会成为神圣的邂逅,因为你可以从别人身上发现真正的自己。
我相信,我们必须先有这样的体验,才能分辨出哪些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大师。
我相信,我们必须先有这样的体验,才能分辨出哪些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大师。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