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2022-09-13 18:48:29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考研政治 思修 法基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思想修养
人生观与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人的本质
人生目的
【人为什么活着】
【人为什么活着】
概念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用
首先,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其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最后,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人生态度
【人应当如何活着】
【人应当如何活着】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价值
【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概念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层次
人生的自我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条件,
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评价方法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3.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根本途径】
人生观与世界观
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关系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同时,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个人利益(需要)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关系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个人发展于社会发展的关系
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什么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以及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是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为什么"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错误的人生观
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
极端个人主义
理想信念
理想
【精神层面,社会意识】
【精神层面,社会意识】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
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分类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按主体分类】
个人理想: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
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
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引导
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近期理想和远期理想【按时期分类】
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按内容分类】
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按层次分类】
特征
超越性
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
就在于它不仅源于现实而且超越现实
就在于它不仅源于现实而且超越现实
实践性
作为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对社会实践活动理性认识的结合。
理想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而且也只有在实践中才得以实现
理想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而且也只有在实践中才得以实现
时代性
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
信念
【精神层面,社会意识】
【精神层面,社会意识】
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特征
执着性
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多样性
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信念
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并由此构成其信念体系
信仰
信仰是最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
科学的信仰来自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理想和信念总是相互依存
理想是信念所指的对象,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保障
理想是信念所指的对象,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保障
离开理想这个人们确信和追求的目标,信念无从产生;
离开信念这种对奋斗目标的执着向往和追求,理想寸步难行
离开信念这种对奋斗目标的执着向往和追求,理想寸步难行
在此意义上,理想和信念难以分割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也正是因此人们常将理想与信念合称为理想信念
也正是因此人们常将理想与信念合称为理想信念
作用
1.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
2.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3.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4.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非重点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1.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即正确性,革命性即批判性】
【科学性即正确性,革命性即批判性】
2.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改造世界为己任】
【改造世界为己任】
3.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与时俱进,发展】
【与时俱进,发展】
4.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
是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源泉
是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正确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
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
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
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
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是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是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
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
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理想实现的过程具有
长期性
艰巨性
曲折性
中国精神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2.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还表现为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努力
3.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4.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亦表现为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5.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民族精神
概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内涵
伟大创造精神
伟大奋斗精神
伟大团结精神
伟大梦想精神【神话传说】
核心:爱国主义
时代精神
概念: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
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核心:改革开放
时代楷模
精神脊梁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的关系
的关系
一切民族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
同时,一切时代精神都将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步融入民族精神的长河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同时,一切时代精神都将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步融入民族精神的长河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了我们当今时代的中国精神
民族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民族特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得以保持的重要保证
时代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时代内涵,是中国精神引领时代前行、拥有鲜明时代性和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根源
中国精神的意义(作用)
1.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2.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3.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是每一个人的使命和责任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爱自己的灿烂文化
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民族的胎记、精神基因、摇篮
爱自己的国家【国家与政府关联】
心系国家前途和命运
基本特征
1.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涵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涵
2.爱国主义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失
3.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对待祖国的感情,
既有一致的方面,也有差异的方面,甚至有对立的方面
既有一致的方面,也有差异的方面,甚至有对立的方面
新时代爱国主义【基本要求】
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大陆公民】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如何加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爱国)
(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爱国)
1.必须坚持立足民族,维持国家发展主体性
2.必须面向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做忠诚的爱国者
1.推进祖国统一
2.促进民族团结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
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
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
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家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家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意义(作用)
1.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额第一动力
2.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
3.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
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
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含的巨大潜能,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
让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含的巨大潜能,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
让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中国的思想、道德标准
当代中国的思想、道德标准
核心价值观
概念: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一个社会的基本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体现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体现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意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
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鲜明确立了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高度的价值自信与价值自觉。
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鲜明确立了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高度的价值自信与价值自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
体现了时代精神,是对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的深刻解答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
体现了时代精神,是对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的深刻解答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从国家层面标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
从国家层面标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
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契合,
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取向
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
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契合,
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取向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作用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
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3.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必要性)
是有效整合我国社会意识、凝聚社会价值共识、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聚合磅礴之力的重大举措
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支持,意义重大而深远
历史底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任何一种价值观都不可能凭空产生,总是有其特定的历史底色和精神脉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深深地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底蕴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深深地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底蕴的集中体现
第一,中华优秀文化是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第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根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同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相适应,
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价值表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同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相适应,
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价值表达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生动展示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机活力。
中国改革开放依赖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中国发展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性、可信性的检验
中国改革开放依赖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中国发展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性、可信性的检验
道义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而居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先进性,体现在它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
作为人类社会最为先进社会制度的本质规定在价值层面的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
作为人类社会最为先进社会制度的本质规定在价值层面的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
人民性,体现在它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的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引导着最广大人民为实现美好社会理想而奋斗。
鲜明的人民性,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道义号召力
鲜明的人民性,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道义号召力
真实性【怎么说怎么做】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1.扣好人生的扣子
2.勤学修德明辨笃行
勤学:知识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修德: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
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
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
明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增强自己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
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自觉做到长善修德、常怀善念、常做善举
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自觉做到长善修德、常怀善念、常做善举
笃行: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
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二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二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道德修养
道德的基本问题(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道德的起源
【道德是精神意识】
【道德是精神意识】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2.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3.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的本质
1.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与经济、阶级相关】。
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有什么的社会经济关系,相应地就有什么样的道德
有什么的社会经济关系,相应地就有什么样的道德
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
同时,不同阶级之间的道德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之处,反映着道德的普遍性
同时,不同阶级之间的道德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之处,反映着道德的普遍性
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一经产生,便有相对独立性。
这种相对独立性既表现为道德的历史继承性,也表现为道德对社会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种相对独立性既表现为道德的历史继承性,也表现为道德对社会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道德是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
这种行为规范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的信念来维持的,
因此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柔性的规范。
道德是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
这种行为规范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的信念来维持的,
因此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柔性的规范。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作为实践精神,
道德是一种旨在通过把握世界的善恶现象而规范人们行为并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社会意识。
道德是一种旨在通过把握世界的善恶现象而规范人们行为并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社会意识。
道德的(主要)功能
认识功能【行为前】
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规范功能【行为中】
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
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
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
调节功能【行为后】
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最主要】。
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最主要】。
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道德的社会作用
1.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4.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5.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反对两种错误的观点
道德错误论
道德无用论
纵向三德(不同时期的道德)
传统美德
基本精神
1.注重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公义胜私欲"是中国的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
"公义胜私欲"是中国的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
2.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3.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4.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5.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方面;
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
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方面;
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
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为今天的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的思潮
1.复古论
2.虚无论
革命道德
形成与发展
中国的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形成的优秀道德,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及其宝贵的道德财富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及其宝贵的道德财富
1.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继承和发扬革命道德传统
2.中国革命道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从它形成的时候起,就对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弘扬中国革命道德,要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
主要内容
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当代价值
1.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
2.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4.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社会主义道德
借鉴人类文明
优秀道德成果
优秀道德成果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道德进步,既要注意在文明交流中坚守自身优秀的传统道德,
也要在文明互鉴中积极吸收其他有益道德成果
也要在文明互鉴中积极吸收其他有益道德成果
1.从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看来,道德都是某个民族或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回应来自自然环境、
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各种矛盾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反映了具体的民族或国家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
每一个民族或国家都有自己优良的道德传统,都对促进道德的发展作出过不同程度的贡献。
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各种矛盾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反映了具体的民族或国家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
每一个民族或国家都有自己优良的道德传统,都对促进道德的发展作出过不同程度的贡献。
2.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必须秉承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3.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批判继承其他国家的道德成果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理解集体主义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社会主义集体利益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集体主义三个
层次道德要求
层次道德要求
1.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目标
2.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经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能够达到的要求
3.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这是对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
横向四德(不同领域的道德)
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特征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内容
文明礼貌
社会交往必然的道德要求
助人为乐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爱护公物
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保护环境
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
遵纪守法
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巩固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是人民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
是社会公德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大学生应当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成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正能量
是社会公德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大学生应当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成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正能量
倡议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职业道德
1.爱岗敬业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2.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在我国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重要准则
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重要准则
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
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
家庭美德
注重家教
注重家庭
注重家风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良好的家风,对家庭成员的个人修养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也对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也对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个人品德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作用:
无论是社会和谐有序,还是个人的人格健全,都有赖于个人品德的不断提升
1.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个人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
3.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正确方法
1.学思并重
2.省察克治
3.慎独自律
4.知行合一
5.积善成德
锤炼高尚道德品德
1.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
2.激发正向的道德认同和道德情感
3.强化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
法律基础:
法律的基本问题
法律的基本问题
法律的基本问题
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不是统治者个别意志的简单相加
不是统治者的全部意志
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都要遵守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社会主义法律本质特征
从本质上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殊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殊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法律体系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制定【立法】
属性
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与关键性环节
环节
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案的公布
原则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执行【执法】
属性
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
原则
合法性、合理性、信赖保护、效率
执法主体
1.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2.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机构、3.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社会组织
适用【司法】
司法机关
检察机关、审判机关
基本要求
正确、合理、合法、及时
原则
1.司法公正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4.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
4.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
遵守【守法】
属性
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含义
1.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力2.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法律主体
一切组织和个人
宪法建设史结论
制定和实施宪法,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
我国现行宪法是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和不断完善的,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实践】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扬民主,领导人民制定出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党的领导】
党高度重视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坚持维护宪法尊严,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这是我国宪法保持生机活力的根本原因所在。宪法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
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人民主权原则
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性人民
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性人民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宪法的地位
我国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具有显著优势、坚实基础、强大生命力
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
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宪法确立的制度
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实体法律部门
宪法相关法律
民法商法
民法原则: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公序良俗、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基本原则
商法原则:商法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同时秉承保障商事交易自由、等价有偿、便捷安全等原则
行政法
经济法
社会法
刑法
程序法律部门
诉讼法:诉讼法是规范国家司法机关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非诉讼程序法: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仲裁机构或者调节组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仲裁法:明确将自愿、仲裁独立、一裁终局等原则作为仲裁的基本原则系统中规定了仲裁程序
人民调节法:明确规定了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尊重当事人的权力,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力等原则
尊重当事人的权力,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力等原则
法治体系
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内容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制度基础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制度基础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建立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点
建立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点
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
是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是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迫切要求
是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是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迫切要求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依托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依托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
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
立法是法治的龙头环节
立法是法治的龙头环节
严格执法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公正司法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全民守法
法律的权威源自于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民守法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为目标
法律的权威源自于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民守法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为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五大要求】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推动法治和德治的相互促进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含义
正当性思维
规范性思维
逻辑思维
科学思维
法治思维特征
方式上,法治思维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稳定性和一贯性
价值上,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思维
依据上,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标准上,最高权威是法律
法治思维基本内容
法律至上: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权力制约: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公平正义: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
权力保障:宪法保障是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是重要条件,行政保护是关键环节,司法保障是最后防线
正当程序:程序的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
法律权威
法律权威含义
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只有法律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法律才具有权威
只有法律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法律才具有权威
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
只有法律反映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法律才具有权威
只有法律反映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法律才具有权威
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
只有法律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和遵循,法律才具有权威
只有法律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和遵循,法律才具有权威
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
只有法律反映人民共同意愿且为人民真诚信仰,法律才具有权威
只有法律反映人民共同意愿且为人民真诚信仰,法律才具有权威
维护和尊重法律权威的
重要意义
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核心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国家治理的坚实基础和关键
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权益、保障人民权力的基本途径
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
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信仰法律
遵守法律
服从法律
维护法律
法律权利和义务
法律权力
权力的产生、发展和实现,都必须以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
特征
法律权力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法律权力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法律权力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法律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
行使法律权力的界限
权力行使的目的
权力行使的限度
权力行使的方式
权力行使的程序
法律义务
反映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所制约的社会责任
履行
作为,是指义务人实施积极的行为【必须做】
不作为,指义务人不得实施某种行为【不能做】
特征
法律义务是历史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
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
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
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
法律权力与义务的关系
法律权力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相互依存
劳动与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劳动与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法律权力与法律义务平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面
依法行使法律权力
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力
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力
政治权利
选举权
表达权
民主管理权
监督权
人身权利
生命健康权
人身自由权
人格尊严权
住宅安全权
通信自由权
财产权力
私有财产权
继承权
社会经济权力
劳动权
休息权
社会保障权
物质帮助权
宗教信仰即文化权力
宗教信仰自由
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
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
文化教育权
公民在文化和教育领域享有的权力
公民在文化和教育领域享有的权力
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法律义务、要求或内涵
法律义务、要求或内涵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主团结
国家统一是公民实现法律权力与自由的前提
国家统一是公民实现法律权力与自由的前提
遵守宪法和法律
1.保守国家秘密2.爱护公共财产3.遵守劳动纪律4.遵守公共秩序5.尊重社会公德
1.保守国家秘密2.爱护公共财产3.遵守劳动纪律4.遵守公共秩序5.尊重社会公德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对外主要是指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力与利益,对内主要是指公共利益
对外主要是指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力与利益,对内主要是指公共利益
依法服兵役
我们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我们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依法纳税
纳税是公民应该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
纳税是公民应该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
违反法定义务应当承担法律职责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针对行政人员】
刑事责任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