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测量技术
2021-02-22 13:46:52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激光的特性及相干测量等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二章
激光辐射的特性
激光辐射的特性
光作为电磁波
电磁波谱范围
激光:0.1~10um(10-7~10-5m)
可见光:0.4~0.8um
可见光:0.4~0.8um
激光束沿z轴的最简模型
E(z,t)=E0cos(wt-kz-g)
H(z,t)=H0cos(wt-kz-g)
E(z,t)=E0cos(wt-kz-g)
H(z,t)=H0cos(wt-kz-g)
色散关系式
w/k=f*L=v=c/n(折射率)
光波的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成正比
光束参数
辐照度
辐照度与电场强度幅度的平方成正比
光波的E无法直接测量,通过I测量
相位角
叠加原理
多个波叠加,得到的波的强度为各自的电场强度的矢量相加
相长干涉:相位差为0,同相,电场强度增加一倍
相消干涉:相位差为pi,反相,电场强度和辐照度均为0
偏振
电场强度矢量振荡的方向
非偏振光
电场强度的振动方向仍垂直于传播方向
无法观测到优先振动的方向
传播方向
仅在传播方向不同的两个平面波叠加产生等距条纹(干涉条纹)
线偏振:电场强度的方向固定且垂直于传播方向
波长
波长测量方法
光栅衍射
干涉测量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
仅波长不同的两列波叠加产生的波的辐照度在时间上出现了调制,这种现象称为拍
衍射
横向受限制的光束会产生衍射,如一束平行光束射向一个小孔
波阵面上的任一点都可以作为次波的波源,非均匀地辐射。
次波经过不同距离传输,因而产生相长或相消干涉,形成一幅复杂的干涉图案,即衍射图案
入射光和衍射光都是平行光
单缝衍射
衍射角min=波长/2a(单缝宽度)
圆孔衍射
艾里斑
双缝衍射
光栅衍射
sin角=nL/g(相邻狭缝间距)
相干性:E和H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是相关的(有关联)
时间相干性
w(光源频谱宽度)*T=pi
空间相干性
激光辐射
光吸收
基态到激发态
吸收入射光光子
自发辐射
激发态到基态
辐射出一个光子
受激辐射
激发态到基态
外来辐射场诱导
激光器(光反馈放大器)
光放大器
光学谐振腔
光束质量
光束质量因子k,描述实际激光束和理论的区别
光束传输比率M^2=1/K
高斯光束
高斯光束相对于传播方向z轴是旋转对称的,光强度I在径上按高斯函数衰减
半导体激光器不能产生高斯光束
w(z)光束半径,w(0)束腰
束腰处波阵面是平面,相位面曲率半径为无穷大
zR瑞利半径
沿光束方向上,从聚焦点开始到光束直径增大到焦点处光束直径根号2倍的位置处的距离
聚焦
入射光的束腰恰好位于透镜的前焦平面上时,聚焦后的焦点恰好位于透镜的后焦平面上
不忽略衍射作用时,上式不成立,w0'=f*波长/(pi*w0)
扩束
开普勒望远镜:2个会聚透镜,一旦间距为f1+f2,望远镜系统的作用范围可以到无穷远
只有f1>f2时才能实现扩束,扩束后束腰半径w0'=w0*f1/f2
第十章
激光三角法
激光三角法
确定物体表面上一点相对于参考平面的绝对距离的测量方法
原理
一束激光对准工件,利用被测物体上的散射光观察相交点
光点位置取决于工件在z轴上的位置
Scheimpflug条件
确保对于不同距离的测量物体,在探测平面上的会聚光斑尽可能的聚焦
物镜为uv坐标系,入射激光束在此坐标系的关系:u=k(斜率)v+u0
入射光方向(z轴)、物镜平面(u轴)、探测器(z'轴)所对准的直线三者相交于点(0,u0)
z轴和z'轴的坐标原点在v轴上
三角测量传感器的特性曲线
描述测量物体光点位置于探测器成像上的光点位置之间的关系
位移dz对应产生dz',即z'=z'(z).求导:dz'/dz,值为灵敏度
传感器力待测物体越远,物体表面光点直径越大,灵敏度就越低
影响因素
激光束的传播
高分辨
使激光束通过透镜聚焦照射在工件表面上的光点直径尽可能小
物体表面特性
影响精度
镜面
均匀散射面
定向散射
激光束进入一个半透明物体,并在物体表面之下被散射
成像光路差
球差:穿过物镜边缘的光线比近轴光线的偏振程度大,导致汇聚点不重合。
慧差:球差导致光斑图像的一侧有畸变
常用探测器
横向效应二极管、CCD线阵列、CMOS线阵列
散板对信号检测的影响
第三章
光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
光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
散射
含有多个预定义参数的入射激光与待测目标发生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入射光的参数会改变,被散射出来的激光就携带了待测目标的信息
光的粒子性
光是由多个粒子,即光子组成,以光速运动。
每一个光子具有一定的光子能量 W=hf(光频率)
光在传播方向上的动量 p=hf/c
自旋(角动量),光子沿其传播方向同时做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
折射
c=n*v(光传播的相速度)
折射率取决于光波长或者光频率
正色散
折射率随光波长增加而增加
反常色散
折射率随光波长增加而减小
折射率随光波长增加而减小
折射定律
双折射
寻常光(o.),两者偏振方向互相垂直,在空间上不会发生分离,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穿过晶体
非寻常光(e.o.)
应力双折射
克尔效应:外加电场
普克尔斯效应:特定晶体+外加电场
反射
反射率与光束偏振方向有关
s-偏振:偏振方向垂直于入射面
R1
p-偏振:偏振方向平行于入射面
R2
入射光以布儒斯特角入射到边界上,R2=0,平行光分量不会被反射
当反射光与入射光互相垂直时,平行光分量不会被反射
非偏振光以布儒斯特角发生反射时会变成垂直偏振光
全反射
入射角大于全反射临界角
光纤,偏转棱镜
反射波存在干涉相移
n1<n2(光疏到光密),产生相移,相位差=pi
n1>n2(光密到光疏),不会产生相移
漫反射:粗糙表面的反射。表面的空间纹理尺寸大于入射光波长
吸收
透过率T=透过的光强/入射光强
线性吸收,受激辐射可忽略,吸收率、透过率与光强无关
非线性吸收,高强度光照下,吸收率下降,透过率上升
双光子吸收:入射波足够大时,一个原子可以同时吸收2个光子。
虚拟中间级
光散射
弹性散射:入射波和散射波之间存在固定的相位关系
瑞利散射:散射粒子以入射光的频率振荡,并向外辐射电磁波
米氏散射:散射波会发生相移(相长/相消干涉);散射截面最大
非弹性散射:经过散射体的散射波长会变长或变短
拉曼散射,散射光波长的变化与散射截介质有关
斯托克斯:基态到激发态
反斯托克斯:激发态到基态
倍频
通过介质材料的非线极化作用,产生了频率为入射光频率2倍的另一种光波
光学多普勒效应
光源与光探测器相对运动方向的不同,会探测到不同的频率。
f2=f1+/-f变化量,f变化量=相对速度/波长
第六章
激光干涉测量
激光干涉测量
两束光束之间的光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时,干涉图样不变。
采用回射器的迈克尔逊干涉仪
偏振干涉仪
相位-电场-光强
双频干涉仪
计数器读差值
干涉仪以波长的倍数测量距离
计算路径上的折射率变化量来计算波长
波长=真空中激光的波长/n
角度测量
元件旋转,两回射器以不同的速度运动,得到两个多普勒频移。双频干涉仪上得到计数差
直线度测量
激光-渥拉斯顿棱镜-角镜
光学成像元件的质量测量
泰曼-格林干涉仪
通过干涉条纹的扭曲可以测量适配误差
量程
主要受限于激光光源的相干长度
误差
主要来源于环境空气的效应
绝对误差=A(分辨率)+F(相对误差)L(路径长度)
L小,=A
L大,=FL
第七章
全息干涉
全息干涉
存储和再现物体散射的波,再现物的虚像和实像
全息,产生被测物体的三维图像
物体散射的光波与平面参考波发生干涉,产生的(干涉图样)全息图为菲涅尔波带片,
包含一系列同心的亮暗环带,其宽度随圆环直径的增大而减小
包含一系列同心的亮暗环带,其宽度随圆环直径的增大而减小
再现波被全息图中所记录的干涉图样衍射,产生出物体的一个虚像和一个实像。
波带片如一个被弯曲成环形的具有可变光栅常数的光栅。波带片边缘的衍射角比中心处的衍射角大
波带片如一个被弯曲成环形的具有可变光栅常数的光栅。波带片边缘的衍射角比中心处的衍射角大
处于单一衍射级的菲涅尔波带片如一个凸透镜,光束离对称轴越远则偏转得越强烈;另一个衍射级对应一个凹透镜
两个衍射级各自产生物点的一个虚像和一个实像
两个衍射级各自产生物点的一个虚像和一个实像
波长的影响
第8章
散斑计量学
散斑计量学
散斑效应
如果一个粗糙表面被相干光照射,观察者看到的表面呈现颗粒状。表面散射光的空间分布强度是变化的,出现亮、暗点。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