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制度
2019-10-17 13:14:51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教资 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3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概念
广义:国民教育制度,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学校教育制度(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痛体系,规定了它们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相互衔接关系
教育制度上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地位(国民教育实质)
教育制度的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建立学制的依据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现代学制类型
双轨制
典型代表 英法联邦德国
一轨 :资产阶级子女 自上而下,大学到中学,有较强的学术性
互不相通 不利于教育普及
另一轨:劳动人民子女 小学-中等职业学校
单轨制 19c末20c初美 缺点 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效益低下
分支制(中间型学制)苏联20c上半叶:基础教育共同,后分流;有利于普及教育,保存较高的学术性,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因为统一书本等等
义务教育的概念
依据法律,适龄儿童/青少年 必须接受 国,社,学校,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
基础教育不等于义务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的国民素质教育 ,包括幼儿教育 义务教育 高中教育
义务教育特点:强制性(最本质),普及性,免费性,公共性,基础性,前三最基本
开创:资本主义社会先,德国(普鲁士)世界上最早实施
义务教育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通过,这标志确立义务制度,到底新阶段 ,2006 2015修订过。
立法依据: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以及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原则的规定
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需要
立法宗旨:基础教育衡量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重要标志/ 促进社‘物质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任务:巩固9年义务教育水平/ 推进均衡发展/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教育目的
层次结构
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志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上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对2对解释:培养目标 是 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 社会要求受教育者的特点定制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教师的教学目标:微观层次的教育目的,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
作用
导向,激励,评价作用
确立的依据
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因素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
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目的的理论/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论
教育根本目的由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代表荀子 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巴格莱,纳托谱,孔德
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孔德: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
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之外并无其他目的
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
个人本位论
教育根本目的是充分发展个人的潜能与个性 代表 孟子 卢梭,福禄贝尔,菲斯泰洛齐,马斯洛,康德...
教育的目的根据人的发展需要制定的
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收到影响地发展
其他教育目的理论
生活本位论: 教育准备说 斯宾塞 / 教育适应生活说 杜威
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精神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明确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明确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注重提高全民素质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设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人的发展同社会生活条件相联系
人的片面发展使由旧的社会分工造成的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要求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根本途径
实现要求
长期的过程
以素质发展为核心
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确立的必要性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不是人的各方面平均/均衡发展
全面发展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两者辩证统一
要坚持人的发展的全面性
正确处理各育关系
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全面发展教育
德育
智育
体育:广义 身体文化/教育/锻炼 狭义:学校体育
社会体育 娱乐性竞技性,学校教育 教育性和基础性
根本任务 增强学生体质
美育:培养正确的审美观,鉴赏创造美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智力发展
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促进学生体育发展
促进劳动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
五者的关系:
体育是全部的物质基础,人的一切活动基础
智育是认识基础,智力支持
德育是全部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
美育协调全部发展
劳动是全部的时间基础
它们彼此相关,互相不能取代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教育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 实验室中的(环境条件是否控制和改变)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是否借助仪器设备)
参与性和非参与性(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结构式和非结构式(是否有统一设计)
系统和非系统(是否有规律)
方法
事先做好准备 制定观察计划
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
及时整理资料
调查法
普遍/ 抽样/ 个案
现状/相关/发展/预测
问卷(表格) / 访谈/ 测量/ 调查
方法
确定课题-选择对象-确定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制订计划-实施调查-整理分析 写报告
历史法
史料收集/鉴别/分类
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 自然实验
确认性/探索性/验证性实验
单因素/多因素 实验
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方法与调查差不多,但记录要详细,处理结果,力求排除偶然因素的作用
行动研究法
确定课题
拟定计划
实施研究
进行总结评价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