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我》读书笔记
2020-06-05 14:17:59 4 举报
AI智能生成
《了不起的我》是一本由陈海贤所著的书,它讲述了如何通过自我发展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把问题当作挑战”,并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此外,书中还包含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故事,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获得启发和收获。总之,《了不起的我》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潜力,并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陈海贤 著
一、开启行为的改变
改变之路:每个人都有选择
改变的起点
关于改变,你其实一直都有选择。
这个选择,既需要勇气,也需要自省。
拿回选择的掌控权
把对选择的掌控权拿回到自己手中,这是开始发展和改变自己我的前提。
认为“我没有选择”的原因
①误以为只有按照理想状况作出选择,才叫选择;如果选项不够好,那就是没有选择。
②不愿意承担对自己的责任。
改变还需要自省
只有不断审视自我,才能触发改变。
改变的本质:创造新经验
我们心里的“大象和骑象人”
情感像大象,理智像骑象人
一旦冲突:大象左,骑象人右,那他拗不过大象
对改变而言:理智提供方向,情感提供动力
若理智想达成目标,则需了解大象的脾气和秉性,利用其特点,才能事半功倍
“经验”和“期待”的好处不同
大象(情感)脾气
①力量大,一旦被激发,理智很难控制住它
②受情感驱动,易被焦虑、恐惧负面情绪驱动,也易被爱、同情驱动
③受被强化了的经验支配的。
区别
期待的好处是想象中的好处。
经验的好处是能切身体会到的。
如果发生冲突?
情感不受理智控制,不由自主的转向经验的好处。
改变的本质: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替代旧经验
方法:通过新的行为,获取新的反馈、新的强化,切身体验它。
切身体验的经验:信息浓度高,跟听得信息不一样。
如果只有想象中的期待,没有新行为带来的新经验,改变就很难发生。
改变需要勇气
改变非易事,它很难,要面对很多焦虑,也需要勇气。没有什么比走一条艰难的路更能促进人的自我发展了。
心理舒适区:拜托旧经验
为什么旧经验根深蒂固
原因:心理舒适区
什么是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并不意味舒适
有时人们即使在很痛苦、很艰难的环境仍不愿改变,这也是心理舒适区,仅因为熟悉
真正的心理舒适区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固有方式
怎么办?
改变应对方式,才是真正走出了心理舒适区。
应对方式分行为上的应对和内心情绪上的应对。
心理舒适区带来的控制感
控制感是每个人的基本需要,也是安全感的来源。
心理舒适区特别处:人不是根据现在的生活去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式,而会根据熟悉的应对方式来构建现在的生活。
本质:心理舒适区本质是熟悉的应对方式带来的控制感
心理免疫的X光片:看清心中的恐惧
找出心中的爱与怕
画出心中的X光片
①我们期望达成的目标
②我们在做那些和目标相反的行为
③思考这些与目标相反的行为有哪些隐含的好处
④内心重大假设
改变四原则:检验人生假设、小步子原理、培养“环境场”、情感触动
检验人生的假设:看清自我限制的规则
看见内心的假设
验证内心假设
让错误的假设倒塌
小步子原理: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奇迹提问
方式:假如奇迹实现了,你最终xxxx成功了,会发生什么呢?
原理:改变过程中,往前看会看到困难;往回看,会看到方法和途径。
小步子原理
不是成功的策略,而是让我们有所行动的策略。重点不是结果,而是此时此刻立即去行动。
核心思想:努力控制你所能控制的事情,并接纳你不能控制的事。
培养“环境场”: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
“场”的力量
感情的大象对“场”很敏感
“场”的惯性
自我习惯:比如下班后看剧到深夜
一种虚度时光的空虚感,感到沮丧
生活乐趣
消费型快乐(酒肉朋友)
别人创造的产品
创造型快乐(良师益友)
自己发挥才能创造的产品
什么是“场”
就是我们心中关于空间功能的假设
在身边养一个“场”
①源于别人在这个空间的行为
②来源我们自己以前在某个空间的行为
定义:它其实是,环境记忆中,我们每个人的历史。
情感触动:改变最重要的动力
越自责,越放纵
越是自责,一个人越容易放纵自己,陷入“放纵——自责——更严重放纵”的恶性循环。
大象能听懂爱
不能驱动改变
对自己的不满意,深层次对自己的厌恶
驱动改变
爱和期待才是触动大象改变的力量
用爱驱动自己的改变
只有爱,才能让大象心甘情愿驱动改变
第二序列改变:改变真的有效吗
改变是把双刃剑
就是因为对现在自己的不满意,才想要改变
但我们很多改变的行动停留在表面
即第一序列改变:内容的改变
第二序列改变
应对方式的改变
接纳自我,不是改变内容本身,而是改变自己面对这件事情的应对方式
接纳自我的本质是舍弃
舍弃对生活的过度控制,对“完美自我”和“完美世界”的幻想和执念
有效改变的判断标准
①我们遇到的是世界的不如意,还是需要改变的问题。
②想要改变的努力,有没有打断自然发展的历程
二、推动思维的进化
心智模式:组织和加工世界的方式
心智模式的作用
心智模式:我们头脑中惯有的组织和加工世界的方式
作用一:塑造我们的经验,影响我们的情绪
作用二:引发行动
成长型心智模式和防御型心智模式
源于自身的安全感,激发探索和挑战。
成长型心智模式
不断寻求安全感
防御型心智模式
防御型心智模式让我们停止自我探索
僵固型思维
应该思维
绝对化思维
僵固型思维:活在别人的评价中
脆弱的高自尊
“自我”很重
怎么看待能力,比能力本身更重要。
僵固型思维让他们面对挫折变得更脆弱
努力比聪明更重要
表扬
努力
“就此停止”和“更进一步”
僵固型思维:“就此为止”
努力可耻,面对批评当做负面评价
成长型思维:“更近一步”
努力为荣且能够激发能力,面对批评当做帮助自己改进的反馈
放下自我,与真实世界互动
不要太执着与自我。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重要,你怎么跟世界互动才重要。
对世界的应该思维:消极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应该思维的本质:现实要按照头脑中的假设来运行
对世界和他人的应该思维
对自己的应该思维
消极情绪背后的应该思维
容忍现实和愿望不一致
区分愿望和现实
成熟的标志,走出应该思维的关键。
对自己的思维:我们为何无法接纳自我
自我烦恼背后的应该思维
自我强迫,自认努力是对的,未想过真正努力的人是怎么做的。
应该思维的本质是模仿
模仿
别人觉得该这样,那我就应该这样
别人期待我这样,那我就应该这样
应该思维固化我们的想法
只有遵守不遵守,符合不符合。
非黑即白的思维
找回真实的感觉
理想的自我是完美的,现实的自己是个冒牌货。努力维持幻想中的形象,害怕别人看到真实的自己。
绝对化思维:人为什么会陷入悲观主义
习得性无助
我做什么都没用,索性直接放弃。
绝对化思维的本质
对伤害的抽象化,不挺的放大抽象化伤害,最后可怕到直接放弃一切。
绝对化思维的三种抽象方式
绝对化思维让生活的水变成了无源之水
永久化
子主题
普遍化
人格化
成长型思维的三种方法:目标导向的创造性思维、思考行动的控制两分法、直面现实的近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找到持续行动的张力
目标和张力
创造的思维结构
爱
行动的持续张力
以目标来思考现实,先想我要什么,再想现实是怎样的,环境能够提供什么,想办法弥补目标和现实之间的鸿沟。
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以现实来思考目标,先想环境能够提供什么,再想自己的目标是不是现实,该树立怎样的目标。
控制的两分法:把目标变成行动力
控制两分法
努力控制我们能控制的事,不要妄图去控制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
专注精进,顺其自然。
第一步: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能控制的部分。
控制不是妄想
第二步:把能控制的部分找出来,并做成计划,努力把它做好。
思考事情重不重要?
目光被引到对最终结果的担忧上
思考事情能不能控制?
目光被引到此时此地的行动上
近的思维:如何走出焦虑
近的思维和远的思维
近的思维:关注真实的、正在发生的、近的事情
远的思维:关注想象中的、抽象的、远的事情
掌握近的思维方式的三条原则
①用描述性语言,而不用评价性语言
②问具体的问题,而不是抽象的问题
③关注现在能做的,而不是关注结果
思维弹性:思维是怎样进化的
倾听的重要性
倾听的要诀,就是知道很多事其实你并不知道。
思维发展的过程
认识到我们能够了解的永远只是局部的知识
同化和顺应
同化:学习新的知识,总是再努力归纳为已有知识,强化原有的东西
固守原有,不断重复自己。
顺应:学习保持无知,就算要联系到已有知识,也努力看到其中的差异
承认自己局部知识,对无知保持敏感,去探索、体验和发现新东西
三、发展关系中的自我
关系中的自我:从个体视角到关系视角
自我存在于关系中
①思维进化的关键,是你需要知道,所有的知识都是局部的知识②没有人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关系里的人总是一起出现,相互定义,相互成就③用关系的视角思考,关系对自我的影响远比“背景”要复杂和有力量多
关系中自我的四个层次
1、人无时无刻不在关系当中
2、在不同的关系中,自我是不同的
3、决定我们行为的是我们所处的关系,不是我们的个性
4、从关系的视角出发,我们思考问题的思维会发生重大转化,一些看起来似乎无解的问题,用关系的视角考虑就有了合理的答案
关系的视角拓展改变的空间
不同的关系中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不会轻易去指责别人为什么有那么古怪的个性
关系中的角色:解锁更多自我可能
角色影响我们的行为
角色的本质,是人和人在关系中产生的一种行为期待,是关系里的人共同达成的隐性契约
“要求”和“期待”的矛盾
调整角色的三个方法
1、在回应对方之前,要先想想,对方把我们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和角色上?我们是否接受这个位置和角色?
2、如果我们和别人相处时感到一些不舒服,就要思考,是不是我们自己的位置或者角色有问题。
3、如果我们对一个人有期待,不要言语上要求他,而是要像我们期待他的那样对他,前提是我们真诚地相信这个人有值得期待的一面
关系中的语言:人际关系的密码
人际关系的密码
关系的语言,就是说话者通过讨论的内容,来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关系的语言是对人不对事
谈论的内容是表,谈论双方的关系是里
如何解决角色期待上的矛盾
只有直面关系、讨论关系,才有解决关系问题的机会
在了解了关系的语言后,我们要学着从关系的角度理解别人说什么,并从关系的角度来回应别人说的话
在讨论事情之前,先思考怎样才能在角色上达成共识
关系的互补:系统如何塑造你我
角色是在系统中逐渐生成的
在关系中,人和人之间的行为和角色就像一个拼图,他们把彼此塑造成现在的样子,共同完成系统中这个大拼图
三种不健康的户补关系
1、在家庭或者团队里,一些人会变得特别能干,而另一些人会变得特别不能干
2、系统通过把某个人变成一个有问题的人,来维持系统的平衡
3、角色错乱。即系统中的某些人承担了其他人该承担的角色,并把所有人都固定在错误的角色上,这种不健康的互补关系常常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
不安全依恋:爱为何变成牢笼
不安全依恋导致感觉混淆
依恋其实是一个情感通道,如家庭中,它既能把安全感传递给孩子,也能把不安全感传递给孩子(紧密依恋带来的不安全感)
不安全感依恋会影响自我发展
1、父母的问题:父母的烦恼占据了我们大多注意力,我们就难有好奇心去探索试接,也是难发展自己的技能
2、如果因为不安全感而习惯去观察别人的情绪,我们会很容易对别人的情绪反应敏感,无论那些人是家人还是同事
3、不安全的依恋会让我们和父母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从而很难发展自我——越是不安,人越是会互相靠近
关系的三角化:痛苦的“夹心人”
人际交往中的“三角关系”很普遍
所有的精神疾病,究其本质,都是三角化的问题
被三角化的人,很容易产生巨大的情感压力
三角化阻碍真实情感的表达
1、容易让我们产生防御性的隔离
2、扭曲我们的情感
3、让我们感到内疚和自责
告别痛苦的“夹心人”
跟关系的每一方将:我很想跟你们保持好的关系,可我不想卷入你们之间的战争,让我们换到单纯的、我和你之间的关系。
都是你的错:我们为何互相指责
“都是你的错”思维源头:从个体的视角看自我
个体视角导致因果思维,因果思维引发对错思维——冲突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关系里的应该思维
别人的想法和我们不一致,这就是关系中的事实。如果我们能够容忍理想和事实的差异,那我们就会变得更灵活,有更多的处理空间
承担自己能承担的责任
突破对错思维最直接的办法。你是系统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你有了改变,对方也会做相应的调整
都是我得错:我们为何自责
人与人需要保持边界
我们要承认和尊重彼此的独立性,我为我的生命负责,你为你的生命负责,绝不轻易越界
和家人的边界更要坚守
“都是我的错”的根源
是被三角化的人经常产生的典型心理
这不是你的错
“都是你的错”攻击是外向的,指向被人引起的情绪愤怒;“都是我的错”攻击是内向的,指向自己的,引发情绪是内疚、自责和抑郁
边界的含义是,即使是最亲近的人,我们都需要承认,我们跟他们不同的人
如果你总是把关系里的错误归为自己,经常觉得内疚和自责,你该提醒自己:这不是我的错。
关系的纠缠:亲密关系如何伤害人
关系纠缠的2个特点
1、所有纠缠都包含相互加强的循环
2、所有纠缠都有形式上的对称
从”我“入手,打破纠缠
所有纠缠究其本质,就是我们既不愿意承认对方与我们有差异,也不愿意就此放手
拜托纠缠带来的伤害
原谅不是给对方宽恕,而是给自己空间。
课题分离:我们如何解决关系问题
课题分离解决人际难题
为什么会有人际烦恼:根源是分不清什么是别人的事,什么是自己的事
课题分离,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建立健康关系的基础
三种典型思维难题
第一种难题: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需要
第二种难题: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拒绝别人
第三种难题:很多人害怕失败而不敢做尝试
家人间更需要课题分离
控制我们能控制的事情,而不要妄图控制我们不能控制的事情
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如何变得更成熟
自我中心阶段和他人阶段
人际关系发展通常会经历的三个阶段:自我阶段→他人阶段→独立阶段
他人阶段的标志
标志一:让他人决定我们的行为
把自己放到被动的位置,让他人来决定我们的行为
无论是顺从还是反抗,都是把我们放到一个被动的位置,并让他人来决定自我的行为
背后的假设都是:我的人生应该由别人负责
标志二:难以容忍差异
有时候我们会被别人影响,有时候我们影响别人,让别人变得跟我们一样的
独立阶段
有自己的行事原则,知道怎么做对自己好
新关系:关系是如何进化的
独立意味着孤独
独立不会加剧人与人的隔离
分离不是人际关系的终点
四、走出人生的瓶颈
转折期:逆境也是新机会
转折期是自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转折期的意义:①更新我们对自我的理解;②更新我们对自我发展的理解
结束:如何脱离旧自我
转变从结束开始
转变需经历的三个阶段:结束——迷茫——重生
谁会轻易结束,我们对结束总会有误解
①容易把结束当做一种终结的形式,一种事物发展的最终结果
②把结束当做一种应该排除的意外,觉得那不是事物正常发展的轨道
③容易把结束等同于错误
结束中最重要的事是脱离
1、环境的脱离
结束的时候,我们常常离开熟悉的环境和关系
2、身份的脱离
脱离原有环境和关系,也脱离了这个环境和关系附带的角色和身份
3、目标的脱离
人是根据目标来组织生活的,目标有我们过去的投入,也有我们对未来的期待
迷茫:如何孕育新自我
迷茫源于意义感的缺失
意义感的来源
①目标感,人通过有价值的目标把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连起来的
②人际关系,人的意义感是在人际关系中编织出来的
结束后面会紧跟着一段迷茫时期,我们意义感缺失
迷茫的三种典型心理
1、试图回到过去
心理上回到过去,以各种方式与过去建立联系。也经常拿现在的生活和过去做比较。
2、想要尽快结束迷茫,到达未来
3、敏感
旧的意义再被慢慢清理掉,新的意义正慢慢长出来
重生:如何重建全新的自我
转折后的重生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心理弹性”,指的是我们从灾难和挫折中复原的能力
重生的第一要素:偶然和意外
重生总是充满了意外,没有什么重生是完全规划好的,因为生命本身就不是能完全规划的
重生第二要素:另起炉灶
与原先的目标分离干净,不去想原先的伤痛,也不去想弥补损失,重新开始。
放弃并不比坚持更容易,它同样需要勇气。
重生是心理结构的重组过程。
职业转变:如何应对职业变动与转型
真实的自我存在吗?
工作不仅是我们参与社会的途径,也是塑造自我,体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每一个职业的背后,都有一个自我。
选择一个“可能的自我”
职业转型的过程,就是选择其中一个可能自我,让它跟世界发生互动的过程。
念头的成长需要尝试
并不是所有尝试都是顺利的,尝试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一个可能自我朝理想自我转变的影子
进入新的时期:过渡期
关系转变:如何应对关系的结束
结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死亡
关系的转变中,最痛苦的是关系的结束。
抗拒结束的三种方式
1、对挽回的幻想
2、把对方和关系理想化
3、让自己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
如何接受结束
第一阶段是否定;第二阶段是愤怒;第三阶段是讨价还价;第四阶段是抑郁(迷茫);第五阶段我们的心才会慢慢重归平静
去承认损失,去哀悼,去迷茫,去失声痛哭,然后固执的相信会有新的未来从生活中长起来,哪怕我们现在还看不到这个未来
转折期选择: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选择的第一个原则:经济选择还是心理选择
经济选择:权衡利弊,考虑风险、收益、机会、成本等
心理选择:不再问将来的结果是什么,而是回到现在选择本身。
选择的第二个原则:环境还是自我创造
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创伤后成长:如何重建意义感
创伤后的艰难重建
人有强大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而所获得的重要能力,都是从对失去的适应中得到的。
创伤意味着成长机会
人生有很多重要的东西是从失去中得到的。
创伤不仅仅意味着伤害,还意味着成长的机会
对创伤的适应性
创伤经理会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
故事:如何赋予经历意义
意义来源于人生故事
人格的三个层次
一是基本特征,内向外向的人格
二是个性化的应对方式,如目标、防御机制、信仰
三是人格最核心的层次:人生故事
“挽救式”和“污染式”的人生故事
挽救式(积极)
遇到困境,走出困境,从中学到人生智慧
污染式(消极)
遇到困境,无能为力,一步错步步错,最终在悔恨中怀念过去
改变人生故事
把污染式的故事变成挽救式的故事
英雄之旅:自我是如何进化的
虚假又真实的英雄故事
人是用故事思考的动物,我们会从故事中学习转变的历程
英雄故事的三个阶段
1、启程:不抗拒召唤,克服对变化的恐惧,决定顺应召唤,勇敢上路
2、启蒙:从日常生活中离开,去冒险获得成长的过程。走出心理舒适区,面对困难、挑战、痛苦、危险、未知和巨大的不确定性
3、回归:完成使命,回到出发的地方,旅程所学分享给给等待出发的人
英雄之旅是自我发现的旅程
人不会为自己要走的路而后悔,只会为自己没有响应召唤而后悔,这就是我要走的路。
五、绘制人生的地图
人生阶段:如何突破自我中心
人生阶段是自我发展的背景
人在转折期心理历程很相似,但是,对于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人,转折有不同的含义。
人生阶段与人生课题
在每个阶段,人都有需要面对的矛盾和需要完成的人生课题
突破自我中心
自我发展的过程,就是破除自我,从小我走向大我的过程
青春期:如何确立身份认同
最重要的任务:寻找身份认同
“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
确认身份认同的标志
一个人获得身份认同的标志,就是要对自己负责以及学会容纳矛盾
成年早期:如何建立亲密关系与职业认同
建立亲密感是重要里程碑
在关系里,我们总是在扮演某个特定的角色。可是在亲密关系中,我们的角色是最特殊的。
自我中心的三个体现
1、害怕不被接纳
2、害怕承诺
因为害怕失去某种可能性而害怕承诺
3、害怕被改变
建立亲密关系的方法
能够发自内心的作出承诺
关系的承诺不是一劳永逸的
你在关系中获得的承诺和爱的能力,是不会轻易消失的。
职业认同与亲密关系
工作中真正让我们觉得幸福的,是我们是否认同所做的事情
投入自己喜欢的职业也会让我们的心慢慢沉下来,并逐渐获得自信和成就感
职业有三个层次:生计、事业和使命
职业认同的四个标志
四个标志:胜任感、承诺、报酬和满足感
我们能把自己从事的工作镶嵌进 自己整个的人生故事里,让它变成整个人生故事中的一部分
中年期:如何应对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
害怕衰老,就是这个阶段的发展障碍
家庭里的繁衍
繁衍感的本质是把自己奉献出去,让自己成为孩子的一部分
家庭外的繁衍
第一种繁衍,是创造性的工作
第二种繁衍,是传承
第三种繁衍,是回报社会的使命感
繁衍是一种互惠
发展繁衍感——无论哪种形式的繁衍,都是突破自我,走出中年危机的方法
老年期:如何整合自己的人生
人生最后的课题:整合
整合的两种含义
第一种,回顾自己的人生,并找出一种意义来源
第二种,把自己纳入更大的人类群体中,把自己看作是某种演化进程的一部分
向死而生
纵使落日转瞬即逝,也无法消解那刻的美
生命的有限性,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所在的每一刻都那么美
自我发展:一条不断延伸的路
否定与自我发展
否定就是自我发展的过程,是“除了这个,还有更多”的否定
人就是在对以前自我不断否定中,逐渐实现自我发展的
自我的发展,是一条回去的路(出生前的一片空白,消失后的一片空白)
过程的意义:让一切发生
你走的路,比地图重要
过程是最重要的,任何模糊的但是能够引发探索过程的知识,都比清晰但完结了的知识有价值
知识的价值不是提供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引发探索的过程
让过程发生,这就是结果的意义
我们设想的人生和真正的体验,总是有很大的差距,非得等过程完整地展开,我们才会真的知道其中的滋味
不是有一个“自我”在不停地发展,随着经历的顺境逆境,增增减减。而是这个发展的过程本身,就叫“自我”。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