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经济学
2019-11-27 10:50:44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稀缺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经济学视角的真实世界
经济规律在哪里都起作用
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
鼓励创造财富还是对财富做标记
公平和效率是硬币的两面
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破窗理论
国家发展
工人就业
节省物资
区分愿望与结果
美好愿望不一定带来美好结果
坏人干坏事的影响其实有限
好人好心不一定干好事
政府立法不是解决问题的终点
人是理性和自私的吗?
阿尔钦观点
万物存活看条件,与理性无关
没有最优解,只有最优概率区间
游戏规则决定胜负概率
适者就能生存,适者才能生存
亚当·斯密观点
人性自私推动社会进步
人性自私的同时,具有同情心和爱心
同情心和爱心会随着距离拉远而减弱
陌生人互助需要市场协调
人际互动二分法
小圈子靠爱心
大圈子靠市场
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传统行善扶贫难见成效
缺乏反馈机制,不知道有效性
委托代理问题,不是自己的钱
所托非人问题,无法掌控效果
养懒汉效应,惰性和依赖、争当贫困
市场机制协调鼓励人们分工合作
大幅、持续、高效改进福利
如何区别对待?
稀缺:基本事实
我们想要的,别人也想要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需求永无止境
四位一体:稀缺→选择→区别对待→歧视
歧视
歧视与逆向歧视
为了消除歧视,产生了新的歧视
凡歧视必得付出代价
歧视越多代价越大,市场竞争让人心胸宽广
歧视不一定坏,不歧视不一定好
歧视的效率含义,歧视有时候是有建设性的
政府逼着市场改变歧视标准,可能酿成恶果
歧视不是问题,如何歧视才是问题
第三章 需求好东西运到远方去
个人估值
个人主义的主观价值论
个人对商品的估值,是他愿意支付的最高价值
主观价值论
物品本身无价值,人觉得它有价值它就有价值
客观价值论
物品都有客观的内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价值
三个区别
客观价值论能解释的,主观价值论也能解释
客观价值论不能解释的,主观价值论也能解释
主观价值论能够很好地指导生产
边际革命
何为边际?
新增带来的新增
边际效用递减定律
多消耗一个商品,所能带来的新增的享受在递减
何时受益最大?
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平衡时,即:MR=MC
需求定律:关于人性的定律
需求第一定律
价格提高→需求量减少
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
需求第二定律
时间推移→需求价格弹性越高
是奢侈品还是必需品,完全取决于价格
需求第三定律
附加成本大,精选品才值得
附加成本上升并不是好事
第二章 成本不要只盯着钱
什么是成本?
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是所有放弃了的选项当中价值最高的那个
企业家是资源配置的中间人
资源和消费者之间子主题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成本要向前看,未来的
成本概念深不可测
靠想象
资源的价值怎么定?
重新理解盈利和亏损
凡是盈利都是意外
盈利提高了资源未来的使用成本
亏损会降低资源使用成本
重新估值不难,难在找出盈亏原因
产品需求决定原材料成本
供需关系决定商品价格
商品价格决定资源成本
租与寻租
资产:能够带来收入的资源
创新、改进,增加了社会财富
租:对资产的付费
旱涝保收的收入
白赚的收入
寻租:寻找能够带来收入的资产
垄断、谋官,消耗了社会财富
从社会成本看问题
所有的伤害都是相互的
争夺资源时,应从社会整体角度来审视,而不是对立个体
谁避免意外成本最低,谁的责任就最大
资源谁用的好就归谁
交易费用足够低时,一定会流到价值最高的用途
必须用持平的眼光看待环境污染问题
交易费用高低的影响
交易费用的定义
一个人的社会里不存在,而多个人的社会里存在的成本
严格假定,得出结论
放松假定,逼近现实
现实中交易费用可能高不可攀
平衡的艺术
对资源、责任、权利进行初始的界定
初始的产权分配
制度法规
风俗习惯
道德规范
寻求合作解
不讲理
谁都觉得自己有理,讲不清楚
只讲数
找合作解,找一个平衡点
第四章 价格减少竞争的无谓损失
资源怎么配置
计划经济不可逾越的障碍
人际效用不可比较
真实数据不可得
奖惩很难恰如其分
价格能够提供解决方案
以价格为衡量,解决不可比较
以价格为数据,解决数据不可得
高价惩罚/低价奖励,解决奖惩
指导生产,选择合适的生产方式
如何分饼决定饼能做多大
价格只能在具体的交易中形成
价格只是反映商品稀缺信息的信使
有钱人优先,价格机制才起作用
供给永远不够,价格永远起调节作用
竞争的逻辑
竞争常见规则
选择不同的规则,禀赋不同的人机会就不一样
暴力
智力
论资排辈
社会身份
劳动时间
随机分配
先到先得
价高者得
哪种规则更公平?
没有一个规则比别的规则更公平
每种规则都会带来成本
按出价高低竞争,可让社会财富高速增加
没有挑客的需求时,认钱往往是更可取的
何为短缺和过剩
人为干预价格
稀缺是永恒的
好东西永远不够
短缺是因为价格受到了抑制
过剩是价格被人为拔高的结果
价格管制
后果和弊端
必然导致资源价值的耗散
值钱的东西被逼不值钱了
人会追求损失最小化
损失的部分从其他地方找回
追求利润最大化与损失最小化,是人性同时具有的两个侧面
实例及运用
春运火车票紧张
价格提高到直至恢复正常秩序
年前逐日递增,年后逐日递减
出价最低者(未必最穷)放弃春运出行
美国房租管制
天灾摧毁房屋
不能制造短缺
管制没有摧毁房屋
制造了短缺
解除管制也要技巧
果断与沉稳的拿捏
德国二战后放开价格→经济复苏
中国改开初期放开价格→被迫暂停
实物补贴与货币补贴的权衡
实物补贴
补贴了商品提供商(供方)
货币补贴
直接补贴受益人(需方)
竞争的维度
房价上涨好不好?
正面因素
人口高度聚集
机会多
经济效率高
城市繁荣
教育、医疗
资源、福利
负面因素
产权交易
小产权房禁止交易
交易不灵活
城市规划
容积率
限高
廉价保障房更贵
捆绑在保障房上
社会流动性降低,上升渠道收窄
政府占用资源
土地、材料、资金的挤出效应
限制有偿转让
限交易减少,限制了资源的有效使用
有使用需求就有投资需求
控制控制率
空置率不可能客观衡量与计算
打击投资需求
使用需求是投资需求的基础
第六章 耐心想象力决定生产力
不确定性时间偏好带来的回报
基本约束
东西不够
时间有限
互相依赖
需要协调
耐与不耐
易耗品
能一次性消费完毕的物品
耐用品
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享受的物品
为什么会有不耐
不耐是人的自然倾向
什么因素决定不耐的强弱
年龄
想象力
时局稳定或动荡
传统或文化
不耐产生交易
不耐程度决定利率高低
利息和利率
利息
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现象
起源于时间和人的耐心
利率的作用
来源:人们反对收取利息
认为不属于对社会的真正贡献
管制带来不良后果
没人愿意借钱给别人
黑社会应运而生
采用迂回方式支付利息
利息越低,穷人贷款越难
利率变化支配资本现值
影响人们的投资决策
决定项目盈利前景
影响个人自律程度
有效市场假说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
投资和消费没有必然的区别
投资是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
人们追求的不是一刹那的最高幸福
追求的是幸福总量的最大化
市场力量决定产量和价格
表面上垄断者可以确定产量和价格
实际上它们的决策受市场力量左右的
股票市场的一些讨论
股价能不能预测
预期收入决定资产的现值
消息披露过程决定价格变化节奏
股市随机漫步
股市有没有泡沫
尤金·法玛
有效市场假说:没有泡沫
罗伯特·希勒
市场泡沫论:市场不是那么有效,人非理性
价格与博傻
对预期产生预期,导致测不准
期待有人更傻,愚蠢行为也有规律
回报率能有多高
所有资产的回报率都会趋于相等
接近于资源本身所能带来的边际收入
预测未来债券、保险与期货
未雨绸缪-买保险
人对待风险的不同态度
风险厌恶
风险偏好
风险中性
储蓄
未来的结局可变,有风险
要么保有储蓄,要么被用掉
保险
原理
未来的收入稳定
这种稳定性要花钱
保险公司提供未来收入一致性
前提条件
事件要有概率性
概率要有不相关性
概率要有独立性
运作原理
细分
对不同人的风险精确划分
加总
大数定律,细分的组尽量更多人
不是保险的保险
失业保险
社会补贴,保险金越高失业率越高
养老保险
转移支付,老人用年轻人钱不可持续
灾难保险
不是减少而是鼓励风险,不可自我维持
期货也能对付未来的不确定
期货市场满足人们对确定性的需求
交易者通过期货市场表达对未来的看法
期货市场的本质:分配风险
期货市场鼓励人们对未来做更准确的预测
第七章 供应好钢用在刀刃上
比较优势天生我材必有用
比较优势原理
含义
每个个体只生产机会成本比较低的产品
与别人交换,从而使社会产品总价值达到最大
要点
个体可以是个人、家庭、地区甚至是国家
每个个体的时间和资源都是有限的
比较优势来自自己和自己比较
每个个体集中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分工与合作带来更大财富
分工可以减少工作之间的往返成本
分工促进熟能生巧
分工使机器替代成为可能
国际分工导致的问题
顺差和逆差
单边差不重要,专注发挥自己的擅长
长期而言,世界格局而言,都能保持收支平衡
贸易对等和报复
贸易报复将伤害国内消费者,自残
解除贸易壁垒不是让步,而将进步
中国加入WTO倒逼国内保守势力改革
贸易保护的借口
国家安全
扶持本国“幼年工业”
应该把钱留在本地
长期不练技术倒退产业荒废
工作流失
加剧贫富分化
你不找竞争,竞争回来找你。不断迭代和学习,才是长久之道
价格歧视定价和竞争的策略
受价者和觅价者
受价:卖家接受价格
完全竞争状态
没人能控制买卖量来影响价格
任何买家卖家可以随时进出市场
市场信息完全自由流通
整个市场交易费用很低
觅价:卖家寻找价格
不完全竞争状态
所有卖家的产品品质都不一样
卖家对价格和产量有一定的操控权
信息不完全流通、不完全对称
交易费用为正,讨价还价、尔虞我诈
不完全竞争才是市场常态
竞争的本质就是动态的过程
价格歧视
给觅价者脱罪歧视
歧视,中性词,指的是区别对待
经济学家认为:觅价者在定价过程中浪费了一部分生产能力
价格歧视是好事
帮助生产者尽量的生产和销售
帮助消费者尽量的满足自己的需求
价格歧视的策略
方法
一级价格歧视
对每一件商品都收取最高价格
二级价格歧视
对不同购买量收取不同价格,多买多送
三级价格歧视
对不同人群或地域的人收取不同价格
注意点
要防止消费者之间对同样的产品进行转售
常见实例
航空公司、教育机构、旅游景点、图书、演唱会
竞争程度不看企业个数
企业合并
为了应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规模大小
由企业家摸索确定
激烈程度的衡量标准
有无市场准入
薛兆丰经济学
第五章 权利自由不等于免费
资源的占有你的权利从哪里来
迂回带来财富
人类社会建立了精致的权利体系
能力might
取决于自己能够占有多少
权利right
取决于社会上其他人愿意给你多少
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
需要社会上其他人的共同认可和执行
产权(阿尔钦)
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权利是人赋的
来自于冲突的平衡和长期的博弈
权利不来自神
权利不来自自然
权利不来自逻辑
权利不来自法律
自由不等于免费
财产权利与政治权利同样重要
行使权利所要动用的经济资源并不免费
产权界定保护与限制
产权兴起的动力
外部性
不界定→谁抢到算谁的
界定→谁抢到都是我的
人口聚集
人多了→冲突增加→排他性需求
产权三要素
使用权
决定资源怎样使用
收益分配权
分配资产获得的权益
转让权
可以卖掉资产,产权的最重要部分
产权保护三原则
财产原则
卖方定价
政府干预:只确权
责任原则
第三方定价
政府干预:确权+定价
不可转让原则
不准卖
政府干预:确权+定价+禁止卖
产权保护三原则的优劣
一般情况下,财产原则好
交易费用非常高时,只能用责任原则
政府禁止转让的原因
政府认为会引起社会麻烦
社会认为会威胁道德观
政府的父爱主义
自我执行的父爱主义
公用品和私用品
私用品
一个人用别人就不能用
有竞争性
有排他性
公用品
一个人用的同时影响别人使用
没有竞争性
没有排他性
灯塔之争的启示
公共设施,私人也有积极性提供
能够从中收费
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也可以收费
可以筛选需求
能够进行经济核算
第九章 合作为何同工不同酬
决策权谁来当老板
企业的本质
企业存在是因为有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限制团队规模
企业存在是因为团队效应
1+1>2
边际贡献决定单个成员在团队中的贡献率
资本和劳动力谁是弱者
资本
投入资源大,被滥用、被支配、被牵制
劳动力
很容易偷懒、假装卖力、多吃多占
企业管理的本质
防止劳动力剥削、滥用、操控资本
让劳动力的利益向资本利益看齐
专用资源和通用资源
专用资源
高度依赖于所在企业平台的资源
设计师
必须在特定平台上发挥作用
通用资源
不管在哪功能和收益都差不多的资源
人事
剩余索取权激励难监督的合作者
收入与剩余利润挂钩,让他们自己监督自己
谁来当老板的三条准则
哪种资源更容易被滥用,这种资源的所有者当老板
专用资源的所有者更在乎企业的成败,他们当老板
通过区分固定收入和剩余索取来支付报酬
收入分配政府是否应该劫富济贫
收入的高低和节奏由什么决定
收入高低
员工议价能力看他在别处的机会
边际贡献决定团队成员的收入
信息费用影响收入分配方式
收入节奏
时间跨度越大,人的眼光越长远
以投入与产出划分节奏
工作品质鉴别难度决定节奏
产权保护需要决定节奏
同工同酬法事与愿违
竞争之下同工同酬现象趋于消失
岗位相同不等于工作相同
让弱者失去竞争武器
最低工资法事与愿违
会导致失业,工作机会减少
被用来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
剥夺穷人自立自强的机会
脱贫致富最富裕的穷人在今天
罢工
罢工的违约性质
敲竹杠,关键的时候提出不干活
自己不干活还阻止别人干活
罢工的经济后果
长期来看,减少工人数量,增加机器投入
全局来看,部分工人工资增长是以其他人收入下降为代价
罢工的本质
集体违约,破坏了雇主与雇员之间的互信,生产力水平下降
工作权利遇到的障碍
span style=\
个人身份
正规学校培训
有一定经验
完成必要考试
穷人怎么办
只有没有前途的人才是真正的穷人
寻求个人进步,增加自身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自身的素质
搭社会进步的顺风车
科技创新使得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能够得益,包括最贫困的人
第十章 协调众人如何彼此影响
货币规律货币像水又像蜜
货币为什么有用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
劣币驱逐良币符合经济效率
银行通过吸储和放贷实现账户资金的增长
银行固有机制会催生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困难的银行才值得救,资不抵债的银行不能救
通货膨胀
定义:物价的持续增长
它指的是总的物价水平
是持续的增长,不是暂时的增长
恶性通货膨胀:每个月通货膨胀率超过50%
社会平均物价跟社会的货物总量成反比
一派认为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措施也应多种多样
另一派认为是货币流通量太大
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
通货膨胀的过程
坎蒂隆效应
货币要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在整个社会里摊匀
让人做出错误决策
个体很难分辨是相对变化还是整体变化
具有转移社会财富效果
钱的形式会受损,物的形式会相对得益
与商家涨价无关
不要枪毙信使,并不能改变坏消息
是一种无形的税收
实际财富未增加,但数额增加后缴税更多
与失业的关系
通货膨胀与失业具有反比关系
以通胀对付失业可能出现滞涨
经济周期聪明人彼此不同意
经济学家看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调节的目标
消除经济周期,实现生产、就业、财富的稳步增长
实现低的或者平稳的通货膨胀率
实现高的就业率,所有资源能被充分调动
实现生产力和GDP的高速增长
奥地利学派的观点
基本主张
只有个人才能做出选择
研究交易所在的市场是研究经济学的焦点所在
要研究人的动机,要了解相应的人文背景
基本观点
主张货币不是中性的
资本是异质的,不是同质的
是人们共同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计划的结果
来源和应对
起源是政府过度发钞
要抑制住政府乱印钞票
回到金本位
实施自由罚抄制度
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观点
原因
社会总需求降低、总消费下降
价格调整迟钝和缓慢
加大政府开支
创造需求
制造就业机会
经典回答
从长远而言,我们都将一命呜呼
货币主义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
通货膨胀就是因为货币超发
货币长期中性
制造通货膨胀不能降低失业率
永久收入假说
将货币增长比例写入宪法
政府管得越多,经济波动越大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冲击无处不在,经济周期是很自然的事
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库存、积压是合理现象
有些失业现象是生产力提高的结果
错误的商业决策也是经济衰退的成因
聪明人为什么会彼此不同意
争论不休的原因
涉及的变量太多,研究的数量有限
无法厘清
宏观变量本身是一些加总的变量
未必有因果关系
人会形成预期,会产生对策
无法用科学的方法来应付不确定性
争论不休的问题
存在波动的根源是什么
人能不能形成预测
价格能不能灵活的进行调整
市场结构本身能不能灵活的调整
市场到底是否存在均衡
经济周期持续的时间到底是长还是短
应采取相机的政策还是规则化的政策来对付它
收入政策有效还是无效?给人发钱会不会花出去
已达成的共识
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靠供应方面的因素
短期的经济波动来自于需求方面
长期看,不能通过制造通货膨胀来降低失业率
长期看,货币增长率决定了通货膨胀率
政府试图微调经济周期是做不到的
人是有对策的这一观点被普遍接受
公共选择选举未必反映大多数人的意愿
经济学的角度看待选举
市场与投票在公共选择中的区别
投票时,由中位数决定
市场里,由平均数的位置决定
赢得中间投票人就能选举成功
以为:政治家为了实现理想而参加竞选
实际上:为了赢得选举而去剪裁他们的理想
阿罗不可能定律
选举不一定反映大多数人的意愿
已经被暗中决定的投票结果
投钞票可对偏好轻重作出排序
民主为何会产生不良经济政策
选民是无知的
选举机制天然容易被利益团体操纵
市场机制能帮助人们做出明智选择
政治竞赛至少和市场竞争一样有力
民主制产生的经济政策就是选民要的
普罗大众的经济学认识有系统性偏差
任何个人的选票都无法改变选举的结果
市场决策与民主决策的根本区别
收入再分配:戴雷科特定律
收入再分配,得益的并不是穷人而是中等收入的人
常见案例:公共教育、社会保险、免费高速、廉租房
脱贫致富知易行难
让穷人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才是最重要的
制度设计上的一点差别,就能产生差异很大的结果
中国做对了什么
给重要的资产确权
界定产权,如:土地、人力资本
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
从认人的制度改为认钱的制度
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
充分利用企业家优势
加入了WTO
开放国门迎接竞争
第八章 信息不对称谁的话语权更大
信息的建立直面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
不对称的表现
欺骗,卖假货
偷懒,出工不出力
逆向选择,贷款没打算还
道德风险,买了保险就乱来
敲竹杠,做到一半时要挟
人际互信并不天然存在
商品质量有高低不要紧
把品质准确地体现出来很重要
否则劣币驱逐良币,市场崩溃
何为优质
品质稳定
匀质,每件都一样
性价比相当
对得起价钱
制度的对策缔约自由比自由更重要
现实生活中建立信任
重复交易
有机会重复交易才行
第三方担保
都认识并信任的中间人担保
用附加成本发信号
人会根据附加值来判断质量高低
厂家取得消费者信任
质量保证
品质三包代替品质检验,有效降低质检成本
延长保质期
甄别愿意支付更高费用的质量高要求用户
收益共享合同
鼓励各方尽力保证自己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
\"自残\"也可取信于人
付出沉没成本
故意付出不必要的沉没成本,让人觉得打算长期干
给出把柄给对方
给出人质或质押,或者分享一点秘密
责任的分担让防范的成本最小
汉德公式 B<P×L
发生意外的可能性P
发生意外的严重程度L
避免意外所要付出的成本B
监管要看边际效应
生产商的严格责任
企业对自己的产品负有严格责任,不需要消费者提供证据
商家责任过大会事与愿违
商家会看能不能避免意外而值得做
不行就买保险分摊给他人,然后提高价格分摊给消费者
还不行
铤而走险继续生产
不再生产,完全退出市场
政府监管的理由与成本
审批官员追求极致安全,时间成本不可低估
监管官员追求的目标与需求者并非总是一致
监管本身要引入竞争机制
强制披露
好?
符合自由经济理念,消费者欢迎
立法、执法成本很低,政府欢迎
不好?
过于复杂,信息负担过重,决策厌恶症
误导消费者,把缺点说得越多就显得越可信
监管机构要有竞争机制
垄断的机构很难为消费者做出正确决定
专业知识和选择自由要得到协调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