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41 基础会计学
2019-12-02 10:51:04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自考会计专业[00041]《基础会计学》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八章 财务报表
第一节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一、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意义
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主要内容:包括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附注和其他需要披露的资料。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
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附注: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项目说明
其他需要披露的资料,如企业注册地、组织形式
三、财务报表的分类
财务报表按照编制时期可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
财务报表按照编制单位可分为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
四、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
数字真实
内容完整
计算准确
编报及时
指标可比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
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列报
资产类项目
负债类项目
所有者权益类项目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报告式资产负债表,也叫垂直式资产负债表
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将资产类项目排列在表的左方
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填列
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的合计数
应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
预付款项项目,反映企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应收利息项目,反映企业收取的债券投资等的利息
其他应收款项目,反映企业对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应收和暂付款项
资产负债表具体项目的填列方法(略)
第三节 利润表
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经营成果:是指企业进行经营活动产生的结果,主要用利润及其构成表示
一、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略)
二、利润表的编制(略)
第四节 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汇总和审批
为了充分发挥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会计准则中有关财务会计报告提供期限的规定,及时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第七章 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节 编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和内容
财务报表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结果,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动情况的书面文件,也是会计部门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
一、编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略)
二、编表前准备工作的内容
期末账项调整
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
结账和对账
第二节 期末账项调整
一、应计收入的账项调整
应计收入:是指已在本期实现、因款项未收而未登记入账的收入。
二、应计费用的账项调整
应计费用:是指已在本期发生、因款项未付而登记入账的费用。
三、收入分摊的账项调整
收入分摊:是指企业已经收取有关款项,但未完成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需在期末按本期已完成的比例,分摊确认已实现收入的金额,并调整以前预收款项时形成的负债。
四、费用分摊的账项调整
费用分摊:是指企业已经发生的支出能使若干会计期间受益,为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盈亏,将这些支出在其受益的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如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计提、营业成本的结转、营业税金的计算与缴纳、所得税的计算与缴纳等,在计算本期费用时,应该将这部分费用进行调整。
第三节 财产清查
一、财产清查概述
财产清查:是通过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和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的方法。
财产清查的分类
按照清查对象的范围分类
全面清查(使用情况)
第一,年终决算之前
第二,单位撤消、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时
第三,开展资产评估、清产核资等活动时
局部清查
按照清查的时间分类
定期清查
不定期(临时)清查
财产清查的一般方法
实地盘点法:通过实地逐一点数或用计量器具确定实存数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技术推算法:通过技术推算确定实存数量的一种方法
查询核实法:依据账簿记录,以一定的查询方式清查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债权债务数量及价值量的方法
二、财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当实存数大于账数时,称为盘盈;当实存数小于账存数时,称为盘亏
待处理财产损溢:分为流动和固定两类
三、具体项目的清查
库存现金的清查:采用实地盘点法
银行存款的清查
未达账项:是指在开户银行和企业之间对于同一款项的收付业务由于凭证传递时间和记账时间的不同,发生一方已经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会计事项。
余额调节法:是指编制调节表时在双方(开户银行和企业各为一方)现有银行存款余额的基础上,各自加减未达账项进行调节的方法。
存货盘存制度:是财产清查中确定企业期末的原材料、库存商品等实物资产结存数量的方法。
永续盘存制:又称永续盘存法、账面盘存制,是根据账簿记录计算账面结存数量的方法
实地盘存制:又称为实地盘存法,是根据实地盘点或技术推算所得的实存数量确认各项存货账面结存数量的方法。
第四节 结账与对账
一、结账
结账:是在会计期末计算并结转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
会计分期一般实行日历制,月末进行计算,季末进行结算,年末进行决算。
结账的内容包括
一是结清各种损溢类账户,并据以计算本期利润
二是结清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分别结算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结账的程序(略)
结账的方法(略)
二、对账
对账:就是在有关经济业务登记入账以后进行账簿记录的核对
对账分为日常核对和定期核对两种
对账工作一般分三步进行: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
第六章 会计账簿
第一节 会计账簿概述
一、设置会计账簿的意义
会计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互有联系的若干账页所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序时、分类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记。
意义:为了把分散在会计凭证中的大量核算资料加以集中归类,为经营管理提供系统完整的会计核算资料,并为编报财务报表提供依据,就必须设置和登记账簿。
二、设置和登记账簿的作用
可以为经营管理提供比较系统完整的会计核算资料,并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依据。
可以连续反映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并借助于财产清查、账目核对等方法反映财产物资的具体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可以起到控制作用,以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合理使用各项资金。
可以确定财务成果的形成,提供经营成果形成的详细内容,并为财务成果分配提供依据。
三、账簿的种类
按用途分类
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对各项经济业务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进行登记的账簿。
分类账簿:又称分类账,是对全部经济业务按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备查账簿:又称辅助账簿,是对某些不能在日记账和分类账中记录的经济事项或记录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按形式分类
订本式账簿:又称订本账,是在账簿启用以前就把若干顺序编号的账页装订在一起的账簿。适用于总分类账和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
活页式账簿:又称活页账,是把若干零散的账页根据业务需要自行组合成的账簿。适用于各种明细账
卡片式账簿:又称卡片账,是利用卡片进行登记的账簿。适用于记录内容比较复杂的财产明细账
第二节 会计账簿的基本要素、设置原则及登账规则
一、会计账簿的基本要素
封面:标明账簿的名称
扉页:列明科目及账簿启用登记表
账页:基本要素包括
账户名称(或称会计科目)
登账日期栏
凭证种类和号数栏
摘要栏
借、贷方金额及余额的方向、金额栏
二、设置账簿的原则
按会计科目的层次和数量设计分类账簿,确保账簿体系完整、严密、协调
账簿的数量及分割,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要求
尽量精简账簿数据的处理程序和方法,提高核算工作效率
为对账、查账、结账和编制财务报表提供方便
三、启用账簿的规则
为了确保账簿记录的合规和完整,明确记账责任,在启用账簿时,应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
启用订本式账簿,对于未印制顺序号的,应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按顺序编写页码,不得跳页、缺号。
使用活页式账簿,应按账页顺序编号,并定期装订成册。装订成册后再按实际使用的账页顺序编定页码,另加目录,记明每个账户的名称和页次。
四、登记账簿的规则
登记账簿时,将会计凭证的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入账内,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
登记完毕后,要在会计凭证上签名或盖章,并注明已经登账的符号表示已经记账。
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适当空距,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高的二分之一。
登记账簿要用蓝黑或黑色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或铅笔书写。
各种账簿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跳页。
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在“借或贷”栏内写明“借”或“贷”字样。
每一张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结出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或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本页的“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字样,在次页的“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
由于记账凭证错误而导致账簿记录发生错误,应按已经更正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并进行更正。
第三节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一、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
日记账可以用来连续记录全部经济业务的完成情况,也可以用来连续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的完成情况。
为了贯彻内部牵制原则,实行钱账分管,出纳人员不得负责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外的任何账簿。
二、总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
总分类账的格式:一般采用借方、贷方、余额三栏式的订本账
总分类账的登记依据
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日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根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根据各种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月末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与总分类账的有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为正确地编制财务报表提供真实的资料
月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财务报表
科目汇总核算组织程序
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根据原始凭证和各种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根据各种记账凭证定期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
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月末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各明细分类账的余额与总分类账的有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
月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财务报表
总分类账的登记
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下总分类账登记(案例)
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下的总分类账登记(案例)
三、明细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
明细分类账是按照明细分类账户详细记录经济业务的账簿。
明细分类账的主要格式
三栏式明细分类账
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
多栏式明细分类账
四、备查账的设置与登记
备查账是对某些不能在日记账和分类账中记录的经济事项或记录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第四节 更正错账及平行登记
一、更正错账
划线更正法:又称红线更正法,纯属记账时文字或数字的笔误,应采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
红字更正法:又称红字冲销法,是以红字冲销原错误记录的方法。
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或记账方向有错误
所记金额大于应记的正确金额
补充登记法:蓝字或黑字补记法,所记金额小于应记的金额时,用补充登记法。
二、总分类账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原则
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关系
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联系。两者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相同;登记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原始依据相同。
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区别。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详情程度不同,总分类账反映的是总括内容,提供的总括资料;明细分类账反映的是某一方面的具体资料,可以提供数量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总分类账和明细账的作用不同。总分类账提供的经济指标是明细分类账资料的总和,对明细分类账起统驭作用;明细分类账是对总分类账的补充,起着对总分类账解释、说明的作用。
平行登记: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要同时登记该分类账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
采用平行登记规则,应注意以下要点
期间相同
方向一致
金额相等
依据相同
三、账簿更换
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及明细分类账都要每年更换,但固定资产明细账或固定资产卡片可以继续使用,不必每年更换。
第五章 会计凭证
第一节 会计凭证概述
会计凭证:是会计工作中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会计凭证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会计人员可以根据会计凭证对日常大量分散的各种经济业务进行整理、分类、汇总,并经过会计处理,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通过会计凭证的审核,可以检查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符合有关的法令、制度,是否符合业务经营。
会计凭证是记账的依据,通过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按一定方法对会计凭证进行整理、分类、汇总,为会计记账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通过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使有关责任人在其职权范围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第二节 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及其种类
原始凭证:又称原始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原始证据,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
原始凭证按形式可分为
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同外部单位发生经济往来关系时,从外部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经济业务的部门或人员在办理经济业务时所填制的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按内容可分为
一次性凭证
累计凭证
记账编制凭证
汇总原始凭证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
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
凭证的名称
填制凭证的日期
填制凭证单位的名称或填制人姓名
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
经济业务内容
数量、单价和金额
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符合实际情况
明确经济责任
填写内容齐全
书写格式规范
三、原始凭证的审核
原始凭证审核的内容
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填写的正确性、及时性
原始凭证审核结果的处理
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
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完整、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项目补充完整,再办理正式的会计手续。
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第三节 记账凭证
一、记账凭证及其种类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后的原始凭证进行归类整理并确定会计分录而编制的凭证,是直接登账的依据。
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的区别
原始凭证是由经办人员填制的;记账凭证一律由会计人员填制。
原始凭证是根据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填制;记账凭证是根据审核无误后的原始凭证填制。
原始凭证仅用以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记账凭证要依据会计科目对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归类、整理。
原始凭证是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主要依据。
收款凭证:是用以反映货币资金收入业务的记账凭证,根据货币资金收入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而成。
付款凭证:是用以反映货币资金支出业务的记账凭证,根据货币资金支出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而成。
转账凭证:是反映与货币资金收付无关的转账业务的凭证,根据有关转账业务的原始凭证或记账编制凭证填制而成。
二、记账凭证的填制
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
填制凭证的日期
凭证编号
经济业务内容摘要
会计科目、记账方向
记账金额
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主管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凭证摘要简明
业务记录明确
会计科目运用准确
附件完整,数量准确
填写内容齐全
凭证按顺序编号
三、记账凭证的审核
内容是否真实
项目是否齐全
科目是否正确
金额是否正确
书写是否正确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
一、会计凭证传递的作用
有利于完善经济责任制度
有利于及时进行会计记录
二、会计凭证传递的组织
会计凭证必须遵循内部牵制原则,力求做到及时反映、记录经济业务
内部牵制制度的基本准则
一是各职能部门及其人员的职权和责任必须划分清楚
二是各职能部门及其人员按办理经济业务的程序明确各自的手续制度
三是明确各职能部门及其人员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职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含义
会计:是通过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标准来表现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工作。
会计的特点:主要利用货币量度对经济活动过程中使用的财产物资、劳动耗费、劳动成果进行系统的记录、计算、分析、检查,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其中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都是手段。
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
基本特点
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会计核算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在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事后核算的同时,还可以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
会计监督:通过预测、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基本特点
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
会计要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后监督、事中监督及事前监督
会计监督的依据是合法性及合理性
三、会计的目标
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主要内容
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反应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会计信息:是会计所提供各种资料的总称
主要内容
企业内部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外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会计信息使用者
企业的投资者
企业的债权人
供应商及客户
企业内部员工及管理者
政府部门
第二节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基本特点
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
能够用货币表现
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投资形式具有的特点
能够用货币计量
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企业承担偿债义务
所有者对企业的投资具有的特点
不要求偿还,企业可在存续期间内长期使用
要求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按投资比例承担风险
分享剩余利润及资产
能够用货币计量
经济利益注入具有的特点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经济利益流出具有的特点
在日常活动中发生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二、会计要素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按其流动性分为
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非流动资产:不符合流动资产定义的资产
特征表现
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的或控制的
资产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负债:是指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按其流动性分为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非流动负债: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特征表现
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偿还义务的履行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留存收益: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形成的利润中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所有者分配后留归企业的部分。
特征表现:所有者仅对企业的净资产享有所有权;净资产是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按照经营活动的性质分类
销售商品收入
提供劳务收入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按照经营活动的地位分类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全部收入减去全部费用的结果。
三、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记账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是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会计记账基础
权责发生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凡是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
收付实现制:是指对收入和费用按照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
相关性
可理解性
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
谨慎性
及时性
第四节 会计核算方法
一、会计确认: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辩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
确认的标准的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可定义性
可计量性
可靠性
相关性
二、会计计量:是根据被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选择一定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单位,确定应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
会计计量属性:也可以称为计量基础,是指所有量度的经济属性,即按什么标准、从什么角度来计量,是从不同的会计角度反映会计要素的金额的确认基础。
历史成本:是指按照形成某项会计要素时所付出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
重置成本:是指按照现在形成某项会计要素可能付出的成本计量
可变现净值:是指出售时可能收回的金额(扣除可能发生的费用后的净值)
现值:是指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三、会计记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记录的手段,主要方法
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
复式记账
填制和审核凭证
登记账簿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
四、财务会计报告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
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的财务报表
第五节 会计循环
会计确认
入账
过账
结账
编制调整前的试算平衡表
编制调整分录并过账
编制调整后的试算平衡表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一节 会计科目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设置会计科目是根据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事先规定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的一种专门的方法。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
要保持相对稳定性
第二节 会计账户
一、设置账户的意义
设置会计科目以后,还必须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开设一系列反映不同经济内容的账户,用来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记录。
二、账户的格式
账户一般划分为左右两方,每一方根据实际需要分成若干栏次,用来分类登记经济业务及会计要素的增加与减少和增减变动的结果。
账户的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日期,即登记账户的时间
凭证号数,即账户记录的来源和依据
摘要,即简要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增加、减少的金额以及余额,即金额栏
三、账户的特点
账户左右两方是按相反方向来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的
账户金额之间的平衡关系
账户的余额一般在记录增加额的一方,本期的期末余额为下期的期初余额
四、账户的分类
每一个账户只能记录企业经济活动的某一个方面,不可能对企业的全部经济业务加以记录
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
反映资产的账户
反映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反映结算债权: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反映存货:原材料、库存商品
反映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反映负债的账户
反映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
反映非流动资产: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反映所有者权益的账户
反映投入资本:实收资本
反映从利润中提取资金:盈余公积
反映未分配利润:利润分配、本年利润
反映损益的账户
反映营业性收入:主营业务收入
反映非营业性收入:营业外收入
反映费用: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
反映成本的账户
反映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账户按提供指标详细程度分类
总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
第三章 复式记账原理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概述
记账方法: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以后,如何将其记录在账户中的方法
单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可以系统全面的了解每项经济业务的过程和结果
要求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同时登记
复式记账法的具体方法
借贷记账法(应用最广泛,我国企业必须采用的方法)
增减记账法
收付记账法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概述
起源于13-14世纪的意大利
二、理论基础
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收入-费用
主要内容
第一,会计主体内各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平衡关系
第二,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相互联系
第三,会计等式有关因素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
四、账户结构
资产类、费用类、成本类账户:借增、贷减
收入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减、贷增
五、记账规则
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分析经济业务涉及哪些账户并确定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分析经济业务影响会计要素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
确定应记录在相应账户的借方还是贷方
确定金额
六、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是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完整性
会计分录试算平衡公式:借方账户金额=贷方账户金额
发生额试算平衡公式: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余额试算平衡公式: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第三节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账户的用途是指通过账户的记录能够提供哪些核算指标,也就是开设和运用账户的目的
一、盘存账户
盘存账户:是核算和监督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账户
属于盘存账户的有:原材料、库存商品、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
二、资本账户
资本账户:是核算和监督取得资本及提取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实有情况的账户
属于资本账户的有:实收资本、盈余公积
三、结算账户
结算账户:是核算和监督企业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
结算账户可分为
债权结算账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
债务结算账户: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
债权债务结算账户
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借方登记债权的增加数和债务的减少数;贷方登记债务的增加数和债权的减少数。
特点
账户的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需根据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余额方向分析判断账户的性质
账户的余额是借贷方相抵后的差额
四、期间账户
期间收入账户: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
期间费用账户:主营业务成本、销售成本、管理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
五、成本计算账户
属于成本计算账户:在途物资、生产成本
六、计价对比账户
属于计价对比账户:本年利润
七、财务成果账户
属于财务成果账户:本年利润
八、调整账户
抵减账户:又称备抵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附加账户:是增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抵减附加账户:是依据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不同,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或附加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第四章 复式记账原理的应用
第一节 购进业务的核算
一、购进业务
工业企业在供应过程中的主要经济业务是购进原材料
购进原材料分为三种情况
购进原材料时直接支付货款及采购费用
购进原材料未付款,在将来规定的时间内以经济利益流出进行结算
先预付货款,后取得原材料
原材料计价包括两方面
取得原材料的计价
外购材料取得成本=买价+采购费用
分配率=待分配的间接费用÷分配标准×100%
应分摊的间接费用=各分配标准份额×分配率
发出原材料的计价
二、购进业务核算需设置的账户
反映原材料收、发、存情况的账户
在途物资
原材料
反映结算原材料款及采购费用的账户
库存现金 借:收到现金 贷:支出现金
银行存款 借:收到款项 贷:支出款项
应付账款
预付账款
三、购进业务的账务处理(案例)
第二节 生产业务的核算
一、生产业务
生产过程:工业企业从原材料投入生产起,到产品完工入库止的过程
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可心归纳为4个方面(省略)
二、生产业务核算需设置的账户
生产成本(制造产品发生的原材料、工资、费用)
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车间耗用材料、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办公费)最后全部计入生产成本之中
管理费用(行政管理人员工资、行政部门领用原材料、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办公费)
应付职工薪酬(生产工人工资、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累计折旧
库存商品
三、生产业务的账务处理(案例)
第三节 销售业务的核算
一、销售业务
销售过程:工业企业从制造完成的产成品验收入库开始,到将产成品销售给购买方为止的过程。
二、销售业务核算需设置的账户
反映销售情况的账户
主营业务成本
销售费用
营业税金及附加
反映款项结算的账户
应收账款
预收账款
应交税费
三、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案例)
第四节 利润形成及分配业务的核算
一、利润形成及分配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税前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税后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所得税=利润总额(税前利润)×适用税率
二、利润形成及分配核算需设置的账户
本年利润
利润分配
应付股利
盈余公积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
三、利润形成及分配的账务处理(案例)
第五节 其他经济业务的核算
一、投资者投资或追加投资业务
通过“实收资本”账户反应,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根据投资方式,借记有关资产类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二、债务业务
取得借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
还款时,借记“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贷记“银行存款”
企业借款是要付出代价的,也就是利息,利息通过“财务费用”账户进行
三、税款缴纳业务
应交税费:增值税、所得税
计算出应缴纳税款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应交税费”
缴纳税款时,借记“应交税费”,贷记“银行存款”
第九章 会计工作组织
第一节 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和要求
一、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
会计工作是一项严密细致的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工作,与其他经济管理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二、组织会计工作的要求
按国家的统一要求组织会计工作
根据各单位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组织会计工作
协调同其他经济管理工作的关系
不断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讲求工作效率,节约费用
第二节 会计机构
一、会计机构的设置
目的:为了保证会计工作顺利进行和充分发挥其作用,各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单独设置会计机构
基层单位的会计机构一般称为会计(财务)处、科、股、组等
各级主管部门一般设置会计(财务)司、局、处、科
二、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
集中核算:就是把整体单位的会计工作主要集中在会计部门进行
非集中核算:又称分散核算,是将会计工作分散在各有关部门进行,各部门会计负责本单位范围内的会计工作,单位会计部门负责本单位的经济业务综合核算。
三、内部控制的内容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合理的分工
职责分离
四、会计监督体系
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是指通过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进行的单位内部监督,通过注册会计师进行的社会监督和以财政部门为主进行的国家监督。
财政部门对各单位的下列情况实施监督
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
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的规定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
第三节 会计人员
一、会计人员的职责与工作权限
会计人员的职责
进行会计核算
实行会计监督
拟定本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具体办法
参与拟定经济计划、业务计划,考核、分析预算、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
办理其他会计事务,如:实行责任会计、经营决策会计、电算化会计
会计人员的工作权限
有权要求本单位有关部门、人员认真执行国家批准的计划、预算,遵守国家法律及财经纪律和会计制度。
有权参与本单位编制计划、制定定额、签订经济合同,参加有关的生产、经营管理会议。
有权监督、检查本单位有关部门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和财产保管、收发、计量、检验等情况。
二、会计人员的条件
(一)会计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职能
基本条件
初步掌握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熟悉并能遵照执行有关会计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能担负一个岗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大学专科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在财务会计工作岗位上见习1年期满,并通过会计员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考试。
基本职能
负责具体审核和办理财务收支业务,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表和办理其他会计事务。
(二)助理会计师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职责(略)
(三)会计师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职责(略)
(四)高级会计师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职责(略)
三、总会计师
(一)总会计师的基本职责(略)
(二)总会计师的工作权限(略)
四、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一、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
二、违反《刑法》的法律责任
第四节 会计法规
一、会计法规的意义和种类
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会计任务的全面完成,会计工作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会计法规之间的层次关系
第一个层次是基本法,即《会计法》,是会计工作最高层次的规范,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法,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
第二个层次是由国务院颁布的有关会计工作的行政法规,如《总会计师条件》、《企业会计准则》
第三个层次是会计准则指南,是指导会计人员进行具体工作的依据,包括设置会计科目、每一个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
会计法规按其内容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关于会计核算方面的法规,如《企业会计准则》
第二类是有关会计监督方面的法规
第三类是有关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方面的法规,如《会计人员职权条例》
第四类是会计工作管理方面的法规,如《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二、《会计法》
(一)总则
(二)会计核算
(三)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
(四)会计监督
(五)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六)法律责任
(七)附则
三、会计准则
(一)《会计法》与会计准则
(二)基本准则
总则部分
关于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的规定
关于会计要素准则的规定
关于会计计量的规定
关于财务报表体系的规定
(三)具体准则
第五节 会计档案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一、定期整理归类
会计凭证是重要的经济资料和会计档案。任何单位在完成经济业务手续和记账之后,必须将会计凭证按规定的立卷归档制度形成会计档案资料。
二、造册归档
每年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都就由财会部门按照归档的要求,负责整理立卷或装订成册。
三、制定使用及借阅手续
各单位对会计档案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做到妥善保管、存放有序、查找方便,以便本单位使用。
四、严格遵守保管期限和销毁手续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
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五种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