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心2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2019-12-09 10:11:30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教育心理学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生命进程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人生发展与阶段特征
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3岁)
幼儿/学龄前期(3-7岁)
童年/学龄初期(7-12岁)
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2-15岁):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也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
青年初期(15-25岁):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有“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连续性与阶段性:后一阶段总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又萌发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不平衡性(关键期 奥地利 劳伦茨)
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止时间与达到成熟时期的不同进程
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差异性:发展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千差万别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
环境:有积极消极之分,以自身主观能动性为准,为个体发展提供多种可能
教育
主观能动性
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学习准备:又可称为“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准备性”是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遵循学习的准备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
中小学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理论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
适应分为
同化: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者认知结构中
顺应:有机体不能接受新变化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图式:
平衡: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均衡”
认知发展阶段论
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9-12个月),18个月出现延迟模仿
前运算阶段(2-7岁)
自我中心化、不可逆运算、泛灵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出现早期符号功能
具体运算(7-11岁)
能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必须依赖实物和直观形象才能进行,不能进行纯符号运算
可逆性、守恒(8岁能够画出具体路线图)
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
影响发展的因素
成熟
练习和经验
社会性经验
平衡
维果茨基 最近发展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两种工具理论:物质和精神工具
两种心理机能:生物进化与文化历史发展结果
心理发展实质与“内话说”:内话说是心理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一种是儿童的现有水平
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
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决定着儿童的发展,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及智力活动的特点
教学创造者最近发展区,教学要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但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
支架式教学,适时辅导学生是教学的必由之路,即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最终独立完成任务
交互教学:教师采用提问、总结、阐明、预测的认知策略来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的学习能够成功的指向最近发展区
中小学生人格、社会化发展
人格特征
独特性
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整合性
功能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有时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社会性:社会性发展的实质就是个体由 自然人 成长为 社会人
复杂性:行为表现出多元化、多层面的特征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生物遗传
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对人格的作用因人格特征而不同
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因素
家庭教养方式
专制型:容易消极、被动、依赖、服从、做事缺乏主动性,不诚实的性格特征
放纵型:最不成熟、幼稚、任性、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
民主型:最成熟的,积极的性格,活泼、独立、自立、善于交往等
学校教育
同辈群体
个人主观因素
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等的自我了解与评价
自我体验:自尊、自爱、自豪、自卑、自暴自弃等
自我监控: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
自我意识发展阶段
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论
基本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希望品质
自主感对羞耻感(2-3岁)意志品质: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目标品质: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学龄期 目标品质:任务是培养勤奋感,由于学校方法不当等遭受挫折,容易形成自卑感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诚实品质: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这类青年无法“发现自己”不能回答“我是谁”的问题
学生的个别差异
认知差异
认知能力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人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又称常态分布,大多数人属于智力中等水平,“钟型曲线”
智力类型差异主要是指学生在知觉、记忆、言语和思维等方面的差异
智力群体差异包括 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弱智儿童分类
55-70之间:掌握小学文化,可以在社区中独立生活,成年后自食其力
25-55之间:通过训练达到生活自理,并在他人监督之下有一定经济收入
25以下:终身需要人照顾
认知方式(认知风格)差异
场依存与场独立型(赫尔曼.威特金)
场依存:对客观事物的判断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人云亦云
场独立:以自己的内部线索为依据,不是周围环境影响,倾向于独立判断,善于理科
冲动型与沉思型(杰罗姆卡跟)
整体性与系列性(戈登帕斯克)
整体性
系列性:将重点放在一系列的子问题上,一般使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解决问题
辐合型与分散型
性格差异
性格的特征差异:奥尔波特将性格特征分为 共同特质和 个人特质
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