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心3学习理论
2019-12-09 10:11:48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教育心理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学习概述
概念: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的内涵
1、学习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活动 2、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3、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4、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的经验过程
5、学习过程可以是有意也可以是无意的 6、学习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加涅 (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学习的分类
1、信号学习:刺激-强化-反应 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
2、刺激-反应学习:情境-反应-强化 3、连锁学习:刺激-反应
4、言语联结学习 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规则或原理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8、解决问题学习
加涅 学习结果分类
认知领域
认知策略、智慧技能、言语信息
动作技能领域:动作技能 情感领域:态度
学习性质分类:奥苏贝尔从学生学习方式上,将学习分为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学习意识水平分类
内隐学习:阿瑟.雷伯提出 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此改变事后的某些行为的学习
外显学习:有意识的问题解决
学习内容分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道德品质或行为规范的学习
学生学习的特点
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学习形式: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
学习过程:是主动的建构过程,具有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学习内容: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经验为主,具有间接性
学习目标:具有全面性、多重目的性
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属于联结派学习
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规律
泛化: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是泛化
分化:对其他相似刺激不做反应是分化。泛化与分化是互补的过程
消退、恢复
桑代克联结试误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形成情境与反应的联结
学习的过程:一种盲目的、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
准备率: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
联系率:刺激与反应之间会因为重复练习而加强,也会因为不练习而减弱。又分为应用率和失用率
效果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满意而结果加强,也会因烦恼而减弱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理论
分为
答应性行为和应答性行为
操作性条件基本规律
强化
正强化:呈现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给与表扬)
负强化:消除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免做家务)
消退:条件刺激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的现象
呈现性惩罚:孩子乱跑,打孩子屁股
移除性惩罚:不写完作业不能出去玩
强化理论对学习的意义
强化应用
进行奖励时应注意避免外部奖励对内部兴趣的破坏
奖励运用必须得当,否则便会强化不良行为
消退的应用: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惩罚的应用
斯金纳关于程序教学、行为塑造的意义
程序教学: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按照一定的程序编排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并回答问题
行为塑造:通过小步强化帮助学生达到目标,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
采用连续接近的方法,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反应的方向不断给与强化,直接引出
所需要的新的行为
采用连续接近的方法,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反应的方向不断给与强化,直接引出
所需要的新的行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是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不依赖于直接强化
观察学习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
观察学习具有认知性
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看见过程)、保持(记住)、复现(付诸行动)、动机(强化)
对强化的新解释
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对自己表现超出符合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认知派学习理论
获得经验的过程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
格式塔-顿悟学习理论
苛乐等人 黑猩猩实验 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新的完形
学习的过程是 顿悟的过程 产生顿悟的原因
刺激情境的整体性和结构性
人的“心”是一种本能的组织功能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
主张将行为主义S-R公式改为S-O-R,O代表机体的内部变化
潜伏学习 :是指动物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学习也会发生,只不过结果不太明显,是潜伏的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也被称为认知-结构教学论/发现学习说
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内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包括好奇内驱力(求知欲)、
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
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
结构原则 、强化原则、程序原则
发现学习: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掌握学科基本结构最好的方法是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
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接受学习未必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未必是有意义的学习
有意义学习:本身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果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来的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练习的过程,
是原有概念对新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是原有概念对新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组织学习的策略-先行组织者
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先行组织者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
并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及新的学习任务相关
并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及新的学习任务相关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将学习过程看作是信息加工流程
学习过程的阶段性
动机阶段、领会阶段、获得、保持、回忆、操作、概括、反应阶段
技巧:动 领 获 保 回 做 概 反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罗杰斯的教育理想是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也就是 情知合一的人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有意义学习:人本主义者倡导有意义的学习观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学生中心又称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强调
1以学生为本;2让学生自发学习;3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4给与学生安全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生主动的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综合、重组和改造,从而解释新信息,建构属个人意义的知识内容
社会互动性:通过某种社会文化活动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工具的过程。
学习的情境性:主要指知识、学习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孤立存在
建构主义学生观,强调学生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
结构主义教师观,认为教学不是简单的转移与传递,而是在师生共同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学习经验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抛锚式:以问题为中心,将知识抛锚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的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 基本环节:1、进入情境 2、搭建支架 ,引导探索 3、独立探索
随机进入教学:斯皮诺 的认知弹性理论把学习分为两种,初级和高级学习。建构主义者在探讨高级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高级
学习阶段的教学模式-随机通达教学/随机进入教学
学习阶段的教学模式-随机通达教学/随机进入教学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