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移动通信系统
2019-12-18 02:59:00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移动通信第六章课程总结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LTE的空中接口
LTE帧结构
特点
无论是正常子帧还是特殊子帧,长度均为1ms
一个无线帧分为两个5ms半帧,帧长10ms
特殊子帧 DwPTS + GP + UpPTS = 1ms
每时隙的OFDM符号配置
NormalCP(正常覆盖小区)
14×ND+14×NNor-CP=14×2048+14×146.3=30720
14表示每1ms中有14个符号周期
每个符号的I/Q样值数目ND为2048
每个NormalCP的I/Q样值数目NNor-CP大约为146.3
TDD上下行子帧
转换周期为5ms表示每5ms有一个特殊时隙
转换周期为10ms表示每10ms有一个特殊时隙
TDD特殊时隙配比
不同的GP长度对应不同的小区半径
特殊子帧配置格式5是常用配置
特殊子帧配置格式7为现网配置
LTE物理资源
物理层资源的最小粒度RE (Resource Element)
时域:1个OFDM符号
频域:1个子载波
物理层数据传输的资源分配频域最小单位RB(Resource Block)
时域:1个时隙
频域:12个连续子载波
控制信道的资源单位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
➢1 CCE = 9 REGs (1 REG = 4 REs)= 36 REs
天线端口
使用天线端口来区分空间上的资源
LTE下行定义了三类天线端口
小区专用参考信号传输天线端口:天线端口0~3
MBSFN参考信号传输天线端口:天线端口4
终端专用参考信号传输天线端口:天线端口5
LTE物理信道和物理信号
信道概述
下行物理信道
上行物理信道
各个物理信道的使用
小区搜索
SCH -> PBCH -> PCFICH -> PDCCH ->PDSCH
随机接入
PRACH -> PCFICH -> PDCCH -> PDSCH ->PUSCH
下行数据传输
PCFICH -> PDCCH -> PDSCH -> PUCCH
上行数据传输
PCFICH -> PDCCH -> PUSCH -> PHICH
物理信道功能
物理信道特性总结
LTE下行传输模式
LTE系统中的多天线传输
发射分集
空间复用
波束赋形
小区间干扰消除
降低小区间干扰同时提高小区边缘数据速率,
干扰随机化
加扰、交织、调频传输
干扰消除
发射端波束赋形、IRC
干扰协调ICIC
调频、功率、时域等资源协调
半静态小区间干扰协调
需要小区间交换资源使用信息
静态的小区间干扰协调
部分频率复用FFR
软频率复用SFR
LTE系统物理层过程
TD-LTE的小区初搜过程
TD-LTE的随机接入过程
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
无竞争的随机接入(切换、有下行数据发送)
TD-LTE的功率控制和功率分配
功率控制目的
降低功耗(上行)
降低小区间干扰(上下行)
小区内功率控制
小区间功率控制
上行功控概述
目的
降低小区间干扰
补偿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
适应信道变化
功控信道
PUSCH/PUCCH/SRS/PRACH
功控方案
开环功控
闭环功控
外环功控
EPS网络结构
LTE系统概述
启动背景
演进目标,更高的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可变带宽
1.4、3、5、10、15、20MHz
高速率
下行:100Mbps
上行:50Mbps
上行:50Mbps
高效率
下行:5bit/S/Hz
上行:2.5bit/S/Hz
上行:2.5bit/S/Hz
低时延
控制面:100ms
用户面:10ms
用户面:10ms
基本传输方案
LTE系统结构与接口
LTE系统架构
从GSM网络开始,3GPP移动通信网络架构演进的几个主要过程
接入网演进对比
LTE网络架构概述
接入网
去掉RNC的物理实体,功能实体分
解到基站和核心网元
解到基站和核心网元
核心网
用户面和控制面分离
LTE网络简化结构
RAN将演进成E-UTRAN, 且只有一个结点:eNodeB
LTE的接入网架构
E-UTRAN网络的特点
E-UTRAN将NodeB和RNC融合为一个
网元eNodeB
网元eNodeB
eNodeB之间底层采用IP传输,在
逻辑上通过X2接口互连
逻辑上通过X2接口互连
eNodeB通过S1接口与一个或多个
MME/S-GW相连接。
MME/S-GW相连接。
E-UTRAN网络的优点
网络扁平化使得系统延时减少,
从而改善了用户体验,并可开展
更多业务
从而改善了用户体验,并可开展
更多业务
网元数目减少,使得网络部署更
为简单,网络的维护更加容易;
为简单,网络的维护更加容易;
取消了RNC的集中控制,避免单
点故障,有利于提高网络稳定性。
点故障,有利于提高网络稳定性。
LTE协议体系
LTE协议栈的两个面
OFDM
OFDM与传统FDM的区别
FDM
为避免载波间干扰,需要在相邻的载波间保
留一定保护间隔(GP),大大降低了频谱效率。
留一定保护间隔(GP),大大降低了频谱效率。
OFDM
各(子)载波重叠排列,同时保持(子)载波的
正交性。从而在相同带宽内容纳数量更多(子)载
波,提升频谱效率。
正交性。从而在相同带宽内容纳数量更多(子)载
波,提升频谱效率。
OFDM原理
主要环节
OFDM的循环前缀
无保护间隔的OFDM调制信号的各个符号之间紧密排列
由于多径效应,接收端接收信号如图所示,OFDM符号间将
产生码间干扰(ISI)
产生码间干扰(ISI)
为了避免由于多径效应造成的OFDM符号之间干扰(ISI),
可以在符号之间加入保护间隔(GP)
可以在符号之间加入保护间隔(GP)
不能消除频 域ICI
采用循环前缀的OFDM符号方式
一个OFDM符号后部的部分信号采样点被复制
并放在OFDM符号的最前端,占据原GP的位置。
并放在OFDM符号的最前端,占据原GP的位置。
保证了在多径信道中各子载波间的正交性,减少子载波间干扰ICI
三个主要环节
通过IFFT/FFT实现OFDM的调制和解调,保证重叠子载波的正
交性(基于谐波合并/分离),获得信号的时/频域表达式;
交性(基于谐波合并/分离),获得信号的时/频域表达式;
为了避免由于多径效应造成的OFDM符号之间干扰(ISI),在
符号之间加入保护间隔(GP)
符号之间加入保护间隔(GP)
在多径信道中,为了保证各子载波间的正交性,减少子载波
间干扰(ICI),在每个OFDM符号前插入循环前缀CP
间干扰(ICI),在每个OFDM符号前插入循环前缀CP
子主题
OFDM系统的主要优点
频谱利用率高,子信道相互交叠且正交
可利用IFFT/FFT实现OFDM调制/解调,计算方法简单高效
受频率选择性衰落影响小,单个子载波信道是平坦的
抵抗窄带干扰,频带越宽,窄带干扰越小
支持灵活的带宽扩展性,1.4MHz~20MHz
易于与多天线技术MIMO结合,提升系统性能
LTE多址方式
下行:OFDMA
上行:DFT-s-OFDM
上行:SC-FDMA
符号间加CP间隔
消除时域ISI
消除频域ICI
消除频域ICI
OFDM的不足
对频率偏差敏感
子载波间干扰(ICI)
较高的峰均比(PARP)
OFDMA和SC-FDMA信号对比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