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产品思维知识点总结梳理
2020-04-16 11:07:58 2 举报
AI智能生成
梁宁产品思维30讲知识点总结梳理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根据梁宁知识结构分析我最近经常使用也很喜欢的产品 Keep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对Keep产品设计的理解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对Keep产品设计的理解
微观体感
同理心
愉悦与不爽
愉悦就是被满足
压抑了很久的需求突然被满足就是爽
压抑了很久的需求突然被满足就是爽
我用Keep的过程中是愉悦的也是爽的。我被满足的需求是
课程丰富,我想要的调理课程,或者是针对某个部位的训练课程几乎都有
课程内容科学专业
即使没有花钱买vip,动作的讲解也能帮到我,让我找到发力的感觉,感觉到的确有训练到肌肉。
私教很贵,而这个软件能帮到我,还不用花钱,这就是爽!
私教很贵,而这个软件能帮到我,还不用花钱,这就是爽!
画质清晰,界面简洁,没有乱七八糟的元素来增加信息负荷
降低独自在家练习的孤单感,激励大家健身
运动时可以知道有多少人一起练习,还能互相鼓励,有种小伙伴一起上课的感觉
有社交属性,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达人或者其他感兴趣的人
中观套路
机会判断
点线面体
点
“一站式解决你所有的运动需求”的app
线
互联网健身
面
经济体
互联网经济
痛点,痒点,爽点都是机会
痛点举例
办公室健身课程
宿舍健身课程
产后恢复课程
痒点举例
马甲线课程
蜜桃臀课程
胸肌课程
爽点
有基于各年龄段、各群体用户真实需求而研发的小众课程
各人群想要的调理、健美课程几乎都能搜到,并且都很专业科学贴心
各人群想要的调理、健美课程几乎都能搜到,并且都很专业科学贴心
两套用户画像
羊群与草地
第一只羊
普通用户用着爽
头羊
社区健身达人
健身课程生产者
狼
购买vip的用户
某些内容生产者的内容是要收费的,成单后平台应该会收取平台费用,这里没有亲自试验过,以后需要研究了再去试验
大明,笨笨,小闲
大明
可以搜索自己需要的课程关键字
笨笨
占少数
keep在用户第一次使用时都有健身引导,所以在了解完引导,明白自己的定位与需求后,笨笨占少数
可选操作
可以选择热门搜索词汇
逛探索页面,选择感兴趣的课程练习
小闲
占少数
用户点开keep这个号召“自律”的软件,绝大部分是为了健身,小闲的比重占多少,这需要数据支持,以后有需要了再调查
可选操作
逛探索
逛社区
场景
激发健身动力的场景
推送卡路里收集满了的信息。文案可爱,同时又会给人一些健身的紧迫感
推送运动周报。也会给人一些健身的紧迫感
推送健身知识。我之前了解不少健身文章,对我而言,这些有夸张标题的文章不过是起到了提醒我安装了keep这个软件
激发购买vip的场景
计划页面
页面上半部分大的智能训练计划板块里面有理想中的效果的图片,激发对健美身材的向往
页面下方悬浮的大的金色免费试用按钮,激发人点击尝试的欲望
按钮上方的滚动播报,营造一种购买很热烈的感觉
激发购买健身餐的场景
好像某一次课程结束后推送过,以后需要的时候再研究
激发购买器材的场景
一些课程是需要配合手环的,没有手环就练习不了,具体的以后需要时候再研究
系统能力
提供确定性
提供什么样的确定性
“一站式解决你所有的运动需求”
为了保证确定性的稳定提供,
需要的系统能力都包括哪些环节?
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来支撑所有的环节吗?
需要的系统能力都包括哪些环节?
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来支撑所有的环节吗?
系统能力
针对各个群体科学专业丰富的课程
为达到用户具体目标而评测设置的训练计划
运动器材商城
健身餐商城
社区激励
迭代
详细的迭代还得看每次版本的改版信息,先看大体的迭代
详细的迭代还得看每次版本的改版信息,先看大体的迭代
课程逐步完善
从上线初期的单一“减脂”“塑形”课程逐步完善,Keep目前已构建以健身、跑步、瑜伽、操课、行走、球类6大品类为核心的横向课程版图,同时纵向延伸至基于各年龄段、各群体用户真实需求而研发的小众课程。
平台生产内容->内容共创平台
小品类课程通过平台生产的内容(PGC),建立起运动圈层中与用户的强关联关系,激励着用户生产的内容(UGC)共创产生。
ugc
常见ugc
常见的UGC包括,用户的运动打卡、个人锻炼数据,或者运动时发的运动动态等。通过App、智能硬件终端等渠道,Keep可观的用户数量带来庞大的数据的积累——目前每日新增行为数据能达到20亿条。除了和其他平台一样的泛生活数据,Keep还沉淀了大量的运动垂直数据。在Keep的数据平台,共有10450个角度分析用户,其中有接近10000个来自运动垂直数据Keep社区。
达人研发课程
用户体验
五个层次
感知层
界面风格
简洁
清爽
icon里面的主色调是淡绿色
活力
有活力的配色,icon里主色调是绿色,辅助有紫色,很有活力感
运动感
闪电图标
app logo 像是举铁用的支撑器械
严谨努力
重深紫色给我的感觉
角色框架层
app页面模块
成熟的app里模块细节挺多的
鉴于时间原因,先不全整理完
这次是以学习巩固知识为主,
先把其他内容分析了
成熟的app里模块细节挺多的
鉴于时间原因,先不全整理完
这次是以学习巩固知识为主,
先把其他内容分析了
社区
从上到下的内容安排
顶部
添加好友
搜索
tab标签
热门推荐
正在热议
照片+标题瀑布流
关注
本周运动排名
关注信息推送
记录本
去创建
其他人的记录本
同城
运动地图
照片+标题瀑布流
右下角相机icon
探索
运动
(中间tab,
默认打开页面是这个tab)
(中间tab,
默认打开页面是这个tab)
从上到下的内容安排
顶部
大的搜索图标
tab标签
标签顺序可以跳转
标签顺序可以跳转
Keep
弱化的打招呼文案与累计运动时长
点击跳转我的数据
课程合集
最近训练的课程
和光大信用卡的合作广告
光大信用卡为啥要和keep合作,感觉比较违和
推荐的打卡计划
精选推荐
我的目标
瑜伽
累计瑜伽习练
并有文案提示再坚持多久可以升级
并有文案提示再坚持多久可以升级
点击跳转瑜伽统计图
年度榜单
活动banner
挑战面板
榜单
运动榜单
社区榜单
商城好物
会员福利
练动作
跑步
智能硬件
冥想
行走
骑行
生活习惯
计划
我
资源结构层
平台生产课程
用户生产内容
用户数据
达人生产课程
能力圈范围层
要做到什么
个性化健身指引
提供科学专业的课程
针对不同人群的多元专业课程
个性化训练计划
社区激励
运动商城
不做什么
创始人团队具体怎么想的不知道,我说说我认为的
低俗照片社交
战略存在层
公司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靠商城、vip、收费课程赚钱?
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一站式解决所有的运动需求”
我的理解,目前除了线下的,其他所有能在线上帮助大家健身的都做。以后可能会发展线下?线下资产会重一些。
用户体验地图
以我自己为例子
完整的用户画像
都市女白领。久坐对电脑族。身体亚健康,容易肩颈腰背不适。身材一般,希望身材更健美。
用户目标、预期和真实需求
目标与需求
缓解肩颈腰背不适
局部塑形
预期
能找到合适我的课程
服务触点
用户使用路径
我的日常使用路径
想用keep健身时候打开app
搜索当时想练习的关键词,如早晨、睡前、瑜伽、胸、臀
触点
在搜索列表中选择课程练习
开始练习
会看到有多少人和我一起练习
触点
情绪
陪伴感,有时会有惊喜,没想到在一个奇葩的时间点,还有不少人和我一起在练习某个课程
练习过程中可能会暂停查看动作讲解
触点
运动过程中会有小伙伴给我打气
触点
情绪
被激励,开心
运动结束
领取/分享徽章
触点
情绪
开心,成就感
鼓励在练习的人
触点
情绪
开心,和小伙伴共同努力的感觉
评价
触点
情绪
有可爱的动图logo
觉得可爱
参与感
分享动态
触点
情绪
成就感,存在感
用户情绪曲线
服务设计蓝图
一眼
第一时间让用户“一眼”看到自己的目标
初次使用Keep的运动目标引导
用户填写自己的目标模块
一路
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目前的状态与目标分析出达到目标大致需要的练习时间
三点
忍耐底线
峰值
我的感受是峰值是在完成一个课程后,会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对身体健康对人生都很好的事情。
终值
勋章
可爱的评分动画
分享
用户激励系统
个人理解,健身这事真正起作用的是内在激励。当代人民一方面因为工作繁忙缺乏运动,一方面健康与健美意识在提高,所以健身的内在动力是很强的。
受激励点
运动视频中教练会时不时喊加油
运动前与运动中能看到一起练习的小伙伴,这也是一种激励
运动过程中可能有人完成了练习,会给正在练习的人加油,这样正在练习的小伙伴能收到爱心,有爱心浮动的小动画
运动完成后有勋章
名字与口碑
名字
名字召唤出的情感
Keep ,中文意思是保持,给人很自律的感觉,再加上“自律给我自由”的标语,将这个产品深深地打上了自律的标签。
口碑
目前Keep是在线健身app的龙头,至于其他人都怎么说这个软件得通过调查,从用户的角度而言我的感受就是:好用,科学,专业的健身app
宏观视角
创新模式
是国内的增量市场
当时国外已经出现了一批视频课程类的健身产品,如FitStar、Nike Training,国内则还没有出现成熟的同类应用。创始人王宁和他的Keep正是为满足国内健身爱好者的工具性需求而来。
三级火箭
搭建高频头部流量
各个年龄层各个群体都能免费在keep上找到能帮助到自己的课程
沉淀某类用户的商业场景
四个场景
吃
健身/减肥餐
穿
运动服饰
用
配套keep软件使用的智能运动装备
练
对某个健身目标渴望很强的用户需要花钱买会员才能进行智能训练计划
某些课程是收费的,有需要的人群需要付费
完成商业闭环
人生逻辑大于商业逻辑
商业以利益为中心,人生以意义为中心
找到自己真实的原点
什么样的事情让自己快乐
“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固然重要,但正确的判断不一定就是你的机会。做内心有确定感的事,人生逻辑大于商业逻辑。
产品岗位认知
工作态度
make things, change things
create as god, work as slave
产品的工作常态
“你会碰到数不清的diss,被各种吐槽,被指着脸批评,还有数不清的推倒重来。
这就是一个产品人生活的常态”
“产品的人生就是天天被打击。既然这就是生活的常态,放下担心,你会在打击中变得健壮。”
这就是一个产品人生活的常态”
“产品的人生就是天天被打击。既然这就是生活的常态,放下担心,你会在打击中变得健壮。”
微观视角
微观体感:成为高手
自己为结果负责,开门立户创业
微观体感:成为高手
自己为结果负责,开门立户创业
同理心
愉悦与不爽
愉悦
愉悦就是被满足
爽
压抑了很久的需求突然被满足就是爽
不爽就是某个点没有被满足
愤怒与恐惧
都是来自于被侵犯。
因为个体不同,对侵犯者的体量判断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受。
因为个体不同,对侵犯者的体量判断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受。
恐惧
是边界
是一种动力
恐惧是痛点
难受并不是痛点,恐惧才是
要么做一个让人愉悦到爆爽的产品,要么做一个可以帮人抵御恐惧的产品
难受并不是痛点,恐惧才是
要么做一个让人愉悦到爆爽的产品,要么做一个可以帮人抵御恐惧的产品
如何找产品的接入点或者怎么改变自己的人生:
直面恐惧
直面恐惧
潜意识,防御与说服
产品要顺应用户潜意识
产品要顺应用户潜意识
“人会基于自身所处的角色、所在的场景和个人的认知判断,选择性地说一些他觉得正确的话。
但是,我认为在这个场景中所谓“正确的话”,并不代表这个用户真实的选择。”
不要被一个人基于角色化交流说出的言辞迷惑,要想办法看到用户基于潜意识流露的真实选择
但是,我认为在这个场景中所谓“正确的话”,并不代表这个用户真实的选择。”
不要被一个人基于角色化交流说出的言辞迷惑,要想办法看到用户基于潜意识流露的真实选择
用户调研要清空自己,接纳别人的世界观
好的产品根本不让用户启动意识,不让用户思考,不让用户启动防御。因为意识即防御
要迎合用户潜意识下的选择,尊重人欲
要迎合用户潜意识下的选择,尊重人欲
潜意识如何生成
童年经历
催眠
“催眠”来自一个德语词汇,本意是“绕过防御”
“催眠”来自一个德语词汇,本意是“绕过防御”
微笑
重复
集体人格
如何形成
确定目标
建立恐惧边界
放入清晰的标的
给予红利
不断重复
为什么被训练成集体人格
便于管理
产品经理如何看待角色
使用对象是个体
通过“去角色化”来研究真是的用户,而不是用一堆“应该”来臆测用户的行为
使用对象是集体
充分研究这个集体的集体人格、共同记忆和核心观念
中观视角
(日常产品工作视角)
中观套路:学习招数
(日常产品工作视角)
中观套路:学习招数
机会判断
点线面体
顺势而为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痛点、爽点、痒点都是产品机会
痛点是恐惧
爽点是即时满足
痒点是满足用户想象中的自己
购买网红东西,部分实现虚拟自我
两套用户画像
羊群与草地
第一只羊
第一个用户要能得到即时满足,要能玩的很开心
头羊
头羊可以管一大堆羊,比如微博大V,淘宝店主
狼
羊多了就有狼,狼多了就向狼收费
大明,笨笨,小闲
场景
场
时间加空间。用户可以在这个空间中停留和消费
景
情景和互动
系统能力(厚积)
不要想着做产品,而是想能为用户提供什么服务解决用户真实需求
提供确定性
产品在“点线面体”的什么位置
提供什么样的确定性
为了保证确定性的稳定提供,需要的系统能力都包括哪些环节?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来支撑所有的环节吗?
效率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迭代
产品的第一个版本要极致简单,直接,切中要点,直指人心
产品设计应该找到内核,小步快迭代,而不是憋大招。人生的设计也是如此
前一个动作是后一个动作的预动作
关键任务
日常管理用管理能力,跨越生死的关键时刻需要领导力
领导力的核心是甄别“关键任务”,然后动员大家穿越生死
用户体验(薄发)
五个层次
感知层
角色框架层
每个页面需要有多少元素,它们的链接关系、调用规则是什么
资源结构层
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能力圈范围层
我们要做到那些事,具体要提供什么样的确定性
不做哪些事,对这些事坚决不碰
战略存在层(最核心)
明确定义这两个问题,贴墙上,保证项目组每个人都清楚都认同
问题
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绘制用户体验地图
概述
通过画一张图,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从一个特定用户的角度触发,记录下他与产品或者服务进行接触、进入、互动的完整过程
误区
用管理员的视角来规划产品,复杂、全面、没重点
怎么画
一个画像完整的人物角色
清晰描述用户的目标、预期和真实需求
服务触点
用户使用路径
用户情绪曲线
横轴是用户的使用路径与触点,纵轴是用户情绪
价值与目的
避免管理员视角。
通过用户体验地图,让自己以用户视角来思考,用户能不能一步一步实现目标,这个过程困难还是容易。看自己的产品食肉满足了用户目标。
通过用户体验地图,让自己以用户视角来思考,用户能不能一步一步实现目标,这个过程困难还是容易。看自己的产品食肉满足了用户目标。
产品沟通时如何描述目标、触点与情绪曲线如何做宣传
用用户故事
故事比数据重要
要对经典用户故事足够了解,足够深入,足够完整,足够洞察
要对经典用户故事足够了解,足够深入,足够完整,足够洞察
服务设计蓝图
为了解决资源结构和角色框架的问题。
介绍如何配置资源结构,如何在每个用户触点上来设置角色框架?
站在服务提供者的立场,怎么在总体成本控制范畴内,给用户核心体验,并且保证服务不崩溃
介绍如何配置资源结构,如何在每个用户触点上来设置角色框架?
站在服务提供者的立场,怎么在总体成本控制范畴内,给用户核心体验,并且保证服务不崩溃
做一眼、一条路、三个点
一眼
第一时间让用户“一眼”看到自己的目标
一条路
要有一条清晰的路径,让用户知道如何使用你的服务来达到或者接近自己的目标。用户无法走下去,就是服务流程的崩溃点
三个点
忍耐底线
不能挑战用户忍耐底线
峰值与终值
对体验记忆的核心因素
也是服务蓝图的核心要素
也是服务蓝图的核心要素
在用户有预设的地方,不要太让用户失望。在用户没有预设的地方,给他惊喜,制造峰值
上瘾机制:用户激励系统
为什么人会上瘾
对确定性满足感的依赖
如何激励
想清楚对这件事真正起作用的是内在激励还是外在激励。重点依靠哪条线,重点设计哪条线
两种激励要交替进行
两种激励要交替进行
设计优化激励系统
测绘受激励点
定义获得能力并努力降低门槛(重点)
名字与口碑
名字
名字是召唤
名字是用来叫的,不是用来看的
名字是召唤世界的咒语
通过这个咒语,你和你的同伴一起召唤你的产品,把它从无到有召唤到这个世界上
说话就是咒语。说话是为了驱动别人,驱动世界
名字是主观的,有情感温度,有文化偏见,有文化资产
名字里的文化势能
判断名字是否有力,在于能在对方心中召唤出什么样的情感
口碑
满意与推荐
做到100分完全符合用户预期,用户会觉得是应该的分内的。
只有超预期把事情做过头,用户才有深刻印象,才会有口碑转化的动力
要真正做好一件事情,就要超过别人预期,把分数做到100+
口碑就是要把一些事情做过头,然后别人口口相传时说的话。要替消费设计这句话,把相关事情做过头,让消费者说出来。
宏观视角
宏观能力:带大队伍打大仗
宏观能力:带大队伍打大仗
创新模式
为什么要创新
在增量市场里找机会
俞军(百度贴吧,百度知道产品)对产品经理的定义
以创造用户价值为工具,打破旧建立新平衡的利益平衡,建立对己方有利的新利益链,建立新平衡
我的理解:这是从商战角度来描述设计开发落地新产品(功能)的过程
我的理解:这是从商战角度来描述设计开发落地新产品(功能)的过程
用“用户价值公式”衡量创新
俞军的用户价值公式: 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替换成本
品牌认知
获取成本
学习成本
使用成本
遇到问题得到及时帮助的便利程度
同维度竞争,先发优势是很高的门槛,并且体量第一
我的感悟:换工作面试也是一样的,在对方不着急要人时(或者市场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面试者必须比公司同岗位70%的人都好,面试者才会想要
在增量市场,用户体验为0的地方,只要做到60分就快速铺开市场,让更多用户体验到。这就是给后来者的壁垒。
用“交叉视角”跨界创新
借鉴其他领域可能是习以为常的东西来做自己领域的创新
引入跨行业的新要素让产品成为新物种
引入跨行业的新要素,让产品可能表面看起来还是原来的产品,但已经成为了新物种
新要素
在现有体验基础上,运用最新科技等新要素,提升用户体验,或者改变成本结构
用整个社会经济升级、产业升级所产生的其他领域的新要素,变革内在的商业逻辑。也许用户的前端体验依然是那个产品那个服务,但公司背后的商业运作,已经成为了完全不同的新物种。
亚多酒店的找地段,融资,变现的创新
我的理解,下面三个创新都是互相赋能
- 互联网和“房东”互相赋能,“房东”搞定当地位置
- 用众筹把单纯的“消费者”变成忠实的“投消者”
- IP合作互相赋能,让IP带流量
- 互联网和“房东”互相赋能,“房东”搞定当地位置
- 用众筹把单纯的“消费者”变成忠实的“投消者”
- IP合作互相赋能,让IP带流量
颠覆式创新与价值网
价值网
人和企业都生活在一张网里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你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你是你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真正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是市场价值网,而非管理者
真正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是市场价值网,而非管理者;真正主导企业发展进程的是机构以外的力量,而非内部的管理者。管理者只是扮演一个象征性的角色。
企业的管理者要识别自己赖以生存的价值网。建立一个组织,与这个价值网进行资源对接。
--《创新者的窘境》
企业的管理者要识别自己赖以生存的价值网。建立一个组织,与这个价值网进行资源对接。
--《创新者的窘境》
三大要素
客户
是最重要的资产,也可能是最主要的创新盲区
对手
对手可能会遮蔽我们的视野
投资人
资本要求的增长是个魔咒
在股市里,只有10%的企业能够维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只有2%的企业长期超过市场绩效。
在资本的压力下,大公司很难进入小市场
在资本的压力下,大公司很难进入小市场
组织心智
管理的好的公司,与现有价值网紧密对接。响应现有客户需求,紧盯对手,满足投资人。长期循环下去,资源要这样安排,组织流程必须这样才合理,财务评估要按照这种价值判断,以上因素加在一起形成了“组织心智”。“组织心智”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颠覆式创新
最重要的标准
是否开启了新的价值网,是否到了“新大陆”
也许它刚开始很小,不到传统企业的1%,但一旦开始,就不可逆
三级火箭
具体是什么
搭建高频头部流量
沉淀某类用户的商业场景
完成商业闭环
必要条件
第一级火箭要有高频应用。三级递推一定是高频推低频。
通过一级火箭获得大量用户后,要快速展开一个能够沉淀用户的商业场景。
操盘三级火箭的人,一定是个势能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人。
要有强大的融资能力
当一级火箭铺开头部流量,需要快速张开,短时间聚拢资源
是个狠人
一级火箭就是抢流量的
一开始就想着颠覆现有行业,干掉现有企业
原理
火箭级数越多,需要的燃料越少。但每增加一级,不可控程度越高。就好像做商业,模型过于复杂,变现链条过长,就容易玩脱了。
三级火箭是一个成本和可控性平衡后的选择
产品的未来
互联网时代结束了
18年后,新机会属于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科技公司、新品牌公司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