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2020-01-29 21:36:31 2 举报
AI智能生成
新闻学概论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三章 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规定
第一节 新闻的真实性含义和要求
真实性定义
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表现
包括
when
where
who
what
why
how
新闻报道的真与假的标准
是否符合客观存在
概念区分(P44)
新闻真实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要求新闻工作者
从事实的全部总合中抽取事实
不要带着固定的观点到现实中找例子,或孤零零地表现一个事件
单个真实和整体真实(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
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每篇新闻都真实
从整个现实出发,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现状或者局势
新闻真实和本质真实
本质真实
四种说法(不能衡量新闻的真实性)
1.本质真实反应事务的客观规律
定义
揭示事务的本质,反映带规律性的东西
不足之处
新闻媒介无法反映带客观规律,即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
2.本质真实指的是全面反映情况
同时报道面光明与黑暗面
不能以政治立场、思想方法的正确与错误作为判断新闻报道真与假的标准
3.本质真实指的是正确的立场
报道时要符合党的政策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4.本质真实要舍弃假象、偶然的事实,必须报道真实、必然的事件
假象也是一种真实,也需报道
真实与真相
“离我们最近的是真实,离我们最远的是真相”
真实性与客观性
客观性
传播主体在报道自身以外的对象时,不能用自己的意识、意志、情感等改变对象的本来面目
具体内涵体现
传播主体在报道时不受主观因素影响,将新闻事实的实际面目反映出来
作为新闻报道操作规范的客观方法,将事实和意见分离
两者联系
客观性原则是实现新闻真实的基本途径
第二节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一、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职业要求
二、在我国坚持新闻真实的极端重要性(P47)
有助于党和人民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
宣传报道才会有力量,人民才会跟党走
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
新闻媒体才能具备权威和公信力
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良好国际氛围
第三节 新闻失实
一 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P52)
表现
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添枝加叶、层层拔高
要件残缺,隐瞒事实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因果不符
失实新闻分类
悬疑新闻
标题党
二 新闻失实的性质
非故意性失实
故意性失实
第四节 维护新闻真实性
一、新闻失实的特点和趋势(P58)
纯粹假新闻越来越多,新闻失实越演越烈
虚假新闻呈现出高度媒介融合特性
社会敏感问题成为虚假新闻高发区
虚假新闻的存活周期短
二、新闻失实的原因
个别地方、部门党风不正,领导欺上瞒下
记者、编辑队伍中的作风不正
由于各种主管或客观原因产生失误,尤其是对新闻信息审核不足
三、坚持唯物论,维护真实性
第四章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第一节 新闻与信息
一、信息的定义
分类
广义信息
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一般信息
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狭义信息
消除信访者不确定性的东西
二、信息的特点(P67)
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
扩缩性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
组合性
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出新的信息来
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人们对信息的认识不同,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信息
相对性
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受众,不同的受众对信息有各种特殊的需要
三、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P70)
新闻工作者必须明确以下观念
新闻媒介要提供信息
新闻要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当代新闻工作的业务的新要求和特色
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
加强深度报道
对信息深加工
加强新闻的综合评述
要求作者把一个事情相关的各个方面加以综合,从而显示事情的社会影响,揭示其发展趋势
加强全方位报道
对信息作多侧面、多角度的报道
四、新闻与信息的区别、联系
区别
新闻要求具有强烈的时效性
新闻要求对某一事件、人物或问题作比较完整、全面的表述
新闻是一种公开的、在较大范围传播的信息
新闻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倾向性
联系
新闻本身就是一种信息
新闻是由信息衍化而来的,它的最初阶段或萌芽状态就是一种用以传递 的信息
第二节 新闻与宣传
一、宣传和新闻(P72)
两者的联系
新闻与宣传、新闻工作和宣传工作紧密相连,新闻媒介既传播新闻,也从事宣传
宣传和新闻本质上都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新闻来进行宣传
两者的区别
最基本的区别
新闻传播信息
宣传传播观念
其他区别
出发点不同
宣传是为了争取受众的支持
新闻是基于受众的需要
归宿点不同
宣传是为了“收买人心”
新闻本身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图(除了以新闻牟利)
传播的方式不同
一条信息的传播是一次性的
宣传是重复的
传播的要求不同
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
真实
全面
客观
公正
及时
准确
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
统一
观点
材料
二、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P74)
宣传者(who)
被宣传者(whom)
宣传效果的承担者,宣传效果的最后鉴定者
宣传内容(what)
起最后决定性作用
宣传场合(where)
宏观
封闭环境
外界干扰小,宣传容易取得效果
开放环境
信息渠道多样,宣传要取得预期效果困难
微观
不同的场合与环境,有不同的宣传氛围,则取得的宣传效果不同
宣传时机(when)
宣传动机(why)
宣传方法(how)
第三节 新闻与舆论
一、舆论的定义和特点(P77)
在特定时间里,公众对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与态度
特点
公开性
舆论在公开讨论中形成,又公开表达以实施干预
公共性
意见指向的事物设计公共利益
急迫性
舆论涉及到近在眼前并且急需解决的事物
广泛性
舆论存在的范围
影响范围
评价性
舆论是对事物做出的判断
二、舆论的社会功能(P79)
控制作用
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决策过程
决策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
决策和执行人物行为
对公众行为的鼓舞和约束
鼓舞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
约束损害公德行为的发生
舆论的两面性
公众的认识水平、道德水平、受教育程度等主观条件
公众获取信息的真实、全面和充分程度
公众自由表达意见的可能性和充分性
三、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P82)
反映并代表舆论
引发舆论
引导舆论
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认识
通过直接或简介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新闻学概论
绪论
第一节 新闻学
新闻学的定义
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
研究重点
两者的关系
新闻事业
人类社会
探索
新闻事业的特殊规律
产生
发展
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
客观社会的诸条件
人类新闻活动
两个作用
决定
支配
新闻活动
社会
反作用
新闻学内容
新闻理论
总结阐明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
新闻史
阐述有史以来的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规律
应用
新闻业务
总结、研究各种新闻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
媒介管理与经营
研究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宏观调控
研究媒介的以下三个方面
内部的管理机制
受众市场
经营方针、策略
第三节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对国家(依据)
新闻立法
制定新闻政策
对新闻从业人员(决定性理论主张)
影响观念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目的
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
用途
阐述、论证
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
探讨
新闻自由与以下几点的关系
政府
个人
主要内涵
主要观点
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
让人民群众、各党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自由地表达各自地意见
正确或错误的都可以
前提
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地充分信息
对事实的信念
客观的反映现实
缺陷
片面性
空想成分
社会责任论
要求
对报刊的基本要求
就当日事件赋予其意义的情境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
新闻必须真实、全面
新闻报道必须理智
新闻要做出合乎真实的解释
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报刊要担负起社会成员之间交流思想观点的责任
供社会群体互相传递意见与态度的工具
呈现与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方法
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感情流送达给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
完整性要求
对政府的要求
承认宪法对新闻自由的保障
广播
电影
制定反垄断法制止新闻媒介的过度集中
采取措施保证公众计时了解政府的政策
必要时可创办自己的媒介以保证上情下达
修改当时的保障法和煽动法
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文、政府的矛盾
不能从根本清除新闻媒介和社会大众的对立
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
核心内容
国家的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经济发展
新闻媒介的三个要求
守望
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
整合
缓和社会矛盾,处理冲突
教育
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的技术
党报理论
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地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第四节 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为什么必须这么做
为什么不能那么做
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
必须遵从新闻事业的客观规律才能成功
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
第一章 新闻活动
第一节 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第二节 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分类(按时期)
原始社会
两种社会新闻活动的对比
奴隶社会
奴隶主的统治阶级为了运转国家机器从而采取新闻活动
封建社会
第一,国家的形式更加完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对各地的情况做出反应,把国家机器运行起来
第二,在武装起义时,敌对双方都要了解对方情况
第三,封建社会的农民需要了解一定情况来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第四,奴隶主需要把新闻作用宣传,对农名进行思想上的软化和奴化
第五,大量城镇出现,使得各行各业需要更多的新闻活动
变与不变
不变
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可观世界的永恒变动导致人们不自觉从事新闻活动
变化
新闻活动规模越来越大
新闻的内容大大丰富
传递新闻的手段多样
第三节 新闻活动产生的原因
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解释了人类为什么要从事新闻活动
第四节 新闻活动的渠道
定向传播
亲身传播
1.言语传播
2.文字传播
3.体态语言传播
4.信号传播
优缺点
优点
针对性强
互动快
缺点
传播面窄
传播速度慢
保真度差
不定向传播
大众传播
中国
报纸
电视
网络媒体(新媒体或第四媒体)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生产机制
新闻雏形
事件刺激个体用户发布信息
新闻构建
社群内形成一致的意见
新闻扩散
突破单一群体的限制
主流媒体跟进
持续发酵,引发共鸣
西方国家(包括以上四种)
杂志
书籍
传播快
传播面广
保真度好
缺点(网络传媒体除外)
反馈慢
互动性差
群体传播(同属于以上两者)
群众集会
新闻发布会
座谈会
各种讲座
报告会
小组讨论会
注意
通过以上渠道获得的不是新闻,但人们从外界获取或交流新闻都是通过这三种渠道
第二章 新闻
第一节 新闻的基本特点
新鲜
第二节 两种新闻的定义
新闻的形式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概念区分
报道
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
分析
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是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作的解释以及对未来的预测
判断
对某件事所做结论
新闻的实质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第三节 新闻的本源
新闻的本源
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
新闻的来源
新闻的出处
记者采访他人
记者在现场采访
查阅有关资料或他人来信
第四节 新闻要素
五要素
深度报道的侧重点
动态消息侧重点
how(个别教材也作为一个要素)
通讯的侧重点
作用
弄清事实的要点
抓住新闻的重点
明了新闻体裁的要义
第五节 新闻类别
按新闻内容分
政法
经济
文教卫生
体育
按新闻发生地分
国际
全国
地方
按新闻的时间性分
突发性
延缓性
按新闻与读者关系分
硬新闻
关系到国民生计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
报道要准确,信息量化
软新闻
富有人情味的新闻
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