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审美活动轮
2020-02-06 13:27:07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美学第二章审美活动论考点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二章 审美活动论
审美活动的存在: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等构成的动力机制建筑了审美活动得以存在的根基和控制平台
审美需要: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
两个显著特征
1、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马克思:只有人才会进行物质生产劳动,只有人才有自我意识,只有人才真正懂得去追问自身存在的意义并自觉地去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
2、从人的物质精神和精神需要相互区别和联系的角度看,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
审美理想: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的位置审美理想不仅仅是审美活动本身的产物,还是主体全部人生实践的结晶
两方面作用
1.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的审美判断
2、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趣味: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存在个体性与社会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矛盾
两方面特征
1、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2、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仍是他所面临的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
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审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高级的活动方式之一
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
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特殊的精神价值)
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
1.都表现为以主体为依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
2.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
1、所追求的不是一般的价值,而是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
2.并非一般的精神价值,而是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
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己性的存在方式
审美活动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
①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②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在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③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
法国哲学家萨特,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基础?
①审美对象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如果离开人,离开具体的审美活动,我们甚至无法说明最简单的审美现象
②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
③就审美而言,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定性
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惊异、体验、澄明
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视觉冲击→内心震撼
两个特点
1.审美惊异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
2.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
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
审美体验离不开情感与想象
具有整体性和根本性
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主体如何才能进入澄明之境?
只有在审美的静观体验中澄明之境才会自动现身出来
只有在澄明之境中,审美活动才真正实现和完成,审美主体才成其为自身
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
一、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
1、色彩 2、线条 3、形状 4、声音
它们并不是各自独立、互相外在的
二、审美条件向审美对象的现实转化
具备审美价值的事物首先必须是人的生活世界中一个具有实在性的事物
只有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这种可能性才转化为具体的现实性
三、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
非实体性:审美对象离不开感性客体,且该感性客体还带有审美价值。如竹子,代表“气节”
开放性:不离开“物”,又不局限于“物”。如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审美活动的发生
审美发生理论概述
1.生物本能说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博克《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分情欲为两类:①要求维持个体生命的本能 ②要求维持种族生命延续的本能
这一派理论影响最大:达尔文 认为雌鸟能欣赏雄鸟的美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生物本能说优缺点分析
优点:有生物性基础
缺点:①混淆和抹杀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之间质的区别,以至于把动物的快感等同于人的美感 ②忽视了人的审美活动中所包含的社会性内容,忽视了对审美活动赖以发生的社会根源的探讨
2.劳动说
主旨:认为艺术与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
普列汉诺夫的观点:①劳动先于艺术②从人的心里本性上说,他潜在地包含着某种审美的要求,但是,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使这种潜在性转化为现实性③人的审美能力也是在生产劳动中形成并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相一致的
劳动说优缺点分析
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劳动对艺术和审美活动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缺点:它只是揭示了审美赖以发生的物质前提,却并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
审美发生理论应解决的问题和研究途径
问题:审美活动何时发生?何以会发生?怎样发生?
其中何以会发生问题尤为关键,回答该问题,根本上就是要回答人类的审美活动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基于怎样的特殊原因而必然发生的
研究途径:①通过考古发现的原始文化遗存物 ②借助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探究原始审美活动赖以发生的心理机制
其中第一种途径是最根本的,第二种途径在审美发生理论中不可能占据主导位置
审美发生的条件与标志
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
主要根源于人所独有的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突出标志的物质生产劳动
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个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前提
审美发生的社会中介因素
巫术礼仪活动是在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
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考察原始部落进行该探究
巫术活动对审美的原始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体现
①巫术的神圣性与严肃性,强化并提高了人的意识与意志等主体的精神能力
②巫术活动独特的仪式化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
③巫术活动的操演过程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发生
卢卡契认为巫术为模仿艺术的形成做出了准备
审美发生的特殊标志
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
审美需要是审美意识的内在驱动力,而审美意识则是审美需要的心理表现
原始审美活动的基本类型
原始人类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审美创造:史前彩陶纹饰
原始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是人的审美意识觉醒的一种重要标志)
1.固定装饰
2.非固定性装饰(非固定的体外装饰,更是人类审美需要的一种直接表征)
原始艺术的主要样式与特征
1.雕刻(拉姆遗址出土的刻有凹痕的卵石小雕像)
2.绘画(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绘画作品,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3.音乐与舞蹈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