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020-11-02 09:54:35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前期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
目的
分析的类型
标准的需要
比较的需要
感到的需要
表达的需要
预期的需要
批评性事件的需要
步骤
根据期望值,用学生行为术语描述,形成指标体系
使用指标体系进行现状调查,用学生行为描述
找出两者差距,得到学习需要,明确总的教学目标
方法
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教材分析
意义
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
步骤
1.仔细研读课程标准
2.通读教材整合内容
3.内容分析,确定重难点
重点: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找重点方法:1课标、教材分析法、2试题分析法、3共同研讨发
难点: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内容
学习者分析
主要内容
1.学习者起点能力分析
2.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
3.学习者已有知识分析
4.学习者学习风格分析
分析方法
作业
预测
观察
问卷调查
风格测定量表
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含义
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的可见行为具体、明确的表达,包括外显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
课程目标定位
布鲁姆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时目标内涵
课时教学目标设计
1.设计思路
课时目标是教学目标的基础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
2.教材内容
3.学生的认知特点
2.设计要求
1.既要全面又要重点突出
2.要注意层次和联系性
3.体现科学性和适应性
4.目标可操作性
行为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
目标是教学活动结果而非过程或方法
行为动词是具体而非抽象
3.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行为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
课程改革 不等于 教学改革
三维目标不等于三个目标
正确落实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
4.设计方法
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1.设计全面、面向全体又照顾个体
2.难度适中
3.陈述具体、易操作,且善于舍弃
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程序
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步骤
1.列出知识网络,确定知识点
2.确定教学目标的层次
3.形成教学目标二维表
4.书写教学目标(ABCD模式)
教学对象Audience
学生的行为Behavior
确定行为的条件Condition
表现程度Degree
5.常见问题
教学目标过程化
教学目标模糊化
教学目标虚假化
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
教学策略选择
1.教学策略分类
代替型策略
生成型策略
2.制定学习策略的依据
依据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内容
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
依据现有的教学环境与条件
教学方法选择
1.教学方法
教授法
学习法
2.教学方法选择的原则
系统性
实践性
综合性
3.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
2.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
3.依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
4.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
5.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
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1.教育资源概念
2.选择教育资源需关注的因素
学生因素
教学环境因素
教师因素
资源本身因素
3.选择应用教学资源方法
依据信息技术教材
结合其他学课课程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教学设计的综合应用
1.教学设计流程
教学内容组织
1.教学内容取舍
紧扣目标进行取舍
依据学情进行取舍
注意点面结合,抓住重点,解决难点
注意课堂拓展要适度
2.教学内容顺序的编排
有整体到部分,有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
确保从已只到未知
按照事务的发展规律排列
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设计
课堂导入的概念
课堂导入的方法
1.直接导入
2.温故导入
3.设疑情境导入
4.实例情境导入
5.问题情境导入
6.游戏情境导入
7.活动导入
课堂导入原则
2,教学活动的设计
1.讲授型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新课引导
新课讲授
巩固新课
布置作业
2.练习型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导言:告知学习目标、学习方式
提供观察对象
提出练习要求
学生练习
归纳总结
3.探究型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任务
形成问题,明确探究方向
小组协作,开展探究活动
交流汇报,评价探究结论
3.WebQuest探究教学活动
导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结论
4.合作型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
任务设计
组建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活动设计
3.结课设计
结课作用
结课的组织形式
1.梳理内容式
2.左右沟通式
3.提炼升华式
4.延伸开展式
5.练习巩固式
结课的基本要求
4.提问设计
提问的类型
1.回忆提问
2.理解提问
3.运用提问
4.分析提问
5.综合提问
6.评价提问
提问的注意事项
5.板书的设计
1.板书的基本类型
1.内容式板书
2.强调式板书
3.设问式板书
4.序列式板书
2.板书内容设计方法
1.内容再现法
2.逻辑追踪法
3.推论法
4.思路开展法
6.作业的设计
1.作业设计的要求
2.作业的形成
口头作业
书面作业
操作实践作业
2.编写教学教案
教案的组成
教案常规项目
课题名称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新课;布置作业
教案的弹性项目
教学方法
板书设计
教具
布置预习
其他添加项目
教案的形式
叙述性教案
表格式教案
教案编写基本原则
教案编制要求
编写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教学实施
课堂学习指导
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内涵
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情境设计的问题导向性
情境设计的生活性
情境设计的互动性
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策略
寻找和学生生活贴近的真实情境
寻找学科间整合的有效切合点
提供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的的问题
全面性
全程性
发展性
真实性
可接受性
情境创设的误区
游离于教学主题
虚假的教学情境
冗长、繁杂
信息技术学习
学习心理特点
影响信息技术学习的因素
内部因素
1.学习动机
2.学习的准备
3.学习策略
外部因素
1.学校原因
2.家庭因素
3.社会因素
指导学生有效学习
有效学习的构成要素
已有知识经验
动机和情境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全身心参与
有效学习的培养
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增强时间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核算每个学习活动所花时间和取得的成果,进行反思总结
引导学生寻找属于自己学习的方法
要合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益
要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信息技术的状态及教学策略
1.学生起点水平参差不齐:解决办法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上下兼顾
2.热衷网络游戏,请示学习功用:指定任务,正确引导,激发动机
3.计算机基础知识匮乏,学习积极性不高:多元化教学,提高基础知识学习的趣味性
4.学习方式陈旧,实践能力不强:增强学生的实践性和创造性
课堂组织调控
教学组织的形式与策略
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概念
2.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班级授课
全班或分组集体上机
小组协作学习
异质分组
同质分组
男女搭配式
自由搭配式
个别指导
现场教学
3.教学组织形式选择的依据
根据学校物质资源
根据师生数量和教师专业水平
根据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内容
根据教学对象
选择恰当灵活时机
4.当前教学组织改革的重点
适当缩小班级规模
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应用
多样化的作为排列
探索个别化教学
教学组织策略
引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促进教学过程相互作用
借助学生原有的经验构建知识,使学生获得意义
课堂教学调控
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成功,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适当调控和指导
课堂教学的调控要素
调控对象
作用范围
发生过程
表现形式
课堂教学的学生调控
课堂教学的教师调控
课堂教学的情境调控
课堂教学的目标调控
课堂教学的反馈调控
课堂教学偶发事件处理
发生原因
设备故障
上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课堂纪律糟糕
学生差异性较大
面对一些抽象的概念
教学交互占用时间较多
处理方法
趁热加工法
暂时悬挂法
巧用幽默法
因势利导法
爱心感化法
自嘲解围法
教学设施的综合运用
教学的有效实施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关键式教师
教学实施的建议
重视结合学生经验,突出实践性的作用
技术活动与认知活动相互支持,积累操作经验,探究科技奥秘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培养交流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
活动要兼顾趣味性和挑战性,提高信息加工深度,促进高水平思维
创设多样化、分层次的学习机会,鼓励个性发展和技术创新
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教学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片面理解信息素养的含义
用操作技能的训练来代替信息素养的培养
用计算机及其应用软件的学习来代替信息技术的学习
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脱离信息技术与应用,空谈理论
教学方法的简单模式化
对学生主体的误解
协作学习流于形式
以任务完成代替任务驱动P255
课堂拓展的迷失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方法
边讲边练
一堂讲,一堂练
利用分层次教学实现实践课的优化
将实践课程的学习付诸具体的应用活动
为了讲技术而讲技术,造成重技术,轻应用,使学生不能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媒体与教学手段
教学评价
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的主要方式
前置评价
过程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
学习行为评价
操作过程评价
作品评价
电子学档评价
总结性评价
自我评价
他人评价
教师评价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功能
导向功能
调控功能
诊断功能
激励功能
教学功能
心里功能
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评价的工具
考试
量规
学程记录袋
任务报告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作用
教学反思的类型
课后备课
教学后记
反思日记
行动研究
教学诊断
案例研究
观摩分析
教学反思的内容
写成功之处
写不足之处
写教学机智
写学生创新
写“再教设计”
如何写教学反思
从怀疑处反思
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从转换至十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
从转换时空处反思
从假设问题处反思
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学科知识
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多媒体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应用
数据库管理技术
数制及其转换
office基础知识
算法与程序设计
人工智能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