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020-02-29 17:08:40 65 举报
AI智能生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提纲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简单商品经济
价值是什么
商品经济
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经济形式
产生的历史条件
社会分工的存在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
商品的有用性
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属性
普通劳动产品也有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人与人的关系
社会属性
普通劳动产品不具有
交换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决定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
有用劳动
商品的使用价值
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
体力、脑力消耗
商品的价值
社会属性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价值如何衡量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
与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表格:总结14
社会劳动生产率↑
单位商品价值量↓
相同时间生产商品的数量↑
商品价值总量→
个别劳动生产率↑
单位商品价值量→
相同时间生产商品的数量↑
商品价值总量↑
影响因素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科学技术发展程度
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分工明确)
生产资料的规模以及自然条件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是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
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培养
商品价值量是以劳动为尺度计算的
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
价值如何表现
商品的价值形式发展四个阶段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的价值形式
货币形式
货币
货币的概念
商品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
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补充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货币仅指贵金属
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可衡量其他商品价值
五个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货币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的作用
流通手段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电子货币也是现实的货币
可以不足值
劣币驱除良币
纸币的出现
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存储起来
支付手段
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
世界货币
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
价值有何规律
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价格(多因素综合作用)
价值(决定)
供求关系(影响)
币值(影响)
不同历史阶段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简单商品经济时期
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积极作用
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消极作用
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导致收入两极分化
阻碍社会的进步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础矛盾
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使得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具有了客观必然性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继承劳动创造价值理论
创造劳动二重性理论
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发达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时期)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时期)
劳动力商品
劳动力的概念
人的劳动能力
人的体力和脑力的综合
劳动力与劳动者的辨析
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者是自由人
劳动者“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价值
生产、发展、维持、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包括三个部分
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力的价值包括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时期、地区)
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
劳动又是普通商品价值的源泉
货币所有者该买这种特殊商品,能够增殖,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
标志着发达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剩余价值如何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劳动过程)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增殖过程)
基本概念
必要劳动(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力价值
剩余劳动(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
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
剩余价值m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其他概念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
绝对剩余价值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上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
部分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最终整个资本家接机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超额是原因,相对是结果
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剩余价值如何积累
资本积累的概念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理论上存在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资本积累的本质
不断利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资本积累的源泉
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规模的影响因素
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资本积累的后果
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
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
资本的有机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
变化、决定、反映
资本的价值构成
就是有机构成
马克思的失业理论
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可变资本相对量减少
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
剩余价值如何流转
资本循环
购买阶段
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
生产阶段
产业资本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
售卖阶段
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资本周转
概念:资本周而复始,不断反复地循
资本周转越快,在一定时期内带来的剩余价值就越多
资本周转快慢影响因素
资本周转时间
生产资本中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流动资本占比越大,资本周转越快
流动资本占比越大,资本周转越快
☆资本的三次划分
第一次划分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是否增殖,能否带来剩余价值
第二次划分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资本循环中执行的不同职能
第三次划分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资本的周转方式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
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总产品的划分
在物质形态上
第I部类
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构成
I(c)+I(v)+I(m)
第II部类
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构成
II(c)+II(v)+II(m)
在价值形态上
社会总价值
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原材料)c
凝结在产品中的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劳动力)v
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剩余价值)m
顺利进行的条件
I(c)是通过第I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
II(v+m)是通过第II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
I(v+m)是通过和II(c)交换实现的
社会再生产的条件:I(c) = II(v)+II(m)
经济危机的发生
资本主义条件下以强制的方式解决再生产的实现问题
强制性地恢复平衡,以社会经济生活的严重混乱,以及社会资源和财富的极大浪费为代价
剩余价值如何分配
工资
模糊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
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成本价格
=c+v
利润
=剩余价值m
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率
不同行业间竞争形成 平均利润
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超额剩余价值
同一行业内不同企业竞争形成 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
阐明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
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在哲学史上两大贡献
①创立唯物史观
②形成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在理论史上两大贡献
①创立唯物史观
②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资本主义社会
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生产社会化
经济危机
本质特征:生产相对过剩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可能性:由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
四个阶段:危机(本质阶段)、萧条、复苏、高涨
政治
国家职能
对内
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
对外
进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
政治制度
民主
主权在民 天赋人权 分权制衡 社会契约 自由平等博爱
法制
私有制原则 主权在民原则 分权制衡 人权原则
国家政权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三权分立
选举制度
政党制度
进步性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本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法律名义上平等地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意识形态
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下的观念上层建筑,
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手段、方式
生产集中
资本集中
概念
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
对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控和控制
对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控和控制
产生原因
获得高额利润
避免两败俱伤
形成对竞争的限制
本质
联合实现独占和瓜分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赚取高额垄断利益
垄断和竞争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竞争的原因
没有消除所产生的竞争的经济条件——私有制
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任何垄断组织不可能把所有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与自由竞争的比较
竞争目的
自由竞争
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
垄断条件下竞争
获得高额垄断利益,巩固扩大垄断地位
竞争手段
自由竞争
经济手段
垄断条件下竞争
经济手段、非经济手段
竞争范围
自由竞争
经济领域,国内市场
垄断条件下竞争
各个领域、国内外市场
金融资本
概念
融合两种资本形成
工业垄断资本
银行垄断资本
形成途径
金融联系
资本参与
人事参与
金融寡头
概念
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控制社会的形式
经济
“参与制”
政治
对国家机器的控制,通过同政府的多种途径的“个人联合”实现
建立政治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掌握新闻教科文化等上层建筑来影响国家的内政外交和社会生活
垄断利润
概念
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来源
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
具体包括
①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通过控制时长占有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③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国外利润
④利用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实现
通过垄断组织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
垄断价格
计算方法
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垄断利润
两种形式
垄断高价
吃“消费者”——出售商品时高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垄断低价
吃“供应商”——购买非垄断企业所生产的原材料时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表现形式
不同历史阶段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简单商品经济时期
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考点72)
概念
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
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的需要
主要形式
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宏观调节
微观规制
反托拉斯法(反垄断法)
公共事业规制
社会经济规制
影响
积极
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消极
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金融垄断资本
形成条件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
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
①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低位提升
②实体经济的资本利润率下降,金融资本急剧膨胀
③就业人数减少,以金融为核心的服务业就业人数逐步减少
④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
影响
积极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消极
造成经济过度虚拟化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经济动因
基本形式
借贷资本输出
生产资本输出
商品资本输出
输出资本来源
私人资本输出
国家资本输出
影响
对资本输出国
获取巨额利润
对资本输入国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垄断组织
国际垄断同盟
早期:国际卡特尔
后期:
跨国公司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国际协调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世界贸易组织
影响
积极作用
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消极作用
从根本上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为他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
经济全球化(考点73)
表现
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原因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跨国公司的发展
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影响
积极
消极
当代资本主义(考点74)
生产资料所有制
私人资本所有制
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国家资本所有制
法人资本所有制
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
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
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
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①资本家的地位
②高级职业经理成为企业实际操控者
③知识性和服务型劳动者数量增加
政治制度变化
政治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
法制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
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影响日益扩大
经济危机呈现出的特点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考点75)
原因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
主张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实质
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根本性质没有变化
没有触动资本主义通知的根基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基本论断的科学性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长期过程)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