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
2020-03-05 00:41:03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DDD概念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核心思想
DDD 核心思想是通过领域驱动设计方法定义领域模型,
从而确定业务和应用边界,保证业务模型与代码模型的一致性
从而确定业务和应用边界,保证业务模型与代码模型的一致性
领域建模和微服务建设的过程和方法基本类似,其核心思想就是将问题域逐步分解,
降低业务理解和系统实现的复杂度。
降低业务理解和系统实现的复杂度。
定义
DDD 是一种处理高度复杂领域的设计思想,
它试图分离技术实现的复杂性,
并围绕业务概念构建领域模型来控制业务的复杂性,
以解决软件难以理解,难以演进的问题。DDD 不是架构,
而是一种架构设计方法论,它通过边界划分将复杂业务领域简单化,
帮我们设计出清晰的领域和应用边界,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架构演进
它试图分离技术实现的复杂性,
并围绕业务概念构建领域模型来控制业务的复杂性,
以解决软件难以理解,难以演进的问题。DDD 不是架构,
而是一种架构设计方法论,它通过边界划分将复杂业务领域简单化,
帮我们设计出清晰的领域和应用边界,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架构演进
战略设计
战略设计主要从业务视角出发,建立业务领域模型,
划分领域边界,建立通用语言的限界上下文,
限界上下文可以作为微服务设计的参考边界
划分领域边界,建立通用语言的限界上下文,
限界上下文可以作为微服务设计的参考边界
战术设计
战术设计则从技术视角出发,侧重于领域模型的技术实现,
完成软件开发和落地,包括:
聚合根、实体、值对象、领域服务、应用服务和资源库等代码逻辑的设计和实现
完成软件开发和落地,包括:
聚合根、实体、值对象、领域服务、应用服务和资源库等代码逻辑的设计和实现
划分领域边界
1.在事件风暴中梳理业务过程中的用户操作、事件以及外部依赖关系,
根据这些要素梳理出领域实体等领域对象
根据这些要素梳理出领域实体等领域对象
2.根据领域实体之间的业务关联性,将业务紧密相关的尸体进行组合形成聚合,
同时确定聚合中的聚合根、值对象和实体。
同时确定聚合中的聚合根、值对象和实体。
3.根据业务及语义边界等因素,将一个或多个聚合划定在一个限界上下文内,形成领域模型。
领域
领域
要解决的业务问题域(业务范围)
子域
领域进一步拆分为多个子域,每个子域对应更小的问题域(业务范围)
核心域
决定产品和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子域
通用域
被多个子域使用的通用功能子域
支撑域
既不包含决定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也不包含通用功能的子域
通用语言
在事件风暴过程中,通过团队交流达成共识的,
能够简单、清晰、准确描述业务涵义和规则的语言就是通用语言。
通用语言包含术语和用例场景,并且能够直接反映在代码中。
能够简单、清晰、准确描述业务涵义和规则的语言就是通用语言。
通用语言包含术语和用例场景,并且能够直接反映在代码中。
限界上下文
用来封装通用语言和领域对象,提供上下文环境,
保证在领域之内的一些术语、业务相关对象等(通用语言)有一个确切的含义,
没有二义性。这个边界定义了模型的适用范围,
使团队所有成员能够明确地知道什么应该在模型中实现,什么不应该在模型中实现。
理论上限界上下文就是微服务的边界。我们将限界上下文内的领域模型映射到微服务,
就完成了从问题域到软件的解决方案
保证在领域之内的一些术语、业务相关对象等(通用语言)有一个确切的含义,
没有二义性。这个边界定义了模型的适用范围,
使团队所有成员能够明确地知道什么应该在模型中实现,什么不应该在模型中实现。
理论上限界上下文就是微服务的边界。我们将限界上下文内的领域模型映射到微服务,
就完成了从问题域到软件的解决方案
领域对象
实体
定义
在 DDD 中有这样一类对象,它们拥有唯一标识符,
且标识符在历经各种状态变更后仍能保持一致。
对这些对象而言,重要的不是其属性,而是其延续性和标识,
对象的延续性和标识会跨越甚至超出软件的生命周期。我们把这样的对象称为实体
且标识符在历经各种状态变更后仍能保持一致。
对这些对象而言,重要的不是其属性,而是其延续性和标识,
对象的延续性和标识会跨越甚至超出软件的生命周期。我们把这样的对象称为实体
特点
有 ID 标识,通过 ID 判断相等性,ID 在聚合内唯一即可。
状态可变,它依附于聚合根,其生命周期由聚合根管理。实体一般会持久化,
但与数据库持久化对象不一定是一对一的关系。
实体可以引用聚合内的聚合根、实体和值对象
状态可变,它依附于聚合根,其生命周期由聚合根管理。实体一般会持久化,
但与数据库持久化对象不一定是一对一的关系。
实体可以引用聚合内的聚合根、实体和值对象
值对象
定义
通过对象属性值来识别的对象,它将多个相关属性组合为一个概念整体。
在 DDD 中用来描述领域的特定方面,并且是一个没有标识符的对象,叫作值对象
在 DDD 中用来描述领域的特定方面,并且是一个没有标识符的对象,叫作值对象
特点
无 ID,不可变,无生命周期,用完即扔。值对象之间通过属性值判断相等性。
它的核心本质是值,是一组概念完整的属性组成的集合,用于描述实体的状态和特征。
值对象尽量只引用值对象
它的核心本质是值,是一组概念完整的属性组成的集合,用于描述实体的状态和特征。
值对象尽量只引用值对象
聚合
定义
领域模型内的实体和值对象就好比个体,而能让实体和值对象协同工作的组织就是聚合,
它用来确保这些领域对象在实现共同的业务逻辑时,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它用来确保这些领域对象在实现共同的业务逻辑时,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设计步骤
1.采用事件风暴,根据业务行为,梳理出在投保过程中发生这些行为的所有的实体和值对象
2.从众多实体中选出适合作为对象管理者的根实体,也就是聚合根
3.根据业务单一职责和高内聚原则,找出与聚合根关联的所有紧密依赖的实体和值对象
4.在聚合内根据聚合根、实体和值对象的依赖关系,画出对象的引用和依赖模型
5.多个聚合根据业务语义和上下文一起划分到同一个限界上下文内
设计原则
1.在一致性边界内建模真正的不变条件。聚合用来封装真正的不变性,
而不是简单地将对象组合在一起。聚合内有一套不变的业务规则,
各实体和值对象按照统一的业务规则运行,实现对象数据的一致性,
边界之外的任何东西都与该聚合无关,这就是聚合能实现业务高内聚的原因。
而不是简单地将对象组合在一起。聚合内有一套不变的业务规则,
各实体和值对象按照统一的业务规则运行,实现对象数据的一致性,
边界之外的任何东西都与该聚合无关,这就是聚合能实现业务高内聚的原因。
2. 设计小聚合。如果聚合设计得过大,聚合会因为包含过多的实体,
导致实体之间的管理过于复杂,高频操作时会出现并发冲突或者数据库锁,
最终导致系统可用性变差。而小聚合设计则可以降低由于业务过大导致聚合重构的可能性,
让领域模型更能适应业务的变化
导致实体之间的管理过于复杂,高频操作时会出现并发冲突或者数据库锁,
最终导致系统可用性变差。而小聚合设计则可以降低由于业务过大导致聚合重构的可能性,
让领域模型更能适应业务的变化
3. 通过唯一标识引用其它聚合。聚合之间是通过关联外部聚合根 ID 的方式引用,
而不是直接对象引用的方式。外部聚合的对象放在聚合边界内管理,
容易导致聚合的边界不清晰,也会增加聚合之间的耦合度
而不是直接对象引用的方式。外部聚合的对象放在聚合边界内管理,
容易导致聚合的边界不清晰,也会增加聚合之间的耦合度
4. 在边界之外使用最终一致性。聚合内数据强一致性,而聚合之间数据最终一致性。
在一次事务中,最多只能更改一个聚合的状态。如果一次业务操作涉及多个聚合状态的更改,
应采用领域事件的方式异步修改相关的聚合,实现聚合之间的解耦
在一次事务中,最多只能更改一个聚合的状态。如果一次业务操作涉及多个聚合状态的更改,
应采用领域事件的方式异步修改相关的聚合,实现聚合之间的解耦
5. 通过应用层实现跨聚合的服务调用。为实现微服务内聚合之间的解耦,
以及未来以聚合为单位的微服务组合和拆分,应避免跨聚合的领域服务调用和跨聚合的数据库表关联。
以及未来以聚合为单位的微服务组合和拆分,应避免跨聚合的领域服务调用和跨聚合的数据库表关联。
特点
高内聚、低耦合,它是领域模型中最底层的边界,
可以作为拆分微服务的最小单位,但不建议你对微服务过度拆分。
一个微服务可以包含多个聚合,聚合之间的边界是微服务内天然的逻辑边界
可以作为拆分微服务的最小单位,但不建议你对微服务过度拆分。
一个微服务可以包含多个聚合,聚合之间的边界是微服务内天然的逻辑边界
聚合根
定义
如果把聚合比作组织,那聚合根就是这个组织的负责人。
聚合根也称为根实体,它不仅是实体,还是聚合的管理者。
如果需要访问其它聚合的实体,就要先访问聚合根,
再导航到聚合内部实体,外部对象不能直接访问聚合内实体
聚合根也称为根实体,它不仅是实体,还是聚合的管理者。
如果需要访问其它聚合的实体,就要先访问聚合根,
再导航到聚合内部实体,外部对象不能直接访问聚合内实体
特点
聚合根是实体,有实体的特点,具有全局唯一标识,有独立的生命周期。
一个聚合只有一个聚合根,聚合根在聚合内对实体和值对象采用直接对象引用的方式进行组织和协调,
聚合根与聚合根之间通过 ID 关联的方式实现聚合之间的协同
一个聚合只有一个聚合根,聚合根在聚合内对实体和值对象采用直接对象引用的方式进行组织和协调,
聚合根与聚合根之间通过 ID 关联的方式实现聚合之间的协同
战略设计
事件风暴
定义
事件风暴是一项团队活动,领域专家与项目团队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
罗列出领域中所有的领域事件,整合之后形成最终的领域事件集合,
然后对每一个事件,标注出导致该事件的命令,再为每一个事件标注出命令发起方的角色。
命令可以是用户发起,也可以是第三方系统调用或者定时器触发等,
最后对事件进行分类,整理出实体、聚合、聚合根以及限界上下文
罗列出领域中所有的领域事件,整合之后形成最终的领域事件集合,
然后对每一个事件,标注出导致该事件的命令,再为每一个事件标注出命令发起方的角色。
命令可以是用户发起,也可以是第三方系统调用或者定时器触发等,
最后对事件进行分类,整理出实体、聚合、聚合根以及限界上下文
准备
1.事件风暴的参与者
领域专家是核心参与者,可以是业务人员、BA、产品经理或资深开发。
其他参与者可以是DDD专家、架构师、产品、项目经理、开发和测试
其他参与者可以是DDD专家、架构师、产品、项目经理、开发和测试
2.材料
不同颜色的便签,分别表示“命令”,“实体”,“领域事件”和“补充信息”
3.场地
空间与墙
4.关注点
在领域建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这类业务的语言和行为。
比如某些业务动作或行为(事件)是否会触发下一个业务动作,
这个动作(事件)的输入和输出是什么?是谁(实体)发出的什么动作(命令),
触发了这个动作(事件)…我们可以从这些暗藏的词汇中,
分析出领域模型中的事件、命令和实体等领域对象
比如某些业务动作或行为(事件)是否会触发下一个业务动作,
这个动作(事件)的输入和输出是什么?是谁(实体)发出的什么动作(命令),
触发了这个动作(事件)…我们可以从这些暗藏的词汇中,
分析出领域模型中的事件、命令和实体等领域对象
构建领域模型
1.产品愿景
产品愿景的主要目的是对产品顶层价值的设计,
使产品目标用户、核心价值、差异化竞争点等信息达成一致,避免产品偏离方向
使产品目标用户、核心价值、差异化竞争点等信息达成一致,避免产品偏离方向
参与者
领域专家、业务需求方、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和开发经理
思考
1.系统能做什么?
2.业务范围、目标用户、核心价值和愿景,与竞品的差异及自身优势?
2.业务场景分析
场景分析是从用户视角出发的,根据业务流程或用户旅程,采用用例和场景分析,
探索领域中的典型场景,找出领域事件、实体和命令等领域对象,支撑领域建模。
事件风暴参与者要尽可能地遍历所有业务细节,充分发表意见,不要遗漏业务要点
探索领域中的典型场景,找出领域事件、实体和命令等领域对象,支撑领域建模。
事件风暴参与者要尽可能地遍历所有业务细节,充分发表意见,不要遗漏业务要点
参与者
领域专家、产品经理、需求分析人员、架构师、项目经理、开发经理和测试经理
3.领域建模
领域建模时,我们会根据场景分析过程中产生的领域对象,比如命令、事件等之间关系,
找出产生命令的实体,分析实体之间的依赖关系组成聚合,
为聚合划定限界上下文,建立领域模型以及模型之间的依赖。
领域模型利用限界上下文向上可以指导微服务设计,
通过聚合向下可以指导聚合根、实体和值对象的设计
找出产生命令的实体,分析实体之间的依赖关系组成聚合,
为聚合划定限界上下文,建立领域模型以及模型之间的依赖。
领域模型利用限界上下文向上可以指导微服务设计,
通过聚合向下可以指导聚合根、实体和值对象的设计
参与者
领域专家、产品经理、需求分析人员、架构师、项目经理、开发经理和测试经理
步骤
1.从命令和事件中提取产生这些行为的实体。
2.根据聚合根的管理性质从七个实体中找出聚合根,
然后根据业务依赖和业务内聚原则,将聚合根以及它关联的实体和值对象组合为聚合
然后根据业务依赖和业务内聚原则,将聚合根以及它关联的实体和值对象组合为聚合
3.划定限界上下文,根据上下文语义将聚合归类
4.微服务拆分与设计
原则上一个领域模型就可以设计为一个微服务,但由于领域建模时只考虑了业务因素,
没有考虑微服务落地时的技术、团队以及运行环境等非业务因素,因此在微服务拆分与设计时,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领域模型作为拆分微服务的唯一标准,它只能作为微服务拆分的一个重要依据。
微服务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服务的粒度、分层、边界划分、依赖关系和集成关系。
除了考虑业务职责单一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将敏态与稳态业务的分离、
非功能性需求(如弹性伸缩要求、安全性等要求)、团队组织和沟通效率、
软件包大小以及技术异构等非业务因素
没有考虑微服务落地时的技术、团队以及运行环境等非业务因素,因此在微服务拆分与设计时,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领域模型作为拆分微服务的唯一标准,它只能作为微服务拆分的一个重要依据。
微服务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服务的粒度、分层、边界划分、依赖关系和集成关系。
除了考虑业务职责单一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将敏态与稳态业务的分离、
非功能性需求(如弹性伸缩要求、安全性等要求)、团队组织和沟通效率、
软件包大小以及技术异构等非业务因素
参与者
领域专家、产品经理、需求分析人员、架构师、项目经理、开发经理和测试经理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