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与应用
2020-04-01 18:57:53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网络知识与应用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网络知识与应用
5 Internet技术
5.1 Internet的基本概念
5.1.1 Internet的定义
5.1.2 Internet的逻辑结构
5.1.3 Internet的管理组织
5.1.4 我国 Internet的发展
5.2 TCP/IP协议
5.2.1 IP地址
5.2.1.1 分类的IP地址
5.2.1.2 IP地址的格式
5.2.1.3 特殊的IP地址
5.2.1.4 IP地址与硬件地址
5.2.2 ARP地址解析协议与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
5.2.3 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
5.3 域名系统DNS
5.3.1 域名系统概述
5.3.2 Internet的域名结构
5.4 文件传送协议
5.4.1 FTP工作原理
5.4.2 FTP客户端程序
5.4.2.1 传统的FTP命令行
5.4.2.2 浏览器方式
5.4.2.3 FTP下载工具
5.4.3TFTP
5.5 远程终端协议TELNET
5.6 万维网WWW
5.6.1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5.6.2 超文本标注语言HTML
5.6.3 主页
5.6.4 动态万维网文档
5.7 浏览器
5.8 搜索引擎
5.8.1 搜索引擎分类
5.8.1.1 全文搜索引擎
5.8.1.2 目录索引
5.8.2 百度
5.8.2.1 选择适当的查询词
5.8.2.2 如何搜索需下载的软件
5.8.2.3 如何搜索问题解决办法
5.8.2.4 如何找产品使用教程
5.8.2.5 如何进行英汉互译
5.8.2.6 如何搜索专业报告
5.8.2.7 如何搜索论文
5.8.2.8 如何搜索范文
5.8.3Google
5.9 电子邮件
5.9.1SMTP
5.9.2POP3
5.9.3IMAP
5.9.4MIME
5.10 DHCP
5.1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5.12 应用进程跨越网络的通信
5.12.1 系统调用和应用编程接口
5.12.2 几种常用的系统调用
5.13 Internet的接入方式
5.13.1 通过局域网接入Internet
5.13.2 通过电话网接入Internet
5.14 电子商务
6 网络安全
6.1 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6.1.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6.1.2 不同“角度”的网络安全
6.1.3 网络安全软件的基本服务功能
6.1.4 网络中的信息安全的一种分类
6.1.5 网络安全策略
6.1.6 网络安全法规
6.2 信息传输安全
6.3 信息存储安全
6.3.1 网络安全漏洞与对策的研究
6.3.2 网络内部安全防范问题
6.3.3 网络防病毒问题
6.4 两类密码体制
6.4.1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6.4.2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
6.5 数字签名
6.6 鉴别
6.6.1 报文鉴别
6.6.2 实体鉴别
6.7 密钥分配
6.7.1 对称密钥的分配
6.7.2 公钥的分配
6.8 安全协议
6.8.1 网络层安全协议
6.8.2 传输层安全协议
6.8.2.1 安全套接层SSL
6.8.2.2 安全电子交易SET
6.8.3 应用层的安全协议
6.8.3.1 PGP协议
6.8.3.2 PEM协议
6.9 链路加密与端到端加密
6.9.1 链路加密
6.9.2 端到端加密
6.10 防火墙与网络入侵
6.10.1 防火墙
6.10.2 黑客
6.10.3 网页病毒
6.10.4 木马
6.10.5 蠕虫病毒
6.10.6 如何确保计算机安全
6.10.6.1 个人计算机安全注意事项
6.10.6.2 降低密码被盗的几率
6.10.6.3 公共场所上网注意事项
6.10.6.4 中毒后的一些紧急处理措施
7 无线网络
7.1 电磁波谱与移动通信
7.2 无线广域网
7.2.1 无线电通信
7.2.2 微波通信
7.2.2.1 地面微波接力通信
7.2.2.2 卫星通信
7.3 无线局域网WLAN
7.3.1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7.3.2 无线局域网的特性
7.3.3 红外系统
7.3.4 激光技术
7.3.5 WLAN应用前景
7.4 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
7.4.1 蓝牙系统
7.4.2 低速WPAN
7.4.3 高速WPAN
7.5 无线城域网WMAN
8 下一代因特网
8.1 IPv6与MPLS
8.2 因特网上的音频及视频服务
8.3 P2P应用
1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
1.1.1.1 具有远程通信功能的连机系统
1.1.1.2 将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成的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1.1.1.3 开放式标准的网络
1.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的划分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2.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2.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2.3.1 星型拓扑
1.2.3.2 树型拓扑
1.2.3.3 总线型拓扑
1.2.3.4 环型拓扑
1.2.3.5 网状型拓扑(无规则型)
1.2.3.6 混合型拓扑
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3.1 资源子网
1.3.2 通信子网
1.3.3 现代网络结构
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1 根据传输技术进行分类
1.4.2 根据网络覆盖范围进行分类
1.4.2.1 局域网LAN(locate area network)
1.4.2.2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1.4.2.3 广域网(WAN Wide Area Network)
1.4.2.4 个人区域网PAN(Persona1 Area Network)
1.4.2.5 接入网AN(Access Network)
1.5 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
1.5.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5.1.1 网络协议
1.5.1.2 分层、接口与体系结构的概念
1.5.2 OSI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
1.5.3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1.5.3.1 物理层(PhysicalLayer)
1.5.3.2 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
1.5.3.3 网络层(Networklayer)
1.5.3.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1.5.3.5 会话层(Session layer)
1.5.3.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1.5.3.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1.5.4 TCP/IP参考模型
1.5.4.1 TCP/IP参考模型概述
1.5.4.2 TCP/IP协议的特点
1.5.4.3 TCP/IP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
1.5.5 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比较
1.6 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主要领域
1.6.1 商业应用
1.6.2 家庭应用
1.7 计算机网络应用带来的社会问题
2 数据通信基础
2.1 数据通信的发展
2.1.1 通信的发展的几个阶段
2.1.2 电信的发展
2.1.3 中国电信的发展
2.2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2.1 数据与信号
2.2.2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2.2.3 带宽
2.2.4 时延
2.2.5 数据传输类型
2.2.6 数据通信方式
2.2.7 同步技术
2.2.7.1 位同步(bitsynchronous)
2.2.7.2 字符同步(charactersynchronous)
2.3 传输介质及其主要特性
2.3.1 双绞线
2.3.1.1 物理特性
2.3.1.2 传输特性
2.3.1.3 连通性
2.3.1.4 地理范围
2.3.1.5 抗干扰性
2.3.1.6 价格
2.3.2 同轴电缆
2.3.2.1 物理特性
2.3.2.2 传输特性
2.3.2.3 连通性
2.3.2.4 地理范围
2.3.2.5 抗干扰性
2.3.2.6 价格
2.3.3 光纤
2.3.3.1 物理描述
2.3.3.2 传输特性
2.3.3.3 光纤连通性
2.3.3.4 地理范围
2.3.3.5 抗干扰性
2.3.3.6 价格
2.3.3.7 光纤传输特点:
2.4 数据编码技术
2.4.1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传输(基带传输)
2.4.1.1 通信信道带宽对基带传输的影响
2.4.1.2 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与信道速率的极限
2.4.1.3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传输的常用的几种编码方式
2.4.2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传输(频带传输)
2.4.2.1 调制解调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4.2.2 调制技术
2.4.3 模拟数据的模拟信号传输
2.4.4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5 多路复用技术
2.5.1 多路复用的工作原理
2.5.2 多路复用技术的分类
2.5.2.1 频分多路复用FDM
2.5.2.2 波分多路复用WDM
2.5.2.3 时分多路复用TDM
2.5.2.4 码分复用CDM(CodeDivisionMultiplexing)
2.6 数据交换方法
2.6.1 线路交换方式
2.6.2 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2.6.2.1 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分类
2.6.2.2 分组交换在实际应用中的分类
2.7 差错控制
2.7.1 传输差错产生
2.7.2 差错控制编码
2.7.3 差错控制机制
3 局域网及其组网技术
3.1 局域网的技术特点
3.1.1 传统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3.1.2 高速局域网
3.1.3 虚拟局域网
3.2 局域网组网需要的设备
3.2.1 网卡
3.2.1.1 网卡的主要任务
3.2.1.2 网卡工作过程
3.2.1.3 网卡分类
3.2.1.4 网卡的选择
3.2.2 集线器
3.2.3 局域网交换机
3.2.3.1 交换机分类
3.2.3.2 交换机选购标准
3.2.3.3 交换机产品举例
3.3 局域网结构化布线技术
3.3.1 结构化布线的基本概念
3.3.2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应用
3.3.2.1 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
3.3.2.2 智能大楼布线系统
3.3.2.3 工业布线系统
3.3.3 典型的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结构
3.4 常用局域网命令
3.4.1Ping
3.4.2arp
3.4.3net
3.4.3.1netaccounts
3.4.3.2netview
3.4.3.3NetUse
3.4.4 常用其他网络命令
3.5 常用局域网管理软件
3.5.1 网络分析软件
3.5.2 局域网监控软件
3.6 局域网故障排查
3.6.1 排除线路故障
3.6.2 排除网络协议故障
3.6.3 排除配置故障
3.6.4 排除安全故障
4 网络操作系统
4.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4.1.1 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
4.1.2 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
4.1.3 网络操作系统的分类
4.1.3.1 面向任务型网络操作系统
4.1.3.2 通用型网络操作系统
4.1.3.3 对等结构网络操作系统(Peer to Peer)
4.1.3.4 非对等结构网络操作系统
4.1.4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4.1.5 几类具体的网络操作系统
4.2 Windows操作系统
4.2.1 Windows 9x系列
4.2.1.1WindowsV1.0
4.2.1.2 Windows V2.0/2.1
4.2.1.3 Windows V3.1/3.2
4.2.1.4Windows95
4.2.1.5 Windows 98/98 SE(Second Edtion第二版)
4.2.1.6 千禧年Windows推出更新版本windowsME(MillenniumEdtion千禧版)
4.2.2 Windows NT/2000系列
4.2.2.1WindowsNT
4.2.2.2 Windows 2000系列
4.2.2.3WindowsXP(Experience)
4.2.2.4WindowsVista
4.2.2.5Windows7
4.2.2.6Windows8
4.2.3 Windows超小型系列
4.2.3.1WindowsCE
4.2.3.2 Windows Mobile(简称:WM)
4.2.3.3WindowsPhone
4.2.4WindowsPE
4.2.5 Windows开发的Milestone(里程碑)
4.3 NetWare操作系统
4.3.1 Netware操作系统的起源
4.3.2 NetWare操作系统的组成
4.3.3 NetWare操作系统的特点
4.3.3.1 NetWare的文件系统
4.3.3.2 NetWare的用户类型
4.3.3.3 NetWare的安全保护方法
4.3.3.4 NetWare的系统容错技术
4.3.3.5 事务跟踪系统
4.3.3.6 UPS监控
4.4 UNIX操作系统
4.4.1 UNIX操作系统组成
4.4.2 UNIX操作系统的特点
4.4.3MacOS
4.4.4iOS
4.5 Linux操作系统
4.5.1 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
4.5.2 Linux组成
4.5.3 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
4.5.4 Linux的功能
4.5.5 常见的Linux发行版本
4.5.5.1 Linux的内核版本
4.5.5.2 Linux的发行版本
4.5.6 Debian与Ubuntu
4.5.7RedHat
4.5.8SUSELinux
4.5.9 红旗Linux
4.5.10Android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