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核电脑组装与故障处理深度技术
2020-04-17 10:20:37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多核电脑组装与故障处理深度技术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11 改进的电脑维修思路、方法与工具
11.1 改进的电脑维修思路
11.1.1 传统维修思路的改进——分段故障处理
11.1.2 传统维修思路的新注解
11.2 改进的电脑维修方法
11.2.1 常用的两种维修方法
11.2.2 改进的维修方法
11.2.3 快速诊断硬件故障的绝招
11.2.4 快速检验电源、主板好坏的绝招
11.2.5 快速处理蓝屏故障的绝招
11.3 改进的电脑维修工具
11.3.1 了解并购买诊断卡
11.3.2 使用诊断卡
11.3.3 精通诊断卡
12 加电与否的故障处理
12.1 开机不加电的故障处理方法
12.2 开机不加电的故障处理案例
12.2.1 机箱内无法开机
12.2.2 有时不能开机
12.2.3 风扇转一下就停
12.3 加电过程异常的故障处理方法
12.4 加电过程异常的故障处理案例
12.4.1 电源指示灯一直在闪
12.4.2 开机后自动关机处理
12.4.3 不能从指定显卡开机
12.4.4 连续开机几次或插拔一次电源线才能正常开机
12.4.5 按复位按钮才能开机
12.4.6 开机后反复按复位按钮才能开机
12.4.7 加电后等一会才能开机
12.4.8 开机自动进入BIOS
12.4.9 反复自动断电
12.4.10 开机自检很慢
12.4.11 自动超频使用
13 开机黑屏的故障处理
13.1 外部供电原因导致黑屏的解决方法
13.2 显示器原因导致黑屏的解决方法
13.3 主机原因导致黑屏的解决方法
13.4 开机黑屏有报警声的故障处理案例
13.5 开机黑屏无报警声的故障处理案例
13.6 开机黑屏的其他原因故障处理案例
14 自检显示错误信息的故障处理
14.1 CPU故障
14.2 内存故障
14.3 硬盘故障
14.4 主板高速缓存故障
14.5 主板ROM故障
14.6 CMOS自身故障
14.7 软驱故障
14.8 自检操作提示
15 系统安装至关闭阶段的故障处理
15.1 系统安装过程中的故障
15.1.1 不能安装Windows 7
15.1.2 不能安装Windows XP
15.2 进入桌面前的故障
15.2.1 进入桌面前重启
15.2.2 进入桌面前关机
15.2.3 进入桌面前死机
15.2.4 进入桌面前显示异常
15.2.5 进入桌面前显示蓝屏
15.3 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故障
15.3.1 改善散热的方法
15.3.2 运行大型软件时经常死机或重启
15.3.3 利用3D MARK软件测试不超过半小时便自动关机
15.3.4 在线玩游戏时不定时死机
15.3.5 声音异常
15.3.6 不能识别稍大容量的移动硬盘
15.3.7 不能使用PCI-E 16X插槽
15.3.8 显卡不能工作在PCI-E 16X模式下
15.3.9 HDMI的输出屏幕四周有黑边
15.3.10 使用HDMI后图像正常但没有声音
15.3.11 无法开启AHCI
15.3.12 H55主板集成显卡无输出
15.3.13 全屏播放网络视频时画面停止但声音正常
15.3.14 无法使用智能风扇
15.3.15 利用HD Tune软件检测到B8、C7故障
15.4 关机过程中的故障
15.4.1 关机时死机
15.4.2 关机时蓝屏
附录A 电脑配件常见品牌标志(LOGO)
附录B 主板BIOS报警声故障说明
附录C 诊断卡故障代码含义速查表
附录D
1 多核电脑的组成与装机精髓
1.1 多核电脑硬件的组成、识别与性能
1.1.1 多核电脑的硬件组成
1.1.2 多核电脑的识别、性能和监控
1.2 多核电脑的装机精髓
1.2.1 电脑组装失败案例的启示
1.2.2 组装电脑与品牌电脑的差别
1.2.3 掌握组装电脑的精髓
1.2.4 严谨科学的电脑组装流程
2 CPU(含散热器)的再认识
2.1 CPU的再认识
2.1.1 CPU的基础知识
2.1.2 CPU的产品线
2.1.3 CPU的外观与接口
2.1.4 多核CPU的发展趋势
2.1.5 CPU的性能天梯图
2.1.6 CPU的规格参数
2.1.7 CPU的分类
2.2 CPU散热器的再认识
2.2.1 CPU散热器的外观与接口
2.2.2 CPU散热器的分类
2.2.3 CPU散热器的主要规格
3 主板的再认识
3.1 主板的基础知识
3.2 主板的产品线
3.3 主板的外观与接口
3.4 主板的规格
3.5 主板的分类
3.6 主板芯片组的分析
4 显卡、显示器的再认识
4.1 显卡的再认识
4.1.1 显卡的基础知识
4.1.2 显卡的外观与接口
4.1.3 显卡的性能天梯图
4.1.4 显卡的规格
4.1.5 显卡的分类
4.1.6 显卡的新技术
4.1.7 显卡的选购工具和GPU分析
4.2 显示器的再认识
4.2.1 显示器的外观与接口
4.2.2 显示器的分类
4.2.3 显示器的规格
4.2.4 显示器的搭配
5 存储设备的再认识
5.1 内存的再认识
5.1.1 内存的外观与接口
5.1.2 内存的分类与规格
5.2 硬盘的再认识
5.2.1 SATA硬盘的再认识
5.2.2 固态硬盘的再认识
5.2.3 混合硬盘的再认识
5.3 光驱的再认识
5.3.1 光驱的外观与接口
5.3.2 光驱的分类
5.3.3 光驱的规格
5.3.4 光驱的其他规格与技术
6 电源、机箱的再认识
6.1 电源的再认识
6.1.1 电源的外观与接口
6.1.2 电源的分类
6.1.3 电源的参数
6.1.4 电源的规格
6.1.5 电源的功率计算
6.2 机箱的再认识
6.2.1 机箱的外观与内部结构
6.2.2 机箱的分类
6.2.3 机箱的规格
7 电脑配件的深度搭配与选购
7.1 电脑配件的深度搭配
7.1.1 与CPU的深度搭配技术
7.1.2 与主板的深度搭配技术
7.1.3 与电源的深度搭配技术
7.2 电脑配件的选购知识
7.2.1 选购可靠、兼容的CPU
7.2.2 选购安静、易维护的CPU散热器
7.2.3 选购可靠、兼容的主板
7.2.4 选购可靠、兼容的显卡
7.2.5 选购可靠、兼容的内存
7.2.6 选购可靠、安静、高性能的硬盘
7.2.7 选购可靠、兼容、安静的电源
7.2.8 选购可靠、兼容的显示器
7.2.9 选购可靠、兼容的光驱
7.2.10 选购可靠、兼容的机箱
7.2.11 选购可靠、兼容的键盘和鼠标
7.3 电脑配件的选购秘技
7.3.1 购买时机的选择
7.3.2 购买地点的选择
7.3.3 购买配件的现场检验
8 电脑配置清单的检验与设计
8.1 检验电脑配置清单
8.1.1 快速检验硬件的可靠性与兼容性
8.1.2 快速检验硬件的接口是否搭配
8.2 设计电脑配置清单
8.2.1 用于运行Windows 7的电脑配置和检验
8.2.2 用于观看高清的电脑配置和检验
8.2.3 用于办公上网的电脑配置和检验
8.2.4 用于游戏的电脑配置和检验
8.2.5 用于专业应用的电脑配置和检验
8.2.6 最安静的电脑配置
9 科学规范的全新电脑组装操作
9.1 电脑组装前的准备工作
9.1.1 电脑组装前的工具准备
9.1.2 电脑组装中的风险
9.1.3 电脑组装的操作流程
9.2 最小系统法——CPU安装
9.2.1 安装Intel LGA 1366/1156/1155/775 CPU
9.2.2 安装AMD Socket AM3+/AM3/AM2+/AM2 CPU
9.3 最小系统法——内存安装
9.3.1 安装内存的规则
9.3.2 安装内存的操作
9.4 最小系统法——显卡安装
9.4.1 安装显卡
9.4.2 拆卸显卡
9.5 最小系统法——显示器安装
9.6 最小系统法——主板电源接口连接
9.6.1 安/拆主板供电组合接口
9.6.2 安/拆CPU供电4/8/16脚辅助电源接口
9.7 最小系统法测试
9.7.1 不用按钮开机
9.7.2 可能出现的问题
9.8 将最小系统装入机箱
9.8.1 安装光驱
9.8.2 安装电源
9.8.3 安装机箱背板
9.8.4 安装主板跳线
9.8.5 安装主板
9.8.6 安装显卡
9.9 安装/拆卸SATA硬盘
9.10 准备开机、检查安装
10 超大容量硬盘系统的安装与检验
10.1 BIOS的启动设置和超大硬盘分区
10.1.1 BIOS的启动设置
10.1.2 突破2TB以上硬盘分区的限制
10.2 安装Windows 7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
10.2.1 安装Windows 7操作系统
10.2.2 安装Windows 7驱动程序
10.3 系统安全与网络连接
10.4 拷机与性能测试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