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C++网络编程
2020-03-20 10:18:25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Visual C++网络编程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8 阻塞I/O模型
8.1 阻塞I/O模型介绍
8.2 阻塞I/O模型迭代回显服务器
8.3 阻塞I/O模型并发回显服务器
8.4 阻塞I/O模型回显客户端
8.5 本章小结
9 就绪通告I/O模型
9.1 就绪通告I/O模型介绍
9.2 select模型
9.2.1 select模型介绍
9.2.2 select模型服务器程序
9.3 WSAAsyncSelect模型
9.3.1 WSAAsyncSelect模型介绍
9.3.2 WSAAsyncSelect模型使用要点
9.3.3 WSAAsyncSelect模型服务器程序
9.4 WSAEventSelect模型
9.4.1 WSAEventSelect模型介绍
9.4.2 WSAEventSelect模型使用要点
9.4.3 WSAEventSelect模型服务器程序
9.5 本章小结
10 异步I/O模型
10.1 异步I/O(重叠I/O)基础
10.1.1 异步I/O函数和结构
10.1.2 异步I/O请求队列
10.1.3 异步I/O使用方法
10.1.4 获取异步I/O的结果
10.1.5 Winsock的重叠I/O
10.2 重叠I/O+事件通告模型
10.2.1 重叠I/O+事件通告模型介绍
10.2.2 重叠I/O+事件通告模型使用要点
10.2.3 重叠I/O+事件通告模型服务器程序
10.3 重叠I/O+回调通告模型
10.3.1 重叠I/O+回调通告模型介绍
10.3.2 重叠I/O+回调通告模型服务器程序
10.4 重叠I/O+完成端口(IOCP)通告模型
10.4.1 重叠I/O+完成端口通告模型介绍
10.4.2 与IOCP相关的函数
10.4.3 重叠I/O+完成端口通告模型服务器程序
10.5 本章小结
11 Winsock服务提供者
11.1 Winsock服务提供者介绍
11.2 Winsock目录
11.3 SPI函数
11.4 协议链
11.4.1 协议链概念
11.4.2 协议链的工作方式
11.5 IFS LSP和non-IFS LSP
11.6 SPI常用函数
11.7 安装LSP
11.7.1 LSP介绍
11.7.2 在LSP之上安装LSP
11.7.3 改变Winsock目录协议项的顺序
11.7.4 LSP安装程序样例代码
11.8 实现一个LSP
11.8.1 实现WSPStartup
11.8.2 LSP样例程序代码
11.9 本章小结
12 网络加密基础及OpenSSL简介
12.1 加密基础
12.1.1 对称加密
12.1.2 非对称加密
12.1.3 消息摘要算法和消息验证码
12.1.4 数字签名
12.1.5 数字证书和证书中心CA
12.1.6 数字证书格式X.509标准
12.2 SSL/TLS简介
12.2.1 SSL/TLS的基本原理
12.2.2 SSL/TLS的握手过程
12.3 OpenSSL简介
12.4 OpenSSL编译
12.4.1 准备工作
12.4.2 配置编译环境
12.4.3 编译
12.4.4 安装
12.5 OpenSSL常用命令
12.5.1 genrsa
12.5.2 req
12.5.3 x509
12.5.4 ca
12.6 使用OpenSSL来建立CA
12.6.1 配置CA环境
12.6.2 创建CA的数字证书
12.7 本章小结
13 OpenSSL编程基础
13.1 OpenSSL编程简介
13.1.1 设置开发环境
13.1.2 程序初始化
13.1.3 建立连接和握手
13.1.4 检查证书主体
13.1.5 数据传输
13.2 OpenSSL编程实例
13.2.1 建立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证书
13.2.2 客户端程序
13.2.3 服务器程序
13.3 OpenSSL的高级应用
13.4 本章小结
1 网络分层模型
1.1 OSI模型
1.1.1 第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
1.1.2 第六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1.1.3 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
1.1.4 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
1.1.5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
1.1.6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1.1.7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
1.2 TCP/IP模型
1.3 本章小结
2 网络设备
2.1 网络设备概述
2.1.1 数据传输类型
2.1.2 广播域和冲突域
2.2 集线器(Hub)
2.3 交换机(Switch)
2.4 桥(Bridge)
2.5 路由器(Router)
2.6 本章小结
3 IP
3.1 IP概述
3.2 IPv4地址
3.2.1 分类法
3.2.2 子网化
3.2.3 无分类域间路由
3.3 IP路由
3.3.1 基本原理
3.3.2 路由表
3.4 分段和重组
3.4.1 IP分段的过程
3.4.2 重组
3.5 IP包头
3.5.1 字节序
3.5.2 IP包头字段
3.5.3 IP校验和计算
3.6 本章小结
4 UDP
4.1 相关内容介绍
4.2 UDP包头
4.3 端口
4.4 本章小结
5 TCP
5.1 相关内容介绍
5.2 TCP功能概述
5.2.1 进程寻址
5.2.2 数据校验
5.2.3 面向连接
5.2.4 字节流数据传输
5.2.5 可靠数据传输
5.2.6 TCP流量控制
5.3 TCP包头
5.4 TCP连接管理
5.4.1 建立连接阶段
5.4.2 数据传输阶段
5.4.3 关闭连接阶段
5.4.4 TCP有限状态机
5.5 TCP可靠数据传输
5.5.1 TCP可靠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
5.5.2 确认
5.5.3 超时
5.5.4 重发
5.6 TCP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5.6.1 TCP滑动窗口确认系统
5.6.2 基于滑动窗口确认系统的流量控制
5.6.3 滑动窗口确认系统的问题
5.6.4 拥塞控制
5.7 本章小结
6 NAT
6.1 NAT概述
6.1.1 基本概念
6.1.2 NAT功能
6.1.3 NAT局限性
6.2 NAT类型
6.2.1 NAT功能分类
6.2.2 NAT地址转换分类
6.2.3 NAT实现方式分类
6.3 NAT工作原理
6.3.1 NAT地址转换原理
6.3.2 NAT工作流程
6.4 NAT穿越技术
6.4.1 ALG方式
6.4.2 Full Proxy方式
6.4.3 MIDCOM方式
6.4.4 隧道方式
6.4.5 STUN和STUNT
6.4.6 TURN
6.4.7 ICE
6.5 本章小结
7 Winsock基础
7.1 套接字基础
7.2 客户端/服务器(C/S)通信模型
7.3 TCP客户端和服务器基本交互过程
7.3.1 TCP服务器端
7.3.2 TCP客户端
7.4 UDP客户端和服务器基本交互过程
7.4.1 UDP服务器端
7.4.2 UDP客户端
7.5 TCP与UDP客户端/服务器交互过程的区别
7.6 Winsock编程基础
7.6.1 Winsock基本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
7.6.2 Winsock基本函数(API)
7.7 TCP客户端和服务器的Winsock实现
7.7.1 TCP服务器的Winsock实现
7.7.2 TCP客户端的Winsock实现
7.8 UDP客户端和服务器的Winsock实现
7.8.1 UDP服务器的Winsock实现
7.8.2 UDP客户端的Winsock实现
7.9 套接字模式
7.10 Winsock I/O模型
7.11 本章小结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