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CL并行计算实践
2020-03-09 13:47:41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OpenCL异构并行计算:原理、机制与优化实践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OpenCL异构并行计算:原理、机制与优化实践
6 OpenCL同步及事件机制
6.1 主机端的OpenCL同步
6.2 OpenCL事件机制
6.2.1 对OpenCL事件的标记和栅栏
6.2.2 内核程序中的同步
6.2.3 工作组内同步
6.3 原子操作
6.3.1 OpenCL 1.2中的原子操作
6.3.2 OpenCL 2.0中的原子操作
6.4 局部存储器与全局存储器间的异步拷贝
6.5 工作组间同步
6.6 本章小结
7 OpenCL与OpenGL互操作
7.1 从一个OpenGL上下文来创建OpenCL上下文
7.2 OpenCL使用OpenGL共享的缓存对象
7.3 OpenCL使用OpenGL纹理数据
7.4 OpenCL共享OpenGL渲染缓存
7.5 从一个OpenCL存储器对象查询OpenGL对象信息
7.6 访问共享对象的OpenCL与OpenGL之间的同步
7.7 本章小结
8 OpenCL到主流GPU处理器的映射
8.1 AMD家族GPU
8.1.1 AMD Cayman架构GPU
8.1.2 AMD GCN架构的GPU
8.2 NVIDIA CUDA兼容的GPU
8.2.1 NVIDIA GPU架构的执行模型
8.2.2 NVIDIA GPU的全局存储器
8.2.3 NVIDIA GPU的局部存储器
8.3 ARM Mali GPU架构
8.3.1 硬件架构
8.3.2 存储器层次
8.3.3 OpenCL映射
8.4 本章小结
9 OpenCL计算二维卷积
9.1 测试平台信息
9.2 AMD X86 CPU串行实现
9.2.1 简单实现
9.2.2 循环展开优化实现
9.2.3 AVX指令集优化
9.2.4 OpenMP
9.3 简单OpenCL实现
9.4 使用常量存储器优化
9.5 使用局部存储器优化
9.6 一个工作项同时计算多个输出
9.7 本章小结
10 OpenCL计算矩阵乘法
10.1 串行实现
10.1.1 初次实现
10.1.2 缓存友好的实现
10.1.3 使用AVX指令集实现
10.2 简单OpenCL实现
10.3 使用局部存储器优化
10.4 使用向量加载指令
10.5 一个工作项同时计算多个输出
10.6 优化流水线性能
10.7 本章小结
附录A OpenCL Query实例
附录B 其他主流异构并行计算编程环境简介
序一
序二
1 异构并行计算的过去、现状和未来
1.1 单核标量处理器的困境
1.1.1 单核标量处理器如何提高性能
1.1.2 为什么单核标量处理器性能到达瓶颈
1.2 多核并行计算与向量化的出现
1.2.1 为什么会有多核
1.2.2 为什么会有向量化
1.2.3 如何利用多核和向量化的能力
1.2.4 多核和向量化的难点
1.3 异构并行计算的崛起
1.3.1 GPGPU的理念
1.3.2 CUDA的崛起
1.3.3 OpenCL横空出世
1.4 异构并行计算的未来(百花齐放)
1.5 本章小结
2 OpenCL的基本介绍
2.1 什么是OpenCL
2.2 OpenCL平台模型
2.3 OpenCL执行模型
2.3.1 上下文
2.3.2 命令队列
2.3.3 内核在OpenCL设备上执行
2.4 OpenCL存储器模型
2.4.1 存储器区域
2.4.2 存储器对象
2.4.3 共享虚拟存储器
2.5 OpenCL与OpenGL
2.6 OpenCL与CUDA
2.7 本章小结
3 进入OpenCL的世界(矢量加法)
3.1 构建示例
3.1.1 Windows平台
3.1.2 Linux平台
3.1.3 OS X平台
3.1.4 矢量加示例
3.2 获得OpenCL平台和设备及其属性
3.2.1 OpenCL平台
3.2.2 OpenCL设备
3.3 创建上下文和命令队列
3.3.1 创建OpenCL上下文
3.3.2 创建命令队列
3.4 创建程序对象和内核对象
3.5 程序对象
3.5.1 创建程序对象
3.5.2 构建程序对象
3.5.3 查询和管理程序对象
3.6 内核对象
3.6.1 创建内核对象
3.6.2 设置内核参数
3.6.3 查询和管理内核对象
3.7 执行内核
3.8 编写内核代码
3.9 OpenCL错误处理
3.10 本章小结
4 OpenCL C语言
4.1 修饰符
4.1.1 地址空间修饰符
4.1.2 函数修饰符
4.1.3 对象访问修饰符
4.2 标量数据类型
4.3 矢量数据类型
4.3.1 为什么要有矢量数据类型
4.3.2 矢量数据的使用
4.4 运算符
4.5 工作项布局函数
4.5.1 维度和工作项
4.5.2 工作组
4.6 数据拷贝操作
4.6.1 矢量数据拷贝
4.6.2 异步拷贝和预取
4.7 浮点函数
4.7.1 数学函数
4.7.2 公共函数
4.7.3 几何函数
4.8 整数函数
4.9 关系函数
4.10 杂项矢量函数
4.11 同步函数
4.12 原子函数
4.13 图像读/写函数
4.13.1 内建图像读函数
4.13.2 内建无采样器图像读函数
4.13.3 内建图像写函数
4.13.4 内建图像查询函数
4.14 工作组函数
4.15 管道函数
4.15.1 内建管道读/写函数
4.15.2 内建工作组管道读/写函数
4.15.3 内建管道查询函数
4.16 设备队列
4.16.1 Blocks语法
4.16.2 设备队列相关函数
4.16.3 子内核存储器可见性
4.16.4 设备队列的使用示例
4.17 本章小结
5 OpenCL存储器对象
5.1 缓冲区
5.1.1 分配缓冲区对象
5.1.2 创建子缓冲区对象
5.2 图像对象和采样器对象
5.2.1 图像对象
5.2.2 采样器对象
5.2.3 图像旋转示例
5.3 管道
5.3.1 创建管道对象
5.3.2 管道对象查询
5.4 存储器对象数据传输
5.4.1 主机与设备间数据传输
5.4.2 存储器对象数据填充
5.4.3 存储器对象间数据传输
5.4.4 存储器对象映射
5.5 共享虚拟存储器
5.5.1 SVM缓冲操作
5.5.2 SVM类型和特性
5.5.3 相关示例
5.6 存储器一致性模型
5.6.1 存储器次序规则
5.6.2 原子操作的存储器次序规则
5.6.3 栅栏操作的存储器次序规则
5.6.4 工作组函数的存储器次序规则
5.6.5 主机端与设备端命令的存储器次序规则
5.6.6 关于存储器次序在实际OpenCL计算设备中的实现
5.7 本章小结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