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战略管理
2020-03-24 12:05:56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 2020自考最新教程,思维逻辑图,便于知识理解。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一章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导论》
1-1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世界各国中心企业的界定标准
中小企业的定义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
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中小企业的界定模式
量
雇员人数
实收资本
资产总值
质
组织形式
融资方式
所处行业地位
日本 1999年颁布的新《中小企业基本法》 职工人数和资本金为标准
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我国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演变轨迹
1、1978年,国家计委发布《关于基本建设项目和大中型企业划分标准的规
定》,改为按年综合生产能力划分。
定》,改为按年综合生产能力划分。
我国现有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2003年2月19日,制定《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现阶段使用)
中小企业标准的特点
1、行业范围大幅缩小
2、界定标准大量简化
3、主体角色转变,行政色彩削减
行业标准
建筑业小于3000人
交通运输小于300人
邮政小于1000人
工业小于2000
住宿餐饮小于800
批发小于500
零售小于200
1-2 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
名词解释“企业战略管理”
是使企业能够达到其战略目标的动态管理过程,是一门跨功能
决策的艺术与科学。它是对企业战略的设计、选择、控制和实施,直至达到
企业战略总目标的全过程。
决策的艺术与科学。它是对企业战略的设计、选择、控制和实施,直至达到
企业战略总目标的全过程。
企业战略管理的要点
1、有明确的目的性
2、是一个全面、全过程的管理、关系的是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3、强调将直觉与分析结合起来进行决策
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
特点
1、整体性
2、权威性
3、环境适应性
4、长期性
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战略的特征
1、长期性
2、全局性
3、层次性
4、依从性
5、风险性
企业战略管理的作用
1、加深经营环境研究
2、强化战略实施
3、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结合
4、重视战略评价
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
四要素
1、战略分析
了解组织所处环境
1、确定企业的使命和目标
2、外部环境分析
3、内部条件分析
2、战略选择
战略制定评价和选择(企业走向何处)
多个战略方案不一致时
1、根据企业目标选择
2、聘请外部机构
3、提交上级管理部门
3、战略实施
采取措施
名词解释“战略控制”
是将执行成果与预期目标比较,评价达标程度,分析原因,纠正偏差,以保证战略目标实现。
4、战略评价与调整
检验战略有效性
名词解释“战略评价”
评价经营业绩,审视战略科学性和有效性。
名词解释“战略调整”
根据发展变化及经营事实进行调整,以保证战略指导的有效性。
战略管理者
综合管理者(战略制定者)
职能型管理者
事业部
业务单位
具体业务
职能经理
1-3 中小企业战略体系及其特点
中小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必要性
生存
发展
核心竞争力
作用
提出方向和途径,保证长期稳定发展
提高应变能力,保证主动和优势地位
增加竞争能力,开拓市场
不断创新,适应市场变化
中小企业战略体系概述
战略规划
正式过程和仪式
战略指导思想
未来设想,指导思想
战略目标
阶段任务,核心方向
战略措施
手段,长期策略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
1-4 中小企业战略选择
中小企业的战略层次
总战略
最高管理层
分战略
各个职能部门
中小企业阶段发展战略
创业期
目的:打开市场
资源战略
依附战略
局部市场战略
成长期
目的:稳定市场占有率
成长型战略
竞争型战略
成熟期
目的:寻找新市场、新利润
名牌战略
一体化战略
国际化战略
衰退期
目的:追求再发展,改变方式
稳定性战略
紧缩型战略
中小企业常用的几种经营战略
专一经营战略
特色经营战略
联合经营战略
自主创新战略
特许权经营战略
第二章 《中小企业创业战略》
2-1 企业创业环境
创业活动的基本要素
创业机会
创业意愿
创业技能
创业环境要素
名词解释“创业环境要素”:一方面指影响创业活动的所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要素。
另一方面指获取创业帮助和支持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指获取创业帮助和支持的可能性。
创业环境建设的核心是创造机会
2-2 企业创业者
创业者的类型
生存型创业者
生活所迫、数量最大
变现型创业者
聚拢大量资源
主动型创业者
积极主动、自愿创业
创业者的素质
1、健康与精力
第一前提
2、自信
3、自我控制与约束
4、性格成熟
5、沟通技巧与人际关系
作用
客户关系、企业形象
雇员关系、有效协调
利益相关者、关系和谐
6、理性认识能力
7、计划于组织才能
8、用人之道
9、挑战风险,接受不确定性
10、创新能力于创造欲
2-3 创业前的准备
市场调研
常用的市场调研方法
电话访问法
简单直接,拒绝率高
入户访问法
我国最常用
拦截访问法
代表性差
小组座谈法
深度访谈法
行业选择
选择行业的基本原则
1、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2、具有较大吸引力
3、进入成本较低
4、选择具有技术创新和市场前景好的项目
5、创业者具有该行业资源优势
创业中选择行业的方法/行业分析
行业选择的定性方法
行业特征性分析
行业获利性分析
商业价值分析
行业平均盈利水平
市场规模和成长
行业进入性分析
行业进入成本
行业进入壁垒
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对手
行业政策
创业者资源
行业选择的定量方法
前提:行业影响因素
标准打分矩阵法
选择因素法
经营方式选择
自产自销
代产代销
三来加工
批发
零售
连锁加盟
2-4 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
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及注册要求
个人独资
设立条件
投资人为1个自然人,只能是中国公民
有合法的企业名称
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
有经营场所和生产经营条件
有从业人员
法律特性
1、组织结构形式:个人创办的独资企业
2、责任形态: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3、性质:非法人企业
投资人限制
法官、检察官、警察、公务员、现役军人不能作为投资人
限制行业
军工业
合伙企业
特性
协议为基础
共同出资
共担无限连带
盈利分配
总数不多
设立条件
2个以上,无上限
有书面合伙协议
有各合伙人实缴出资
合法名称
固定的场所
有限责任公司
组织机构
股东会
权力机构
职权
经营方针
董事选举
监事选举
董事报酬
董事会报告
董事会
执行机构
职权
召开股东会
执行决议
预算
经营计划
经理
监事会
禁止:董事,经理,财务负责人担任
经理
特征
股东责任:有限责任
公司资本的封闭性(不得发行股票)
股东人数的限制性。50人以下
合资公司,同时具有较强的人事因素
设立条件
股东符合法定人数
出资达到法定最低限额
股东共同制定章程
有合法的名称
有固定的场所
各种企业组织形式的优劣势比较
个人独资企业
优势
1、注册简单,费用低
2、决策自主
3、税轻
4、注册资金随意
劣势
1、信誉低、融资难
2、无限责任、最大劣势
3、可持续性低
4、财务有限
5、缺乏管理
合伙企业
优势
1、注册简便,费用低
2、有限责任,易吸引资金和人才
3、税低
劣势
1、无限责任
2、易内耗
3、合伙人财产转让困难
有限责任公司
优势
1、设立程序简单
2、组织结构简单
3、股东人数限制
4、公示主义缓和
劣势
1、股东从事个人业务
2、不注重公示,秘密
3、出资转让不自由
选择企业组织形式应看了的因素
1、经营事业的定位
2、经营事业的范围
3、团队组成、经营计划、人员权力责任,盈利模式和回收资金的周期
4、资金实力
2-5 中小企业的影响因素
中小企业创业成功因素
1、创业者素质
2、筹资相关因素
3、创业项目的选定
4、经营管理因素(创业成功的关键)
1、员工素质
2、专家咨询
3、科学计划
4、营销活动
5、资金管理
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创业的因素
制度因素
1、创业行政管理有待改善
2、创业政策有待完善
3、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
社会因素
1、创业氛围还不够浓厚
2、创业服务有待加强
3、创业教育还不够成熟
个人因素
1、创业意识有待培养
2、创业能力有待提高
2-6 促进中小企业创业的措施
培育创业精神
1、转变传统观念
2、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建立健全我国中小企业创业支持体系
1、转变政府职能
2、优化法制环境
3、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4、提供创业财税优惠
5、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
6、加强我国中小企业孵化机制建设
第三章 《中小企业融资战略》
3-1 融资方式
主要方式及特点
内源融资
概念:从其内部提取或留存资 金,以弥补原有投资的不足和扩大再生产
特点
原始性
自主性
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
分类
留利资金融资(盈余)
成本最低
优点:实力、减债、低成本
缺点:转化受限
沉淀资金(折旧)
优点:长期稳定,数额高,非债
缺点:折旧期前收不回,影响更新改造
内部集资
借据、不流通、有期限
外源融资
概念
指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以满足自身资金需求的融资方式。
分类
直接融资
概念
不通过中介机构,直接流通的融资方式
方式
股票债权、租赁、兼并、引进外资、民间融资
优点
最大限筹资
筹集快、数额大、使用时间长
供求双方联系紧密
有利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率的提高
成本低收益大
缺点
双方资金量、期限、利率受限多
金融工具流通性弱,兑现能力低
风险大
种类
银行信用
消费信用
间接融资
影响选择因素
外部因素
法律、金融、经济环境
内部因素
企业发展前景、盈利能力,经营状况,行业竞争力等
选择策略
原则
遵循先“内部融资”后“外部融资”的原则
考虑因素
1、内部融资:成本低,风险小,灵活自主
2、高风险债务比率会加大企业的财务和破产风险
3、企业的股权融资易导致资金使用率降低
生命周期融资选择
创立期
特点:需求大,流入少
实收资本
成长期
特点:现金流增,风险降
发行债券和山歌信用负责
成熟期
特点:规模效应,竞争优势,风险小
留存利润、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债券借款
衰退期
特点:现金流衰减
出售资产
3-2 我国融资现状及成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融资能力低
2、融资管道狭窄单一
3、股权限制多
4、获得银行贷款难
5、债券拓展难
6、依赖非正规金融借贷
7、结构性矛盾突出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内因
信用文化缺
抵押担保能力缺
规模小盈利缺,风险高
外因
政策不健全
资本市场体系不全
信用担保机制不全
法律法规管理机构不全
抑制非正规金融
3-3 发达国家融资经验
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
《小企业法》
日本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
以政府为主导
《中小企业基本法》
1977 破产太多 《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
2003年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09《进一步促进》
欧洲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
专门设立政策性银行——欧洲投资银行(EIB)
3-4 完善融资管道的对策
政府和社会层面
做好几方面工作
1、全面落实金融政策
2、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
3、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4、发挥信息服务作用
5、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6、建立健全信用评价及担保体系
企业层面
1、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增强其内在融资能力
2、提高自身积累能力,增强资金积累意识
3、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信息透明度,塑造良好企业形象
第四章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4-1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名词解释“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组织为保持竞争和优势,针对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在高层决策者指导下全体员工制定和实施的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性调整和行动方案
分类
短期规划
一年左右
中期规划
3-5年
长期规划
5年以上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主要任务
启动准备阶段
讨论评估阶段
确定方案阶段
具体化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
战略层次的总体规划
战术层次的分规划
战略层次的总体规划的具体化
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意义
1、是企业实施经营战略总规划的核心内容
2、组织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
3、提高经济效益、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4、发掘个体能力,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战略
创建阶段
(各方面不成熟,求生存)
该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特点
1、依靠关键人才。人员需求少,质量要求高
2、缺乏实际经验。工作量不大,难度大
3、为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管理核心
1、吸引关键人才
2、制定鼓励关键人才创业的激励措施和办法
3、发现和培养核心人才
成长阶段
(企业发展迅速,规模快速扩大)
主要特点
1、对人力资源数量的需求不断增长
2、对员工素质要求更高
3、有更为效率的规范化管理来促进企业发展
管理核心
1、需求预测、制定规划、保证数量和质量
2、完善培训、考评和薪酬、调动激情,加速发展
3、建立规范管理体系,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成熟阶段
(达到平衡,较为完善,执行力强)
主要特点
1、个人作用开始下降
2、惰性增加,活力开始衰退
3、对一般人员的吸引力很强,争相进入企业
4、对有能力的人吸引力开始下降
管理核心
1、激发创新意识,推动变革,保持活力
2、吸引留住创新人才,保持创新人才基础
衰退阶段
(占有率下降,竞争力减弱)
主要特点
1、人心不稳,人才流失,一般员工过剩
2、成本突显
3、失去活力
4、向心力减弱,离心力增强
管理核心
1、妥善裁员,控制成本,提高效率
2、吸引留住关键人才,寻求重生条件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发展战略
2、管理人员缺乏必备素质
3、对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培训的投入不够
4、对企业健康发展贡献较小
5、任用不当,流失严重
6、未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4-2 员工招聘与配置
名词解释“员工招聘”
根据组织总战略和人力规划的要求,把符合职位要求的人力资源引进组织,以填补空缺岗位的过程
员工招聘的原则
公平、公开原则
全面、竞争原则
择优录取原则
低成本、高效率原则
招聘管道的选择与招聘方法
内部招聘
定义:内部招聘是指通过内部晋升、工作调换、工作轮换、人员返聘等方法
选拔合适的人员补充到空缺或新增岗位上的过程
选拔合适的人员补充到空缺或新增岗位上的过程
途径
内部晋升
工作调换
工作轮换
人员返聘
优点
1、准确性高
2、节约经费
3、激励性强
4、保持组织稳定性
5、适应较快
缺点
制造矛盾
容易引发管理层不团结
抑制创新
外部招聘
定义
向组织外部征集应聘者,获取人力资源的过程。
途径
招聘广告
校园招聘
网络招聘
人才中介机构招聘
优点
1、引进新思想和新方法
2、有利于招到一流人才
3、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4、缓和内部竞争关系
5、规避“涟漪效应”
缺点
1、筛选难
2、成本高
3、决策风险大
4、外聘人员不熟悉企业的情况
5、影响内部员工积极性
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名词解释“人力资源配置”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而实行对组织或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
是为了从个体与总体上实现员工与岗位的优化配置,不断提升组织的整体效能
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
能级对应原则
人的能力与岗位要求相适应
优势定位原则
安排到最有利发展其优势的岗位上
动态调节原则
适时的对人员配备进行调整
内部为主原则
利用内部的资源为主
人力资源配置的形式
1、人岗关系型
员工与岗位对应
2、移动配置型
3、流动配置型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
1、人与事的总量配置分析
需要多少人做多少事
2、人与事的结构配置分析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人与事的质量配置分析
事的难易程度与人的能力水平的关系
4-3 中小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
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基本概念
名词解释“培训与开发”
使员工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
所做的计划,系统性的各种努力,提高员工工作绩效并说明员工对组织的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所做的计划,系统性的各种努力,提高员工工作绩效并说明员工对组织的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培训与开发的区别
培训
向员工传授完成当前某项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开发
关注的时期更长,强调和关注为未来工作做准备
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形式
从关系来划分
在职培训
岗前培训
脱产培训
按目的来划分
过渡性教育培训
知识更新或转岗培训
提高业务能力培训
专业人才培训
按培训对象在公司的地位划法
公司经理培训
基层经理培训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一般员工培训
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原则
1、战略原则
2、长期性原则
3、学用一致原则
4、投入产出原则
5、培训方式和方法多样原则
企业属性与员工培训
初期阶段
培训任务主要是同化工作
成长阶段
提高能力,提供机会
成熟阶段
“充电式”培训,重点培训实际能力
晚期阶段
保健投资
培训与开发的实施
员工的培训系统
1、培训需求分析
指了解员工需要参加何种培训的过程。
包括组织分析、任务分析、个人分析
包括组织分析、任务分析、个人分析
组织分析
指在企业的经营战略下,决定相应的培训
任务分析
用以帮助员工准确、按时地完成任务。
人员分析
分析目前绩效水平与预期工作绩效水平来判断是否培训。
2、培训目标确定
3、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4、项目的评估
4-4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战略
薪酬内涵
名词解释“薪酬”
是企业为获取员工所提供的劳动而给予员工相应的补偿和报酬
分类
1、宽口径的界定
即将薪酬等同于报酬(宽泛)
2、中口径的界定
经济收入以及有形服务和福利。
3、窄口径的界定
仅仅包括货币性薪资,而不包括福利。
薪酬的构成
基本薪酬
稳定性报酬,收入的主要部分
可变薪酬
绩效
间接薪酬
员工福利和服务
中小企业薪酬战略
中小企业实施薪酬战略的难
1、规模小,财力有限
2、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
3、容易形成排外的企业氛围
4、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中小企业的薪酬战略模式
1、一般可采用“底薪+奖金”薪酬制度
2、非货币性质薪酬
3、股权激励
4、企业文化激励
战略性薪酬管理
名词解释“战略性薪酬管理”
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正确选择薪酬策略、系统设计薪酬体系并实施动态管理, 使之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活动。
执行力、竞争力
执行力:贯彻执行企业战略、实现战略目标的总体能力。
竞争力:组织所拥有的在市场竞争中能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竞争的能力。
战略性薪酬管理与执行力、竞争力的关系
执行力和竞争力:靠人
战略性薪酬管理系统与执行力、竞争力管理系统,是相互交叉、 重迭的,不可分割, 在运行上也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第五章 《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战略》
5-1 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战略的基本概念
名称解释“技术研发战略”
指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利用自己独具的技术研发活动,创建一个价值独特的定位,
以获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长期、全局的谋划
以获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长期、全局的谋划
名称解释“战略”
企业未来经营的总体谋划,使企业经营的指导纲领
技术研发战略的组成部分
1、企业蓝图
企业对未来意愿的表达,概括企业的未来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
2、战略目标
企业研发活动的具体方向
3、战略指导思想
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思路,包括拟采取的基本技术路线、获取技术能力的基本方式、实施战略的基本策略等
4、战略环境
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分析是制定企业技术研发战略的前提。
5、战略方案
为技术研发战略的实施所作的具体安排。即:企业的战略行动部署
1、选择研发技术
2、选择技术研发模式
3、技术研发协作方案
4、研发成果市场化推广方案
6、战略实施
1、把握战略时机
2、资源分配
3、开发人力资源
4、设计运行机制
5、组织技术研发活动
技术研发战略与通用竞争战略的关系
总成本领先战略
技术:降低成本
专一化战略
技术:特定性,针对某一特殊群体
差别化战略
技术:创造独特性能,提供个性化服务
技术研发战略观
1、基于竞争的技术研发战略观
重点放在企业外部竞争环境
2、基于资源的技术研发战略观
竞争优势源自企业所控制的资源、使用方式
3、技术研发战略实证观
在未来企业也能很好的结合技术研发战略
4、技术研发战略的动态能力观
长期保持优势,持续更新能力
5-2 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战略的特征、形成及意义
技术研发战略的特征
1、 长期性
2、全局性
3、依从性
4、风险性
5、层次性
技术研发战略的形成
技术研发战略的意义
1、企业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企业技术研发活动的指南
3、对付技术研发不确定的重要手段
4、影响企业长期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
5-3 中小企业技术研发的战略模式
技术研发战略的分类
1、根据技术研发能力及技术研发地位划分
1、领先型技术研发战略
进攻型技术研发战略,保持主导市场地位
2、跟随型技术研发战略
不进行创新,跟随主导企业
3、模仿型技术研发战略
购买专利或仿制
4、集成型技术研发战略
技术方面进行整合,产生新应用或新产品
2、根据技术研发主体划分
1、自主技术研发战略
2、合作技术研发战略
3、技术引进战略
3、根据技术研发对象性质差异划分
1、产品技术研发战略
2、工艺技术研发战略
3、服务型技术研发战略
4、根据技术研发对象的市场情况划分
技术研发蓝海战略
技术研发红海战略
领先型技术研发战略
领先型技术研发战略的优势
1、成为行业领导者,代表行业先锋技术
2、率先建立垄断势力,占有有利市场地位
3、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增加后来者进入门槛
4、为企业带来高额利润
领先型技术研发战略的局限
1、技术开发成本高
2、市场开拓和引导难度大
3、技术开发风险高
跟随型技术研发战略
跟随型技术研发战略注意点
1、注重对技术研发的投入
2、把握跟随研发时机
3、突出产品差异
4、管理方式不断调整
模仿型技术研发战略
优点
门槛低
成本优势明显
经营风险低
集成型技术研发战略
1、通过雄厚的经济实力奠定研发地位
2、技术研发能力有所下降
5-4 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技术研发战略制定的主要依据
1、市场条件
2、技术和社会环境
3、企业目标和战略
4、企业技术能力
5、市场竞争态势
制定技术研发战略的基本步骤
1、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2、确定技术研发战略目标
3、拟定技术研发战略方案
4、实施技术研发战略方案
我国企业制定技术研发战略应注意的问题
1、模仿型技术研发战略是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现实选择
引进新技术;模仿吸收新技术
引进新技术;模仿吸收新技术
原因
1、模仿是技术发展的必经阶段
2、模仿研究有利于降低风险,提供效益
3、资源条件限制了企业技术研发战略的选择空间
2、我国企业已具备一定技术能力和经济实力
3、选择实施技术研发战略的时机
第六章 《中小企业营销战略》
6-1 企业市场营销体系
市场营销的概念
市场的概念
最古老的定义:商品交换的场所
定义:对某项商品或劳务具有需求的所有现实和潜在的购买者
市场(三要素)
人口
购买力
购买欲望(潜在购买需求转变为现实购买行为的重要条件)
市场营销的概念
名词解释“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
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
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
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
通过满足顾客需要促进交换,最终实现企业目标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化
1、生产观念(全力生产)
背景:卖方市场(供不应求)
核心:生产效率、扩大生产、扩展市场
2、产品观念(产品质量)
背景:卖方市场
核心:致力品质提高
3、推销观念(目前我国推销观念为主)
背景:卖方市场--买方市场
核心:推销与促销活动
4、市场营销观念(顾客的需求)
背景:买方市场
核心:有效满足目标市场需求
5、客户观念(客户满意最重要)
背景:买方市场
核心:个性化的需求满足
6、社会市场营销观念(维护消费者权益)
背景:买方市场
核心:利润、需求、社会利益
市场营销策略组合
4P营销组合理论
产品
向目标市场提供各种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有形和无形产品。
定价
按照市场规律制定价格和变动价格等方式。
分销(渠道)
合理地选择分销管道和组织商品实体流通的方式。
促销
利用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
6-2 中小企业营销战略实施
中小企业营销的特点
1、资金匮乏
2、专业化营销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3、市场竞争力弱
4、市场适应性强
中小企业营销战略思路与模式选择
中小企业营销战略思路
避
避免与大企业发生正面冲突
借
利用外来的资源发展自己
联
中小企业自身的联合与支撑
中小企业营销战略模式
缝隙营销战略
避开锋芒,不予大企业硬碰蛮撞
聚焦营销策略
扬长避短,有限资源集中到自身优势
虚拟营销策略
保留关键核心功能,其他借助企业外部
寄生营销策略
借助大企业信誉或网络
卫星营销策略
和大企业建立稳定的配套服务关系
共生营销策略
联合起来,形成共同体
中小企业的产品战略
中小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战略
新产品分类
1、全新产品
2、改进型新产品
3、模仿型新产品
4、降低成本型新产品
5、形成系列型新产品
6、重新定位型新产品
实用新型专利产品最适合中小企业开发市场
中小企业的品牌战略
名词解释“品牌”
即产品铭牌,用于识别产品或是服务的标识、形象等。
能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
能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1、品牌意识淡薄、缺乏品牌经营理念
2、品牌管理水平低下,品牌运作手段单一
3、对品牌的风险管理亟待提高
中小企业定价策略
常用的定价方法
1、成本导向定价法:单位成本加利润
2、竞争导向定价法:获得竞争力
3、顾客导向定价法:需求和消费者
4、心理定价法:消费心理
5、折扣定价法:降价甩卖促销
6、歧视定价法:不同顾客,不同时间和场所
新产品定价
1、撇脂定价法
含义:新产品上市之初,将价格定得较高,短期获取厚利,收回投资
优点:利用高价提高身份,适应顾客求新心理;后期分阶段逐步降价
缺点:不利于扩大市场,很快招来竞争者,迫使价格下降
2、渗透定价法
含义:新产品投放市场时,价格定的低一些,目的是获得最高销售量和最大市场占有率
优点:迅速被市场接受,增加产量
缺点:利润微薄,降低企业优质产品的形象
中小企业的分销策略
分销渠道的概念
定义::某种货物或劳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时取得这种货物和劳
务的所有权或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所有企业和个人
务的所有权或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所有企业和个人
包括
中间商
代理中间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销管道类型
1、直接管道与间接管道
2、长管道与短管道
3、宽管道与窄管道
4、单管道与多管道
选择分销管道模式的原则
1、畅通高效的原则
2、覆盖适度的原则
3、稳定可控的原则
4、协调平衡的原则
5、发挥优势的原则
6-3 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营销战略
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
定义:某产品从进入市场到被淘汰退出市场的全部运动过程,受需求与技术的生命周期的影响
产品生命周期
介绍期
测试阶段
成长期
销售取得成功之后
成熟期
趋于饱和
衰退期
淘汰阶段
PLC各阶段的营销策略选择
1、导入期营销策略
促销和价格方面
2、成长期营销策略
3、成熟期营销策略
1、市场修正策略
2、产品改良策略
3、营销组合调整策略
4、衰退期营销策略
1、维持策略
2、缩减策略
3、撤退策略
第七章 《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
7-1 信息化与中小企业
信息化的提出
信息化的含义:利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信息化”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
信息化的内涵
1、信息网络体系
2、信息产业基础
3、社会运行环境
4、效用积累过程
信息化过程的三个层次
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
信息产品制造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的六大要素
信息网络
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
信息产业
信息法规环境
信息人才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实现企业系统化、 自动化、高效化的过程
实现企业系统化、 自动化、高效化的过程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特征
1、本质特征
核心业务、主导流程和人
2、形态特征
自动化、信息化
3、过程特征
是从初级向中级和高级不断提升的循序渐进
4、阶段特征
具有分阶段连续不断的特性
5、效益隐性特征
效益不是通过信息化建设本身获得,而是降低成本、提高 效率
6、内部关联性特征
取决于公司制度创新
7、外部关联性特征
来自于 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特点
1、资源来源和投入压力大
2、信息化产品需要既有柔性又有多样性
3、信息化产品的相关服务要求到位
4、信息化建设能够获得短期回报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1、详细规划信息化战略
2、有条理的实施信息化战略
3、积极的重组企业流程
4、慎重地选择服务商
5、确保资金使用的效用最大化
6、有效的运用互联网信息平台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1、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2、满足客户个体化需求的保证
3、有助于适应国际化市场
4、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途径
7-2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
1、设计信息化
产品设计、工业设计
具体表现
产品设计数字化(产品)
设计工具标准化 智慧化 虚拟化 集成化
过程设计数字化(工艺)
设计过程数字化 智能化
2、生产过程信息化
CAM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
3、产品信息化
数字技术
网络技术
4、营销及服务信息化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上营销和服务, 更有效的促进个人和组织交易活动的实现
5、企业管理信息化
SCM——供应链管理
6、组织结构信息化
7-3 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制定
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步骤
根本目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根本目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信息化战略环境的远景分析
2、信息化战略目标的确定
3、信息化建设内容与方案的确定
4、信息化战略实施计划的制定
5、信息化项目的监督与维护
6、信息化战略与方案的调整
7-4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式
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式
1、效率型模式
效率优先(生产为主)
2、市场型模式
扩大市场份额
3、服务型模式
增加客户满意度
4、关系型模式
上下游企业关系(产业链位置)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式的选择
1、制造业
效率型模式和设计型模式
2、商贸业
零售业
市场型模式和服务型模式
批发业
关系型模式
专业贸易企业
市场型模式和关系型模式
3、服务业
服务型模式
4、依附型企业
关系型模式
7-5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和问题
现状分类
1、空白型
没有信息化设备
2、萌芽型
有一定设备
3、发展型
实现局域网应用,能协同办公、信息共享和对外交流。
4、发达型
运用于整个经营过程。
现状的原因
1、方案价格昂贵
2、资金投入不足
3、投入保守谨慎
4、信息化成效一般
5、管理基础薄弱
6、信息化观念淡薄
7、缺乏合格人才
7-6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发展趋势
1、企业信息化层次不断加深
2、企业信息化理念逐步国际化
3、企业信息化技术进一步专业化
4、企业信息化区域差异大
第八章 《中小企业文化战略》
8-1 企业文化概述
名词解释“企业文化”
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
员工主流意识的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规范的总和。
员工主流意识的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规范的总和。
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的物质文化
产品和服务、硬件、环境
时外部表现形式
时外部表现形式
企业的行为文化
员工的行为规范
企业的制度文化
规章制度,外显文化
企业的精神文化
影响员工行为规范和群体意识,并 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企业文化的性质
1、历史性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折射
2、人本性
人的管理与激发(以人为本)
3、复杂性
企业文化不能被复制
4、动态性
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5、有机性
企业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系统
企业文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现为价值导向功能和行为导向功能
2、激励功能
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3、约束功能
无形的、非强制性的约束力量
4、凝聚功能
整个企业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
5、纽带功能
物质、利益、产权的纽带;文化、精神、道德的纽带
6、辐射功能
对企业外部、对小区、对社会发生辐射作用和影响力
8-2 中外企业文化特点比较及启示
美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西部牛仔”个人主义精神
特点
1、个性自由与勇于创新
2、信奉功利主义
3、人人平等、公平竞争
4、崇尚英雄
5、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
日报企业文化的特点
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特点
1、珍惜资源与团队精神
2、社会价值观
致富经国
3、提倡“综合即制造”的拿来主义
4、基于“家文化”的命运共同体
5、实行全员管理与柔性管理
欧盟企业文化的特点
1、注重人本管理
2、和谐合作的文化氛围
3、诚信为本的自觉行为
4、注重实效业绩与良好形象
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1、用人上论资排辈
2、管理上不得越级
3、决策上集体为主
4、治理上情重于法
国外企业文化的特点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无论欧美还是日本企业,成功的共同点在于将人与企业以双向互动的方式有机融合。
真正的“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结合本企业环境为员工营造适宜的氛围,
在企业内形成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企业外维持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真正的“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结合本企业环境为员工营造适宜的氛围,
在企业内形成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企业外维持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更新思想观念
立足民族精神
发扬民族文化的精华
摈弃民族文化的糟粕
采百家之长
8-3 我国中小企业建设的状况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1、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2、对企业文化缺乏全面的认识
3、家族色彩浓厚
4、缺乏特色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
1、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
2、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脱钩
3、视企业文化为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直接运用
4、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8-4 加强中期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导入上要有目的性
2、规划上要有渐进性
3、内容上要有针对性
可分为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
4、要求上要有层次性
企业领导层
企业中层管理者
企业员工
5、方式上要有可操作性
1、搭好平台
2、建好机制
3、抓好落实、树立榜样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1、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建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观念
2、管理层正确引导。员工积极参与
3、将企业文化与制度相融合
4、通过绩效管理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5、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企业文化建设与再造的层次
6、以适合本企业的方法传播企业文化
罗宾斯的四种方法
讲故事
公司仪式
物质象征
公司语言
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文化建设
1、创业期的企业文化建设
主要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积累。最重要,高层价值观
2、成长期的企业文化建设
是精神文化逐渐形成的过程
3、成熟期的企业文化建设
相对完善。精神层面成熟的阶段
4、衰退期的企业文化建设
创业期最重要
成长期和成熟期最为关键
成长期和成熟期最为关键
第九章 《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
9-1 企业国际化的含义
名词解释“企业国际化”
企业在全球化范围内进行资源再配置,生产出成本更低、质量更高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国际化的特点
1、多元化的产权主体
2、专业化的程度提高
3、激励机制不断升华
4、积极完善研发创新机制
5、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
6、全面推广产品标准和质量体系
7、规模经营和品牌经营同步突破
8、良好的市场机制和产品营销体系
企业国际化的相关理论
传统企业国际化的相关理论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开发、成熟、衰退)
2、内部化理论
交易成本,内部市场发展到国际,降低交易成本而投资
3、国际折中理论
所有权特定、内部化和区位因素——都成为优势
中小企业国际化比较优势理论
1、小规模技术理论
生产技术,物美价廉,民族产品
2、技术地方化理论
(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拉奥
(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拉奥
技术知识当地化
非发达国家,要素成本、资源禀赋
适应发展中国家产品
小规模应用的技术发明及应用
3、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
9-2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机、目的和过程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机
1、国外公司面向中国的战略新取向(客观原因)
2、加入WTO后的巨大机遇和挑战
3、国内市场面临的困境
4、走向国际时中小企业必然路径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目的
1、开拓市场,扩大出口
2、获取资源,增强企业活力
3、吸收先进技术
4、学习先进经验,锻炼人才
※最终目的是获得企业自身的发展,并获得更多的利润
国际化的过程
第一阶段:间接、被动的偶尔性出口活动
第二阶段:直接主动的经常性出口贸易
第三阶段:设立海外分支机构
第四阶段:全球导向战略
9-3 中小企业一般的国际化战略
1、全球战略
全球规模市场
优势
1、公司高层集中控制着公司的战略规划
2、标准化导致规模经济和低成本
3、创造统一的质量标准
风险
1、较高的关税和运输成本
2、对单一设备的依赖
3、适应能力有限
2、国际战略
• 本国研发,外国营销、生产
标准化产品和服务
标准化产品和服务
优势
1、把产品转移到国外市场
2、利用专利技术和创新能力在全球进行扩散
劣势
1、重复生产建设,加大成本
2、特殊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
3、多国本土化战略
以国家为单位,按需提供产品或服务
4、跨国战略
以市场为单位,按需提供产品或服务
9-4 中小企业国际化进入方式
国际化市场的进入方式
1、内向和外向型国际化战略
内向型
进口;引进技术;外商合资、合作
外向型
出口;对外直接投资;市场缝隙战略
2、渐进与跨越发展战略规划
3、中小企业联合协作战略
跟随:跟随大企业
纳入:承包、许可
集群战略:中小企业集合
1、产业链集群
加工、设计、生产
2、优势互补集群
渠道、技术、管理、人事
3、地域集群
地方文化、人文情怀
4、中小企业品牌战略
OEM(代工生产)
影响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选择的因素
外部因素
1、市场因素
2、环境因素
3、生产因素
4、国内因素
内部因素
产品因素
资源和投入因素
9-5 中小型跨国公司
中小型跨国公司的界定
中型:5亿--5千万以上
小型:5千万以下
我国中小型跨国公司的优势
1、速度优势
2、产权优势
3、比较优势
4、出口带动优势
第十章 《中小企业政府扶持战略》
10-1 政府战略扶持与中小企业发展
政府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作
1、为可持续发展创造经济契机
2、为良性发展提供支撑
3、注入活力
4、提供动力
5、保证协调发展
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
《公司法》、《商业银行法》
规范市场基本关系的法律
《合同法》、《信托法》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法律
《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倾销法》
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2003年1月1日实施,第一部小企业专门法律
标志着我国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正式走上法制化轨道
2003年1月1日实施,第一部小企业专门法律
标志着我国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正式走上法制化轨道
1、加大资金支持
2、提供创业扶持
3、推进技术创新
4、大力开拓市场
5、发展社会服务
政府的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体系主要
1、资金支持
2、技术支持
3、人才支持
4、信息支持
政府由控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具体表现在
1、解决管理职能中的“越位”、“错位”和“缺位”问题
2、杜绝监管不到位和过度监管现象并存
3、改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10-2 中小企业政府扶持体系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美国的中小企业政府支持体系
是美国经济最具活力、创新力的部分
日本的中小企业政府支持体系
日本是世界上中小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
《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宪法
德国的中小企业政府支持体系
颁布历史上第一部反垄断法:《反对限制竞争法》
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注意的原则
1、将重点放在政策改革和法制保障方面
2、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国家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3、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扶持
4、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贷款金融扶持制度
10-3 我国中小企业扶持战略的历史演变
1949-1978
曲折发展时期的政策阶段
1978-1984
倾斜发展时期的政策阶段
1984--至今
集中统一政策的阶段
1984年10月,《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赋予了中小企业更多的自主权
10-4 我国中小企业政府战略扶持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政府支持体系的现状
1、法律框架和政策体系
2、融资支持
间接融资、直接融资
3、技术创新支持
鼓励专项基金,配套协作
4、服务体系的支持
培训、管理、评级、创业辅导机构
5、其他支持体系
我国中小企业政府支持体系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完善的战略体系
2、法律体系有待完善
3、政企互动机制不健全
4、融资难问题尚未解决
5、社会服务体系有待改善
强化我国中小企业政府支持体系的对策建议
1、健全法律体系
2、组建完善的管理、服务机构和扶持政策
3、拓宽融资渠道
4、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