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
2020-03-31 14:21:40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金字塔原理》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三篇 解决问题的逻辑
前言
针对较长的文章
研究报告
PPT演示文稿
项目计划书
咨询建议
针对人群
政府公务员
管理咨询顾问
战略分析师
市场研究人员
MBA学生
过程
先界定和分析问题,再将解决方案写出来与人交流
这类文章通长需要回答的3个问题
我们应该做什么
不知道解决方案
我们应该做吗
已经给出了解决方案
我们应该怎么做,你会怎么做
已经知道且接受解决方案
流程
界定问题
结构化分析问题
分析/找到解决方案
组成金字塔与他人交流
提高写咨询报告效率的秘诀
界定问题
有条理地搜集和分析数据,转换为金字塔形式
本篇内容
第8章
推荐了界定问题的框架,可用于做好分析问题的准备,在写序言时,还可以用做确定“背景——冲突——疑问”结构的模板
第9章
介绍了其他实用的框架,帮助你全面思考和实际分析问题,还可以用于检验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第8章 界定问题
前言
连续分析
统计学上成为序列分析
判断问题是否存在
R1
经过努力得到的结果(现状)
R2
希望得到的结果
看R1和R2之间是否由差距
解决方案是指如何从现状R1到目标R2
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技巧,帮助你为接一下按逻辑顺序排列的问题寻找答案
1.是否有/是否可能有问题(或机会)
2.问题在哪里
3.为什么存在(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
4.我们能做什么
5.我们应该做什么
界定问题的框架
了解R1和R2之间存在的差距的发展历史,是确定差距之性质,和把握其重要性最基本的过程
展开说明框架中的各要素
例子
目的
解释界定问题框架的构成要素
加入你有一家公司,三十年来一直用一种屡试不爽的方式销售有巨大需求的工业部动产,即先由销售人员列出潜在的客户的名单,写好针对潜在客户的推销信,然后邮寄给所有的潜在客户。公司一直做得很出色,销售额每年增长约10%。单到了今年第四季度,种种迹象表明销售将减少10%而不是增加10%。面对突如其来的消息,公司希望尽快采取措施,使销售回复正常
分析
1.假设问题是由背景产生的。
2.背景由切入点或序幕组成,包括先由的结构和流程(即常规的销售方法)
3.该流程导致或可能导致期望结果(R2)即保持10%增长率
4.但是背景中发生了某些事件或采取了某一行动(即预测销售额),有可能倒是非期望的结果(R1),即销售增长低于预期
5.寄信后的结果与期望的结果之间存在差距,这种差距就是问题
6.为了解决问题,必须找出出现差距的原因以及缩小差距的措施
7.原因通长可以从序幕所描述的活动中找到
8.因此,界定问题的框架需要你回答三个问题
发生了什么事情【背景(切入点/序幕+困扰/困惑)】
我们不喜欢它什么(非期望结果R1)
我们想要什么(期望结果R2)
9.回答了上述人体后,就界定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此入手,你可以确定读者的问题是什么,并寻找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通长从改变现有结构和流程,即分析切入点/序幕这里入手
10.上述案例中,销售而降低的原因可能有
潜在客户名单已经过期,和/或
推销信没有说服力,和/或
邮寄效率低
11.现在可以对问题进行结构化分析
为此需要建立诊断框架和逻辑树,对各个方面进行彻底分类,以寻找销售而降低的原因
第9章 结构化分析问题,将解释如何建立分析问题的诊断框架
解决方案的措施江来源与这些框架,可能包裹更新名单,以及/或者推销信,以及/或者邮寄方式
12.
把“界定的问题”写成序言
原则
从左到右再往下
把读者最后了解的事实作为序言的冲突部分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分支主题
分支主题
问题是:如何从现状R1到目标R2
分支主题
背景S
我们喜欢现有的流程。(背景)
冲突C
他没有带给我们想要的。(R1,R2)
疑问Q
我们应该做什么
现实中的复杂问题
例如:一家企业可能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并且有了解决方案
这种情况下问题是“该方案是否正确”或者是“如何实施该方案”
解决方案本身可能就成了引发问题的冲突
例如:一家去也存在问题,也有了解决方案,但发现解决方案不可行活没有效果
这时问题是“我们该做什么”
分支主题
例如:三个层级,层级2的方案是行不通的
层级一
假设你是一家大型包装食品的生产商,这时超级市场处于新兴阶段。尽管已经做了大量的新产品试验,你还是希望,即将推出的产品在全面上市前,在超市的货架上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试销。你想超市说明了你的想法,但他们不同意,害怕你的产品会打乱现有的秩序。但当你同意支付一定试销费用时,他们接受了你的请求
层级二
一段时间后,超市已经发展成为连锁超市,是消费用也上涨到每周两万美元。你认为这是难以容忍的数额,于是组织了委员会调查了这个问题,但除了拒绝付款外,你没有想出其他办法
层级三
超市也同样拒绝了维尼公司产品进行为期一周的试验性销售
结构
分支主题
界定问题的框架
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建立思想的金字塔结构,交流解决方案的第一步
也是审阅文章时,分析和修改解决方案的辅助手段,是有价值的工具
步骤
1.展开问题的基本部分
2.你的解决方案处于哪一阶段(已经提出了,还是已经被接受了)
3.提出适当的疑问
4.检查序言是否呈现了界定的问题
5.检查金字塔是否回答了疑问
展开问题的各要素
前言
界定问题的4要素
切入点/序幕
困扰/困惑
现状,非期望结果R1
目标,期望结果R2
切入点/序幕
假设自己静静第做在一个黑暗的剧场里。大幕拉开,舞台布景描绘的是某一特定时刻的某一特定地点,这就是切入点或序幕
某一事件的发生使剧情得以展开,这就是困扰或困惑
典型的序幕结构和流程
子主题 1
1
组织结构图
销售或营销活动
2
计算机配置
信息系统
3
工厂/办公室地点
管理流程
4
各地区的市场
物流系统
5
生产流程
困扰/困惑
某一事件的发生困扰了结构或流程的正常运行
是指现在发生,即将发生或未来将发生的事件
他对序幕中介绍的相对稳定的背景构成威胁,并因为非期望结果R1
产生的原因
外部原因
结构或流程所在环境以外的地方发生变化
新的竞争对手
改用 新技术
政府或消费政策发生变化
内部原因
公司内部的变化
增加业务流程
安装新的计算机系统
进军新市场
调整产品线
近期认识到的其他原因
自己认识到或邮政局表明肯定或可能发生变化
产品/流程的性能落后
运营水平低于平均水平
市场研究显示消费者态度可能给你发生改变
现状,非期望结果R1
指读者需要设法解决或有可能面临的问题,或者是有可能抓住的机会
通长是由与困扰/困惑引起的(有那三个原因)
在咨询业,R1是客户前来咨询的主要动因,虽然客户自己可能并不清楚导致R1的真正原因
困扰/困惑也许会带来目前尚未发现或出现的机会,但它更有可能
对公司结构或流程产生负面影响
扰乱某一特定方面的工作
引发(或应该会引发)对业务,产品,流程的重新考虑
挑战(或应该会挑战)有关客户,市场,竞争,核心竞争力,流程,或技术的基本假设
R1可能不止一个,可以在示意图例用尽可能简短的文字加以说明
该公司无法向市场提供服务
市场份额正在降低
有可能导致销量下降,利润减少或财务状况恶化
预计无法抓住市场机会
目标,期望结果R2
读者希望其现有结构或流程产生R2,而不是R1
如果R1是机会,则希望利用它
只有对R2进行尽可能具体和定量的描述,才能判别你取得的结果是否是期望结果
如果没有对期望结果的全面准确地描述,你就很难在思考过程中选择各种解决方案
描述
准确到位,可以用具体的数字,也可以用最终结果
例
实现全年增长目标
将产品上市时间缩短1/3
让超市收取的试销费用合理
调整系统以保证正常运行
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满足预测的需求
如果无法一次描述到位,只需在R2部分写出,如果问题得到解决,你希望达到的状态
接下来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具体的R2
不管框架各部分如何变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始终是占主导地位的
发觉读者的疑问
以界定问题的框架为准绳,根据寻找解决方案的初衷不同,读者希望解决下列7中问题之一
1.如何从R1到R2
分支主题
2.解决方案是否正确?3.如何实施该解决方案
分支主题
4.我们应该做什么
分支主题
5.哪一个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分支主题
6.我们的目标和战略应该是什么
分支主题
7.我们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存在问题,我们应该符合应对?
分支主题
最常见的问题
1.不知道如何从R1到R2
2.知道如何从R1到R2,但不敢肯定是否正确
3.知道从R1到R2的正确方案,但不知道如何实施
最常见问题的变形
4.知道从R1到R2的解决方案,并已经实施,但由于某种原因行不通
5.确定了好几个解决方案,不知道选哪一个
可能但不常见的情形
6.知道R1,但不能具体描述R2,所以无法找到解决办法
7.知道R2,但不清楚自己是否处在R1(这是典型的标杆比对)
开始写序言
1.我们该做什么
结构
背景(S)
现采用X方法销售
冲突(C)
希望更高的增长率,面临其它问题,担心X方法不再有效
疑问(Q)
我们应该怎么改变?
应该怎么做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最简单的一种结构
背景描述的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冲突是指读者处于R1,希望达到R2
这种结构可以用来讲述如何调整和升级正在使用的系统
背景(S)
系统目前的工作情况
冲突(C)
它不做它该做的工作
疑问(Q)
如何让它做它该做的工作
上述关键词是“变革”。你准备告诉某人如何做某事时,关键词是“步骤”
背景(S)
这是我们准备开展的活动
冲突(C)
我们没能力开展该活动
疑问(Q)
我们如何有能力开展该活动
2.我们是否应该做我们想做的事
结构
背景(S)
我们可能遇到困难,原因是本行业正在试验一种新方法
冲突(C)
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必须改变
疑问(Q)
我们是否应该计划这么做
应该
怎样做
改变1
改变2
改变3
变形
背景(S)
我们存在问题
冲突(C)
我们计划采取行动
疑问(Q)
该行动是否正确
背景(S)
我们计划采取X行动
冲突(C)
除非出现Y情况,否则我们不希望采取X行动
疑问(Q)
Y情况会出现吗
3.我们应该如何做我们想做的事
结构
1背景(S)
我们城市遇到问题
2冲突(C)
我们已经制定解决方案
3疑问(Q)
如何实施解决方案
遵循下列流程
怎样做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该结构也适用于向某人解释如何完成某事
1
1背景(S)
我们曾经存在问题
2冲突(C)
通过X行动我们解决了问题
3疑问(Q)
你是如何进行X行动的
2
1背景(S)
我们有(过去有)一个目标
2冲突(C)
我们正在安装一套系统或流程来实现该目标
3疑问(Q)
该系统或流程是如何运行的
4.解决方案行不通,我们应该做什么
结构
1背景(S)
我们遇到问题并采取了数项措施
2冲突(C)
目前没有任何效果
3疑问(Q)
我们应该做什么
更努力更彻底地去做
怎样做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这是第一种结构的延伸,区别在于针对该问题已经采取过两次或三次措施
需要追溯历史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
5.我们应该选择哪种方案
结构
1背景(S)
我们计划实施X方案
2冲突(C)
有人提出Y可能是更好的方案
3疑问(Q)
哪种方案更好
Y方案更好
怎样做
是否A更好
是否B更好
是否C更好
不要一一列出所有备选方案,除非读者已经知道,否则读者会误把他们当做选择某种解决方案的原因
尤其要避免把备选方案列出来,然后否定
6.我们应该采用哪些战略
结构
1背景(S)
我们目前是大市场中的小企业
2冲突(C)
不知道潜力能否完全发挥,但知道我们还差的很远
3疑问(Q)
我们应采取哪些战略
目标是成为小市场A中的佼佼者
真正有吸引力的方法不多
关键看你采取哪一种
集中力量在小市场A能获得更大利益
7.我们存在问题吗
结构
1背景(S)
新的市场划分带来很大的变化
2冲突(C)
有看法认为这些变化对处于该行业中的企业不利
3疑问(Q)
该看法有无道理?为什么
没有道理。变化对行业有利
为什么
引起A的出现
促进B的发展
防止C的发生
实战案例
分支主题
分支主题
第9章 结构化分析问题
前言
分析问题的标准流程
1.收集信息
2.描述发现
3.得出结论
4.提出方案
把所有事实资料齐备才正式开始分析工作
很辛苦
比较好的方法是
建立诊断框架和逻辑树指导,来分析和引导思维
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而且简化了把结果构建成金字塔的工作
从信息资料入手
原始的早期的咨询业
不论客户存在什么问题,都从全公司,全行业分析入手
1.发现在该行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研究市场特点、“价格——成本——投资”特点,技术需求,产业结构和盈利能力
2.根据销售和市场地位,技术地位,经济结构,财务和成本决算,评估客户的有事和劣势
3.将客户的表现与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对比
4.提出抓住机遇和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
劳民伤财
结构化分析
行之有效的方法
重复传统的科学方法
1.提出各种假设
2.设计一项或几项重要的试验,根据产生的结果排除一个或多个假设
3.通过试验得出明确结论
4.相应地采取补救措施
强迫自己思考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这种技巧叫做外展推理,看附录1),之后就是重点收集资料,以证明这些原因或不是这些原因
只有假设自己已经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提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案
如何找出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呢
必须认真研究问题所在的领域结构
即界定问题框架中的序幕/切入点
为了深入进去,需要采用合适的诊断框架
诊断框架
用来帮你分析
非诊断性的逻辑树
帮你提建议
设计诊断框架
前言
设计诊断框架帮助你设想客户产生问题的领域的状况
这种设想最终会揭示出你的分析应该关注的要素或活动
采用“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分类方法找出原因
呈现有形的结构
任何一家企业或行业的具体领域都应该有清晰的结构
不同单位组成的系统
各自完成某项特定的功能
例
分支主题
分支主题
寻找因果关系
诊断问题的第二种方法
寻找具有因果关系的要素,行为或任务,得出最终诊断结果
1.财务结构
企业财务结构示意图
投资回报
贸易利润
销售收入
价格
预算的准确性
竞争性价格
产品成本
产品
质量
设计
产品适用范围
服务
技术支持
销售人员能力
交货配送
市场条件
国内市场
国外市场
竞争者
成本
可变成本
人工
每小时成本
工资
加班费
生产力
方法
产量
效率
工作方法
服务
燃料
动力
等
物料
原材料
辅料
采购价格
质量
损耗
固定成本
研发
销售
维修
工程
资产
净流动资产
股票
借款
现金
流动负债
固定资产
房屋
厂房设备
完成结构图后,接下来要决定的是问题出现在哪里,并分析各种资料,以便对每个问题做出是或否的答案
2.任务结构
树装示意图
一种更深入更明确的方法,用来表示企业必须组织实施的重要任务
这种方法的优势
发现问题所在后,可以立即确定采取何种行动方案
3.活动(行动,措施)结构
为了产生某种不希望得到的最终结果
比如:高成本或超长的安装时间
可以用树状图寻找必须采取的行动
诀窍在于设想所有可能赵成该种结果的原因,并按适当的层次分别联系起来
将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分类
前提是这种预先分类有利于中和分析各种事实
分支主题
诀窍在于,再上一层进行“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分类,并按照线索,进一步找出可能的原因,然后通过回答是与否,确认或排除其中一些原因
另一种分类方式是选择结构
分支主题
秘诀在于,把与销售有关的流程形象地呈现在各个分叉点上
要么正确,要么不正确。对结果进行分析后就能找的哦啊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支主题
该结构的好处是在于他的完整性,而且每个要素按照分析的前后顺序排列
排在前面的必须先于排在后米案的得到改进
把推销部门安排的井井有条之前,没必要去说服人们更经常地使用产品
广告针对的是错误的人群,就没必要去花钱推销
一旦建立诊断框架,你就可能运用这一神奇的解释性工具与客户交流,冲事实上和概念上向他说明公司的现状
该结构/系统倒是R1。他的现状如何(即公司的现状)
该结构/系统导致R1。从逻辑上分析,他在过去是什么样?(即你过去一直做得)
理想中的结构/系统导致预期的R2。他应该是什么样?(即为了实现目标你需要做的)
特别提醒
是与否问题的重要性,他们决定着“决定性试验”的作用
是与否问题的答案除了可以清楚第确认或排除对问题其作用的因素外,还能提前告诉你何时可以结束调研
使用诊断框架
前言
分支主题
分支主题
客户面临的问题
结构
分支主题
问题是工厂基层效率低和生产率低
其原因必然存在与工厂基层的作业和流程中
所以需要第一个诊断框架应该是对这些作业和流程的总的描绘
有针对性的去收集资料
咨询顾问只收集那些建立诊断框架必须的资料,以揭示目前经营活动的构成和互相关系,他就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一些很好的猜想(假设)。接下来,他只要去手机那些能证明或推翻他猜想的资料和信息
增长预测
部门管理目标
商业信息和管理需求
现有系统和流程
效率低的领域,生产率低的原因
控制差的原因
确保库存准确的措施,账簿——库存不相符的记录
现有资源,如何利用
分析的方法
咨询顾问绘制的系统流程图的一部分,是有效收集资料的基础
分支主题
可以以这个图为参照点,设想公司哪些地方存在不足
例如
订货和交货时间
是否承诺的交货时间没有竞争力?是否按承诺的时间交货
采购物品
采购原材料,零部件和辅料有无延误或成本过高的情况
库存物品供给
是否因为短缺而影响销售?手否因为外部存放而正价成本?
现有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能否满足预测的需求
系统成本
局部的管理控制有没有造成整个系统的失衡并正价其他部分的成本?
管理报告
订单状态和劳动效率报告能否起到必要的控制作用
如果存在不足,自己想发现什么,并相应地形成需要收集资料的问题
按照管理的观点,在开始工作之前,咨询顾问可先确定每件资料的来源,分派收集任务,指定时间表并估计收集的费用
这样有助于快速高效地找到问题的起因,提出适用的,甚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建议
对于没有敏锐洞察力的人,则可以用逻辑树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
建立逻辑树
前言
序列分析法
1.是否有问题
2.问题在哪里
3.为什么存在
4.我们能做什么
5.我们应该做什么
寻找解决方案
使用逻辑树可以从逻辑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能的方案
例
在第9章-设计诊断框架-寻找因果关系-财务结构中的企业财务结构示意图
其中一项过高的成本是直接人工成本
削减成本的方法示意图
削减直接人工成本
初始准备过程成本
生产部门生产每根香烟的成本
削减每小时成本
尽量减少加班时间
使用廉价劳动力
尽量减少工资支出
削减每百万根香烟生产时间
减少每台机器的人工数
提高机器运转速度
提高机器效率
包装部门成本
其他成本
对战略性机会进行展开分析
某欧洲小国业务增长的战略机会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经济正常增长带来的融资机会
弥补当前任务的不足
贷款向欠开发的市场部门倾斜
在公共部门的融资中发挥更积极地作用
通过承兑方式增加信贷
在公司各部门不断进行金融创新
在建筑业进行金融扩张
增加对建筑业的金融支持
为土地银行融资
为新住房计划提供全面综合的融资
为不断增长的欧共同体贸易和投资提供资金支持
参与该国越来越多的海外项目
增加与分支机构的业务往来
提供贸易融资和外汇融资
遵循“完全穷尽”的原则
寻找各组思想的缺陷
用逻辑树展示各组活动的组与组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方法,也可以用来对已经写完的文章进行逻辑分析
例
1项目建议书
建议书
分支主题
分析
上段文字晦涩难懂,是由于作者对内容缺乏清晰的认识,解决方法混乱造成的
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上段文字中包括的是不是“是非问题”,他和我们界定问题有什么关系
类似于“必要的存货投资水平是多少”这种问题的正确表述应该是:“现有的存货水平是否太高”或“我们是否需要现在这么多的存货”
理解了第8章解决问题的流程,就能明白后面表述的是为了判定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
存货成本太高R1,应该是其他数字R2.接下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这个数字是多少,这样才能判断目前的水平是不是太高
分支主题
假设该数字确实太高,树状图找出存货太高的原因
存货成本高的原因
订货太多
储存太久
设计合适的是非问题
中心管理系统是否正确下达订单
过期存货和滞销存货水平是否太高
首先我们要讨论的不是“是非问题”本身,而是咨询顾问为解决客户的问题所采用的方法
其次存在的问题是中心系统的存货占压了太多的运营资金
所以正确的表述应是
我们要确定你能否/如何降低存货成本
在现有的集中供货的条件下确定库存的合理水平,达到为客户提供服务的目标
确定通过改变流程,现有的存货水平能降低多少
确定能否通过分散供货,进一步降低存货水平
2比上一个更复杂的是非问题,为一家工厂减少能源消耗寻找可行办法
问题
分支主题
分析
减少能源消耗的方法
分支主题
问题789与主题无关。
问题126与修理现有设备以减少使用BTU有关。
问题34与采用新设备,减少使用BTU有关。
问题5与在现有设备上使用低成本燃料有关。
问题3与增加新设备,使用低成本然后有关问题10与总体缩减能源开支有关
记住:
所有各个组的思想最初都产生于头脑的分析活动
在你试图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你的分组思想可能来源于指导你的分析的某种结构
把你的思想和这些结构相对照,可以帮助你真是他们在逻辑上是有效的
是非问题分析
前言
建立诊断框架的过程有时候呗成为“是非问题分析”(issue analysis)
但是十分问题分析广义上指几乎所有的逻辑树,很不精确,造成不少人对使用诊断框架还是其他的逻辑树感到困惑,为此,我将对大家的困惑给以准确地解释
是非问题对困难的解决至关重要
因为他能给出直截了当的回达
能不能设计出鲜明的是非问题,决定着解决困难的努力能不能取得成效
所以,至少为了避免语言上的混乱,如果你只是罗列出客户担心的问题,建议使用“concerns”,而把“issues”留给提出是非问题时使用
是非问题分析之历史发展
“是非问题分析”是最早由麦肯锡公司发明的而一种在复杂情况下进行决策分析的方法
最早采用美国国防部使用的一些进行系统分析的复杂原则,目的是帮助城市的管理者在遇到下列情况的时候,清楚自己的选择,并树立对其决策之合理性的自信
需要作出紧急方案(如市政府应为中等收入家庭提供多少有补贴的住房)
不止一个方案有优点
存在很多变数,需要考虑的目标也很多
横梁结果的标准各不相同,还经常冲突
行动的最终结果可能对其他方面的决策产生显著影响
是非问题分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按先后顺序画出该政策领域的图解,表明每个阶段的主要决策变量(MVD)
包括影响没想活动的
环境
经济
管理
社会因素
然后对这些主要的决策变量如何影响目标的实现提出假设,并根据对目标实现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决策变量,决定应该做出那些决策
实际系统决策图
分支主题
仅以主要决策变量中的选择租房人的政策为例
它将直接影响住房申请的数量,并最终影响市政府考虑建设的单元的数量
因此选择租房人政策是一项关系到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关键决策,必须按下列标准格式进行方案可行性评估
对关键决策进行可行性方案评估
分支主题
虽然这是一种好方法,但由于过于复杂,一般人很难掌握,最终遭到弃用
是非问题分析的错误概念
例子-来说明一些咨询公司方法有些混乱
一家英国零售银行面临的问题进行结构化分析
问题:面临新的竞争
分支主题
某咨询公司要求其员工进行“立论分析”时,应遵循的步骤
1.从客户的问题入手
即我们在欧洲的战略是什么
2提出主要论点和次要论点
即必须回答是或否的问题
3提出假设
即对是非问题的可能答案
4确定回答这些问题需要的资料
5分派任务等
6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7检查结论和建议的有效性
其中有几处误解
1“是非问题”不应该来自客户的问题
而是应该来自导致R1的背景
客户的问题通长是对R2的反应
2从“客户的问题”到“主要是非问题和次要是非问题”有一个思维跳跃
我无法知道主要和次要是非问题来自哪里
也不知道如何判断我的是非问题列表是否完全穷尽
3论点和假设之间也存在混乱
没必要特意把“假设”列为第三步
因为不论该假设或不是该假设,对分析问题来说没有任何差别
4一些咨询公司把用来形成可供客户选择的解决方案,和描绘行动的可能结果的逻辑树,也成为是非问题分析
我们知道用逻辑树来形成备选决方案是很常用的方法,但把它称为是非问题分析,就可能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因为
是非问题分析所使用的逻辑树
诊断框架使用的逻辑树
第四篇 演示的逻辑
前言
采用何种演示形式,取决于内容的长短和针对的人数
信息短,针对人数少
采取书面备忘录或报告的形式,直接发给收件人,自行阅读
信息短,针对人数多
采用“要点备忘录”或“视觉资料文件”的形式,一边坐在一起讨论
信息长,针对人数多
采用幻灯片形式,用投影仪或电脑放映图像
在纸面或屏幕上展示你的思想时
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在视觉上,都要确保能加强组成金字塔思想之间的逻辑性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让读者或观众总是先看到逻辑关系的存在,然后才能理解他
结尾还有一些提示
以确保你的书面语或口头语能把意思尽可能清楚地传达给你的受众
第10章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前言
无论文章长短,都应该让读者能从字面上迅速理解和吸收其主要思想(观点,论点,建议等)
理想的文章,能让读者在30秒内,理解作者的整体思维构架,包括序言,中心思想,和关键句要点
写作长篇文章时,在页面上呈现金字塔层级的方法
多级标题法
作者倾向使用的方法
下划线法
数字编号法
行首缩进法
项目符号法
无论哪种格式,目的都是便于读者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以及所有各种类型的支持性观点
需要从一组观点转换到另一组观点时,一定要写过渡性的语句,免得太突兀
突出显示文章的框架结构
根据文章篇幅
文章很短
支持每一管间距要点的段落少于两个
只要加上下划线就会吸引读者眼球
文章篇幅较长
支持每一关键句要点的段落多于两个
通过“标题”介绍和阐述你的论点
多级标题法
基本方法
不同层次的思想(观点,论点,论据,建议)用不同的而标记区分
层次越低的思想离页面右端越近
同一层次的思想采用同一表现形式
例
分支主题
使用标题应注意的几点
1.每一层级的标题不可能只有一个
标题的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
一个标题代表的思想是一组思想中的一个,一组中所有思想共同解释或支持改组的整体思想
2.相同的思想(观点,论点,建议等)应使用相同的句型
每一组思想都是同一类的思想
为了强调这种一致性,一组中所有的标题都应该“对仗”
比如:一章中第一节的标题中第一个词是动词,那么该组其他各节标题的第一个词也应该是动词
例
任命以为全职的总经理
协调各项活动
实施各项改革
建立名曲的职权范围
根据支持的需要将饭店进行重新分组
安排专人负责海外业务
从指挥链中撤销所有委员会
在主要章节的组与组之间的思想有着一堵看不见的墙。因此,要强调的是同一组中各小节之间,而不是不同组的各小节之间的一致性
3.标题用词应该提炼思想的精髓
标题的作用是提示,而不是统领下文,因此应尽量简明扼要
4.标题与正文应分开考虑
标题更多是为了眼球而写,而不是为了头脑而写
很少有人仔细阅读标题,不能靠标题作为正文的一部分传递信息
整篇文章要做到及时没有标题,读起来也很顺畅
这一原则不适用于编号段落
编号段落是正文的必要组成部分
5每组标题应提前集中介绍
这样做的目的
为了说明该组标题将解释或讨论的主要论点,以及将要提出的思想观点
如果略去这一段,读者可能一头雾水,直到读到文章结尾才弄明白你在本节中想要证明的论点,而这时他已经忘了文章的开头部分了
千万不要
紧接着文章题目写每一章节的标题
不要姐姐这每一章的标题写每一节的标题
一定要
在大标题下有一段话,集中介绍下面标题的主要内容
6.不要滥用标题
所有规则中最重要的一条
只有当标题有主与说清楚你想传达的信息,有助于读者领会你思想的细节时才使用
通长没必要在每一节标题下再设分支
标题如果提炼的恰当,可以作为所写报告的目录、摘要。是另一个对读者有用的工具,使读者与作者的思维保持一致
千万不要
在报告中使用如“序言”“背景”之类的标题
标题是用来表示思想的不同层次的
下划线法
方法
分支主题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下划线发都是为了阅读方便和提高阅读速度
对于读者来说,只需浏览一边中心思想,各下划线句子,就能轻松理解整篇文章
这对作者有难度,要遵循很多苛刻的原则
1.必须严格使用疑问/回答结构
下一个层次的各个论点,必须而知只需直接回答上一层次论点提出的问题
这种格式不允许用优美的语言或详细的描述,应为会破坏对逻辑清晰明确的呈现
2.必须注意论点的措辞,说明论点的信息越少越好
如果读者必须费力的看完30个单词才能抓住论点,就很难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
当你发现自己的论点超过12个单词,或者包含不止一个主语和谓语时,就应该简化论点
3.必须坚决把论点限制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框架内
在演绎推理的链条中,永远不会有4个以上的论点
在归纳推理的链条中,不会超过5个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论点超过以上数字,你很可能没有对自己的论点进行分组,这时,你应该重新考虑归类和分组
数字编号法
优点
任何一个话题或建议都能方便准确的查找到
缺点
分散读者对文章整体或整节内容的灌注
如果修改文章时删去一个或几个段落,就需要重新编号
最好和多级标题配合使用
多级标题可以起到恢复记忆的作用
作为搜索的思考
“第四章第一节有关生产利润……”比“第四章第一节……”更清楚
后一种说法只有读者在找到了该章节后才能开始思考
任何一种编号体系都应该呈现文章中思想的实际层次
序言,总结性概括,连接性评论,次要论点的引言所在的段落不必编号
行首缩进法
重要原则
要用相同的句型表达观点
节省用词
思想易于理解
帮助检查是否说清楚了自己想说的内容
项目符号法
是首行缩进法的变形
分支主题
上下文之间要有过度
序言和正文之间的过渡性描述
让渎职知道已经论述的和下一步计划论述的内容
不要把两个章节在做什么连接在一起
应该把两个章节所说的内容,即主要思想观点连接在一起
讲故事
好方法
向读者讲述背景——冲突——疑问三部曲,自然地引出关键句要点作为故事的答案
不管介绍信故事位于文章中的那一部分,他都应该只包含读者已经知道与你一样也认为是真实的信息
承上启下
方法
从金字塔结构的前一部分中挑选一个词,一句短语或总结其中心思想,把它用在下一部分的起始句中
总结各部分内容
目的
尽量凝练地复述前文的主要论点和基调
得出完整的结论
只是心里需要
不要为读者总结文章的内容
而是要让读者产生一种恰到好处的情感
强烈坚持在文章的最后加上结论的话
应写一写能阐明所传达信息重要性的内容
说明下一步行动
不推荐写结论性段落的原因是
不容易写好
还不如不写
有一种情况必须写结论性章节
希望读者在最近的将来采取行动时
题目就叫“下一步措施”
唯一原则
读者不会质疑你写入该节的内容
逻辑上理所当然的
第11章 在PPT岩石文稿中呈现金字塔
前言
设计PPT演示文稿的人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原则
文字幻灯片应只包含最重要的,经过适当分组和总结的思想(观点,论据,建议等),叙述时应尽量简洁
演示文稿应图文并茂,使用各种图表(图,表或示意图)相配合
演示文稿应呈现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故事梗概和剧本
PPT包含两类幻灯片(占比)
文字10%
说明演示文稿的框架结构
强调重要的思想,观点,结论,论点,建议或要采取的措施等
图表(图,表,示意图)90%
阐明单用文字难以说清楚的数据、关系(图表)
设计文字PPT幻灯片
强调
只用你,演示者,才是表演的明星。屋子里所有听众最感兴趣的不是幻灯片而是你
幻灯片知识视觉上的辅助手段,作用是让演示更加生动
你说的和你在屏幕上演示的应该有明显区别
清楚你要说的内容
例子(差别)
讲稿
杰克逊公司的未交订货的数量一直非常高。在PMG业务领域,不能完全按订单供货,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市场份额下降
生产问题是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之一
供应链流程不连贯和管理不善,使生产问题更加复杂
供应链和生产流程缺乏紧密配合,难以解决未交订货问题,也不能集中保证重点客户和重点产品
文字幻灯片
现状
尚未交付的订货相当多
生产存在问题
供应链流程不合理
生产/供应链缺乏配合
好的幻灯片总是尽可能直接简单地传递信息
不把文字浪费在那些可以通过口头表达的转折性或介绍性语言上
幻灯片呈现金字塔中的主要思想
分支主题
清楚你要演示的内容
决定每一张幻灯片,指导性原则
1.每次只演示和说明一个论点
除非你想先列出摘要或列表中的一组论点,其他论点在接下来的幻灯片中在完全展开
2.论点应使用完整的陈述句,而不是标题性语言
销售前景
销售前景看好
不会让听众误解你的论点
3.文字应尽量简短
每张幻灯片不要超过6行或约30个单词
如果一张难以说清楚一个思想观点,可以用多张幻灯片
4.使用简单的词汇和数字
5.字号应足够大
32 是个好用的数字
最远一位观众到屏幕的距离除以32,就是可以看清的最小字号
可以反算出该字号能够适用的最远距离
6.注意幻灯片的趣味性
取决于
布局
字号的选择
颜色的运用
7.用逐级展开呈现,提高趣味性
提高趣味性和降低复杂性的一种方法,让幻灯片的各个部分逐一显示
可以边演示便解释,整张幻灯片不至于显得主次不分
设计图表PPT幻灯片
交流手段
视觉关系
可以用来介绍大量的数据和单凭文字无法传达的复杂关系
尽量简单易懂
也可能会随着演讲者展开观点而变得简单,但一份PPT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或两个这样复杂的图表
常见样式
饼图
条形图
柱状图
曲线图
散点图
图表回答的问题一般有5类
有哪些组成部分
分支主题
数量如何比较
与总数比较
相互比较
分支主题
随时间变化
有何变化/如何变化
分支主题
各项分布如何
分支主题
各项之间的相关性
分支主题
诀窍
确定你想用图表回答的问题,把答案作为图表的标题,然后选择最适合表现论点的图表样式
图表的标题一定要能直接传递信息
完整的句子
一个含有动词的短语
好的图表标题能立刻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你希望强调的数据方面
故事梗概
从金字塔结构到演示文稿我通常采用的做法
1.序言尽量写的详细
把每个词汇按照你希望的顺序写下来
保证没有遗漏
检查你回答的问题是否仍然是受众想问的
2.用写故事梗概的形式
每张幻灯片写作的顺序
从上往下依次为
1序言各要素
2关键句要点
3关键句下一层次的论点
3.初步决定你准备采用的呈现方式
只需要知道数据的类型和想要表现何种关系即可
4.准备好每张幻灯片的讲稿,确保整个演示像讲故事一样流畅
5.完成幻灯片的设计和绘图
6.排练、排练、排练
例子
金字塔结构
分支主题
幻灯片结构
分支主题
分支主题
推荐的书
安东尼·尹杰《有效演示:借助语言和视觉辅助演示表达思想》
effective presentation:the communication of ideas by words and visual aids
第12章 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
前言
做到条理清晰需要两个步骤
决定要说明的思想或要证明的论点
用文字表现
我们是通过图像而不是文字来进行理性思维的,因为这样效率更好
图像能把大量的事实总合成简单抽象的概念
过程
先有图像——作者把它复制成文字——读者反过来从文字中还原图像
画脑图(在大脑中画图像)
把图像复制成文字
做到条理清晰的有效方法
强迫自己想象各种思想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头脑里有了清晰的图像后,就能立刻把它转换成清楚的句子,读者也能马上理解和吸收,并在记忆中以图像的形式储存
附录
附录1 在无结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文版序
与人沟通时的三件事
谁是我的听众?
他们想听什么?
他们想怎样听?
为什么学习金字塔原理
我们希望解决问题时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便于组织交流,使成员能用统一的逻辑、结构和方式交流
金字塔原理基本概念
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的思考方式、沟通方式、规范动作
基本结构
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先 重要 后 次要
先 总结 后 具体
先 框架 后 细节
先 结论 后 原因
先 结果 后 过程
先 论点 后 论据
金字塔原理训练表达者
关注、挖掘受众的意图、需求点、利益点、关注点和兴趣点
详情说什么(内容)
怎么说(思路、结构)
掌握沟通的标准结构、规范动作
能达到的沟通效果
观点鲜明
重点突出
思路清晰
层次分明
简单易懂
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记得住
具体做法
自 上 而 下 表达
自 下 而 上 思考
纵向概括总结
横向归类分组
序言讲故事
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金字塔原理能够帮助你解决哪些问题
序
思考,表达,管理下属,解决问题
提高逻辑性,条理性,准确阐述思想
组织中的人使用相同的思路和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沟通效果好,效率高
思考
学会用右脑、左脑全脑思维
提高结构化思维能力
思考全,准,快
书面表达,公文写作
会挖掘读者的关注点,兴趣点,需求点,利益点
使用金字塔4个原则,搭建逻辑清晰地常用公文框架结构
通知
请示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报道
掌握写序言的四要素
归类分组的MECE原则
能够重点突出,逻辑清晰,简明扼要让人看得懂,愿意看,记得住
快速写文章,缩短写作时间,减少修改次数
口头表达
说话,演讲,讲课
使用金字塔基本原则,回答听众最常有的4类疑问
是什么
为什么
如何做
好不好
成为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的人
管理下属
考虑全面,周到,严谨;分配任务,设计流程不重叠无遗漏
培训师开发课程和讲课
使用金字塔原理搭建框架结构,组织素材,重点突出,逻辑清晰,通俗易懂
本书适合所有希望提高思考,讲话,写作,讲课,管理下属,解决问题的逻辑性,条理性,效果和效率的人
前言
条理清晰地文章都有清晰的金字塔结构(pyramidal structure)
金字塔结构中各种思想之间的几种逻辑关系
向上
向下
横向联系
想要写出条理清晰地文章,关键是写作之前,将自己的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并按照逻辑关系的规则检查和修改
例
金字塔结构组织思想
今天的会议改在星期四上午11:00开
对××和××更方便
××也能参加
会议室未被占用
金字塔原理可以用来界定问题,分析问题,可以用来指导组织和管理整个写作过程
本书的结构
1. 表达的逻辑
2. 思考的逻辑
4. 演示的逻辑
附录1. 介绍了 分析法 和 科学法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和区别
附录2. 介绍了序言中的各种常用模式
附录3. 详细总结概括了本书的要点,高度概括了金字塔原理的主要概念和思维技巧,方便读者快速查阅
第一篇 表达的逻辑
前言
对于受众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
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
然后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
金字塔结构组织的思想
首先表达主要思想,使受众产生某种疑问
而主要思想下一层次上的思想将回答这些疑问
第1章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
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
大脑将信息归纳到金字塔结构的各组中,以便于理解和记忆
预先归纳到金字塔结构中的沟通内容,都更容易被人理解和记忆
你应有意地将沟通内容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说话,培训,演讲,报告,述职,和写文章,总结,申请,方案,计划等
如何将思想组织呈金字塔结构
归类分组,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
金字塔结构才能满足大脑的两个需求
一次即以不超过7个思想,概念或项目
找出逻辑关系
奇妙的数字“7”
乔治·A·米勒论文《奇妙的数字7±2》
归类分组搭建金字塔
找出逻辑关系,抽象概括
提高一个抽象层次,将大脑需要处理的9个项目变成3个
这样就不需要记住9个概念中的每个项目,只需要记住概念分别所属的三个组
处于较高层次上的思想总是能够提示下面一个层次的思想
最有效的的表达方法是:先提出总的概念,在列出具体项目,即要自上而下地表达思想
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先总结后具体的表达顺序
受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
读者在接受信息时,总是在寻找一种能够讲所摄入信息联系起来的结构
为了保证读者找到的结构就是你希望他采纳的结构,你必须提前把这种结构告诉他——这样他就知道要寻找哪个共同点
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金字塔中的思想以三种方式互相关联——向上,向下,横向
纵向
文章中的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横向
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该组中的所有思想可以用单一名词表示
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为什么第二个思想放在第二位,而不是放在第一或第三位
详见第六章
组织思想基本上只可能有四种逻辑顺序
演绎顺序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时间(步骤)顺序
第一
第二
第三
结构(空间)顺序
波士顿
纽约
伦敦
程度(重要性)顺序
最重要
次重要
等等
第2章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不要幻想一坐下来就开始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首先你必须梳理你想要表达的思想
金字塔中的子结构能够加快你梳理思想的过程
主题和子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
各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
序言的叙述方式
纵向关系
能够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引导一种疑问/回答式的对话
这种纵向联系会迫使读者按照你的思路产生符合逻辑的反应
引起读者疑问,并回答疑问
回答式向读者传递他不知道的新信息
产生新的疑问,在下一个层级继续传达新信息
金字塔结构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使你只在读者需要的时候才提供相应的信息
使用这种方法,你可能会对这种观点持不同意见,但你能够很清楚地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原因
金字塔结构的巨大价值就在于,它迫使你在理清思路时,从视觉上使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清晰化
横向关系
表述必须有明确的归纳或演绎关系,但不可同时既具有归纳关系,又具有演绎关系
在组织思想时仅有的两种可能的逻辑关系
归纳
用同一个名词表示组中所有思想,如支持的原因,反对的原因,步骤,问题等
形式
法国坦克已经抵达波兰边境
德国坦克已经抵达波兰边境
俄国坦克已经抵达波兰边境
用归纳法就需要该组思想在逻辑上有共同点,并且可以用一个名词表述
演绎
有几个承前启后的论述组成
第一个思想是对当今世界上某种现象的表述
第二个思想是对该句子的主语或谓语所作的表述
第三个思想则说明了以上两种表述同时在设计上存在时所具有的隐含意义
从以上两个思想中得出的推论
形式
所有人都会死
苏格拉底是一个人
因此苏格拉底会死
用演绎方法就需要三段式的论述
文章需要回答的初始问题,可以通过序言(前言,引言)确定初始问题
序言的结构
为了保证文章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必须使文章能够回答读者头脑中已有的问题,或回答读者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短暂思考后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文章的序言可以通过追溯问题的起源和发展来确定这一问题
叙述形式出现
背景
时间
地点
背景中发生的某件事
冲突
使读者提出你文章将要“回答”的“疑问”
一旦你对该疑问的回答(即位于文章金字塔顶端的思想),就会使读者产生新的疑问,于是你就要在文章结构的下一层次上回答这些新的疑问
这三种子结构能够帮你找到构件金字塔所需的思想
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
确定某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表达那种信息
横向的演绎或归纳推理
判断你组织在一起的思想能否用符合逻辑的方式表达了信息
讲故事的序言
第3章 如何构建金字塔
开始写作时
你知道在你文章的金字塔结构的顶端将有一个包括主语和谓语的句子
你知道这个句子的主语就是文章的主题
这个句子是对读者头脑中已存在的某个疑问的回答
当(读者了解的)某个“背景”中发生了(读者了解的)某种“冲突”,就会引发读者的“疑问”,而回答这个疑问就是你写作的动机
自上而下的方法更容易
自上而下法
分支主题
步骤(方法一)
1.画出主题方框
知道
填上
不知道
跳到2
2.设想主要疑问
能确定读者的主要疑问
写出来
不能确定
调到4
3.写出度该疑问的回答
不清楚的话就注明你有能力回答该疑问
4.说明“背景”
你要证明你现阶段能够清晰论述该主要的疑问和答案
具体做法是
把要讨论的主题与“背景”相结合,做出关于该主题的第一个不会引起争议的表述
哪些表述不会引起争议呢
读者知道这一表述
根据以往经验很容易判断该表述的正确性
5.指出“冲突”
已经开始疑问/回答的对话了
6.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
对于“冲突”的介绍,应当直接导致读者提出主要疑问,否则应重新介绍“冲突”使之可以直接导致读者提出主要疑问
如果背景中的冲突与主要疑问对不上,这就需要你重新构思了
步骤(方法二)
1.提出主题思想
2.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3.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4.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5.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自下而上法
前提:你发现你还没有想清楚,无法构件金字塔结构的顶部
组织思想的步骤
1.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初学者注意事项
一定先搭结构,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一旦你着手将思想变成文字,你就不愿意进行必要的修改
不要试图将文章一下子都写出来
序言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的起点
按照这个顺序,你更容易找到冲突和疑问
先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
先整理出序言的信息,然后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金字塔结构中较低层次的思想上
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
你不该在正文部分才告诉读者过去发生的事
正文部分应当只包括思想
思想只能以逻辑方式互相凉席
序言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
读者可以容易的通过客观的第三方进行检验和证实
在关键句层次上,更易选择归纳推理法,而非演绎论证法
第五章中有更详细的说明
归纳法更容易被人理解
人们倾向的是按照思维发展的顺序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思维发展的顺序通常是演绎的顺序。但是,以演绎的顺序发展的思想不必一定要以演绎的顺序表达出来。大多数情况下你都可以将以演绎法发展的思想用归纳法的形式表达出来
第4章 序言的具体写法
序言,概述读者已知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文章将要回答的疑问建立联系
写文章就是序言
演讲就是开场白
序言的讲故事结构
序言可以用位于金字塔外部的一个圆圈来表示
意义
说明某种背景,这种背景引发某种冲突,从而引发某种疑问,而整片文章就是回答该疑问
为了让读者抛开复杂的思想,专注于你的话题。激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注意力:新奇,悬念,与读者本人相关
为什么要用讲故事的形式
读者思维杂乱,零散,必须感受到强烈吸引,才愿意暂时放弃其他思想,专注于你提供的信息
利用未讲完的故事产生的悬念效果
例:深夜,两个爱尔兰人在一座古怪的城堡中相遇
如果想给读者讲一个好故事,那么应该给他们讲一个他们已知道的故事,或是应该知道的故事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现象读者传递简单易懂,容易接受的信息,比让他们在混乱的思想中摸索,更容易使读者接收全篇的思想
何时引入背景
开始引入背景时,应先谈与文章主题有关的,且读者肯定回同意的内容
所有引出背景的句子都有一个重要特征
能够将你锁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为讲故事做好准备
例子:
能源公司正在考虑将采矿厂的铁矿石出口到杰克斯洛伐克的可行性
备忘录
任何大型医疗服务体系都收到资源日益匮乏的困扰,民营医疗服务体系也不例外
报告
根据考古发现,在人类历史最早的250万年中,人类唯一使用的人造工具都是实用性的:石器。
杂志文章
与其他人一样,当今商业社会中的经理人也是其自身文化的产品
图书
什么是“冲突”
冲突类似于讲故事推动情节发展的因素,能够促使读者提出疑问
并不总是具有不利的变化的含义
多数文章回答一下四种疑问
四种疑问
1
需要完成某项任务
发生了妨碍完成该任务的事情
我们应该怎么做
2
存在某个问题
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何实施解决方案
3
存在某个问题
有人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法
该方案是否正确
4
为什么没达到预期效果
行动未达到预期效果
采取了某项行动
例子
出自亨利·斯特拉格《管理中的里程碑》一书
分支主题
分支主题
为什么要用这种顺序
序言结构
1.背景(S)
业务多元化研究服务在过去五年中增长了40%
2.冲突(C)
无法证明我们的工作对客户有明显益处
3.疑问(Q)
如何确保多元化研究确实对客户有明显益处?
4.解决方案(A)
实施“公司发展项目”,以研究该问题
不同顺序产生的不同效果
标准式
背景——冲突——答案
开门见山式
答案——背景——冲突
突出忧虑式
冲突——背景——答案
突出信心式
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什么是“关键句要点”
或称:要点,核心观点,一级结论,一级论点,重要结论
如果篇幅过长,就应该列出关键句要点
可以让读者30秒内就能了解你的全部思路
文章较短就不用列出关键句要点了,可以将其作为段落主题句,并在主题句下画一条下划线,或加粗,使读者更容易注意到
根据经验,最好永远不要使用“背景”、“介绍”等词语作为某一章节的标题
因为这种标题所含的信息与其他标题所含的信息肯定不在同一个抽象层次上
与其他标题抽象的程度不同
仅列出主语,而不列出完整的思想,可能有危险,即关于该主语的思想无法形成明确的归纳或演绎逻辑论证关系
关键句应当是完整的思想,完整的句子
序言应当写多长
人腿的长度应当是多长
足以站到地面上
序言的长度应当确保在你引导读者按照你的思路前进之前,读者和你“站在同一位置上”
一般情况
序言需要2~3段
说明背景和冲突的文字可以长达3~4段
不能在长了
如果你在序言中就开始到处使用图表
那你肯定过分强调了已知事实
序言也可以一句话
例:你在1月15号发给我的信中问我……
你与读者平时关系越近,序言的篇幅就可以越短
但是再短的序言也必须能够提醒读者其持有的疑问
序言的长度与正文部分的长度不一定成正比,根据读者需要而定
关键句的要点是否需要用引言
关键句的每一个要点,都应该按照与序言相似(但简单的多)背景——冲突——疑问逐个引出
例:序言的结构
1.背景(S)
人们相信使用X工具将获得Y
2.冲突(C)
确实在使用X,但是只有其他人得到Y
3.疑问(Q)
为什么其他人获得Y
4.解决方案(A)
使用A+B+X
针对每个关键句要点的疑问都是“他是怎么起作用的”
你应当用一个能够更清楚概括要点本质的标题,还应当通过会孤独着一致的关于该主题的知识,以及该药店将要回答的疑问,逐渐切入正题,提出关键句要点
全文序言和关键句要点的引言的区别
读者阅读这两种序言时其思维所处的位置
全文序言
提示读者有关文章主题的信息
第一个关键句要点引言
提示读者这一主题为什么与全文的主题相关
其他关键句要点引言
向读者说明将要讨论的主题与前面已讨论的主题相关
写关键句要点引言时
你使自己意识到刚才已经将那些信息输入了读者的大脑
以及(从读者的角度考虑)读者还需要获得那些信息才能提出你的下一个要点将要回答的疑问
好的序言的原则
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些信息
不应当含有图表
序言必须包含讲故事的三个要素即:背景,冲突,答案
不一定按顺序,但是都要有
序言的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的需要
包含如:问题的背景与渊源,你与该问题的关联,你或他人之前对该问题所作的研究及发现,术语的定义等,但所有的信息都可以也应当用讲故事形式
全文的中心都依赖于读者提出的第一个疑问,或叫初始疑问。
有事很难仅凭序言部分的思考确定初始疑问,这时你可以看看素材。
任何时候你打算说明一些思想,是因为你认为读者需要知道这些思想。那么为什么读者应该知道这些思想呢,肯定是因为这些思想能够回答某个问题,这样通过倒推法你也能够想出一个合理的序言,并引出你要回答的疑问
序言的常见模式
回答四类问题的四种文章模式
对应关系
1
发出指示式
我们应该如何做(将如何做/是如何做的)
我们应该做什么
2
请求支持式
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
3
解释做法式
我们应该如何做
4
比较选择式
我们应该做什么
*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四种模式
发出指示式
目的是要求或告诉某人做某事
疑问是隐含的
例1
背景
我们打算做X
冲突
需要你们做Y
疑问
我们如何做Y
例2
背景
你做X
冲突
必须按照Y方式进行
疑问
什么是Y方式
请求支持式
要求批准经费的申请
读者的疑问必定是“我应该批准这一申请吗”
疑问通长是隐含的
结构
背景
我们遇到一个问题
冲突
我们的结局方案需要——美元的经费
疑问
我应该批准吗
为了使经费申请得到支持,通长有3~4个标准理由
解决该问题刻不容缓
详细说明了存在的问题
此方案能够解决该问题(此方案是多种解决该问题方案中最好的一种)
详细说明了解决方案
采用该方案后能节约成本(或其他合理的财务方式)将超过此方案支出的成本
通常的财务分析
我们还可以得到其他好处
此方案爱将创造新的业务机会,但这一要点并不是总成立,如果成立也要包含进去
解释做法式
写作的目的是因为某人遇到了问题,而你要告诉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句要点结构是有关“步骤”
必须做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例子
1
背景
必须做X
疑问
还未做好做X的准备
冲突
如何做好准备
2
背景
你们目前的系统是X
疑问
该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冲突
如何改进,使其正常工作
比较选择式
方案间的对比
序言写法
背景
我们希望做X
疑问
我们有各种不同的做X的方案
冲突
哪一种方案最合理
一旦选择了某种方案,回答“为什么此方案优于其他方案”这个疑问的两种组织关键句要点的方法
第一种
选择方案C
方案C比方案A和B实施更快
方案C比A和B成本更低
方案C更容易实施
第二种
选择方案C
方案C在各方面都很合理除了……
方案A不合理因为……
方案B不合理因为……
对疑问的回答
选择哪种方案取决于你希望达到的目标
如果你希望取得稳定的销售额,就选A
如果你希望快速的获得利润,选B
如果你希望袁工安心工作,选C
以咨询为例
项目建议书
结构
背景
你遇到一个问题(用1~2句话来描述该问题)
冲突
你已决定请第三方版主解决此问题
疑问
你是我们应该聘请来解决问题的第三方吗?
对于疑问永远都是肯定的
关键句的四部分
我们理解该问题
我们有解决该问题的合理方法
我们在应用此方法上有丰富的经验
我们的项目安排非常合理
项目进度小结
每个阶段结束后与客户或上级进行交流的正式文件,一般可以在此基础上形成最终报告
除了第一份项目进度小结,其他的都是相同的结构
第一份
背景
我们一直在处理X问题
冲突
我们告诉过你,分析的第一步是确定Y是否成立,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这一步
疑问
你们发现了什么
第二份
背景
我们在上一份项目进度小结中已经告诉过你,你们的生产能力存在问题
冲突
你说你们认为这不会是一个长期问题,因为你们认为你们所面临的竞争很快结束。你要求我们调查情况是否确实如此,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基本调查
疑问
你们发现了什么
回答
我们发现你们仍然存在生产能力问题,而且情况比以前更严重
序言的意义
序言中的故事能够使读者就作者对北京的独特解读具有真实感,而实际上这种解读的本质,就是对相关事实进行有倾向性的选择。
这种真实感限制了读者对背景进行不同解读
例如律师开场白总是希望将陪审团的思维限制在某个框架下,从而陪审团只能在这个思维框架内评判律师提出的证据
讲故事还能使读者感到作者得出的结论的逻辑必然是正确的,从而减少读者对文章随后的思路提出反对意见
第5章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前言
金字塔中的思想以三种方式相互关联
向上
向下
横向
层级关系
思想1
思想2
思想3
思想4
这两种推理方式是建立思想逻辑关系仅有的两种模式
演绎推理
是一种线性的推理方式
最终为了得到一个由逻辑词“因此”引出的结论
演绎过程中上一层次的思想是对演绎过程的概括,重点是在演绎过程最后的结论
每个思想都由前一个思想导出
例子:
鸟会飞
我是一只鸟
因此我会飞
我会飞,因为我是鸟
归纳推理
将一组具有共同点的事实,思想,或观点归类分组,并概括其共同性(或论点)
例子
波兰将遭到坦克进攻
美军坦克已经抵达波兰边境
德军坦克已经抵达波兰边境
俄军坦克已经抵达波兰边境
演绎推理
说明
因为演绎推理比归纳推理更容易实现,人们在思维时会更多地使用演绎推理
是人们思考问题时候常用的方法
用于写作的时候比较笨拙,繁琐
步骤
常被解释为具有三段论的形式
由一个大前提和一个小前提推导出一个结论的论述形式
我将演绎推理看成是需要完成以下三个步骤
1.阐述世界上已存在的某种情况
2.阐述世界上同时存在的相关请款。如果第二个表述时针对第一个表述的主语或谓语的,则说明这两个表述相关
3.说明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隐含的意义
也可以是以下三个步骤
1.出现问题或存在的现象
2.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
3.解决问题的方案
例子
分支主题
应用
在金字塔底层仍使用演绎法,但直接回答了读者的问题。所有关于同一主题的信息都集中在一起,不用主题之间的思维界限非常明确
写作时呈现思想的顺序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效果
最好先说明行动,再说明原因
因为读者最关心要采取哪些行动
当然在极少数情况下读者也可能关心采取行动的原因
尽量将演绎推理放在金字塔较低层级上,尽可能减少在推理过程中其他信息的干扰
金字塔较高层级上尽量使用归纳法,比较容易理解
例子
分支主题
在连接演绎推理时需要记住
演绎推理的过程不要超过四个步骤
推导出的结论不要超过两个
归纳推理
需要创造性思维
比演绎推理难
使用归纳推理进行创造性思维需要两项技能
正确定义该组思想
准确识别并剔除该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相称的思想
步骤
进行归纳推理时,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能够表示改组所有思想的名词
必须是单一名词
改组思想中必定有两个以上该类思想
两者之间的区别
重点
当你进行演绎推理时,推理过程的第二个思想必须是对第一个思想的主语或谓语的评述。
如果不具备这一特点,就不是演绎推理而是归纳推理,你就应当能够用一个单一名词来概括这两个思想,以检验你归的类,分的组是否恰当
例
日本商人正在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美国商人将很快进入中国市场,必将进一步促进日商的行动
演绎关系
美国商人正在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归纳关系
注意:
在归纳过程中,通长需要保持主语不变改变谓语,或者保持谓语不变,改变主语
新闻和思想之间的区别
无法根据这些事实得出更具概括性的观点,写出这些句子就是为了传递新闻
新闻在表达作者思想的文章中没有意义
只有在某一组中的思想用归纳法(具有类似的主语或谓语),或演绎法(第二点是对第一点的评述)适当关联时,才能合理地从中概括出较高层次上的思想。
如果句子之间没有相同点,就无法得出结论,那么这些句子也就根本不属于这篇文章
在演绎和归纳之前先告诉读者你的主题思想,以使读者能更容易的跟上你的思路
大脑对归纳论述和演绎论述的完整性有一种预期,读者的这种预期使读者将思维投射到“前方”,预测作者的下一个句子。如果读者预期的结果与作者实际表述不同,读者就可能感到困惑,不解,烦躁。
第二篇 思考的逻辑
前言
两种常见的错误
仅仅因为可以用同一个名词概括,而将关联性很小的思想排列在一起(如“10个步骤”“5个问题”等),实际上这些思想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
金字塔结构顶端的中心思想,使用的是“缺乏思想”的句子(如“该公司存在五个问题”),而非具有揭示性观点的句子
罗列
罗列是一种普遍的倾向
应当进一步思考,以保证每组中的各个思想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内在的逻辑关系,然后明确的说明这种逻辑关系隐藏的意义
认真研究各个组的思想是思考过程的重心
艰难的工作
经常被忽略
本篇重点
如何才能从原文罗列的信息中,整理出修改后罗列的结论
实用技巧
首先要找出将这些思想联系起来的逻辑框架并确定其逻辑顺序(见第6章“应用的逻辑顺序”)
然后概括总结出各组思想的隐含意义——即所谓的归纳跃进(见第7章)
这一篇有难度,但是想要了解自己的思维就必须掌握冷静思考的技巧
第6章 应用逻辑顺序
金字塔原理的第二条规则规定
所有列入同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具有某种逻辑顺序
保证列入同一组中的思想确实属于这一组
防止遗漏任何相关的思想
1.你已经将一些思想归集到一起,并用“步骤”之类的名词描述他们的共性
2.但是你还必须将这些思想按照第一,第二,第三的顺序排列
3.否则就不能确定这些思想确实属于同一过程
4.也不能保证这些思想是该过程的全部步骤
目标
需要掌握选择逻辑顺序的方法,以及判断你的选择是否正确的方法
大脑的归纳分组分析活动只有三种
1.时间(步骤)顺序
结果
原因1
原因2
原因3
2.结构(空间)顺序
某公司
部门1
部门2
部门3
3.程度(重要性)顺序
所有问题
这3个问题
其他问题
如何用这些知识检查你的思路
时间顺序
两种情况
该组思想可以使实际的行动步骤或行动性的思想(如:建议、目标等)
罗列思想时难以区分原因和结果
也可以是大脑中隐含的思维过程得出的结论
没有认识到思维中已经包含了某种逻辑过程
根据结果寻找原因
写作时常见问题之一就是无法区分原因和结果
原因是某个流程过长,包含许多步骤,存在多个层次的原因和结果
建议每组思想最好不要超过4个或5个
例:如果说明“十诫”中一部分是“对上帝之罪”,另一部分是“对人之罪”。要比逐条列出“十诫”更容易让人理解
解决办法
1
虽然步骤需要按照顺序进行,但这些步骤不处于同一个层次上
在总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具有完整结构的子过程
将子过程剔分出来,可以使作者实际想表达的思维更清晰
2避免因果关系错误的方法
假设自己采取了文中提到的每一项行动,并想象一下采取每项行动之后产生的结果,就可以判断你必须采取的某项行动,是俄日了在时间上先于另一项行动,还是为了实现另一项新行动
揭示是隐含的逻辑思路
你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基于某个隐含的逻辑过程
强迫自己重新考虑整个过程的做法,能够使你知道如何通过提问检查其他人的思路
例子
原始
传统的投资评估的重点——比较未来的收益和可能的成本
1.通常在技术上不可靠
2.基于简单化的概念
3.结果可能造成误导
分析
检查逻辑顺序,发现时间顺序是思想的根本顺序
而第三点应列为主题思想,因为这是其他两项行动的结果
检查从第一点到第二点的逻辑顺序时,还应当想一下作为该组思想分组基础的逻辑过程
提出适当的概念
基于该概念开发的一种技术
应用该技术
原文作者评述了推理过程的第一个步骤和第二个步骤,但是没有提第三个步骤
原因可能是
1.因为人们应用该技术的方法没有什么问题
2.作者遗漏
我们认为作者遗漏的可能性大
改正后
传统的投资评估的重点可能造成误导
1。基于简单化的概念
2.通常在技术上不可靠
在检查作者思路时,如果逆向追溯到作者思路的源头,你就该问一句:人们应该用该技术的方法是否有问题
结构顺序
什么是结构顺序
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物时的顺序
"某事物"可以是真实的,概念性的,物体,过程
这个事物必须被合理地划分入不同的部分(不同的组)
创建逻辑结构
保证划分后的各部分符合以下要求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没有重叠,有排他性
mutually exclusive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没有遗漏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通常有3种划分组织活动的方式
根据活动本身
如:研发,生产,市场营销
强调活动本身,各部分展现的是一个逻辑过程,采用时间顺序
根据活动发生的地点
如:国家东部,国家中西部,国家西部
强调地点,各部分呈现的是地理状况,采用结构顺序
根据针对特定产品,市场或客户活动的集合
如:各事业部,各业务单元,轮胎部,硬件部,体育设备部
强调与某一产品或市场有关的活动,那么划分就是一种归类。采用重要性顺序
判断重要性的标准可以使任何排序标准
描述逻辑结构
一旦建立起逻辑结构,就可以按照自下而上,自左而右的顺序一词描述各个部分
修改逻辑结构
人们在处理逻辑机构时经常会想象与之相关的逻辑过程
尤其是对已有结构提出修改建议
不能按重要性顺序排序,也不能按时间顺序排序,各方面同等重要。在此种情况下,修改逻辑结构最适合的顺序,在白纸上画出各个部分,向读者呈现时使用的顺序
用结构顺序概念检查思路
树形图
分支主题
分支主题
可以向树形图中添加项目
程度顺序
创建适当的分组
重要性顺序
明确指明每组中的项目(思想,观点,问题等)具有共同特性,确保将所有具有该特性的项目(思想,观点,问题等)列入该组
在每组中,根据各个问题具有该特性的程度高低排序
最具有该特性的问题排在第一位
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
有时反过来写有更大的情绪冲击力
识别,调整不适当的分组
先简单整理出大致类别,仔细检查作者思路
类别如何排序
取决于讨论的是什么
编制报告的过程
阅读报告的过程
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
分支主题
分支主题
检查某一分组是否恰当
手段
检查逻辑顺序
方法
1.快速浏览一遍该组中的所有思想,能否发现某种逻辑顺序(时间,结构,重要性)
2.如果不能,你能否发现这种分组的基础(过程,流程,结构,类别),并采用某种逻辑顺序
3.如果某组中所列的思想很多,你能否发现它们具有某些共同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将思想归纳,分组,然后使用逻辑顺序
如果分组恰当,完整,就能推导出一个逻辑结论,详见第7章了
第7章 概括各组思想
金字塔原理的第一条规则
位于金字塔结构每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思想的提炼,概括
原因是,上一个层次的思想,实际上都是从下一个层次的思想衍生,提炼,总结出来的
如何得到上一层次的思想
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
以改组思想的最后结论为主体做总结,概括就可以得出上一个层次的思想
通过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
上一层次的思想必须说明该组思想间的关系所代表的意义
概括各组思想的行为就是完成思考的行为
确保思想属于同一组,应抽象,提炼,概括思想精华
反例
该公司应当确立3个目标
该公司存在2个问题
我们建议进行5项改革
总结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
枯燥乏味,难以吸引读者注意力
这种句子会掩盖思考不完整的事实,是你错失了一个进行有逻辑性和创造新思考的绝好机会
对一组思想进行严谨的提炼,概括,总结,必然能够推动思维的发展
如果已经得出了一个概括性的思想,可以用两种方式延续思路
对其做进一步的评论
演绎法
找出与之类似的思想
归纳法
分支主题
例
未提炼概括
该公司存在两个组织问题
1
2
提炼概括
该公司的主要组织问题是没有充分授权
1
2
3
4
当明确指出公司存在的问题后,他就可以将思维的重点转移到找出解决的方案上
如何进行正确的概括
首先检查改组思想的分组基础,保证其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即:逻辑顺序呈现的是一个有效的过程,结构或分类
然后你需要确定准备得出的概括性思想的语句类型
可以是行动性语句
告诉读者要做什么事
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动作,步骤,流程)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标)
可以是描述性语句
告诉读者关于某些事的情况
概括描述性思想(介绍背景,信息)时,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共同点的意义)
论证的形式决定概括的过程
演绎推理
论证
1
2
3
概括,总结性语句
归纳推理
论证(能产生结果的各种行动)
1
2
3
类别(具有共同点的各种信息,论据)
1
2
3
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难点在于行动性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
任何一组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行动性思想,加上其产生的结果,就能够形成一个独特的封闭体系
根据行动性思想产生的结果分组
结果
结果
结果
结果
1
2
1
2
1
2
理顺思路,轻松表达,判断自己是否遗漏了任何行动
在将各行动(步骤流程等)联系起来之前,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
找出明显的因果关系组合,尽量将每一组中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下
直接从这些行动,步骤,流程,,总结,概括行动的结果,目标
总结句要是用明确的词语/语句
因果关系组成的多层级结构中
没有重叠
完全穷尽
判断是否完全穷尽时
必须明确指出期望这组行动能实现的结果或达到的目标
一种有效的方法
想象一个真实的人确实采取了这些行动,以便了解他所能取得的结果,然后根据这一结果修改行动性思想的措辞
说明行动的措辞必须明确
例子
1
加强地区作用
赋予各地区制定计划的权利
2
减少应收账款
建立应收账款追收机制
3
评估管理流程
研究管理流程是否需要调整
4
改进财务报告
建立能够预测变化的系统
5
制定明确的长期战略
处理战略问题
6
根据员工的能力安排合适的岗位
重新配置人力资源
可以看到修改后的句子比修改前容易理解了,因为修改后的句子鞥能够使大脑产生某种形象
这种将结果明确化的方法对作者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能够促使作者进行更深一步思考
意义
一旦你明白你希望公司达到的明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追收逾期应收账款的机制,你就可以回过头来想一想,这两个步骤是否足以建立这样的机制。我想至少你还应当加上某种后续的步骤,也许是“要求销售部门不再向长期未付款的客户发货”
除非你是用的语言达到了要求,否则你根本无法客观判断你列出的行动步骤,是否半酣了所有应当包括的步骤
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
多数人说明一些列行动步骤时,倾向于使用它们希望读者也是用的顺序
这样做会使他们把原因和结果都放在一个层次上
掌握一种方法
看到不同的行动,步骤,流程时,要有意地区分其层次,以便每一个层次上的行动步骤不超过5个。这样可以是你更容易看清某一过程的总体结果,也可以是你在总结概括“结果(目标)”时,考虑采用较少的行动步骤
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
同一层次
如果你希望读者在采取下一项行动之前先采取某一行动
行动1是行动2的下一个层次
如果你希望读者采取行动1以便产生行动2
组织各种行动,步骤等位移合理的方法,就是根据其产生的结果归类分组
重要的例子
为一家企业培训其员工的战略规划能力
分支主题
分支主题
直接概括行动的结果
最难的
总结概括其结果(效果)
用规则衡量你的每一步思路
该组行动,步骤之间必须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
总结概括性语句,必须说明完成个行动步骤后导致的直接结果,且措辞必须明确,具体
先用明确的语句表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然后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再直接从各行动,步骤,流程等,总结概括出行动的结果
例子
例子1
原文
为了提高在伦敦市场上的股票销量,我们应当:
按地区,按客户的收入潜力,将客户排序
确定希望在各个地区达到的市场占有率
相应调整销售力量的分配
分析
想
做这些事情的目标不明确,因为即使我多买了一份股票,也算是提高了销售量
提出疑问
如果我对客户收入排了序,确定了市场占有率,也重新调整了销售力量,将会得到什么结果呢?或者说,我不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呢?
总结概括性语句
为了提高伦敦市场上的股票销售量,我们需要将资源重点集中在潜力大的客户身上
怎样做到这一点呢
比原文好的原因
提出了一个观点,原文只是一个缺乏思想的句子
这个句子迫使读者提出“怎样做到”的疑问,更容易理解作者随后提出的观点
例子2
原文
为了改善蓝领阶层的培训状况
应向企业决策层表明政府非常重视对劳动力的培训
应设计一个培训课程的总体框架,让培训讲师准备
应通过劳动者向上施压
分析
1.找出每个句子的核心
应设计一个培训课程的总体框架,让培训讲师准备
培训者
应通过劳动者向上施压
劳动者
应向企业决策层表明政府非常重视对劳动力的培训
企业决策层
2.问自己:为什么我们只讨论这三个主题,而不包括其他的?这些主题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是:这三个主题似乎都是培训体制中的参与主体
3.接下来看每个句子是怎样对格子的参与主体采取行动的
子主题 4
应向企业决策层表明政府非常重视对劳动力的培训
企业决策层
向其表明重要性
应通过劳动者向上施压
劳动者
通过其施加压力
应设计一个培训课程的总体框架,让培训讲师准备
培训者
为其设计总体框架
4.三种情动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是:他们都是某种推动因素
总结概括性语句
为了改善蓝领阶层的培训状况,我们必须提供一些推动因素,促使培训体制中各参与主体支持培训。
我们应当怎么做
比原文好的原因
更有意义,能引导读者按照你的思路去理解
能够使你检查行动步骤是否完整,全面
例子3
原文+分析概括
产品开发面临的问题
1.如何将公司和市场希望该产品应具有的功能,融入产品开发过程
开发适当的产品
3.如何缩短产品开发时间,同事考虑到营销人员的需求
高效完成
2.如何针对不同项目安排和分配公司的资源
合理分配资源
4.如何组织和管理公司的研发资源,以满足投产时间的要求
及时完成
6.如何促进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在产品开发方面的合作
研发/管理人员合作
5.如何使公司内外了解有关信息,以尽量提高产品上市的力度
有效营销
完成了这三个步骤我们将得到什么
我们将抢在别人之前推出市场所需的产品,并达到最高的销量
缩短研发周期是首要任务
作者希望表达的思想如下
产品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我们能否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应对市场需求(我们如何迅速有效地应对市场需求)
1.我们能否发现市场需要的适当的产品
2.我们能否缩短产品上市前不必要的时间延误
3.我们能否进行有效的营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销售量
找出个结论之间的共性
前言
描述性思想通常可以用“原因”,“问题”,“结论”之类的单一名词表示。将此类思想分类的基础,这些思想具有某种共性
第6章的例
三千个问题
其中三个问题
其他2997个问题
第一步
将这三个问题归为一类
大多数人都止步于此
第二步
通过找出这些思想之间的共同点,证明这些思想确实属于同一类,而有理由将其与其他思想区分开
第三步
明确说明这些思想之间的共同点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即要提出一个新的思想
从一系列思想中得出推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找出想这些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结构上的共性
2.寻找这些思想间更密切的联系
3.完成归纳跃进,概括出主题思想
找出结构上的共性
思想具有某种共性的要求
针对同一类主语
针对同一类谓语(动作或对象)
具有同一类隐含的思想
必须记住
入股哦你无法在一组被列为“问题,原因,或结论”的思想中找出明确的逻辑关系,那么这组思想中必定存在问题,你也必须重新进行思考
寻找更密切的关系
找到适当的概括性语句
主要价值 是可以帮助你发现自己的真实思想
还可以将作者的思路提前告诉读者,使读者做好准备,以便于更快的理解坐着的思想,更有把握信任作者的思路
减少文章的枯燥感,增加阅读者的兴趣
归纳跃进
有些具有共性的句子所隐含的意义难以被揭示出来
想象该组思想之间关系的来源,则是为归纳跃进准备的“跳板”
完成提炼总结概括的完整思考过程
人们在难以得出明确结论的时候,很容易写一句“缺乏思想”的句子应付了事
如果你确定你的推理过程是有效的,你也可以使用一个不是很精确的概括性语句
本章可以了解到的内容
内容
不能简单的把一些列思想堆放在一起
并假定读者能够看出其中的意义
每一组思想都隐含着一个总结性的思想
这个思想能够呈现该组思想间本质的关系
你应当首先使自己明确了解各组思想之间的关系
然后向读者指明这种关系
任何一次分组时,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只列出了这些思想,而不列出其他思想?”
这些思想具有某种共性,而且是以这种凡是想回关联的仅有的一些思想
在这种情况下,改组的概括性思想,应当是改组思想的共性所隐含的意义
这些思想都是为了实现某一结果而必须同时采取的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改组的概括性思想,应当标明采取以上行动后产生的直接结果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