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学
2020-04-14 10:38:30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关于口腔医学牙周病的一些知识的总结,供大家参考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指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各种疾病
牙龈
游离龈/边缘龈
游离龈与牙面之间形成的间隙称龈沟
正常探诊深度不超过3mm
附着龈
表面有橘皮样的点状凹陷,称为点彩
点彩是健康牙龈的特征
附着龈宽度——从膜龈联合至正常龈沟底的距离
龈乳头/牙尖乳头
龈谷是牙周病的易始发处
牙周膜/牙周韧带
子主题
子主题
牙槽骨/牙槽突
牙骨质
牙周病
概述
成年人(35岁以上)常见
累及多个牙
对称性、牙位特异性
慢性牙周炎最常见,有快速发展期(95%)
牙周支持组织破坏
不可逆
主要症状
牙龈炎症
龈沟液增多、龈沟探诊出血
牙龈颜色变化
牙龈外形
牙龈质地
探诊深度
健康牙龈的龈沟探诊深度不超过2~3mm
龈袋或义齿周袋是区别牙龈炎和牙周炎的重要标志
龈缘有糜烂或肉芽增生
龈沟或牙周袋溢脓
牙周袋形成
根据形态以及袋底位置与相邻组织的关系
骨上袋
骨下袋
按累及牙面的情况
单面袋
复合袋
复杂带
牙周附着丧失
是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结果
附着丧失程度计算
附着水平=釉牙骨质界→袋底
附着水平丧失程度=釉牙骨质界→龈缘
两釉牙骨质界相减(上-下)
牙槽骨吸收
牙槽骨破坏形式
水平型吸收——形成骨上袋
垂直型吸收/角形吸收——形成骨下袋
凹坑状吸收
反波浪形骨吸收
正常牙槽嵴顶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为1~2mm
程度
1度:根长≤1/3
2度:1/3<吸收<2/3
3度:根长≥2/3
晚期伴发病变
牙松动
牙移位
牙周病的检查诊断
病史采集
牙合与咬合功能检查
牙合的检查
早接触的检查
干扰时的检查
食物嵌塞的检查
牙周组织检查与诊断
口腔卫生状况
菌斑指数
直接观察法
牙菌斑染色法
碱性品红
子主题
牙石检查
其他刺激物检查
牙龈检查
牙龈炎症
牙龈指数
0、1、2、3
改良出血指数
探诊出血
牙龈缘位置
牙龈色泽的变化
牙龈的剥脱性病损
牙周袋探诊
目的
有无牙周袋和附着丧失
探测深度和附着水平
工具
牙周探针
力度
20-25g
意义
附着丧失比袋深更有意义
附着水平检查
附着水平
釉牙骨质界到袋底的距离
附着丧失可以表示牙周组织破坏程度
牙松动度检查
Ⅰ度:1mm以内或颊舌向松动(内外)
Ⅱ度:颊舌向及近远中向移动,动度1~2mm(内外+左右)
Ⅲ度:颊舌向及近远中向、垂直方向移动,动度>2mm(内外+左右+上下)
X线检查
正常牙周组织
牙周病X线
始动因子
牙菌斑
牙龈病
指发生在牙龈组织的疾病
分类
菌斑性牙龈病
菌斑引起牙龈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无深部牙周组织的破坏
慢性龈炎/边缘性龈炎/单纯性龈炎
龈缘炎
青春性龈炎
妊娠期龈炎
药物性牙龈肥大
非菌斑性牙龈病
许多疾病出现在牙龈上的表征
病毒、真菌
全身疾病在牙龈的表现
遗传性病变
牙周炎
指累及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性疾病,是我国成人丧失牙齿的首位原因
分类
慢性牙周炎
最常见
轻度
牙龈炎症。探诊出血
牙周袋≤4mm
附着丧失1~2mm
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1/3
有或无口臭
中度
牙龈炎症,探诊出血
4mm<牙周袋≤6mm
附着丧失3~4mm
牙槽骨水平或角形吸收超过根长1/3,小于1/2
牙有轻度松动,多根牙根分叉轻度病变
重度
牙龈炎症明显
牙周袋>6mm
附着丧失≥5mm
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1/2
有牙周脓肿,牙多有松动,多根牙多有根分叉病变
侵袭性牙周炎
牙龈炎与早期牙周炎的对比
牙周病的基础治疗
菌斑控制
龈上洁治术
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
刮治器以0°角放入牙周袋
刮治器进入袋底、牙石的根方
改变角度,与根面成80°角
向冠方用力,刮除龈下牙石
牙合治疗
找到
定位
消除
食物嵌塞的牙合治疗
松动牙固定术
显示方法
薄而无色,肉眼不可见
樱桃红/碱性品红
记录方法
菌斑百分率
基本控制/控制良好
控制方法
水平颤动法/Bass法刷牙
牙线
牙间隙刷
治疗目的
控制菌斑,消除炎症
恢复牙周组织功能
恢复牙周组织生理形态
维持长期疗效,防止复发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