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骨骼肌生理
2020-04-26 16:55:42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运动生理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骨骼肌收缩
形式:等张收缩、等动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超等长收缩
向心收缩: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张力增加出现在前,长度缩短发生在后
1、等张收缩:肌肉张力在肌肉开始缩短后即不再增加,直到收缩结束
2、等动收缩/等速收缩: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速度,且外界阻力与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相等。
训练一般采用专门仪器
训练一般采用专门仪器
等张与等动收缩区别:等动收缩在整个运动范围内都能产生最大肌肉张力
3、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静力性收缩),不能克服阻力做机械功
(1)试图拉起不可能拉起的杠铃时(2)保持一定体位时。
(1)试图拉起不可能拉起的杠铃时(2)保持一定体位时。
4、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例二头弯举下降的过程
5、超等长收缩:先离心或拉长在向心收缩(肌肉发力突然)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有肌肉在离心收缩中
被拉长的速度和长度决定;速度比长度更为重要
被拉长的速度和长度决定;速度比长度更为重要
1、离心收缩时产生最大张力
2、等动和离心收缩肌分机电值与肌肉张力成正比
3、肌肉李欣消耗能量低于向心
4、肌肉酸疼:离心>等长>向心
骨骼肌收缩的力学表现
绝对力量与相对力量
绝对肌力:某一块肌肉做最大收缩时所能产生的张力,横断面积越大绝对肌力越大
绝对肌力不能反映每条肌纤维力量大小 一般情况体重越大绝对肌力越大
绝对肌力不能反映每条肌纤维力量大小 一般情况体重越大绝对肌力越大
相对肌力:肌肉单位横断面积所具有的肌力
例:某块肌肉绝对肌力60kg横断面积20cm 相对肌力=60/20=3(kg/平方厘米)
例:某块肌肉绝对肌力60kg横断面积20cm 相对肌力=60/20=3(kg/平方厘米)
力量速度曲线——L型曲线
运动单位的募集一个α—运动神经原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为运动单位
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于兴奋频率的结合称为运动单位募集
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于兴奋频率的结合称为运动单位募集
运动性运动单位(快肌)氧化酶含量低
紧张性运动单位(慢肌)
肌纤维类型
速度:快肌——直径大、数量多、易疲劳、有氧能力低
慢肌——反之
颜色:红肌 快缩红、慢缩红
白肌 快缩白
慢肌——反之
颜色:红肌 快缩红、慢缩红
白肌 快缩白
影响肌力的生物学因素
肌源性
生理横断面积
肌纤维类型
肌肉收缩时的初长度
神经源性
中枢激活水平
中枢神经对肌肉协调和控制能力
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
其他:年龄、性别、体重
骨骼肌的结构与特性
骨骼肌:肌腱、肌腹、血管、神经 (肌横纹)
肌腹:肌纤维——纤维外结缔组织为肌内膜
肌束:N条肌纤维——外结缔组织为肌束膜
肌肉:N条肌束——外包有结缔组织为肌外膜
1、细肌丝:机动蛋白(主干)、肌球蛋白(阻碍横桥与机动蛋白结合)、肌钙蛋白(肌纤维收缩)
2、粗肌丝:肌球蛋白(粗肌丝头部可与细肌丝上的机动蛋白可逆结合,并产生粗细肌丝的相对滑行——致肌肉收缩;肌丝滑行学说)
1+2=肌丝=毛细血管、肌原纤维(由粗肌丝组成)、肌内膜=肌束;肌束+肌束膜+肌外膜=肌肉
2、粗肌丝:肌球蛋白(粗肌丝头部可与细肌丝上的机动蛋白可逆结合,并产生粗细肌丝的相对滑行——致肌肉收缩;肌丝滑行学说)
1+2=肌丝=毛细血管、肌原纤维(由粗肌丝组成)、肌内膜=肌束;肌束+肌束膜+肌外膜=肌肉
骨骼肌的生物电现象
解释
可兴奋组织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产生动作电位
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兴奋性
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兴奋性
静息电位
细胞处于安静状态,细胞膜内外电位差——静息电位
由于这种电位差存在于细胞膜两侧——跨膜电位
由于这种电位差存在于细胞膜两侧——跨膜电位
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是有选择的,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膜对K(外流)的通透性大Na(内流)的通透性小(内负外正)
动作电位——以静息电位为基础;细胞兴奋时产生可扩布(一旦产生迅速向四周分布)电位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静息相——内负外正
去极相:静息电位绝对值很快减小到零,膜电位发生转变,为内正外负
静息电位由-90mv—0mv被称为去极化;由0—正的过程为反极化
静息电位由-90mv—0mv被称为去极化;由0—正的过程为反极化
复极相:动作电位的上升很快从顶点下降,膜内电位由正转负,直接到接近静息电位水平
兴奋性的变化过程:绝对不应期(峰电位)——相对不应期(大强度刺激引起二次兴奋)——超常期——低常期——恢复期
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合
兴奋通过横小管传导到及细胞内部
神经细胞与肌细胞之间的兴奋是通过运动终板实现的,接点后膜产生终板电位,达到一定幅度引发动作电位
神经细胞与肌细胞之间的兴奋是通过运动终板实现的,接点后膜产生终板电位,达到一定幅度引发动作电位
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
肌质网对Ca的再回收
骨骼肌特性
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粘滞性
生理特性:兴奋性、收缩性
生理特性:兴奋性、收缩性
引起骨骼肌兴奋刺激的条件
刺激强度,引起肌肉兴奋最小强度称为阈刺激(评定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刺激的作用时间
刺激强度变化率
整块骨骼肌或单个肌细胞收到一次刺激时,先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机械收缩,称为单位收缩
潜伏期——收缩期——舒张期
增加刺激的频率,后一刺激均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结束之前刺激,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频率继续增加至前次收缩期内则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潜伏期——收缩期——舒张期
增加刺激的频率,后一刺激均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结束之前刺激,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频率继续增加至前次收缩期内则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