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020-04-21 11:44:31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L11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含义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地理环境因素
人口因素
最主要的内容事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生产力(P30)
劳动者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归谁所有)---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劳动成果归谁所有)---我国分配制度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政治思想
法律思想
道德
科学
艺术
宗教
哲学
等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联系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候又会先于社会存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遇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社会意识
“思维存在”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关系的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区别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
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历史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人类社会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的更替
社会的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不合适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社会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
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总之
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什么是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人民群众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
内容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地位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群众路线
内容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地位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L12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人的价值
价值的含义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人的真正价值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价值观含义
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导向不等于决定
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方法论: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含义
事实判断
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
价值判断
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产生
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特征
社会历史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变化和条件的改变,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主题差异性
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阶级性(只在阶级社会中)
怎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
必须首先考虑并且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追求
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
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
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没有冲突时
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途径
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奉献社会的实践中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主观能动性、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提高个人素质
收藏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