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三语码看语料库翻译学发展动态
2020-05-16 10:44:50 5 举报
AI智能生成
从“第三语码”看语料库翻译学发展动态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引言/背景介绍
会议背景Para1
该会议由英国兰卡斯特大学中国学者肖忠华教授发起/首次/再度召开
本次会议概况Para2
会议规模
日程安排
核心议题介绍
参会专家介绍
问题与进展
问题
3个盲区
翻译共性的提出和验证低估 了制约翻译语言特征的复杂因素
研究变量 缺乏横向的比较,不同变量 的考察往往会产生不同的阐释;
3.2 Para1-3 研究内容+提出问题
子主题
翻译语言特征的形成 并不只是单独在翻译一种变体中呈现,在受到多种交际制约的变体中均有体现
翻译共性的动因交叠,需要进一步明晰
语料库建设的难度
进展-重点
从实证研究中发展出3条理论研究路径
翻译文本特征不再简单归结为翻译共性, 其本质或许是一种受限语言(constrained language)
语言接触理论和变异语言理论等
涉及认知和心理研究领域的理论支持
翻译共性文本特征成因的探究
经典问题的再研究
创新之处:新的研究方法:多维统计方法
译文文本中that —词的省略和添加
新话题、新角度、新假说
考察单位扩宽
连接词、代词扩宽到名 词、形容词、副词、同源词、n~gram,短语学(phraseology)
语义特征假说
一直以来,语料库翻译研究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语言表层, 本次大会,翻译文本语义特征探索方面,两位学者的例子
翻译对目标语言的影响
国外:Juliane House
国内:庞双子、王克非
统计方法推动语料库翻译研究
会上专家学者们呈现的统计技术不止于表面色彩和形式的光鲜,更在于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分析和挖掘,对翻译文本所呈现的概率性特征进行内在和外在动因的有效探究。
语料库建设和在教学上的实用性进展
语料库多以平行语料库 与类比语料库的结合,且涉及多语种的检测;小型语料库的精加工建设也是本届会议交流的一个特色。
双语语料库对于教学研究的辅助;两位学者的例子
判断发展趋势
理论研究
通过实证研究的考察模式,融入多种理论元素 的研究成为该领域的主流发展趋势。
变体研究,历时研究
翻译文本作为“第三语码”对其多样性的探 索只是一个起点,目标也不是在这些多样性变体中一味寻 求共性,其意义在于发现这些不同变体 之间的相同和差异,
翻译文本的历时特征逐渐引起学界更多的关注,分析三方面的原因
多学科、多方法的碰撞会在未来的研究中走向融合
从三个层面具体阐述
语料库建设技术&统计方法
在信息标注层面,越来越多的元信息标注 (metadata)将纳入语料库建设
在统计方法上,单一绝对频率统计将被多维统计所取代
结语
自己的见解
我们在理论建构、新假说提出、统计多维化及教学实践等方面还有待提升,但在语料库建设上具有 优势
我国国内研究具 备领先于国际并带有中国元素的原创性研究的潜势,将最 大程度地挖掘语料库的潜力和功用
感想
深深感动于国际学 者专注的创造力和思考力
一点点缺陷:从头到尾未解释下“第三语码”
从“第三语码的拓展”看语料库翻译学动向
题目类型
范围限定型
以小见大
摘要
S1:交代研究背景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文本特征将“第三语码”推向更为广阔和纵深得空间
S2:研究内容+写作目的
本文根据第五届“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对比与翻译研究大会”议题,梳理该领域当前的研究重点和前沿课题,以把握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走向。
S3研究的重要性
翻译文本作为语言接触变体对于第三语码的拓展,以及对于目标语语言发展的影响,尤为值得关注,是国际上语料库翻译研究的前沿课题。
作者
庞双子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特别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 语料库语言学、语料库翻译学、翻译史。
王克非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与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 语料库翻译学、翻译史、语言政策等。
发表期刊
外语教学第40卷第1期
发表时间
2019年1月
文章类型
述评
典型综述式写法
文章架构
递进式
Part1:递进式
Part2 递进式
Part 3总分式
新意
材料新
视角新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