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
2021-03-04 09:35:40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体检相关项目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甲功三项
常规检查介绍
甲功三项是反映甲状腺生理功能状态的指标,其中TSH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FT3、FT4是甲状腺自身分泌的激素。
检查前注意事项
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 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4.检验前请告知医生近期用药情况及特殊生理改变。
检查内容
促甲状腺激素(TSH)
正常
2-10mU/L。
异常
升高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伴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桥本病、外源性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肿瘤(肺、乳腺)、亚急性甲状腺炎恢复期。摄人金属锂、碘化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使促甲状腺激素增高。
降低
垂体性甲状腺功能低下、非促甲状腺激素瘤所致的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摄入阿司匹林、皮质激素及静脉使用肝素。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正常
4-10pmol/L。
异常
升高
甲亢、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
降低
甲状腺功能减退。
游离甲状腺素(FT4)
正常
10-31pmol/L。
异常
升高
甲状腺中毒症、突眼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无痛性甲状腺炎伴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伴甲亢、甲状腺制剂服用过量、甲状腺受体不应症、慢性甲状腺炎伴甲亢。
降低
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发性)、垂体性或者无痛性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一过性功能减退期、低白蛋白血症。
甲功五项
常规检查介绍
甲功五项是指甲状腺的五项健康情况检测数据,分别指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T3、游离T4的测定。
检查前注意事项
1.须停食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海鱼虾等,根据食用量的多少,停食2-4周。
2.检查前须停服以下药物,根据用药量和时间,停服2-8周。
(1)、含碘药物,如碘化物、复方碘溶液、含碘片等。
(2)、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如甲状腺片、抗甲状腺药等。
(3)、某些中草药,如海藻、昆布、贝母、牛蒡子、木通等。
(1)、含碘药物,如碘化物、复方碘溶液、含碘片等。
(2)、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如甲状腺片、抗甲状腺药等。
(3)、某些中草药,如海藻、昆布、贝母、牛蒡子、木通等。
检查内容
甲状腺素(T4)
正常
成人65-155nmol/L;儿童129-270nmol/L。
异常
升高
甲状腺中毒症
无痛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突眼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服甲状腺制剂、畸胎瘤、恶性绒毛膜上皮瘤、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肿瘤。
正常甲状腺功能
TBG(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增加症(家族性)、妊娠、新生儿、部分肝癌、肝炎(急性期)、急性间歇性卟啉症、药物(类固醇类、避孕药)、抗甲状腺素抗体阳性的慢性甲状腺炎、家族性异常白蛋白血症、T4结合前白蛋白(TBPA)过多症、一过性高T4血症(急性疾病、口服胆囊造影剂)。
降低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慢性甲状腺炎、克汀病、碘有机化障碍、垂体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正常甲状腺功能
TBG(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减少症(家族性)、肾病综合征、人工透析治疗、低蛋白血症、蛋白丧失性胃肠症、肝硬化、药物(睾丸酮、蛋白分化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水杨酸、苯妥英钠、大伦丁、肝素)。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正常
1.6-3.0nmol/L。
异常
升高
甲状腺功能亢进,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早期、缺碘性甲状腺肿、高甲状腺结合球蛋白血症。
降低
甲状腺功能减退、低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血症等。
促甲状腺激素(TSH)
正常
2-10mU/L。
异常
升高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伴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桥本病、外源性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肿瘤(肺、乳腺)、亚急性甲状腺炎恢复期。摄人金属锂、碘化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使促甲状腺激素增高。
降低
垂体性甲状腺功能低下、非促甲状腺激素瘤所致的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摄入阿司匹林、皮质激素及静脉使用肝素。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正常
4-10pmol/L。
异常
升高
甲亢、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
降低
甲状腺功能减退。
游离甲状腺素(FT4)
正常
10-31pmol/L。
异常
升高
甲状腺中毒症、突眼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无痛性甲状腺炎伴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伴甲亢、甲状腺制剂服用过量、甲状腺受体不应症、慢性甲状腺炎伴甲亢。
降低
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发性)、垂体性或者无痛性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一过性功能减退期、低白蛋白血症。
甲功七项
常规检查介绍
甲功七项是指甲状腺的七项健康情况检测数据,T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4(甲状腺素) 、TSH(超敏促甲状腺激素) 、FT3(游离T3) 、FT4(游离T4) 、TPO-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G-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
检查前注意事项
1.须停食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海鱼虾等,根据食用量的多少,停食2-4周。
2.检查前须停服以下药物,根据用药量和时间,停服2-8周。
(1)、含碘药物,如碘化物、复方碘溶液、含碘片等。
(2)、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如甲状腺片、抗甲状腺药等。
(3)、某些中草药,如海藻、昆布、贝母、牛蒡子、木通等。
(1)、含碘药物,如碘化物、复方碘溶液、含碘片等。
(2)、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如甲状腺片、抗甲状腺药等。
(3)、某些中草药,如海藻、昆布、贝母、牛蒡子、木通等。
检查内容
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
正常
成人:1.54-3.08nmol/L(100-200ng/dl)。
脐血:0.23-1.16nmol/L(15-75ng/dl)。
新生儿:0.49-3.33nmol/L(32-216ng/dl)。
1岁-5岁:1.62-4.1nmol/L(105-269ng/dl)。
5岁-10岁:1.45-3.71nmol/L(94-241ng/dl)。
10岁-15岁:1.28-3.28nmol/L(83-213ng/dl)。
脐血:0.23-1.16nmol/L(15-75ng/dl)。
新生儿:0.49-3.33nmol/L(32-216ng/dl)。
1岁-5岁:1.62-4.1nmol/L(105-269ng/dl)。
5岁-10岁:1.45-3.71nmol/L(94-241ng/dl)。
10岁-15岁:1.28-3.28nmol/L(83-213ng/dl)。
异常
升高
甲状腺功能亢进
降低
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恶性贫血、急性心肌梗死、肝硬化、尿毒症等急重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
血清总甲状腺素(TT4)
正常
新生儿: 130-273nmol/L (10-21μg/dl)。
婴儿: 91-195nmol/L (7-15μg/dl)。
1-5岁: 95-195nmol/L (7.3-15.0μg/dl)。
5-10岁: 83-173nmol/L (6.4-13.3μg/dl)。
10岁以后: 65-156nmol/L (5-12μg/dl)。
妊娠5个月: 72-229nmol/L (6.1-17.6μg/dl)。
>60岁:
男: 65-130nmol/L (5.0-10.0μg/dl)。
女: 72-136nmol/L (5.5-10.5μg/dl)。
婴儿: 91-195nmol/L (7-15μg/dl)。
1-5岁: 95-195nmol/L (7.3-15.0μg/dl)。
5-10岁: 83-173nmol/L (6.4-13.3μg/dl)。
10岁以后: 65-156nmol/L (5-12μg/dl)。
妊娠5个月: 72-229nmol/L (6.1-17.6μg/dl)。
>60岁:
男: 65-130nmol/L (5.0-10.0μg/dl)。
女: 72-136nmol/L (5.5-10.5μg/dl)。
异常
升高
甲状腺中毒症
无痛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突眼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服甲状腺制剂、畸胎瘤、恶性绒毛膜上皮瘤、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肿瘤。
正常甲状腺功能
TBG(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增加症(家族性)、妊娠、新生儿、部分肝癌、肝炎(急性期)、急性间歇性卟啉症、药物(类固醇类、避孕药)、抗甲状腺素抗体阳性的慢性甲状腺炎、家族性异常白蛋白血症、T4结合前白蛋白(TBPA)过多症、一过性高T4血症(急性疾病、口服胆囊造影剂)。
降低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慢性甲状腺炎、克汀病、碘有机化障碍、垂体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正常甲状腺功能
TBG(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减少症(家族性)、肾病综合征、人工透析治疗、低蛋白血症、蛋白丧失性胃肠症、肝硬化、药物(睾丸酮、蛋白分化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水杨酸、苯妥英钠、大伦丁、肝素)。
促甲状腺激素(TSH)
正常
2-10mU/L。
异常
升高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伴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桥本病、外源性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肿瘤(肺、乳腺)、亚急性甲状腺炎恢复期。摄人金属锂、碘化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使促甲状腺激素增高。
降低
垂体性甲状腺功能低下、非促甲状腺激素瘤所致的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摄入阿司匹林、皮质激素及静脉使用肝素。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正常
4-10pmol/L。
异常
升高
甲亢、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
降低
甲状腺功能减退。
游离甲状腺素(FT4)
正常
10-31pmol/L。
异常
升高
甲状腺中毒症、突眼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无痛性甲状腺炎伴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伴甲亢、甲状腺制剂服用过量、甲状腺受体不应症、慢性甲状腺炎伴甲亢。
降低
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发性)、垂体性或者无痛性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一过性功能减退期、低白蛋白血症。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
正常
≤1∶32(间接血凝法)。
异常
桥本(Hashimoto)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正常
ATG为阴性。
异常
桥本(Hashimoto)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
肝炎三项
常规检查介绍
肝炎三项指的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以及总胆红素,是比较常用的肝功能检测指标。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属于肝脏炎症损伤的指标,正常情况下转氨酶在肝细胞内的浓度远远高于肝细胞外,多种致病因素造成肝脏的炎症损伤以后,可以引起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由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导致血液中浓度的升高,提示有肝脏的炎症损伤。总胆红素也就是明确有没有黄疸的存在,对于诊断黄疸性肝炎具有一定的价值。
检查前注意事项
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禁食,以免影响第二天空腹血糖等指标的检测。
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检查内容
血清谷丙转氨酶(CPT)
正常
比色法测定:5-25卡门单位。
连续监测法:成人5-40U/L(基质中含P-5'-P时为8-50U/L)。
异常
升高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胆道疾病、心肌和骨骼肌损伤等。
降低
肝脏细胞没有受到损害,一般无临床意义
血清谷草转氨酶(GOT)
正常
比色法测定:8~28卡门单位。
连续监测法:基质中不含P-5'-P,成人5~40U/L。
异常
升高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急性心肌梗死、其他肌肉疾病等
降低
肝脏细胞没有受到损害,一般无临床意义
总胆红素(TBIL,STB)
正常
3.4-17.1μmol/L。
异常
升高
见于中毒性或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疽、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黄疸、内出血、输血后溶血性黄疽、急性黄色肝萎缩。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异常(Crigler-Najjar综合征、Gilbert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果糖不耐受等,以及摄入水杨酸类、红霉素、利福平、孕激素、安乃近等药物。
降低
可能是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或者是缺锌所致,一般无临床意义。
丙型肝炎病毒定量
常规检查介绍
HCV是丙型肝炎的病原体,感染HCV后常导致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并与肝癌有关。HCV主要经血液传播,占输血后肝炎的90%。抗HCV检查是诊断丙肝的主要依据。
检查前注意事项
1.检查前要空腹。
2.禁服某些药物,如维生素D、阿的平、金霉素、呋喃西林、安替比林、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PAS)、普鲁卡因、乌洛托品等。
3.禁食某些食物,如高脂肪食物,如油条、牛奶,巧克力、蛋肉制品等。
检查内容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G
正常
P/N<2.1,为阴性。
异常
阳性
HCV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M
正常
阴性
异常
阳性
HCV早期感染
丙型肝炎RNA
正常
ELISA法:阴性。
RIA法:阴性。
MEIA法:阴性S/CO<1.00;S/N<2.00。阳性S/CO 0.8-1.0;S/N 1.6-2.0。
阳性
HCV感染
乙肝两对半(金标法)
常规检查介绍
乙肝两对半是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 (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 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检查前注意事项
1.必须在空腹时抽血检查。抽血前8-12小时不要进食,可少量饮水,对于初次检查肝功能者,尤应如此。
2.抽血检查前一天最好禁酒类及药品。
检查内容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表示阴性“+”表示阳性
1.-----: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者。
3.---++:(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4.-+---:(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3)假阳性。
5.-+-++:急性HBV感后康复。
6.+---+:(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7.-+--+: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病毒已基本清除,身体在康复。但也有个别病人仍出现肝功能异常、DNA阳性,考虑病毒是否有变异存在,仍要继续治疗,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复期。
8.+--++:(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即俗称的“小三阳”。
9.+-+-+: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提示HBV复制,传染强。即俗称的“大三阳”。
10.+----:(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11.+--+-:(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12.+-+--:(1)急性HBV感染早期,(2)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3.+-+++:(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携带者。
14.++---:(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6.++-+-: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19.--+--:(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见于抗-HBc出现之前的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阳性。
20.--+-+: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急性HBV感染中期。
22.-+-+-:HBV感染后已恢复。
23.-++--: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4.-++-+: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5.---+-: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甲肝
常规检查介绍
甲肝需要做以下三个方面的检查,首先就是检查病因,要进行甲肝病毒的病原学检查,在甲肝病毒病原学检查结果中如果出现甲肝抗体IgM,即可以确定机体感染了甲肝病毒。第二项就是肝脏功能方面的检查,是通过肝功化验检查,来了解甲肝病毒对肝脏损伤的程度,根据肝功的各项指标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第三项检查就是影像学检查,例如彩超、CT等,通过这项检查,可以直观的了解甲肝病毒对肝脏的形态、内部结构的影响,观察病变程度等等。
检查注意事项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甲肝病人症状明显出现以前,传染性很强,所以愈早发现、早隔离,就愈能减少传染的危险。在甲肝流行期,托幼机构要加强对儿童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人,早期隔离。甲肝病人的住室、活动的房间和衣物要消毒。
检查内容
HAV抗原抗体及HAV-RNA检测
正常:阴性
异常
1、抗-HAV IgG 当急性甲型肝炎患者出现症状时,血清中即可检出抗-HAV IgG,初期滴度低,以后逐渐升高,病后3月达高峰,1年内维持较高水平,低水平在血中可维持数十年甚至终身。如双份血清的抗-HAV IgG滴度,恢复期血清有4倍以上增高,可诊断甲型肝炎。
2、抗-HAV IgM 甲型肝炎特异性抗体-(抗-HAV IgM)出现早,一般在发病数日即可检出,黄疸期达到高峰,1-2月抗体滴度下降,3-4月大部分消失,是甲型肝炎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血液常规检查
正常:无
异常:血液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偶见异型淋巴细胞,一般不超过10%。
影像学检查
正常:健康肝脏形态
B型超声、CT等,可了解肝脏大小、形态有助于肝炎的判断。
尿常规检查
正常:阴性
异常:尿常规检查可见黄疸前期后一阶段尿胆原及尿胆红素开始呈阳性反应,黄疸期尿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减少。
免疫电镜检查HAV颗粒
正常:阴性
异常:甲型肝炎患者粪便排毒高峰主在潜伏末期及急性期早期,故在前驱期和病后1周内采取粪便标本,这项甲肝检查项目可检测出甲肝病毒抗原(HAV Ag),也可检出HAV颗粒,因HAV无慢性携带状态。
戊肝
常规检查介绍
1、特异性抗体检测:抗HEV,即戊型肝炎抗体,包括抗HEV-IgM和IgG。2、免疫电镜技术(IEM)和免疫荧光法(IF) 3、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 4、应用基因重组戊肝病毒多肽作为抗原建立蛋白吸印试验(Western Blot,WB)一般通过这些方法对患者进行检验
检查注意事项
1、合理休息
不合理的休息会导致第二天精神低迷,状态不佳,进而可能影响到检查戊肝的检查结果。建议戊肝患者在去医院检查前一天要注意保持合理的休息,不熬夜,不做剧烈运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以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营造良好的精神面貌。
2、健康饮食
戊肝潜伏期最明显的症状是长满黄疸。可胡萝卜素及叶黄素若过度摄入,极易干扰戊肝检查中疸的指数,严重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确保万无一失,建议在检查前一天拒绝喝酒,不吃含胡萝卜素及叶黄素多的食物,同时也不吃高脂肪、油腻的食物,避免不必要的影响。
3、拒绝有害肝脏功能的药物
戊肝检查是针对肝功能进行的一项检查。如若在检查前一天食用了对肝脏功能有害作用的药物,极易影响到第二天的戊肝检查。检查结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准确性。为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检查前几天要拒绝一切有害肝脏功能的药物,保证身体各项指标不受到外物的影响。
检查内容
抗-HEV IgG
正常:阴性
异常:
抗-HEV IgM 95% 的急性期病人呈阳性反应,8个月后全部消失。
抗-HEV IgM
正常:阴性
异常:阳性
抗-HEV lgG恢复期抗-HEV IgG效价超过或等于急性期4倍,提示有HEV新近感染
RT-PCR法检测血清HEVRNA
正常:阴性
异常:HEVRNA病人血清、胆汁和粪便中的HEVRNA阳性可诊断急性戊型肝炎,急性期血清中HEVRNA的检出率可达70%。此外,在对抗体检测结果进行确证,判断病人排毒期限,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也具有临床意义。
肝功两项
常规检查介绍
肝功能二项,是肝功能检查中的两项指标,也就是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这两项指标的组合。肝功二项在临床上自通常用来反映肝功能是否正常 以及肝脏的受损程度
检查注意事项
1.体检前一天请您清淡饮食,勿饮酒、勿劳累。体检当天请空腹,禁食。
2.体检前一天要注意休息,晚上8点后不再进食。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以免影响体检结果。
检查内容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
正常
比色法测定:5-25卡门单位。
连续监测法:成人5-40U/L(基质中含P-5'-P时为8-50U/L)。
异常
升高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胆道疾病、心肌和骨骼肌损伤等。
降低
肝脏细胞没有受到损害,一般无临床意义
血清谷草转氨酶(AST)
正常
比色法测定:8~28卡门单位。
连续监测法:基质中不含P-5'-P,成人5~40U/L。
异常
升高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急性心肌梗死、其他肌肉疾病等
降低
肝脏细胞没有受到损害,一般无临床意义
肝功
常规检查介绍
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与肝功能有关蛋白质检查有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血清浊度和絮状试验及甲胎蛋白检查等;与肝病有关的血清酶类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乳酸脱氢酶等;与生物转化及排泄有关的试验有磺溴酞钠滞留试验等;与胆色素代谢有关的试验,如胆红素定量及尿三胆试验等。
检查注意事项
1. 在检查前要注意不要服用药物,因为有些药物会加重肝脏负担,造成肝功能暂时性损伤,从而引起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2. 在检查前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剧烈运动,这都有可能会造成转氨酶升高,从而影响检查结果
3. 前一天一定不能喝酒,喝酒会导致转氨酶的升高,影响检查结果。
4 检查前不能进食,抽血检查要求空腹,空腹时间一般为8-12个小时,所取的静脉血要新鲜,立即化验。
检查内容
检查内容数值
谷丙转氨酶(ALT)
正常:0-40
异常:谷丙转氨酶升高: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 饮酒引起的肝脏损伤,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 , 其他引起ALT异常因素(脂肪肝、肝癌等)
谷草转氨酶(AST)
正常:0-37
谷草转氨酶(AST)增高>60u/L;心肌梗死急性期、急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活动期、肝癌、心肌炎、肾炎、肌炎。
谷草/谷丙(AST/ALT)
正常:0.8-1.5
AST大幅度升高意味着肝细胞损伤比较严重。因此,在临床上往往把ALT/AST的比值作为一个诊断指标和病情监测指标来看。
谷氨酰转移酶(GGP)
正常:7-32
异常:GGT主要是来自肝胆系统,因此,它主要是肝胆疾病的监测项目。
①肝脏炎症:GGT轻度和中度增高。
②肝胆其他疾病:肝癌、肝阻塞性黄胆、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炎、胆囊息肉、胆结石、胰腺炎、胰头癌、胆道癌等、GGT明显升高。
总胆红素(TBILI)
正常:5.1-19
异常
①肝细胞受到损伤时如肝炎时,直接和间接胆红素会明显升高。
②胆道疾病,尤其是胆囊结石、胆道息肉、胆囊炎等、血中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
③溶血性疾病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来源增加,肝脏处理不及,造成间接胆红素明显增加。
总蛋白(TP)
正常:60-80
白蛋白(ALB)
正常:35-55
血液中蛋白的含量可以反映肝脏功能,如果蛋白质降低就表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害,是病情比较严重的表现,如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一些非肝脏疾病也可以使血液中蛋白质发生变化,所以分析结果时要注意一些生理性的影响因素。
球蛋白(GLB)
正常:15-35
肝炎八项
常规检查介绍
肝炎八项指的是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胆碱酯酶这八个指标,因为这几个指标是衡量肝脏功能是否健康的诊断数据
检查注意事项
1、肝功能检查前不能进食,不能喝水,必须保持空腹,空腹时间-般为8 ~12个小时。
2、肝功能检查前一晚不可饮酒,不能吃辛辣食物,不能吃油腻食物,必须以清淡为主。
3、肝功能检查前一晚不可熬夜,不能服药,否则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肝功能检查异常。
检查内容
1、总蛋白(TP)
正常情况: 60~ 80g/L
异常
增加:高渗性失水,多发性骨髓瘤某些急慢性感染所致高球蛋白血症等。
减少:长期腹泻,慢性肝病,肝硬变,肾病综合征,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营养不良。
2、球蛋白(G)
正常情况: 20~29g/L
异常
减少:出生后至3岁,球蛋白呈生理性降低。皮质醇增多症,长期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
增高:疟疾, 失水,结核病风湿热,麻风,肝硬变,淋巴瘤等。
3、白蛋白(Alb)
正常情况: 40~ 55g/L
异常
减低:肝病,肾功能衰竭,少数营养不良等。
增加:当患者脱水时,导 致血液浓缩等。
4、谷草转氨酶(AST)
正常情况: 0-50μmol/L
异常
增加:各种肾炎、肝病、心肌炎、肺炎等亦可轻度升高。
5、谷丙转氨酶(ALT)
正常情况: 0-40umol/L
异常
增高:心肌炎,急性胰腺炎,急慢性肝病,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心肌梗塞,肺梗塞等。孕妇,熬夜,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等。
6、总胆红素(STB)
正常情况下成人为1.7~ 17.1umol/L
异常
其升高常见的有:总胆红素,间接与直接均升高:慢性活动性肝炎,黄疸型肝炎,肝硬变等。总胆红素与间接明红素偏高:血型不合输血,溶血性贫血,新生儿黄疸,恶性疾病等。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偏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毛细胆管发生肝炎,胰头癌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7、直接胆红素(DBIL)
正常情况:0~ 3.4umol/L
异常
增高:当红细胞大量死亡时释放出的间接胆红素增多,经肝脏代谢,生成的直接胆红素因胆道堵塞,排泄不畅时出现直接胆红素偏高。
8、胆碱酯酶(CHE)
正常情况:比色法: 130~310U/L :
异常
减低:见于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恶性贫血、急性感染、营养不良、肌肉损伤、皮炎及妊娠晚期等,以及摄入氨茶碱、雌激素、可可碱、吗啡、巴比妥等药物
增高:见于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高血压、肾功能衰竭等。
肾功
常规检查介绍
主要是血生化中肾功检查。主要项目有血清尿素、血肌酐、血β2-微球蛋白、尿酸等。肾功能检查对了解有无肾脏疾病、疾病的程度、选择治疗、了解预后及对肾脏病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肾功能检查结果正常不能完全排除肾脏器质性损害及功能受损
检查注意事项
1、留取晨尿:尿常规检查一般留取晨尿检测最为适宜。晨尿是指早晨起床时第1次小便,相对较浓,尿中的有形成分要比白天稀释的尿液为多,比较容易发现尿液的异常,也可避免饮食、饮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2、留取的尿液标本应在1小时内送检:以免因酸碱度的变化影响尿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白细胞的破坏或皱缩变形;特别是做尿红细胞显微镜检查时,新鲜的尿液标本才符合要求。
3、最好留取中段尿做尿常规检查:以避免尿道口炎症、白带等物污染尿液影响检查结果。留取中段尿的方法是在留小便时,先排掉前一段小便,留取中间的一段,最后一段小便也不排入。
4、2小时、24小时尿液留取:12小时尿一般是留晚7-晨7时的小便,到晚上7时先将小便排尽弃去,然后将晚7时后的小便留置在容器内,一直留到次日晨7时尿为止。24小时尿留取,首先弃去起床时的尿(早晨7时),将7时以后的尿留置在容器内,一直留到次日晨起床7时尿为止。记录12小时或24小时尿总量(或秤尿的重量)后,将尿搅匀,留一小瓶(50-100ml)尿样本送检。
检查内容
检查项目
1、 血尿素氮
正常情况:二乙酰-肟显色法 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 3.2~6.1mmol/L。
异常:患有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内占位性和破坏性病变等情况的患者,尿素氮都是增高。
2、 血肌酐
正常情况:成人男79.6~132.6μmol/L、女70.7~106.1μmol/L,小儿26.5~62.0μmol/L,全血88.4~159.1μmol/L。
异常:当血肌酐超过133umol/L时意味着肾脏出现损伤,已经肾功能不全、肾衰竭。
3、 血尿酸
正常情况:成人男149~417μmol/L、女89~357μmol/L; >60岁男250~476μmol/L、女190~434μmol/L。
异常:当血尿酸超过390μmol/L,才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超过420μmol/L升时,高尿酸血症已十分明确。
4、尿肌酐
正常情况:婴儿88~176μmmol/d、儿童44~352μmol/d;成人7~8mmol/d。
异常:当血肌酐高时说明患者的肾功能出现了问题,肾脏代谢废物的能力下降;尿肌酐偏低,肾脏也会发生病变。
5、尿蛋白
正常情况:定性阴性
异常:上限不超过150mg。
6、选择性蛋白尿指数
正常情况:SPI<0.1表示选择性好、SPI0.1~0.2表示选择性一般、SPI>0.2表示选择性差。
异常:当尿中排出大分子IgG的量少时,表示选择性好。相反,表示选择性差。
7、β2-微球蛋白清除试验
正常情况:23~62μl/min
异常: 增高时肾小管损害。
8、尿素清除率
正常情况:标准清除值 0.7~1.1ml/s-1/1.73 m2 (0.39~0.63ml/s-1/m2),最大清除值 1.0~1.6ml/s-1/1.73 m2 (0.58~0.91ml/s-1/m2)。
异常:尿素清除率增加可体现在糖尿病肾病早期;降低,体现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等。
9、血内生肌酐清除率
正常情况:成人血浆0.80~1.20ml/s-1/m2,尿液男0.45~1.32ml/s-1/m2、女0.85~1.29ml/s-1/m2,50岁以上每年下降0.006ml/s-1/m2。
异常: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0.5~0.6ml/s-l/m2(52~63ml/min/1.73 m2)时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同样,慢性肾炎肾病型者,由于肾小管基膜通透性增加,更多的内生肌酐从肾小管排出,其测得值也相应增高。
10、尿素氮/肌酐比值
正常情况:12:1~20:1。
异常:增高会肾小球病变,降低则急性肾小管坏死。
11、酚红(酚磺太)排泄试验
正常情况:15min0.25~0.51(0.53)、30min0.13~0.24(0.17)、60min0.09~0.17(0.12)、120min0.03~0.10(0.06)、120min总量0.63~0.84(0.70)。
异常:肾小管功能损害0.50(50%)时,开始表现有PSP排泄率的下降。
收藏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