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梗
2024-10-18 00:19:40 2 举报
AI智能生成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疾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的心脏病。其中,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通常由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引发,导致心肌血流完全中断,进而引发心肌细胞坏死,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冠心病-心梗的治疗通常需要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综合使用。此外,定期体检和早期发现对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也至关重要。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冠脉血流中断(闭塞),相应的心肌急性缺血
临床表现
先兆:初发性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
心律失常:(1-2天)24h内以室早多见。
室颤先兆:频发室早,短阵室速,多源性室早,R on T(室颤是心梗主要死因)
(最容易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的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房室结支)
(前壁心梗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左前降支)
室颤先兆:频发室早,短阵室速,多源性室早,R on T(室颤是心梗主要死因)
(最容易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的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房室结支)
(前壁心梗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左前降支)
血压下降:疼痛时血压下降未必是休克,疼痛缓解血压下降是休克
休克:数h到数日,心源性休克,心肌坏死>40%
心力衰竭:最初几天,多数为急性左心衰
体征:自己推导
Killip分级
辅助检查
心电图
特征改变:宽而深大的病理性Q波(特征性表现),ST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
动态改变:数H:高尖T,数H,弓背向上抬高,数h到2日,病理性q波
ST抬高:急性心梗,变异性心绞痛,急性心包炎
病理性Q波(心肌受损的表现):急性心梗,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
定位诊断:见前
心肌坏死标志物
分支主题
CK-MB/CK>5%:急性心梗;CK-MB/CK<6%:骨骼肌损伤
放射性核素检查
热点扫描:急性心梗
冷点扫描:慢性,陈旧性心梗
PET:心肌存活性
超声心动图:心包积液,室间隔穿孔,室壁瘤,乳头肌功能失调的诊断
并发症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50%)
脱垂/关闭不全: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吹风样SM
心脏破裂(1w)
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心脏压塞猝死
栓塞(1-2w)
室壁瘤
多见于左心室,左侧心界扩大,心音减弱,ECG显示ST段抬高,B超示矛盾运动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数周~数月
心包摩擦音。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
治疗
解除疼痛
心肌再灌注(最有效)
强镇痛剂:哌替啶(50-100mg),吗啡(2-4mg)
硝酸酯类:下壁,右心室心梗禁用
β受体阻滞剂(减少心肌耗氧量):24h内无禁忌应尽早常规口服
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
特殊治疗
首选PCI(3-6H,不超过12H)
溶栓(30min内,不超过12H)
禁忌症
脑血管事件<6个月
血管:入院血压>180/110,主动脉夹层,正在使用抗凝药
内脏:活动性内脏出血<2-4周
手术:大手术<3周,不能压迫的大血管穿刺<2周
手术治疗(CABG)
消除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心衰:24h内禁用洋地黄
右室梗死:补充血容量。禁用利尿剂
NSTEMI处理
低危组阿司匹林,肝素治疗为主
中高危组以介入治疗为主
中高危组以介入治疗为主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临床表现
心电图
诊断
治疗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