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
2021-09-28 13:34:24 96 举报
AI智能生成
伦理学课程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学科类型
规范伦理学
概述
回顾哲学的含义
挑战常识
追求本质
讲求论证
定义
区别-联系
和哲学的联系
和日常道德的区别
总结
普通规范伦理学
主要派别
概念区分
内在价值
自有价值
外在价值
工具价值
派别划分标准
规范伦理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回答内在价值问题
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为
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为
目的论
存在一些值得人们追求的东西
强调目的的善性或价值,是道德正当性的依据
古代
善目的论,快乐主义,幸福论
近现代
功利论
以道德行为产生的效果作为道德正当性的依据
所以也有人叫它效果(效益)主义,效果论,后果论
代表:边沁,密尔(英国)
观点: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
把“效用”最大化就是道德的,所谓公正,道德的社会行为,就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幸福
把“效用”最大化就是道德的,所谓公正,道德的社会行为,就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幸福
伦理学利己主义(见于第三章)
和上面的主体不同,一个基于社会,一个基于个体
义务论
人的行为的道德正当性由行为的固有特点和内在价值决定,不依赖于行为的功利后果,正当独立于“好”
代表:康德先验责任论,罗尔斯的契约论
德性论
以道德人格的充实和提高为价值尺度
德性伦理,美德伦理学
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是德性论和义务论的混合
关于救生艇难题的解释
应用规范伦理学
定义
将伦理学的一般原理运用于具体领域的特殊伦理议题
所以也叫做,特殊伦理学
所以也叫做,特殊伦理学
TIPS
20世纪以来伦理学研究大势
见于PPT
兴起背景
对元伦理学的反动
现代性社会问题对传统伦理学的挑战
研究热点
生命伦理
克隆人是否符合伦理
安乐死的对错
堕胎的对错
人和其他动物的关系是什么
其他
PPT
非规范伦理学
描述伦理学
用描述和归纳的方法,不制订道德标准和规范
元伦理学
追求科学伦理学,对任何一种道德,,,
分析伦理学,后设伦理学
它是一种反思的反思
二阶道德问题研究
道德,价值是什么,一个人为什么要这样生活
相关学科
与哲学
是哲学的一个分支——道德哲学
泡尔生:伦理学者,位于诸术之上,而广言之,直可以包含诸术
哲学的东成西就
认知性哲学
理论化,体系化,去生命化
实践性哲学
生活方式和生活艺术
哲学体现于哲人的生命实践
中国哲学更接近于伦理学
与社会科学
由于关心社会伦理,因而关系更加紧密
关于正义的研究
与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发
哲学基础:边沁的功利主义
代表:阿玛蒂亚-森
发展应该以人为本,财富增长,技术进步,科技现代化只有工具性价值
以可行能力/实质自由的扩展为核心
定义
基本的可行能力
与人文学科
描述伦理学,对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材料比较依赖
文学和史学史伦理学的宝贵资源
文以载道,诗教
中国的史学带有强烈的伦理倾向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道德相对主义
观点
道德的标准取决于判断者的善恶挂念
善恶观念的优劣的判断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
源头
普罗泰戈拉
与文化相对主义的关系
文化相对主义
不存在统一的道德体系可以贯穿一个文化
是一个客观描述,并没有价值判断
道德相对主义
在道德框架中,就应该顺框架而活着
以文化相对主义来论证道德相对主义
不同文化有不同道德体系
道德多样性和文化相对主义命题蕴含着道德相对主义
因此道德相对主义是正确的
与参量普遍主义的关系
参量普遍主义
在一个情景下对的,在另一个情景下可能错
和道德相对主义相比,还是有一定客观性的
道德相对主义的挑战
问题
道德规范和谁有关
文化相对主义相对到什么程度
如果道德是特定文化群体的产物,这个群体是指整个社会,还是整个社会中的一个小群体?
道德判断变的非常困难
没有认识到客观性的道德,但不代表没有
这些不同是建立在更广泛的相同之上的
意义
有一种危险:假定我们所有的偏好都基于绝对合理的标准
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
最低限度道德/道德底限
底线伦理
为人之道的下限
三层次
为人,为公民,为职业者
基本特征
首先是一种义务论
强调基本义务
普遍主义的义务论
坚持基本道德规范和义务的客观普遍性
普世/全球伦理
黄金法则
人道主义
每个人都应该得到符合人性的对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条古训
不可杀人
非暴力与尊重生命
不可偷盗
团结的公正的经济秩序
不可撒谎
宽容的文化和诚信的生活
不可奸淫
男女平等的权利和伙伴关系的文化
质疑
可以以主观的“应然”来回避客观的“实然”
共识与差异
维护普遍性/共识
尊重特殊性/差异
反思意识,自省精神
道德的基本原则
无私
传统的道德教育要求无私
为什么人应该无私呢?
应该蕴含能够
应该做到与能够做到
不能够蕴含不应该
人没有义务去做做不到的事情
我们能够无私吗?
无私是不可能的
无私是不应该的
利己主义
心理利己主义
人们都是利己的
对人性事实的判断
无私不可能
古各斯的戒指(格劳孔之问)
不能单纯从自然的角度来看待人
萨特
存在先于本质
人是自己造就自己的
人永远在路上,永远未完成
评价
冷静深刻,但是以偏概全,窄化矮化了人性,忽略了人性的丰富维度
伦理利己主义
人们应该是利己的
对道德价值的判断
无私不应该
种类
普遍的利己主义
极端的利己主义
每个人应该只追求自己的利益,为此可以动用任何手段
一切人是狼——《利维坦》
无法普遍化的,不可行也不可信
合理的利己主义
。。。。
证明自己
1.生物学证明
普遍人性的论证
自然选择理论
利己本能
利他的社会本能
社会性的心理与行为(同情心,报恩心)
利他的社会考量
他人报答/社会赏誉
亲缘选择理论
亲缘关系越近,利他表现的越强烈
亲缘利他
质疑与反思
把人还原成基因是有问题的
宏观的人不能还原成微观的基因
混用了自私的概念
这种“自私”的类比,是一个道德概念
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克鲁泡特金-互助论
生物进化的真正因素是互助,是合作而不是竞争
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
...作为进化的一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
...作为进化的一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
2.经济学的证明
现实功利的论证
曼德维尔悖论
曼德维尔(1670-1733),哲学家,英国古典经济学家。
《蜜蜂的寓言,或私人的恶行,公共的利益》
曼德维尔(1670-1733),哲学家,英国古典经济学家。
《蜜蜂的寓言,或私人的恶行,公共的利益》
私恶即公利,恶之花,善之果
亚当斯密
国富论
理性经济人+看不见的手
=私利+公益
当个人在追求他自己的私利时,市场的看 不见的手会导致最佳经济后果。
通过追求(个人的)自身利益,他常常会比其实际上想做的那样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
通过追求(个人的)自身利益,他常常会比其实际上想做的那样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
是有一定的条件的
充分发达的自由竞争
公正有效的制度规约
博弈论
研究决策主体的行
为发生直接相互作
用时的决策以及这
种决策的均衡。
为发生直接相互作
用时的决策以及这
种决策的均衡。
囚徒困境
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点: A坦白+ B坦白
反思
若二人重复博弈,则合作的可能性会增加。
递进疑问:
若n人重复博弈,则又如何?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研究对象
集体行动问题
集体行动的逻辑
集体利益具有公共性:成员均等共享
搭便车:不付成本而坐享其成
理性的、自利的个人将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
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
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
解决方法
有选择性的激励(奖惩)
困难:大集体 高成本
理论预设:公共活动的参 与者也是‘经济人”
(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1965)
对合理利已主义的评价
A:
囚徒困境
如果理性只在于自利,则结果既不利己,也不利他。
搭便车困境
个人理性(利益)并非集体理性(利益)的充分条件。
B:
以利他手段求利已目的:功利的谋划
尊重他者利益的道德正当
道德拾阶而上的可能起点
唯我的利己主义
个人的利己主义
利他主义
一、利他的可能性考察
三种类型
亲缘利他以血缘为基础
以亲子利他最为强烈,
非亲子的亲属利他次之
以亲子利他最为强烈,
非亲子的亲属利他次之
互惠利他以功利为基础
多存于稳定性博弈关系。
群体规模小,时间跨度长
多存于稳定性博弈关系。
群体规模小,时间跨度长
纯粹利他
群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群)
——利他的社会本能
——利他的社会本能
社会发展(文明时代以后)
——利他的文化选择
——利他的文化选择
二、利他主义的有效性反思
参考君子国的例子
公平
一、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公平
子主题
权利公平
规则公平
机会公平
二、公平与利他
三、以直报怨
现代伦理道德
第一节 从传统伦理到现代伦理
1.从身份伦理到契约伦理
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
所谓身份社会就是以身份为标准界定权利义务的社会
从等级社会到契约社会
阶层固化
内部具备一定的流动性和开放性
(察举制、征辟制、科举制等)
(察举制、征辟制、科举制等)
经济基础
身份伦理
对应小农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
依赖共同体(血缘、亲缘、地缘、业缘等)
“正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依赖共同体(血缘、亲缘、地缘、业缘等)
“正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契约伦理
对应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
主体自由
个人权利
平等互惠
诚实守信
主体自由
个人权利
平等互惠
诚实守信
二、从德性伦理到制度伦理
传统伦理学是包含人生哲学、宗教学说的广义伦理学,涉及社会秩序、理想人格、生命意义、
终极关怀等多重维度,但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理想人格,即个人的价值观与德性问题。
终极关怀等多重维度,但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理想人格,即个人的价值观与德性问题。
传统: 德性(美德)伦理
整体主义、共同体(社群)主义性质
个人应当服从等级制所体现的社会整体利益,依据其在共同体中
的身份确定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各司其职,各尽本分。
个人应当服从等级制所体现的社会整体利益,依据其在共同体中
的身份确定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各司其职,各尽本分。
传统伦理学:以人格、德性、至善为中心
现代: 制度(规范)伦理
与他人及社会相关的那部分伦理
社会面:制度之道德性,公正合理。
个人面: 行为之道德性,合乎规则。
社会面:制度之道德性,公正合理。
个人面: 行为之道德性,合乎规则。
现代伦理学(主流):以制度、规范、正当为中心
三、从精英伦理到大众伦理
以孔子哲学为例
高蹈伦理
现代伦理:大众伦理
四、从一元伦理到多元伦理
祛魅(disenchantment)
马克斯·韦伯:“世界的祛魅”
祛魅化 ≈ 理性化
马克思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祛魅性
“诸神之争”(价值多元化)
道德异乡人
价值的多元主义、相对主义、主观主义
正: 主体性的挺立、思想与个性的解放
反:意义的虚无、精神的迷茫
第二节 现代伦理的基本特征
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
道德行为
组成
言语,行动,习惯
道德品质
一、涵义
特征
1、德性之综合性
2、德性之社会性
德行体现的也是一种从社会到个体的范畴
构成
道德认识
“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
《寄生兽》里面那个变态杀人犯最终问主角的话,就是因为他没有文化啊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信念
形成与发展
1.社会主导价值观
2.个体的物质生活条件
3.最重要的还是个体的主管自为
4.社会实践起了决定性作用
二者关系
行为为品质的形成基础和外部表征
行焉而有德于心
道德品质是行为的习惯,需要自觉的意志
人的本质应该在意志层面来发现
道德品质是在道德行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
道德行为整体
个体内外的统一
道德领域的伪装者
时间尺度上的综合
道德品质会指导人的行为
《事关己者》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生是一阶欲望,义是二阶欲望,一阶欲望合
二阶欲望发生冲突,是意志让我们做出来决断
二阶欲望发生冲突,是意志让我们做出来决断
其实我觉得,人性里是有一阶欲望的,一点动物性都没有的家伙
是怪物
是怪物
努斯鲍姆认为情感是道德哲学的核心。
与当今许多哲学家不同,努斯鲍姆是个优雅而抒情的作家,她动情地描写意识到自身脆弱性的痛苦,而这恰是伦理生活的前提。
所以,是否应当放弃同情呢?仅仅是因为受伤了吗
所以,真的很喜欢范铭啊!
道德选择
一、道德选择的内涵
选择的难处
国学漫谈:杨朱“哭衢涂”
墨子悲丝
阮籍哭穷途
二、道德冲突(Moral Conflict)
内涵
道德冲突指几种不同的、相互矛盾的道德价值在道德行为同时出现,行为主体
一时难以做出权衡和抉择的困境状态。也称道德困境或道德难题。
一时难以做出权衡和抉择的困境状态。也称道德困境或道德难题。
分类
从时间上说,有传统价值体系与现代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
从空间上说,有不同国别不同文化形态价值体系之间的碰撞。
从空间上说,有不同国别不同文化形态价值体系之间的碰撞。
从性质上说,道德冲突主要指向不同道德价值体系之间以及同一道德价值体系内部因价值观
和价值量的不同而发生的善与恶或善与善的矛盾状态。
和价值量的不同而发生的善与恶或善与善的矛盾状态。
不同道德价值体系之间的对立冲突
善与恶、正与邪的冲突(价值观)
同一道德价值体系内部的对立冲突
善与善、义务与义务之间的冲突 (价值量)
善与恶、正与邪的冲突(价值观)
同一道德价值体系内部的对立冲突
善与善、义务与义务之间的冲突 (价值量)
实例
唐山大地震 : 一块楼板压两孩儿
救姐姐还是救弟弟?
救姐姐还是救弟弟?
视频
讨论
康德的假定:一个恰当的道德理论不应该允许真正的道德困境发生
器官移植难题
设想你是一名外科医生,擅长器官移植手术。一次医院里送进来了6个人。其中5个人刚好需要不同部位的健康器官进行移植才能存活,一个需要肝脏、一个需要心脏、一个需要脾脏、一个需要肾脏,一个需要肺脏。而第6位患者的器官都是健康的,但是他发生了急性脑溢血,生命垂危。这个时候你作为医生会选择放弃对他的神经外科治疗,取出他的器官去救活另外5个人吗?
电车难题
假设有一列失控的有轨电车飞奔而来,前面有两条轨道,一条站着五个人,一条站着一个人。
如果不扳道岔,电车将沿着既定轨道冲过去压死五个人。如果扳道岔,电车将改变方向冲上另一条轨道压死一个人。
那么该不该扳道岔?
如果不扳道岔,电车将沿着既定轨道冲过去压死五个人。如果扳道岔,电车将改变方向冲上另一条轨道压死一个人。
那么该不该扳道岔?
三、决定论
一、自由是道德选择的前提
1、社会自由
2、意志自由
二、机械决定论与自由意志论
又称“形而上学决定论”。指在古典力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只承认自然界的因果性、必然性、
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偶然性的一种形而上学观点。17至18世纪流行于西欧。
主要代表人物:英国牛顿、荷兰斯宾诺莎、法国拉普拉斯和霍尔巴赫。
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偶然性的一种形而上学观点。17至18世纪流行于西欧。
主要代表人物:英国牛顿、荷兰斯宾诺莎、法国拉普拉斯和霍尔巴赫。
文献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种猪的任务是交配,换言之,我们的政策准许它当个花花公子。但是疲惫的种猪往往摆出一种肉猪(肉猪是阉过的)才有的正人君子架势,死活不肯跳到母猪背上去。母猪的任务是生崽儿,但有些母猪却要把猪崽儿吃掉。总的来说,人的安排使猪痛苦不堪。但它们还是接受了:猪总是猪啊。
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我们知道,在古希腊有个斯巴达,那里的生活被设置得了无生趣,其目的就是要使男人成为亡命战士,使女人成为生育机器,前者像些斗鸡,后者像些母猪。这两类动物是很特别的,但我以为,它们肯定不喜欢自己的生活。但不喜欢又能怎么样?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西蒙的蚂蚁
对人的这种有限理性,西蒙打过一个著名的“蚂蚁”的比方。蚂蚁在海边布满大大小小石块的沙滩上爬行,它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一会儿又停下,后退,然后继续向前,留下了一条曲曲折折、错综复杂的轨迹。但这能说明什么呢?说明蚂蚁很厉害吗?不是,这条曲折复杂的轨迹决不表示蚂蚁认知能力的复杂性,而只表示着海岸的复杂性。海岸就是如此,蚂蚁要回巢,它就需要爬过许多卵石,越过众多“山丘”。人便像这蚂蚁一般,人的认知能力也是单纯的,人的行为的复杂性也不过是反映了其所处环境的复杂性。
讨论题
以直报怨
“是日是、 非日非、有谓有、无谓无,日直。
《论语集注》
“是谓是、非谓非日直”
《荀子●修身》
《论语集注》
“是谓是、非谓非日直”
《荀子●修身》
“以直者不匿怨而已。……以直报怨,凡直之道非一,视吾心何如耳。吾心不能忘怨,
报之直也,既报则可以忘矣。苟能忘怨而不报之,亦直也,虽不报,固非有所匿矣。”
——刘宝楠 《论语正义》卷十七引清人吴嘉宾语
报之直也,既报则可以忘矣。苟能忘怨而不报之,亦直也,虽不报,固非有所匿矣。”
——刘宝楠 《论语正义》卷十七引清人吴嘉宾语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jié以为直者。” (《论语•阳货第十七》)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jié以为直者。” (《论语•阳货第十七》)
《论 语•阳货》 “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
《论 语• 泰 伯》“直而无礼则绞”
《论 语•颜渊》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论 语• 泰 伯》“直而无礼则绞”
《论 语•颜渊》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直”不仅是坦率,还需要和道义相连。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
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论语·微子篇》
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论语·微子篇》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论语·季氏篇》
——《论语·季氏篇》
于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
朱熹《论语集注》
朱熹《论语集注》
当报而报,不当报而止,是即所谓直也。
朱熹《论语或问》
朱熹《论语或问》
子主题
子主题
电车难题
选择是无法回避的
问题的意义
本质:你都需要决定是否牺牲一条无辜的生命来挽救另外五条
道德困境往往来源于相互冲突的道德原则。
原则1:尽可能挽救生命
原则2:杀死一个无辜的人挽救他人是不对的
如果前后一致,则没有道德困惑
自愿原则
第二个问题,还涉及到自愿问题
违反了胖子的自愿,和谋杀无二
在牺牲一个人救五个人这个问题上,自愿很伟大,强迫即谋杀
自愿受限
天平一端的势单力薄的一个人的确可以有两种自主性的选择即牺牲和拒绝牺牲。
事实上,面对道德的压力,他只有一条道路可以走,因为他一旦选择了拒绝牺牲,就会立刻被冠以极度自私的标签。这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义务论-两个原则
不杀无辜者(优先)
帮助他人
选择的不纯粹性
具体讨论.png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