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笔记
2020-05-27 14:22:44 16 举报
AI智能生成
科学课程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一节.科学课程标准及其制订
一.课程标准的性质和特征
1.课程标准的含义:一般指国家发布的关于学校“课程建设和实施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它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和课程结构”
2.课程标准于教学大纲的区别
(1)教学大纲是“最高要求”而课程标准是针对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更有“灵活性”
(2)教学大纲重点在规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建议,而课程标准更加重视“课程目标、课程建设和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3.课程标准的性质特征:也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一种工具
4.科学课程标准的结构(五大部分)
(1)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基本理念、设计思路)
(2)课程目标(总目标和分目标)
(3)内容标准(5大领域)
(4)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
(5)目标动词和案例
二.《科学课程标准》是设计思路及特点
1.突出“整合”与“探究”两个特点;
2.构建科学合理和有针对性的“内容层次”(图3-1课程标准结构示意图)5大领域15个主题,下面还有专题
3.给予富有典型性、指导性和启发性的“案例和教学建议"
第二节.《科学课程标准》解析
一、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5点)
1.面向全体学生
2.立足学生的发展
3.体现科学本质
4.突出科学探究
5.反映当代科学成果
二、科学课程的目标解析
1.对科学素养的理解:不同的国家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不同
2.课程总目标: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3.课程的分目标(4点):
- 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
- 科学知识与技能
-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三、超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
1.《科学课程标准》知识体系的构建(图3-1)
5个领域(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15个主题单元构成的内容领域
5个领域(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15个主题单元构成的内容领域
2.对“知识点”的理解(皮连生关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定义)
3.克服内容目标陈述的含糊性(表3-2)
- “认知目标”与“行为目标”结合的方式
- 分3类(知识目标、技能与能力目标、体验性目标)层次分级
- 对应的目标动词举例
第三节.我国的初中科学教科书
一、教科书的功能
现在教材的概念的外延包括教科书、学生实验活动手册、学生练习册、教学参考书多媒体和网上材料
教科书具有“学术性、权威性和本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教科书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
(1)教学过程应该是教科书、教师、学生以及各种课程资源之间的“多向互动过程”;
(2)教科书仅展示学科领域的关键性知识技能和相互联系,仅是常规教学的一种资源,作为引导学生认知经验知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3)一方面,向学生传递人类文化和经验的功能;另一方面,是学生获得个人知识和能力、养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工具
二、《科学》教科书的构建方式
1.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主线”建构教材体系
(1)以“哲学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概念为基础(浙教版的《科学》为例)
(2)以“科学学”上的自然科学概念为基础(华东师大的《科学》为例)
2.以“主题单元”的形式构建教材体系
(1)“科学主题”单元
(2)“经验主题”单元(学生的生活经验)
3.“能力本位”的教材体系(宗旨是发展学生的“认知图示”,按照心理学的认知发展规律来建构教材,如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三、我国《科学》教材分析
都体现统一的科学概念和原理来构建知识体系,以“科学探究”作为教材的主要呈现方式
都体现统一的科学概念和原理来构建知识体系,以“科学探究”作为教材的主要呈现方式
1.浙江的《科学》教材:按照“存在的自然、演化的自然、自然与人”的顺序,以学生的“哲学思维发展”为主要线索建构教材体系,运用“精细加工策略”进行学习设计;
2.华东师大版的《科学》重视“整合性”,强调对“自然做整体的认识”,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为主要的教材建构方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