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原生家庭》读书笔记
2020-06-22 10:11:55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超越原生家庭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超越
如何改变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原生家庭领域的心理治疗过程
1)家庭谱系:你的家人都有谁
哪怕是从未联系的亲人,也会通过对至亲的影响而影响到我们
画家谱图
2)联系家庭成员
绘制好家谱图之后,复制并发送给家庭成员,询问这份家谱图是否存在错误
并让他们补充缺失家庭成员姓名和重大事件日期
往往家庭成员都会热心参与进来的,所以不用担心
注意
对这些信息,无论人们如何向你讲述另一个人的想法,感受,经历或基本动机,都要把它当作道听途说的二手消息,而且很可能并不准确
信息主观过滤,记忆偏好
作用
帮助发现并确认谁才是自己的家人
它可以让你和其他家庭成员以一种温和的,不那么激烈的方式进行互动
3)创建一段家庭历史纪事
建立档案卡系统
标注具体时间,时间,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把事件的日期搞清楚很重要
人生重要事件
出生
死亡
重大疾病和住院
收养
结婚
分居
离婚
职业变化
被人辞退
主动辞职
经济状况变化
居住地变化
毕业
离开家乡或者回家
4)发现家庭内部运行模式
整合信息并找出其中的意义
数据收集
数据分析
最好方法
研究家里主要三角关系
结合重大事件观察三角关系的变化
在某位家属死亡之后,家庭成员们常常会围绕遗嘱和金钱问题形成新的三角关系
5)探亲与家访
登门拜访前,先通知要探访的亲人,让他们有所准备
探访时间不宜过长,2-4天最合适
长时间呆家里就会回到过去的模式,失去客观态度
尽量不要跟伴侣一起回家探访
探访自己长大的村庄和城市
原则
无论家庭成员跟你分享了什么事,或说了什么是什么事,都不要质疑和谴责他们
言语表达话术
你对那件事是这么看
我是那样看
提出问题和研究过程中,需注意
子主题
我如何改变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阅读须知
把重点放在自己身上
改变不了别人,只能靠自己改变自己
对自己负责不再怨天尤人
性格是自己塑造的
家庭只是提供了环境,以及家人自己的个性风格,他们对我们的影响仅限于此而已
你必须有充足的积极性和动力
家庭内部机制
家庭是奇怪的生物
类型
原生家庭
核心家庭
衍生家庭
重要任务之一
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鼓励我们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鼓励我们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家庭规则
显规则
潜规则
当家庭子女到达青春期时,家庭的各种规则都会受到挑战和质疑
同时,这也会给父母带来焦虑
父母会以频繁惩罚和控制子女的方式来应对
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和疏远
人都有亲近感和距离感的需求
亲疏舒适度
追逐者
疏远者
表面现象是迷惑人的
喜欢利用距离感来保持人际关系平衡的人总是抱怨身边那些热切的追求者对自己还不够支持 不够关系 不够体贴 但疏远者往往以沉默作为回应
真正“亲密”
意味着
与不同于我们的人建立一种公开的,相互包容的关系
全世界的人都想要个妈妈
缺乏必要关爱和指导的孩子,会爱上想象中的伴侣为自己带来的感觉
家庭分歧的处理
家庭分歧导致的焦虑
情侣之间分歧是很正常的
尽早发现那些容易引起矛盾的分歧,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处理方式
应该与想要的区别
协同一致要求的四种应对方式
分类
顺从
那些“顺从”的人为了达到“一致”的效果,常常装作差异根本就不存在
表面关系融洽,但“顺从者”也会在其它方式宣示自己的独立和个性
弊端
双方在无意识地用这种模式来避免焦虑,但同时叶没有充分考虑过对方地信仰,原则,思想和感受
顺从者感到婚姻关系缺乏亲密感时,他们地应对策略之一就是积极参与婚姻关系之外的某些活动
顺从者常常还是精神或者肉体上不太健康的人
生病:为家庭提供一个焦点,吸引双方的注意力,从而忽略掉关于差异的焦虑
反叛
反叛者 不得不跟社会中的其他人保持较近的距离,但同时行为上有具有一定的反叛性
喜欢与众不同,却当真正与众不同的时候会感到缺乏安全感
反叛者并无目标,不过是按照与别人相反的方式来行动罢了
与权威人物的关系
反抗对象
反叛者很少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总有人站出来帮他们摆脱困境
题 反叛者 收拾残局,承担起 反叛者 造成的损失和责任
攻击
攻击者 认为焦虑和其他一些不好的东西都是别人造成的
攻击者 组成的家庭最大的问题:不承认对方的差异
心理治疗的方法:让夫妻对各自的价值观建立自信,消除他们对各自价值观的焦虑和恐慌
攻击者 大多缺乏自信
这个可以解释《万箭穿心》女主为什么对自己老公那么咄咄逼人
断绝关系
对于一些人而言,处理人际争端的唯一方法就是离开,或者断绝关系
至少貌合神离,甚至抽身而去
很多人与家庭断绝关系是因为感到自己在家中十分无力,认为配偶掌握了家中所有的权力
断绝关系并不能摆脱原生家庭的控制,最重要的是摆脱这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模式
这四种基本反应策略都是“融合”的不同体现
原生家庭中子女出生顺序与性别序列
相关研究
这是性格影响因素之一
性别和出生顺序都会影响我们长大之后的自我认知方式,以及我们与家庭之外人们交往的方式
书中探讨的这些现象是为了让你了解自己性格中某些方面是怎样产生,以及家庭中某个成员为什么会采取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
出生顺序与夫妻关系
“兄妹恋”组合更加稳定
双方能很快适应这组合方式
但同样的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
长兄长姐组合
双方可能因为争夺家中内部控制权和缺乏互相理而产生矛盾
夫妻二人最好的组合方式应该是夫妻双方的角色与其在原生家庭中的出生和性别顺序 特征是相符合的,但这并非是人们在寻求伴侣所采取的标准
长子或者长女
种类
有几个妹妹的长女
性格
往往聪明,强健,独立,善于照顾自己和他们
表现得外向自信
做事井井有条
情况
妹妹越多,婚姻越不幸福
有几个弟弟的长女
情况
体魄强健,性格独立
自我意识健全,比较理智和实际
有几个弟弟的长子
往往是领导型人物
天生善于领导别人,喜欢掌控生活得各个方面
做事必求成功
有几个妹妹的长子
快乐至上主义者
体贴无私
喜欢女人,并且会对女性很有耐心细致
对子女很关心,但不会过于严格
概述
常见的行为模式
他们会努力在父母面前表现得很好,希望父母喜欢他们,而不是他们的弟弟妹妹
长子女往往具有某些父母才会有的特征
能承担责任
有时候也许会成为负担,让他们变成吹毛求疵的完美主义者或者喜欢过分担忧的人,不敢犯错,害怕父母失望
具有领导能力
会照顾人
特点
倾向于追求高度的成就感
从而性格紧张 保守和严肃
他们通常工作很努力,无论左什么事情都很认真负责,但有时也难以接受别人的批评
往往会变成家庭现状的维护者
进而他们会变得非常万股,不愿意做出任何改变和妥协
交友往往比其他人更加困难
部分原因
习惯使用权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并对别人的怠慢非常敏感,难以容忍别人的错误
幼子和幼女
有几个姐姐的幼妹
显得有点幼稚
比较喜欢竞争,尤其是喜欢与男性进行竞争。
喜欢在异性面前展现女性魅力
对抚育子女并不感兴趣
有几个哥哥的幼妹
有几个哥哥的幼弟
有几个姐姐的幼弟
地位特殊
上进心不强
情绪多变,但大多数时候表现得和蔼可亲
出生顺序居于中间的子女
在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子女得家庭中,最大和最小得子女往往在家里最受欢迎
性格描述
往往做事并不十分主动,而且很难独立思考。
一般来说,他们在学习上往往难以取得很好的成绩,并且在兄弟姐妹中最难考上大学
他们往往觉得生活很不公平
既没有长子长女的权威,又没有幼弟幼妹的特权
他们对每个人都很友好,而且愿意跟人交朋友
独生子女
独生子
往往具有父亲的性格特征
他们甚至会变成 完美主义者。对失败感到沮丧
常常会在事业上取得比较高的成就
独生女
与母亲性格特点相似
常常会被父母过度保护
她们常常任意妄为,性格变化无常,还喜欢反复考验对方是否爱自己
有了孩子后,她的丈夫往往要承担起照看孩子的大部分责任
双胞胎
大的代替长子女角色
小的代替幼子女角色
拘泥于 二人小集团 之中
其它亲密关系
类型
婚姻关系
实际婚姻关系
同性婚姻关系
异性婚姻关系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工作中的同事关系
朋友之间友谊
大多数的友谊都是比较短暂的
不可避免
友谊其实是需要经营,双方互相付出努力,去维系的
定义
两个人在某一时间内特定的连结
人际关系中的三角模式
概述
注意
今天的核心家庭就像密不透风的压力锅,除了心理医生诊所和家庭调解员的办公室外,很少会有地方可以让家庭成员 释放压力,并学会处理自己的焦虑感
不少人都误认为自己的焦虑应该自己解决,而不去找其他人倾诉,这就导致家庭内部压力不断升级,最后崩溃
而三角关系恰恰能缓解家庭内部压力起到作用
定义
在一对一的人际关系中,人与人交往所产生的紧张和压力通常会不断增长。
为了应对这种压力,人们往往会向第三方倾诉,或者讨论其他不相关的事情,从而构成一种三角关系
圈内人
圈外人
表现形式
说别人闲话
人际交往中,东拉西扯是很正常的,这是为了在人际关系的 亲密 和 疏远 之间保持一定平衡
但这如果成为了人际交往中的唯一模式,那么交往双方自身的融合程度高,从而分歧被忽视或者处理得不好
成因
当人际交往的亲密关系双方发生分歧时,就会相互疏远,或者进行 权力斗争,此时,其中一方就会把某人或者某物牵涉进来,从而形成三角关系
状态
平静状态
圈内关系和谐,圈外的第三方希望能跟他们亲近,进入圈内
紧张状态
圈外一方会对圈内冲突敬而远之,避免与之发生接触
圈内的一方会试图与圈外一方建立新的联盟关系
种类
父母双方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同胞争宠
三角关系中的同盟
作用
减少自身的焦虑
联合起来控制第三方
这是一种普遍的家庭现象
类型
婚外情
中年危机下的婚外情-老牛吃嫩草
处理方式
在对婚姻造成巨大破坏之前,及时抽身回到原来的家庭关系中,并开始着手解决婚姻中存在的问题
即使婚姻破裂,但他们可以从中完善自己
非黑即白的看待配偶和新情人,认为配偶完全比不上自己新找的情人,从而离婚
父母与好孩子联合对付坏孩子
替罪羊现象
三角关系中的各类角色
迫害者
他也会感到焦虑不安的
受害者
在他人面前表现得软弱无助,而且他们的确也认为自己是软弱无力得,但往往却是家庭中最有影响力的人
可以让别人替自己解决问题
解救者
但
当特定角色总是和特定人物联系在一起时,家庭功能就会紊乱,难以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
如何在保持真我的同时维持亲密关系
保持真我,并知道自己是谁
"分化“良好的人具有的特征
具有目标指向性
一个人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能确定什么东西对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
同时
不意味着你可以忽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相反
关系导向性
这种人情感不太成熟,他们的自尊和满足感完全依赖于别人。
能够区分思考和感受
自由地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分不清的人
可能善于处理 事务导向性 的任务
而不是人际关系导向性 的工作
涉及到比较亲密的人际关系
陷入迷茫,变得非常脆弱和敏感
愿意为此做出一些不合理的妥协
往往会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当作事实情况的真实反映
“我觉得”
这是在表达一种想法,而不是在抒发一种感情和感觉
我们的感受都是由于对周围环境的思考,或者对正在发生事件的解读产生的
融合:陷入泥潭之中
定义
陷入一种共生或者寄生关系的泥潭
总是对别人的行为做出这样或者那样的反应
行为定式?
人们往往很难放弃追求 融合 的欲望
我们总是梦想着找到一个人 特殊的人,建立亲密的瓜西,希望他能带来想要的 融合 式爱情
在高度 融合 的家庭中,成员之间的差异往往是被忽视和否认的
青春期阶段,子女父母冲突不断
为自己负责
情形
分化 良好的家庭
家庭成员可以安然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融合 程度高的家庭
紧张状态下,家庭成员会失去自控能力(避免谈及禁忌话题),互相指责
意味着首先要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别人
如果一个人完全依赖于别人给予的爱和支持才能生存,那么他必然会感到压力,部分不按照别人的意愿去做事和做人,以获得并维持别人的爱和支持
但这种关系必然破裂
要么会对别人无端发火,通常是因为一些无关的事情
要么会拿自己出气,做出一些损害自己身心的事情
陷入抑郁
我们有时候会在别人面前刻意掩饰自己的真实个性,以免让别人感到不快。但这只能在短期内避免人际交往中的不快和伤害,却必然会引起长期的混乱和纷争
功能过度与功能不足
概述
这对机制存在于所有人际关系之中
影响
负面
二者总是处于一种“融合”的关系之中。
功能过度者
一方担负起照顾双方的责任
觉得自己别无选择,必须承担起相应的义务
功能不足者
另一方则允许对方承担这个责任
他们往往会找各种原因来证明自己无法从事某项工作
例如生病
正面
健康家庭关系下,也存在这种关系,只不过他们的角色从来不是固定的,而总是在不断变换的
叛逆本身并不是一种特立独行,而只是为了反抗而反抗
看似桀骜不驯的他们,内心其实是很自卑的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