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2020-06-28 10:38:19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朝
王位世袭制
商朝
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西周
分封制
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维护工具:礼乐制
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西周的疆域
局限:诸侯国拥有较大的独立性,诸侯权力过大,容易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
宗法制
目的:巩固王权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
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背景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
内容
皇帝制度
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
中央官制
设“三公”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御史大夫(检查百官)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郡县制
所有的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意义: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影响
积极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基础,对中国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消极
通过皇帝制度,加强了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秦王朝统治迅速瓦解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的发展
汉朝-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元朝-创立行省制
君主专制的演进
西汉-中外朝制
唐朝-完善三生六部制,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另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二府: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事)
三司(管理财政)
元朝:设中书省(行政)和枢密院(军事)
选官制度的演化
世官制
继承祖上权位制度
察举制
由官吏查访人才向中央推荐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九品中正制
具有封闭性
科举制
隋朝创立科举制,明清发展为八股取士
进步性
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保证官员的文化素养,提高行政效率
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公正
中央政府掌握选官,加强了中央集权
局限性
抑制了知识分子的进取精神以及创造意识
明清君主专制度的加强
明朝
明太祖废丞相,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期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清朝设军机处
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而设立
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选官制度
科举制(八股取士)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