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
2020-06-27 15:58:20 61 举报
AI智能生成
毛中特概论付河林总结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前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具体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理论化: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
民族化: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俗、中国气派的马克思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新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过程
初步形成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资本主义》等著作中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趋于成熟
《<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科学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等基本问题,提出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丰富和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独立自主
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总路线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主义
革命的动力
无产阶级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实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是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质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实质
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
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的领导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核心问题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积极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知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之一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内容及意义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过渡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过渡时期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时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和平赎买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历史经验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探索
理论成果
《论十大关系》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必须建设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邓小平理论
形成的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核心观点
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地位
习思想的核心要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主要内容
八个明确
看教材
四个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服自信
十四个坚持
看教材
主要矛盾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矛盾转变的依据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内涵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缪力同心、奋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地位
意义
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从人类文明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该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那些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四个意识
政治意识
大局意识
核心意识
看齐意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
怎么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新时代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步走”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在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新发展理念
创新
发展动力
协调
发展不平衡
绿色
人与自然的和谐
开放
发展内外联动
共享
社会公平正义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经济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的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加大人力资本培训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历史使命
推进现代化建设
完成祖国统一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政治建设的目标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核心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以人民为宗旨
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怎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
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五位一体”
经济建设是根本
文化建设是灵魂
政治建设是保障
社会建设是条件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我国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同依法执政统一起来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推进强军事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人民军队永远听党、跟党走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十九大对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了新的战略安排:到202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世界一流军队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
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深入推进练兵备战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富国和强军同一的重要途径。军民融合,源于我们党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思想。 做到“一笔投资,双重效益”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推动新型国际关系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推进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党中央立足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
“新”在相互尊重,“新”在公平正义,特别是“新”在合作共赢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结束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辩证统一
收藏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