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逻辑判断
2020-07-28 16:51:31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公务员 片段阅读 最全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基本概念
有些
1个
一部分
全部
或者
至少有一个为真
基本原则
1.严谨性
1.只能根据给出的条件做出推理
2.只能根据推理规则去推理
3.不加任何感情、想象、语气
2.形式性
1.研究的是推理的形式 不纠结条件的对错和实际
3.非专业性
不研究学科专业知识;服从逻辑
可能性推理(重)
解题思路
第一步:看问题,确定阅读目的
第二步:找【前提】【结论】,初步确定论证方式
第三步:分析选项
论证加强削弱
加强削弱的原则
加强削弱的常见迷惑项
削弱题
1.基本论证的削弱
削弱思路
1.削弱结论(最强)
2.割裂论证关系(较强)
3,削弱前提(否定隐含假设)(强)
2.措施目的型的削弱
1.方法无意义-削弱结论(最强)
2.方法不可取-削弱论证关系
3.方法不可行-削弱前提
注意事项
若方法强调了绝对化,对绝对化削弱
即【另有他法】
若方法强调了绝对化,对绝对化削弱
即【另有他法】
3.因果关系论证的削弱
1.有因无果-削弱结论(最强)
2.无因有果-削弱论证关系(较强)
3.另有他因-削弱前提
4.另有共因-削弱前提
5.因果倒置-削弱论证关系(较强)
4.类比论证的削弱(少)
题型本质
A有abcd四种属性
已知B有abc三种属性,
则B也有d属性
A有abcd四种属性
已知B有abc三种属性,
则B也有d属性
削弱思路
1.切断已知属性与推出属性的联系-已知和未知没关系-否定结论
2.提供能推出属性的其他属性-另有他因-削弱前提
5.求异论证的削弱(少)
题型本质:
【前提】已知AB只有1个属性不一样,且结果不一样
【结论】是这个不一样导致结果不一样
【前提】已知AB只有1个属性不一样,且结果不一样
【结论】是这个不一样导致结果不一样
削弱思路
另有他因-还有其他不一样的属性导致了这个结果
6.共变论证的削弱(少)
题型本质:
【前提】实验结果随某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结论】该变量导致该结果
【前提】实验结果随某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结论】该变量导致该结果
削弱思路
1.另有他因-还有其他变量可影响结果
2.超范围不变-超出题干所列范围不再共变
7.枚举归纳论证的削弱
题型本质
【前提】部分具有某属性 且没有反例
【结论】全部具有某属性
【前提】部分具有某属性 且没有反例
【结论】全部具有某属性
削弱思路
1.样本有问题 没有代表性
范围少
数量少
2.样本外有反例
加强题
1.基本论证的加强
1.肯定结论(最强)
2.加强论证关系(搭桥)(较强)
3.补充前提(肯定隐含假设)(强)
4.排除他因
2.措施目的型的加强
1.方法有意义-肯定结论(最强)
2.方法可行-肯定前提(强)
3.因果关系论证的加强
1.有因有果-肯定结论(最强)
2.无因无果-肯定论证关系(最强)
3.排除他因-补充前提
4.补充原因-补充前提
5.搭桥-补充前提
4.前提假设
搭桥-补充论证成立的必要条件
解题思路
1.读问题,确认是“补前提”
2.搭桥
凭语感,确认【前提】和【结论】有跳跃
圈出差异关键词
3.分析选项
1.优先分析有【差异关键词】的选项
2.否定代入 没有……没有…… 若成立 确认答案
5.类比论证的加强(少)
已知属性和推出属性【确实有关系】
6.求异论证的加强
排除他因-除了已知属性,没有其他能导致结果的属性了
7.共变论证的加强
1.排除他因-没有其他可导致该结果的变量
2.超范围共变-超出题干所列范围依然共变
枚举归纳论证的加强
1.样本有代表性
2.样本外无反例
论证基础知识
定义:通过一定的逻辑形式组织某个或某些一直为真的判断
确定另一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过程
确定另一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过程
论证构成要素
1.论据(前提)
论据(前提):已确定真实性的判断(摆事实、讲道理)
2.论点(结论)
论点(结论):需要确定其真实性的判断
3.论证方式
论证方式:将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的逻辑形式(演绎、归纳、类比论证等)
常见论证方式
1.归纳论证
含义:
【前提】一些关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命题
【结论】关于该类事物或现象的普遍性命题
【前提】一些关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命题
【结论】关于该类事物或现象的普遍性命题
分类
1.简单枚举论证
【前提】
--以经验认识为主要依据
--【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
--且【没有反例】
【结论】该类事物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
【前提】
--以经验认识为主要依据
--【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
--且【没有反例】
【结论】该类事物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
2.统计归纳论证
【前提】
--【样本具有】某种属性的单位频率(百分比)
【结论】
--【总体具有】某种属性的概率
【前提】
--【样本具有】某种属性的单位频率(百分比)
【结论】
--【总体具有】某种属性的概率
3.科学归纳论证(因果论证)
【前提】
--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研究的需要
--分析所考察的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
--何以具有某种属性的【客观原因和内在联系】
--进而做出某种【一般性】的结论
【前提】
--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研究的需要
--分析所考察的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
--何以具有某种属性的【客观原因和内在联系】
--进而做出某种【一般性】的结论
2.类比论证
含义:
A对象和B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
推断出他们在其他书香上也相同
A对象和B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
推断出他们在其他书香上也相同
3.形式比较(少)
4.日常结论(少)
题型本质
1.题干生活化
2.问题 推出、得到、可得
1.题干生活化
2.问题 推出、得到、可得
解题原则
1.客观严谨-同义转述、推理可得
2.从弱原则-可能、也许、有些
3.主题一致原则
迷惑项
1.无中生有
2.偷换概念
3.强加因果
4.违反规则
解题注意事项
1.保持概念统一
2.是一种或然性推理
分析选项
原则和迷惑项
1.针对性原则-不能 偷换概念、不当类比
2.全面严密-不能以偏概全 不能以特例加强
3.明确不模糊-不能 诉诸无知、不能【间接】加强削弱
4.事实第一-不能诉诸权威、不能诉诸历史、不能诉诸假设
常用的逻辑联结词
- 由于、因为(联结的是 前提)
所以、那么、因此、因可以看出、由此可见、由此可知、据此以为 - 提出质疑、提出看法/不同看法、研究者认为、得到结论等
必然性推理
概念
含义:具有某种特殊含义的词语
概念的外延:概念所指对象的数量和范围
1.全同关系
2.全异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3.交叉关系
4.包含关系
常见考点:数量题
求最多最少人
第一步:初步确认明确的包含关系
第二步:全异情况下人数最多; 包含情况下人数最少(明确全异的单算)
求与题干人数是否矛盾
第一步:初步确认明确的包含关系
第二步:逐项代入选项后,与题干总人数进行对比,一致就正确,不一致就矛盾
命题
直言命题
含义:判断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分类:全称肯定/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否定命题、单称肯定/否定命题
矛盾关系
含义:
1.概念间的矛盾关系-非A即B
2.命题间的矛盾关系-一真一假
3.在命题前面加个否定词(并非、否、没有)
4.矛盾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5.否定矛盾命题=原命题
1.概念间的矛盾关系-非A即B
2.命题间的矛盾关系-一真一假
3.在命题前面加个否定词(并非、否、没有)
4.矛盾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5.否定矛盾命题=原命题
常见矛盾关系
所有A都是B 与 有些A不是B ,矛盾
有些A是B 与 所有A都不是B, 矛盾
某个A是B 与 某个A不是B 矛盾
解题思路
找矛盾
看其他
定答案
反对关系
上反对关系
所有是
所有不是
下反对关系
有些是
有些不是
推出关系
所有 推 有些
某个 推 有些
所有 推 某个
条件命题
充分条件命题
如果【条件】,那么【结果】 条件→结果
常见关联词
如果……就,只要……就,一……就,……就……,若……便……,……是……,所有……都……,省略关联词
如果……就,只要……就,一……就,……就……,若……便……,……是……,所有……都……,省略关联词
必要条件命题
没有【条件】就没有【结果】 结果→条件
常见关联词
只有……,没有……没有……,不……不……,……是……的前提/基础,……对……不可或缺,必须……才,除非……才
只有……,没有……没有……,不……不……,……是……的前提/基础,……对……不可或缺,必须……才,除非……才
条件命题的推出
除非A,否则B
否一推一
肯前肯后
否后否前
否前,后不确定
肯后,前不确定
等价和矛盾命题
A→B 等价于 非A或B
A→B 与 A且非B 矛盾
联言命题
含义:若干个判断都存在的命题,其中每个判断叫做联言支
常见联言命题
并列关系
递进关系
转折关系
因果关系
特点
A且B为真,则A和B都为真
若A且B为假
则,若真→假
则A和B至少有一假
A真B假
A假B真
A和B都为假
常见题型
削弱题
推理题
破案题
选言命题
相容选言命题
A或B为真
则,若假→真
则A和B至少有一真
A真B假
A假B真
A和B为真
摩根定律
非(A且B)=非A或非B
非(A或B)=非A且非B
不相容选言命题
要么A要么B为真
A且非B
非A且B
要么A要么B为假
A且B
非A且非B
复言命题
直接推理
解题思路:找到判断事实的那个条件,代入其他条件,否后否前
找出使得题干作为条件的复言命题不成立的条件
解题思路:否后否前,将问题要求作为事实代入,确认其他命题真假
朴素逻辑
排序题
位置排序
题型特点
1.题干涉及各元素的位置关系
2.位置关系可以是线性也可以是环形的
3.条件有确定信息也有不确定信息
解题思路
第一步:先看确定信息进行定位(题干直接有 或者 两个条件加起来就有确定信息了)
第二步:刷一遍选项,优先排除不满足确定信息的
第三步:找不确定信息 进行插空、排序
大小排序
题型特点
1.题干涉及不等式概念
2.解题需要用到不等式
解题思路
第一步:找出大小关系,列出不等式
第二步:根据不等式性质计算确认第一组排序
第三步:排除不满足的选项
第四步:若没有排除完,就再回归不等式,确认第二组排序,确认答案
注:二次分类问题秒杀:大交大,小交小
匹配题
无序对应
第一步:看问题,确认主体匹配要素
第二步:看条件和选项,对应逐个排除
第二步:从信息量大的选项入手,列出图表或者有效信息
第四步:逐项根据条件,逐个确认并结合选项排除
有序对应
第一步:看问题,确认主体匹配要素
第二步:看条件和选项,出一个条件就排除相应选项(优先找出现频率最高的条件)
第三步:列出主题及匹配要素的有效信息
第四步:逐项根据条件,逐个确认并结合选项排除
破案题
普通题型
第一步:找矛盾
第二步:判断其他选项,此时可结合选项开始逐个排除
第三步:返回矛盾确认真假命题
第四步:确认选项
特殊题型
题型特征
1.命题数不确定,但≥2个
2.条件不确定,但问法多变,如 猜测各对了一半,至少有一人为假等等
3.所给命题一般没有矛盾命题
解题思路
选项信息充分
代入排除法
选项信息不充分
找矛盾点
第一步:找出突破句-本人或者【转述他人的那一句】
第二步:通过【假设法】判断该句话的真假
第三步:通过该句真假情况,确认事实和说话人身份
同真同假
常见的同真同假的话
A说:B说的话是真的【表达对别人态度的那一句】
A包含于B
两两匹配
第一步:看前提
是真话,则题干匹配为真
是假话,则相互调换后为真
解题思路
第一步:看前提-事实是有两个说真话/假话
第二步:找出突破句-【有同真同假关系的两句】尤其是表达对别人态度的那一句
第三步:找出同真同假,用假设法判定该句的真假
假设如果为真,代入其他条件是否满足前提(只有两个真/假)
第四步:确认事实
答案判别三个原则
1、内容相关原则-要有【论题关键词】
2.起到作用原则
1.对结论或者论证能起到作用
2.相对明确的表述
3.程度最大原则
程度副词
主要是
大部分/大多数
0 条评论
下一页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