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
2021-08-18 09:02:16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教资科二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概念
含义
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地位
“主导地位”“主题和灵魂”“根本依据”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方针(总方向)
教育目的(国家)
课程目标
培养目标(学校)
教学目标(教师)
教育目的的作用
导向作用
激励作用
选择作用(教育内容)
调控作用
评价作用
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经济文化因素(社会)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受教育者)
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制定者)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教育目的的理论
宗教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个体需要、自然人)
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社会本位论(社会需要、公民)
凯兴斯泰纳、孔德、赫尔巴特、柏拉图、涂尔干
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
辩证同一论
马克思
我国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
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的教育目的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坚持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培养独立个性
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根本途径)
全面发展的教育组成部分
德育(灵魂和统帅;方向性的保证)
意义(育人+提供动力)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灵魂和指导的作用。在思想和政治上保证育人的方向,
又给其他各育提供动力和能源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灵魂和指导的作用。在思想和政治上保证育人的方向,
又给其他各育提供动力和能源
任务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
具有民主和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智育(基础性地位)
意义(育人才+产知识)
任务(双基+能力)
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体育(物质基础)
意义(强身体,促身心,供劳育)
任务(双基(运动)+双强(强身体+强意志))
传授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培养顽强的意志力;增强学生的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传授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培养顽强的意志力;增强学生的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美育/审美教育(动力)
意义(促智力、促品德、促体育、促劳动)
任务(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劳动技术教育(综合)
意义(促全面、促品德、联实际)
劳动技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劳动观念,也可以使学生将知识和实际相结合
劳动技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劳动观念,也可以使学生将知识和实际相结合
任务(懂信息、懂规划、养习惯)
使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当地的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规划,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
使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当地的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规划,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
教育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自然条件、系统的连续的观察,获取经验事实)
调查法(问卷、访谈.......)
普遍调查(全面调查)
个案调查
抽样调查
实验法(人为,寻找因果关系)
历史法(考察事情发展的历史事实,从而揭示其本质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现实教学情景,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景中的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
爱祖国,守法法,懂理论,会交流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