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ON网络互联
2020-08-26 10:11:48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ASON网络互联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7 ASON域间信令
7.1 支持的业务类型
7.1.1 软永久连接
7.1.2 交换连接
7.1.3 呼叫和连接分离
7.2 信令标识符
7.3 信令传送网
7.4 抽象消息
7.4.1 抽象消息和错误代码
7.4.2 连接建立消息
7.4.3 连接释放消息
7.4.4 连接查询消息
7.4.5 连接通知消息
7.5 信令相关属性
7.5.1 信令标识相关属性
7.5.2 业务相关属性
7.5.3 路由相关属性
7.5.4 策略相关属性
7.6 信令流程
7.6.1 正常的信令流程
7.6.2 异常和故障时的信令流程
7.7 RSVP-TE域间信令扩展
7.7.1 消息和错误码
7.7.2 属性
7.7.3 RSVP-TE控制平面恢复信令流程
7.8 CR-LDP域间信令扩展
7.8.1 CR-LDP消息和错误代码之间的映射
7.8.2 属性的映射
7.8.3 显式路由
7.9 PNNI域间信令扩展
7.9.1 PNNI消息及错误代码列表
7.9.2 属性的映射
7.10 小结
8 ASON域间分层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8.1 路由组件和分层标识
8.1.1 路由域的分割与合并
8.1.2层间插入新路由层
8.1.3 路由域标识与寻址
8.2 路由层次中的路由和呼叫控制
8.2.1 路由信息的上流
8.2.2 路由信息的下流
8.3层间发现和路由属性
8.3.1层间发现机制和配置
8.3.2 分层路由属性
8.3.3 域间链路
8.3.4 域内抽象链路
8.3.5 节点属性
8.3.6 链路属性
8.4 基于OSPF的域间路由
8.4.1 单域内的操作
8.4.2 路由消息传送
8.4.3 OSPF子TLV扩展
8.4.4 OSPF不透明LSA
8.5 单层OSPF域间路由
8.5.1 路由协议的配置
8.5.2 路由协议的运行
8.5.3 不透明LSA的格式
8.6 多层OSPF域间路由
8.6.1 路由协议的配置
8.6.2 路由协议的运行
8.6.3 不透明LSA的格式
8.7 OSPF域代言(Speaker)节点
8.7.1 Speaker节点及其功能
8.7.2 备份的Speaker节点
8.7.3 RCD中有多个Speaker节点
8.8 单层OSPF域间路由实例
8.8.1 分发域内TE链路的情况
8.8.2 不分发域内TE链路的情况
8.9 多层OSPF域间路由实例
8.9.1 物理网络模型
8.9.2 CD1/CD2/CD3/CD4中所配置的信息
8.9.3 RCD5中的配置和信息分发
8.9.4 RCD6中的配置和信息分发
8.9.5 RCD7中的配置和信息分发
8.9.6 路由信息的下流
8.10 小结
9 客户网络与ASON网络以层叠模型互联
9.1 UNI概述
9.1.1 UNI的定义
9.1.2 引入UNI的好处
9.1.3 基于UNI提供的业务
9.2 UNI的实现
9.2.1 业务调用
9.2.2 信令传送
9.2.3 实体编址
9.2.4 自动发现
9.2.5 信令
9.2.6 策略控制
9.3 计费
9.3.1 计量功能
9.3.2 计费体系
9.3.3 CDR
9.4 安全机制
9.4.1 IP安全协议
9.4.2 信令协议安全机制
9.4.3 邻居发现安全机制
9.5 UNI发展现状和趋势
9.5.1 标准化进程
9.5.2 测试进展
9.6 小结
10 客户网络与ASON网络以对等模型互联
10.1 GMPLS对对等模型的支持
10.2 互联方案分析
10.2.1 IP/MPLS到GMPLS的演进模型
10.2.2 岛式模型的4种互联情形
10.3 IP/MPLS网络和GMPLS网络互联潜在的问题
10.4 MPLS和GMPLS协议的不同
10.4.1 路由
10.4.2 信令
10.4.3 双向LSP
10.5 信令解决方案
10.6 跨域通道计算技术
10.7 可达性和流量工程信息分发
10.8 小结
缩略语
ASON网络互联
1 ASON体系结构
1.1 光传送网发展历程
1.1.1 电信行业的发展
1.1.2 光网络的演进历程和趋势
1.2 ASON基本框架
1.2.1 分层结构
1.2.2 网络结构
1.2.3 节点结构
1.3 ASON控制平面实现技术
1.3.1 链路资源管理
1.3.2 自动发现
1.3.3 故障管理
1.3.4 信令机制
1.3.5 路由机制
1.3.6 接纳控制
1.4 ASON传送平面技术
1.4.1 SONET/SDH
1.4.2 波分复用(WDM)
1.4.3 OTN
1.4.4 全光网
1.4.5 多粒度交换
1.5 ASON新业务
1.5.1 ASON业务体系
1.5.2 ASON新业务及其新特点
1.6 协议标准化过程
1.6.1 标准化组织
1.6.2 ITU-T和IETF相关协议
1.6.3 OIF相关协议
1.6.4 TMF相关协议
1.6.5 国内标准化进程
1.7 小结
2 基于GMPLS和PNNI实现ASON控制
2.1 GMPLS的由来
2.2 GMPLS体系结构
2.2.1 GMPLS基本概念
2.2.2 GMPLS对于MPLS的扩展
2.2.3 路由和寻址模型
2.2.4 链路绑定和无编号链路
2.2.5 GMPLS信令
2.2.6 GMPLS与UNI的关系
2.2.7 GMPLS流量工程
2.2.8 GMPLS保护与恢复
2.2.9 GMPLS网络管理
2.3 GMPLS对于ASON的支持
2.3.1 GMPLS对于ASON信令的支持
2.3.2 GMPLS对于ASON路由的支持
2.3.3 GMPLS对于SONET/SDH的支持
2.4 GMPLS信令协议
2.4.1 RSVP-TE信令
2.4.2 CR-LDP信令
2.4.3 协议可靠性分析
2.5 GMPLS路由协议
2.5.1 OSPF-TE
2.5.2 IS-IS-TE
2.5.3 路由协议比较
2.6 GMPLS链路管理和自动发现协议
2.6.1 链路管理和自动发现协议(LMP)
2.6.2 SDH中的自动邻居发现
2.6.3 应用于DWDM线路系统的LMP
2.7 PNNI框架
2.8 PNNI路由
2.9 PNNI信令
2.10 PNNI寻址
2.11 PNNI和GMPLS对比分析
2.12 小结
3 ASON网络管理
3.1 ASON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3.1.1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概述
3.1.2 体系结构细分
3.1.3 实现方式
3.2 ASON网络管理需求
3.2.1 管理平面概述
3.2.2 地址与命名机制
3.2.3 多区域网络管理
3.2.4 端到端连接管理
3.2.5 传送平面的管理
3.2.6 控制平面的管理
3.2.7 DCN的管理
3.2.8 业务层的管理
3.2.9 安全和计费管理
3.3 ASON网络管理信息
3.3.1 信息建模基本理论
3.3.2 传送平面信息建模
3.3.3 控制平面信息建模
3.3.4 端到端连接管理信息模型
3.4 ASON网络管理协议
3.4.1 CORBA接口技术
3.4.2 CORBA在ASON中的应用
3.4.3 CORBA接口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
3.4.4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3.4.5 LMP MIB扩展
3.5 小结
4 ASON网络生存性
4.1 光网络生存性简介
4.2 IP层的网络生存性
4.2.1 传统的IP网恢复机制
4.2.2 基于MPLS的IP层保护恢复
4.3 ASON网络生存性的新特点
4.4 ASON故障检测、通知与定位
4.4.1 可用的故障信息来源
4.4.2 网络故障的检测实体
4.4.3 故障监测点的设置
4.4.4 光传送实体的告警能力
4.4.5 故障信息的传送
4.4.6 故障定位
4.5 ASON网络保护机制
4.5.1 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机制
4.5.2 基于传送平面的保护机制
4.6 ASON网络恢复机制
4.6.1 网络恢复的类型
4.6.2 恢复约束和倒换准则
4.7 ASON网络保护与恢复机制的结合
4.8 ASON网络多层生存性机制
4.8.1 独立的多层生存性机制
4.8.2 多层网络生存性的协调机制
4.8.3 多层网络空闲容量的优化机制
4.9 小结
5 ASON域间互联需求
5.1 域参考模型
5.2 NNI和运营商业务需求
5.3 控制平面调用需求
5.3.1 管理平面的调用/控制
5.3.2 用户或代理的调用/控制
5.4 连接管理需求
5.4.1 建立
5.4.2 释放
5.4.3 恢复
5.4.4 查询
5.4.5 修改
5.4.6 连接特性
5.5 寻址需求
5.5.1 内部网络寻址
5.5.2 外部客户寻址(TNA)
5.5.3 控制和信令消息的客户可路由地址(Node ID)
5.5.4 网络识别
5.5.5 地址解析
5.6 可靠性需求
5.7 可扩展性需求
5.7.1 网络可扩展性
5.7.2 域的分割与合并
5.7.3 路由协议可扩展性
5.7.4 信令协议可扩展性
5.8 域间连接需求
5.8.1 多级分层(Multi-Level Hierarchy)
5.8.2 分级路由和信令的支持
5.8.3 网络的交叉连接
5.9 稳定性需求
5.9.1 路由协议的稳定性
5.9.2 竞争裁决
5.10 安全性需求
5.10.1 信息交换安全
5.10.2 连接管理安全
5.11 管理运维需求
5.11.1 接口
5.11.2 信息交换
5.11.3 计费
5.12 小结
6 ASON域间互联概述
6.1层叠模型和对等模型
6.1.1 两种网络演进的结构特点
6.1.2 重叠模型
6.1.3 对等模型
6.2 接口定义
6.2.1 根据通过控制接口的信息流定义
6.2.2 根据控制接口的功能定义
6.3 接口参考位置
6.4 业务调用模型
6.5 域间路由
6.5.1 网络信息分发
6.5.2 受限路由计算
6.5.3 路由信息共享
6.5.4 路由策略控制
6.5.5 路由实现方案
6.5.6 路由协议应用模型
6.6 域间信令
6.6.1 域间配置、恢复与通告
6.6.2 域间寻址和标识
6.6.3 域间信令与路由的互相作用
6.6.4 域间信令协议分析
6.7 域间自动发现
6.7.1 自动邻居发现
6.7.2 自动业务发现
6.7.3 LMP扩展
6.8 域间保护恢复
6.8.1 域间故障和恢复实体分类
6.8.2 保护恢复机制分类
6.8.3 保护恢复过程
6.9 小结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