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2020-08-26 10:10:48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11 应用层
11.1 客户 /服务器模式
11.2 万维网HTTP协议
11.2.1 概述
11.2.2 web页面文档的表示
11.2.3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11.2.4 浏览器结构和功能
11.2.5 关于web浏览器中的缓存
11.2.6 在web页中嵌入图形图像
11.3 电子邮件应用协议
11.3.1 概述
11.3.2 电子邮件地址与邮件格式
11.3.3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11.3.4 邮件收取协议
11.3.5 多用途互联网邮件扩充MIME
11.4 文件传输协议FTP
11.4.1 概述
11.4.2 FTP的工作方式
11.4.3 常用的FTP命令和应答格式
11.4.4 远程登录协议telnet
11.5 域名系统DNS
11.5.1 域名机制
11.5.2 域名解析
12 企业网络设计
12.1 Internet和Intranet概述
12.2 企业网络设计概要
12.2.1 网络需求分析
12.2.2 企业网络设计思路
12.2.3 一个典型企业网拓扑
12.3 企业网络与Internet的互联
12.4 企业Intranet网络设计
12.5 公网IP地址与私网IP地址
12.5.1 公网IP地址
12.5.2 私网IP地址
12.5.3 NAT
12.5.4 DHCP
13 企业网络服务器配置
13.1 Windows Server 2003简介
13.2 Web服务器安装和配置
13.2.1 IIS服务的安装
13.2.2 建立新网站
13.2.3 新建网站虚拟目录
13.2.4 Web服务器属性的设置
13.3 FTP服务器安装和配置
13.3.1 FTP服务器的配置
13.3.2 新建FTP站点和虚拟目录
13.4 DNS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
13.4.1 DNS服务器的配置
13.4.2 创建域名
13.5 DHCP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
13.5.1 DHCP服务简介
13.5.2 DHCP服务的配置
14 网络管理
14.1 网络管理的概念
14.1.1 网络管理的功能
14.1.2 网络管理系统模型
14.2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14.2.1 管理信息库MIB
14.2.2 SNMP操作
14.2.3 管理信息结构SMI
14.3 SNMP网络管理系统
14.3.1 Windows XP提供的SNMP服务网管代理程序的安装和配置
14.3.2 Windows下的SNMP简易网络管理工具:snmputilg.exe
14.3.3 商用网络管理系统
14.3.4 网络管理系统的性能
15 网络安全
15.1 网络安全概述
15.1.1 网络安全基本要素
15.1.2 网络安全威胁及其分类
15.1.3 黑客及其攻击类型
15.2 数据加密技术
15.2.1 数据加密算法
15.2.2 不可逆加密算法与信息摘要
15.2.3 数字签名技术
15.2.4 公共密钥基础结构PKI
15.3 网络安全技术
15.3.1 防火墙技术
15.3.2 用户识别和验证技术
15.3.3 访问控制技术
15.3.4 入侵检测技术
15.3.5 漏洞扫描技术
15.3.6 反病毒技术
16 虚拟专用网(VPN)和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
16.1 VPN
16.1.1 VPN的概念
16.1.2 VPN的功能
16.2 基于隧道协议的VPN
16.2.1 基于数据链路层隧道的VPN
16.2.2 基于网络层隧道的VPN
16.2.3 基于应用层隧道的VPN
16.3 MPLS
16.3.1 MPLS的工作原理
16.3.2 MPLS应用
16.3.3 MPLS VPN
17 IPv6基础
17.1 IPv6的报文结构
17.2 IPv6的地址
17.2.1 IPv6的地址表示方式
17.2.2 IPv6地址的类型
17.2.3 IPv6地址自动配置和移动支持
17.3 IPv6路由
17.3.1 IPv6的路由类型
17.3.2 IPv6路由协议
17.3.3 ICMPv6协议与邻居发现机制
17.4 IPv6安全机制
17.5 IPv6的过渡机制
18 多媒体数据通信与QoS技术
18.1 IP语音
18.1.1 IP电话的工作过程
18.1.2 IP电话的技术分类
18.1.3 IP电话基本网络协议
18.2 网络视频与流媒体
18.2.1 网络视频的特点
18.2.2 视频压缩技术
18.2.3 流媒体技术概述
18.2.4 流媒体的网络传输和控制协议
18.3 QoS技术
18.3.1 业务等级协定(SLA)
18.3.2 QoS技术细分
18.3.3 综合服务IntServ
18.3.4 区分业务DiffServ
19 下一代网络:NGN
19.1 NGN的概念及其参考模型
19.1.1 国内外NGN发展情况
19.1.2 NGN的定义
19.1.3 NGN的能力
19.1.4 NGN的参考模型
19.2 NGN的实施:网络融合与演进
19.2.1 三网现状
19.2.2 NGN的三个发展阶段
19.3 NGN的关键技术:软交换
19.3.1 IP软交换的技术特点
19.3.2 软交换的主要协议
19.4 媒体网关
19.4.1 媒体网关的分类
19.4.2 媒体网关的主要功能
20 移动数据通信技术
20.1 移动通信网与短信
20.1.1 移动通信网
20.1.2 短信息服务
20.1.3 SMS的技术实现
20.2 GPRS数据传输技术
20.2.1 GPRS网络的基本体系结构
20.2.2 GPRS的主要特点
20.2.3 GPRS的具体应用
20.2.4 GPRS存在的问题
20.3 CDMA 1x数据传输技术
20.4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20.4.1 3G的框架结构和标准
20.4.2 3G特色业务
1 绪论
1.1 数据通信与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1.2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1.2.1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的概念
1.2.2 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点
1.3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1.3.1 数据通信的方式
1.3.2 数据通信网络
1.3.3 计算机网、电话网和电视网
1.4 数据通信网络的分类
1.4.1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
1.4.2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WAN)
1.4.3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
1.4.4 互联网(Internet)
1.5 实际网络案例
2 数据通信接口与协议
2.1 接 口
2.1.1 硬件接口
2.1.2 软件接口
2.2 协议与标准
2.2.1 协议及其三要素
2.2.2 标准与标准化组织
2.3 OSI体系结构
2.3.1 协议族与协议分层结构
2.3.2 OSI参考模型
3 短距离串行通信:EIA 232与USB
3.1 数据通信的方式
3.1.1 串行与并行
3.1.2 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
3.2 串行通信口:EIA 232
3.2.1 接口特性
3.2.2 传输媒介:双绞线
3.2.3 帧格式
3.2.4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
3.3 USB接口标准
3.3.1 接口特性
3.3.2 系统拓扑
3.3.3 数据传输方式
4 局域网:IEEE 802.3
4.1 概述
4.1.1 局域网的标准与参考模型
4.1.2 MAC层的功能
4.1.3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4.2 以太网:IEEE 802.3
4.2.1 以太网的发展历史
4.2.2 网络接口和传输媒介
4.2.3 MAC层协议:CSMA/CD
4.2.4 以太网的帧格式
4.2.5 MAC地址
4.3 以太网技术和以太网交换
4.3.1 网 卡
4.3.2 集线器
4.3.3 交换机
4.4 虚拟局域网(VLAN)
5 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
5.1 WLAN概述
5.1.1 无线局域网的优点
5.1.2 WLAN的标准
5.2 WLAN的组网
5.2.1 有固定基础设施的WLAN
5.2.2 无固定基础设施的WLAN
5.2.3 WLAN设备
5.3 802.11中的物理层标准
5.4 802.11的MAC层协议
5.4.1 WLAN的特殊问题
5.4.2 WLAN的MAC层协议
5.4.3 802.11b的帧格式
6 广域网
6.1 概述
6.1.1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
6.1.2 多路复用技术
6.2 电路交换广域网
6.2.1 模拟拨号与调制解调器
6.2.2 ISDN
6.2.3 DDN
6.3 分组交换广域网
6.3.1 X.25
6.3.2 帧中继
6.3.3 ATM
6.4 传送网
6.4.1 传送网概述
6.4.2 PDH:准同步传送网
6.4.3 SONET/SDH:同步传送网
6.5 本地环路与因特网接入
6.5.1 数字用户线路(DSL)
6.5.2 混合光纤电缆(HFC)
6.5.3 光纤到户(FTTH)
7 因特网与TCP/IP模型
7.1 Internet概述
7.1.1 Internet的定义与组成
7.1.2 Internet的自治系统
7.1.3 Internet管理组织
7.2 Internet的协议
7.2.1 OSI与TCP/IP参考模型
7.2.2 五层体系结构
7.3 网络操作系统
7.3.1 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
7.3.2 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
7.3.3 Unix操作系统
7.3.4 Linux操作系统
8 网际互联:IP
8.1 IP地址
8.1.1 IP地址分类及其表示
8.1.2 IP地址分配与子网划分
8.1.3 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8.1.4 无类别域间路由(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CIDR)
8.2 IP数据报
8.2.1 IP数据报的格式
8.2.2 IP数据报的分段和重组
8.3 IP数据报的传送
8.3.1 IP的数据传送服务
8.3.2 IP数据报的转发
8.3.3 IP与网络接口层
8.3.4 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RP)
8.4 ICMP
8.4.1 ICMP的报文格式
8.4.2 “ping”和“tracert”命令
9 IP路由的发现与路由器
9.1 IP路由的发现
9.1.1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
9.1.2 IP路由协议RIP
9.1.3 IP路由协议OSPF
9.2 路由器及其配置
9.2.1 路由器配置基础
9.2.2 静态路由的配置及调试
9.2.3 RIP协议的配置与调试
9.2.4 OSPF协议的配置
10 传输层
10.1 传输层概述
10.2 传输层的地址:端口(port)
10.3 UDP协议
10.3.1 UDP数据报
10.3.2 UDP校验和
10.4 TCP协议
10.4.1 TCP数据流与分段
10.4.2 TCP的连接建立和拆除
10.4.3 TCP可靠数据传输技术
10.4.4 TCP流量控制
0 条评论
下一页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