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泥处理技术与管理
2020-08-21 10:25:49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重金属污泥处理技术与管理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5 重金属污泥的分析
5.1 重金属污泥的毒性鉴别
5.1.1 重金属毒性鉴别标准
5.1.2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方法
5.1.2.1 硫酸硝酸法
5.1.2.2 乙酸缓冲法
5.1.2.3 水平振荡法
5.2 重金属污泥样品的预处理
5.2.1 分析方法的选择
5.2.2 金属分析的前处理
5.2.3 金属分析的制样
5.2.3.1 重金属的酸消解
5.2.3.2 微波消解
5.3 重金属污泥中常见金属分析方法
5.3.1 铜的测定
5.3.1.1 碘量法
5.3.1.2 EDTA配合滴定法
5.3.1.3 铜试剂分光光度法
5.3.2 镍的分析
5.3.2.1 丁二酮肟沉淀重量法
5.3.2.2 丁二酮肟沉淀分离EDTA滴定法
5.3.2.3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5.3.3 铬的测定
5.3.3.1 过硫酸铵氧化滴定法
5.3.3.2 高氯酸氧化容量法
5.3.3.3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5.3.4 锌的分析
5.3.4.1 锌、铜连续测定碘量法
5.3.4.2 EDTA容量法
5.3.5 镉的测定
5.3.6 铅的测定
5.3.6.1 铬酸铅沉淀-亚铁滴定法
5.3.6.2 EDTA重量法
5.3.7 锡的测定
5.3.7.1 配合滴定法
5.3.7.2 铁粉还原-碘酸钾滴定法
5.3.7.3 次磷酸钠还原-碘酸钾滴定法
5.3.8 铁的测定
5.3.9 钙的测定
5.3.10 常见金属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5.3.10.1 铜、镍、铬、锌等金属元素的测定
5.3.10.2 镉的分析实验
5.3.10.3 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6 重金属污泥的收集、运输和贮存
6.1 重金属污泥的收集
6.1.1 重金属污泥的收集原则
6.1.2 收集管理方法及管理要求
6.2 重金属污泥的运输
6.2.1 重金属污泥运输的包装要求
6.2.2 重金属污泥运输的管理
6.2.2.1 重金属污泥运输的技术要求
6.2.2.2 重金属污泥不同运输方式的要求
6.2.2.3 重金属污泥运输的管理要求
6.3 重金属污泥的贮存
6.3.1 重金属污泥贮存一般要求
6.3.2 容器要求
6.3.3 重金属污泥贮存设施
6.3.3.1 选址原则
6.3.3.2 设计原则
6.3.3.3 堆放要求
6.3.3.4 安全防护与监测
6.4 运营要求
6.4.1 运行与管理要求
6.4.2 设施的关闭要求
7 重金属污泥的管理现状及展望
7.1 引言
7.1.1 现状
7.1.1.1 我国对危险废物管理的现状
7.1.1.2 国外对危险废物管理的现状
7.1.2 问题
7.1.3 管理的必要性
7.2 管理的理论依据
7.2.1 循环经济理论
7.2.2 循环经济的实践
7.3 管理的原则
7.3.1 全过程管理原则
7.3.2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
7.3.3 国家与社会管理相结合原则
7.4 相关政策标准、制度
7.4.1 重金属污泥危险废物相关法规、政策与标准
7.4.1.1 国家法规和技术政策
7.4.1.2 国家行政法规和规章
7.4.1.3 地方性法规
7.4.1.4 环境标准
7.4.1.5 国际公约
7.4.2 重金属污泥危险废物制度
7.4.2.1 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
7.4.2.2 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
7.4.2.3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7.4.2.4 危险废物贮存限期制度
7.4.2.5 危险废物排污收费制度
7.4.2.6 危险废物限期治理和代处置制度
7.4.2.7 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关闭后的管理制度
7.4.2.8 控制危险废物进出口制度
7.5 重金属污泥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
7.5.1 区域重金属污泥危险废物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功能设置
7.5.2 区域重金属污泥危险废物信息的采集与统计
7.5.2.1 信息采集
7.5.2.2 信息统计
7.6 我国重金属废弃物的管理对策
1 概述
1.1 重金属污泥的来源
1.1.1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
1.1.2 重金属污泥的来源
1.2 重金属污泥的分类与性质
1.2.1 重金属污泥的分类
1.2.2 重金属污泥的性质
1.3 重金属污泥的危害
1.3.1 重金属污染现状
1.3.2 重金属危害特点
1.3.3 重金属污泥中各类重金属的危害
1.3.3.1 重金属元素毒性的致毒机理
1.3.3.2 各类重金属的危害
1.4 重金属污泥的处理及措施
1.4.1 国外概况
1.4.2 国内概况
1.5 重金属污泥处理技术
1.5.1 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
1.5.1.1 固化/稳定化技术
1.5.1.2 焚烧技术
1.5.1.3 填埋技术
1.5.2 资源化利用技术
1.5.2.1 火法、湿法技术
1.5.2.2 材料化技术
2 重金属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
2.1 固化/稳定化技术
2.1.1 水泥固化
2.1.1.1 水泥固化的主要理论
2.1.1.2 水泥固化的工艺
2.1.1.3 水泥固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2.1.2 药剂固化
2.1.2.1 药剂固化的研究现状
2.1.2.2 药剂固化技术的优势
2.1.3 其他固化技术
2.1.3.1 石灰固化技术
2.1.3.2 塑性材料包胶技术
2.1.3.3 大型包胶技术
2.1.3.4 玻璃固化法
2.2 固化法制作建筑材料技术
2.2.1 电镀污泥制砖
2.2.1.1 普通烧结制砖的原理
2.2.1.2 重金属污泥制砖工艺
2.2.1.3 重金属污泥制砖实例
2.2.1.4 成品砖的质量检测
2.2.2 电镀污泥制陶粒
2.2.2.1 制备陶粒的原理
2.2.2.2 陶粒制备工艺
2.2.2.3 研究现状
2.3 固化法制作其他材料
2.3.1 制作生态水泥
2.3.1.1 制作生态水泥工艺
2.3.1.2 制作生态水泥存在的问题
2.3.2 制作改性塑料
2.3.3 制作熔融材料和熔融微晶玻璃
2.4 卫生填埋技术
2.4.1 科学选址
2.4.2 应用实例
3 重金属污泥金属资源化技术
3.1 火法回收技术
3.1.1 高温熔融法
3.1.2 焙烧法
3.1.3 焚烧法
3.1.3.1 焚烧工艺
3.1.3.2 焚烧法应用
3.2 湿法回收技术
3.2.1 化学浸出
3.2.1.1 酸浸出
3.2.1.2 氨浸出
3.2.2 微生物浸出
3.2.3 化学沉淀法
3.2.3.1 水解沉淀法
3.2.3.2 碳酸盐沉淀法
3.2.3.3 S2-沉淀法
3.2.3.4 F-沉淀法
3.2.3.5 多步沉淀法
3.2.4 溶剂萃取法
3.2.4.1 溶剂萃取法原理
3.2.4.2 应用及研究现状
3.2.5 电解法/电积法
3.2.5.1 电解法原理
3.2.5.2 应用
3.2.6 还原法
3.2.6.1 加压氢还原法
3.2.6.2 铁还原
3.3 湿法与火法结合技术
3.3.1 酸溶与煅烧结合工艺
3.3.2 焚烧-湿法工艺
3.3.2.1 化学浸出法
3.3.2.2 微波加热浸出法
3.3.2.3 微生物淋滤浸出法
3.4 铁氧体化处理技术
3.4.1 水热合成技术原理
3.4.2 水热合成铁氧体工艺影响因素
3.4.3 合成铁氧体材料的研究现状
3.5 材料化技术
3.5.1 鞣剂
3.5.2 抛光膏
3.5.2.1 绿色抛光膏的制作方法
3.5.2.2 红色抛光膏的制作方法
3.5.3 制作涂料原料
3.6 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研究现状
3.6.1 异养菌的微生物淋滤技术
3.6.2 堆肥化处理技术
3.6.3 焚烧技术
4 几种典型污泥的回收技术及效益分析
4.1 几种典型污泥的回收技术
4.1.1 含铜和镍的电镀污泥的回收技术
4.1.1.1 湿法
4.1.1.2 焚烧热处理法
4.1.2 含铜污泥回收技术
4.1.2.1 湿法
4.1.2.2 酸浸法
4.1.2.3 氨浸出工艺
4.1.2.4 熔炼法
4.1.3 含铬电镀污泥的回收技术
4.1.3.1 酸浸氧化法
4.1.3.2 氨配合转化铁氧化法
4.1.3.3 高温碱性氧化法
4.1.3.4 固化法制砖
4.1.3.5 铬污泥制备铬黄
4.1.4 含镍电镀污泥的回收技术
4.1.4.1 镍镉污泥回收技术
4.1.4.2 含镍污泥回收技术
4.1.5 混合污泥的综合利用
4.1.5.1 制改塑制品
4.1.5.2 制砖
4.1.5.3 制造陶瓷产品
4.1.6 还原焙烧回收金属
4.1.6.1 工艺条件
4.1.6.2 经济效益概算
4.1.7 无害化处置混合重金属污泥技术
4.1.7.1 实例一
4.1.7.2 实例二
4.2 电镀污泥处理和利用的效益分析
4.2.1 成本分析
4.2.2 收益分析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