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典型油田开发实践
2020-08-21 10:25:55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中国近海典型油田开发实践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下篇 海上边际油田开发
八 海上边际油田开发综述
一 边际油田开发研究历程
一、2001年前边际油田开发状况
二、2001年后边际油田开发研究
二 边际油田前期研究的困难与应对策略
一、地质油藏方案研究
二、钻完井、采油工艺方案研究
三、海上工程方案研究
四、边际油田开发的资本运作与经济评价
五、前期研究的项目管理
三 边际油田的实施效果与开发模式的形成
一、边际油田开发实施效果
二、边际油田开发模式的形成
九 曹妃甸油田群整体开发
一 地质油藏特征
一、构造
二、储层
三、油藏
四、地质储量
二 油藏研究的难点与对策
一、曹妃甸11-6和曹妃甸12-1南油田前期研究难点
二、应对策略
三 油田总体开发方案
一、油藏方案
二、钻完井、采油工艺方案
三、海上工程方案
四 方案实施阶段的管理特点
一、方案实施的管理
二、油藏随钻跟踪研究
三、钻完井作业特点
五 油田开发特点及生产管理
一、油田开发特点
二、油田生产管理
六 开发经验与启示
十 涠西南凹陷边际油田依托开发
一 地质油藏特征
一、构造
二、储层
三、油藏
四、地质储量
二 油田总体开发方案
一、已开发油田开发方案
二、在建设油田——涠洲11-1N油田开发方案
三、正在深入研究的油田——涠洲6-10、涠洲12-8油田开发方案
三 开发方案编制特点与实施效果
一、方案编制特点
二、实施效果
四 油田开发工艺技术
一、单筒三井技术
二、简易井口平台
三、主电站联网
四、大斜度钻井技术
五、多层注采管柱
五 开发经验与启示
一、滚动勘探开发是断块油田开发的基本模式
二、开发方案必须有足够的灵活性,才能保证滚动勘探开发的实现
三、有利的海上工程系统可以激活周边边际油田的开发
四、资源共享、整体开发是边际油田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五、平台具有作业能力是提高复杂断块油田开发效果的前提
十一 渤南油气田群海上工程设施综合利用
一 地质油藏特征
一、构造
二、储层
三、原油性质
四、地质储量
二 开发前期研究特色与范例
一、地质研究以含油砂体为基本描述单元
二、开发方案以单个砂体作为基本开发单元
三、天然气的开发采用“以依托设施余量定产
四、利用开发井兼探未探明储量和发现新储层
五、量化潜力与风险、编制应对方案
六、工程方案设计考虑平台空间、工程设施及管线的预留
七、前期研究的典型范例——渤中28-2南油田
三 总体开发方案
一、贯穿渤南天然气管网的油、气田开发方案
二、渤中34-2/4和渤中34-3、渤中34-5油田开发方案
三、新油田开发方案
四 新技术应用
一、钻完井技术
二、海上工程技术
五 开发经验与启示
一、深刻认识储量的潜力和风险是优化方案和规避风险的重要基础
二、合理利用已有海上工程设施,设计时考虑周边油田潜力是实现边际油田依托开发的有效手段
三、海上工程的“三一”模式是开发小型边际油气田最理想的模式
四、前期研究项目组工作向后延伸有利于工程方案的及时调整
五、开发方案实施阶段地质油藏跟踪研究对边际油田有效开发至关重要
六、渤南油气田群的联合开发促进了渤西南天然气管线的联网
结束语
引言
上篇 渤海稠油油田开发
一 渤海稠油油田开发综述
一 勘探历程及储量增长
一、下海探索——初建储量阶段(1965—1979)
二、对外合作——引进技术阶段(1980—1986)
三、自营勘探——古近系突破阶段(1987—1994)
四、自营勘探——新近系突破阶段(1995—1998)
五、自营合作并举——储量高速增长阶段(1999—2005)
二 开发历程与产量增长
一、自主创业——试验性开发阶段(1967—1984)
二、对外合作——正规开发阶段(1985—1992)
三、自营开发——产量快速增长阶段(1993—2000)
四、自营合作并举——产量高速增长阶段(2001—2005)
三 稠油油田基本类型及开发模式
一、油藏地质特征
二、基本类型及其开发模式
二 绥中36-1油田开发剖析
一 地质油藏特征
一、构造
二、储层
三、油水系统及油藏类型
四、原油性质
五、地质储量
二 开发方案研究
一、试验区
二、二期
三 增产挖潜
一、优化注水
二、水平分支井的应用
三、注聚
四 开发效果
一、试验区
二、二期
五 开发经验与启示
一、绥中36-1油田开创了稠油油田常规注水开发的成功之路
二、开辟试验区是探索海上大型疑难油田开发模式的可行之路
三、稠油油田可以实现“少井高产
四、“三新”、“三化”是海上油田工程设计与建设的指导方针
三 秦皇岛32-6油田开发剖析
一 地质油藏特征
一、构造
二、储层
三、油水系统及油藏类型
四、原油性质
二 开发方案研究
一、地质油藏方案
二、开发工程方案
三 方案实施与优化
一、建立科学的随钻研究工作程序
二、开发井钻前设计
三、随钻研究与调整
四、射孔方案研究
四 油田增产挖潜措施
一、找水卡水
二、优化注水
三、早期调整
五 开发效果与启示
一、渤海河流相大油田首次取得成功开发
二、均匀面积井网开发储层发育且复杂的河流相油田是可行的开发策略
三、适度的探井密度是正确认识河流相油田地质模式的必要条件
四、单砂体储层精细描述是河流相油田地质模式研究的关键
五、河流相油田油水关系远复杂于储量评价阶段的认识
六、探井密度和储层描述精度限制了对油藏驱动类型的评价
七、河流相油田的开发方案应充分考虑开发风险
八、海上河流相油田的开发应注重开发层系的合理划分
四 渤中25-1南油田开发剖析
一 地质油藏特征
一、构造
二、储层
三、油水系统及油藏类型
四、原油性质
二 开发方案
一、方案概述
二、水平井应用
三、防砂方式的优化
三 方案实施与优化
一、地质模式变化
二、方案实施难度
三、随钻研究与跟踪调整
四、优化注水实施方案
四 开发效果与启示
一、渤中25-1南油田是中国海油成功开发的第一个大型浅水三角洲带状砂体油田
二、储层精细描述是开发此类油田各个阶段的首要任务
三、依据河道砂体布井是成功开发此类油田的最佳方式
四、滚动开发评价是复杂河流相油田认识开发风险潜力和方案优化的有效途径
中篇 南海海相储层油田开发
五 南海海相储层油田开发综述
一 勘探历程与地质储量增长
一、早期探索调查——评价含油气远景(1957—1978年)
二、对外合作初期——初见成效(1979—1983年)
三、对外合作高潮——储量快速增加(1984—1990年)
四、对外合作与自营勘探并举——储量持续增长(1991—1996年)
五、滚动勘探与开拓新区结合——扩大战果(1997—2005年)
二 开发历程与产量增长
一、早期油田试生产——初建产能(1986—1989年)
二、油田大规模投产——快速增产(1990—1996年)
三、滚动开发增储挖潜——持续稳产(1997—2005年)
三 南海海相储层油田的基本类型与开发特点
一、油田类型及地质油藏特征
二、油田开发特点
六 南海海相砂岩储层油田的开发
一 地质油藏特征
一、构造
二、储层
三、油藏类型
四、原油性质
五、地质储量
二 开发策略及配套技术
一、开发策略和开发模式
二、工艺技术的应用
三 增储挖潜
一、低幅构造研究
二、剩余油分布研究
三、平台扩容改造
四 开发效果与启示
一、开发效果
二、开发启示
七 南海海相礁灰岩储层油田的开发
一 地质油藏特征
一、构造
二、储层
三、油藏类型
四、流体性质
五、地质储量
二 总体开发方案及实施
一、总体开发方案编制
二、开发方案实施
三 调整挖潜
一、主开发区开发调整
二、断层、裂缝及致密层分布研究
三、鞍部区及3井区的动用与开发
四 开发经验与启示
一、断层和低渗透层的精细研究指导礁灰岩油田的开发及调整
二、水平井及大位移延伸井技术确保了油田开发及调整
三、深水油田开发需考虑扩容和生产设施改造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