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专业实务----交换技术
2020-09-03 13:45:41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通信专业实务----交换技术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8 信令系统
8.1 信令的基本概念
8.2 信令分类
8.3 公共信道信令
8.3.1 公共信道信令的概念
8.3.2 7 号信令的结构及功能
8.3.3 7 号信令的信令单元
8.3.4 7 号信令的电话用户部分(TUP)
8.3.5 7 号信令的ISDN 用户部分(ISUP)
8.3.6 7 号信令与智能网
8.4 信令网
9 话务基本理论和交换系统服务标准
9.1 话务量
9.1.1 话务量的概念
9.1.2 话务量的特性
9.1.3 影响话务量的因素
9.1.4 话务量与BHCA 的关系
9.1.5 话务统计的目的
9.2 呼损的计算
9.2.1 线群的概念
9.2.2 全利用度线群的呼损计算
9.2.3 部分利用度线群的呼损计算
9.2.4 线群的利用率
9.3 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
9.3.1 服务质量与服务等级
9.3.2 接续质量的有关指标
9.3.3 呼叫处理性能有关指标
练习题
10 交换网络规划、设计与工程建设
10.1 交换网络的规划和设计
10.2 交换系统的设计
10.2.1 选型原则
10.2.2 中继方式
10.2.3 系统配置
10.3 机房设计
10.4 电源设计
10.5 不同厂家交换设备的功能和技术特点
10.6 新设备的招标
10.7 交换网络工程的建设
10.7.1 工程建设的审核
10.7.2 编制工程概、预算
10.7.3 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和编制工程竣工决算
10.7.4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10.8 交换系统的开通测试与割接
10.8.1 测试开通要点
10.8.2 测试前的准备
10.8.3 系统测试
10.8.4 系统割接
11 交换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
11.1 交换系统的运行维护
11.1.1 日常维护
11.1.2 故障维护
11.1.3 电话交换网的维护与验收指标
11.1.4 交换设备的数据维护
11.2 我国的电信网管理系统
11.3 交换网络仪表的使用
11.3.1 7 号信令仪表使用基本概念
11.3.2 7 号信令仪表监测功能使用
11.3.3 7 号信令仪表信令终端仿真功能使用
附录1 爱尔兰呼损表
附录2 练习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通信专业实务----交换技术
1 交换网络概述
1.1 电信网络的构建形式
1.1.1 电信网络的构建要素
1.1.2 电信网络的构建形式
1.1.3 不同业务网络的构建特点
1.1.4 支撑网络
1.2 电信网络的发展
1.2.1 传统的电话网络
1.2.2 现代电信网络
1.2.3 电信网络的发展
1.3 程控电话服务功能
1.4 电信网络的性能量度
2 交换技术基本概念
2.1 交换技术的发展
2.2 现代交换技术的基本类型
2.3 交换技术基础
2.3.1 电路交换技术
2.3.2 报文交换技术
2.3.3 分组交换技术
3 程控交换技术
3.1 程控交换机的发展
3.2 程控交换机的基本组成
3.2.1 程控模拟交换机的硬件组成
3.2.2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硬件组成
3.2.3 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组成
3.2.4 软件设计语言
3.3 数字交换原理
3.3.1 时隙交换的基本概念
3.3.2 复用器和分路器
3.3.3 时间接线器和空间接线器
3.3.4 数字交换网络
3.4 程序控制基本原理
3.4.1 呼叫接续过程及状态迁移
3.4.2 呼叫处理程序的结构
3.4.3 呼叫处理有关的数据和表格
3.4.4 呼叫处理基本原理
3.5 程控交换的操作系统
3.5.1 功能与组成
3.5.2 实时处理和多重处理
3.5.3 程序的执行管理
3.6 程控交换系统的控制机构
3.6.1 对控制机构的要求
3.6.2 控制系统的结构方式
3.6.3 备用方式
3.6.4 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3.6.5 控制系统的处理能力
4 电话通信网
4.1 电话网的结构
4.1.1 市内电话网
4.1.2 本地电话网
4.1.3 专用电话网
4.1.4 移动电话网
4.1.5 长途电话网
4.2 电话网络与号码资源的对应
4.3 数字同步网与网同步
4.3.1 网同步的基本概念
4.3.2 数字同步网的结构
4.3.3 各级时钟进网要求
4.3.4 滑动指标的分配及传输系统
4.4 电信管理网
4.4.1 电信管理网的概念
4.4.2 电信管理网的功能
4.4.3 电信管理网的应用
4.4.4 电话网的网络管理与控制
4.4.5 话务流量控制
5 移动网交换技术
5.1 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
5.2 移动交换基本技术
5.2.1 移动呼叫的一般过程
5.2.2 自动漫游
5.2.3 越区切换
5.2.4 网络安全
6 宽带交换技术
6.1 N-ISDN 的主要特点及其局限性
6.2 ATM 交换技术
6.2.1 ATM 的基本概念
6.2.2 ATM 协议参考模型
6.2.3 ATM 的交换网络
6.2.4 ATM 网络接口
6.2.5 ATM 网络信令
6.3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
6.3.1 MPLS 概述
6.3.2 MPLS 网络体系结构
6.3.3 MPLS 工作原理
6.3.4 MPLS 的优缺点
6.4 光交换技术
6.4.1 光交换的概念
6.4.2 光交换的基本方法
6.4.3 光交换的控制设备
6.4.4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
6.5 软交换技术
6.5.1 软交换的概念
6.5.2 软交换的网络结构及主要功能
6.5.3 软交换的协议
6.5.4 软交换的优缺点
6.5.5 软交换网络路由技术
6.6 下一代网络展望
7 智能网技术
7.1 智能网概述
7.1.1 智能网的产生
7.1.2 智能网的结构
7.1.3 智能网的标准
7.2 智能网概念模型
7.2.1 业务平面(SP)
7.2.2 全局功能平面(GFP)
7.2.3 分布功能平面(DFP)
7.2.4 物理平面(PP)
7.3 业务交换点(SSP)
7.3.1 SSP 基本功能
7.3.2 SSF/SCF 功能模型
7.4 业务控制点(SCP)
7.5 智能网的应用与发展
7.5.1 移动智能网
7.5.2 智能网与Internet的结合
7.5.3 固网智能化
7.5.4 下一代网络(NGN)与智能网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