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应用软件基础教程
2020-09-03 13:46:33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地震勘探应用软件基础教程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7 GeoEast常规地震资料处理
7.1 GeoEast静校正
7.1.1 野外静校正及其应用
7.1.2 交互初至波拾取(GeoFBPicking)
7.1.3 交互折射波静校正(GeoRefractionStatics)
7.1.4 静校正其他相关模块
7.1.5 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
7.1.6 非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Trim3D)
7.1.7 初至波剩余静校正
7.1.8 线性速度空变的初至波剩余静校正
7.2 GeoEast信号增强处理
7.2.1 叠前去噪
7.2.2 反褶积
7.2.3 叠后去噪
7.2.4 叠后提高分辨率
7.3 振幅处理
7.3.1 振幅均衡模块(AmpEqu)
7.3.2 几何扩散补偿模块(AmpCompenst)
7.3.3 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模块
7.3.4 振幅分析模块(AmpAna)
7.4 GeoEast速度分析与DMO叠加
7.4.1 速度谱计算模块(VelocityAna)
7.4.2 常速扫描模块(ConstVStk)
7.4.3 速度谱解释
7.4.4 速度建场
7.4.5 动校正模块(NMO3D)
7.4.6 常规叠加
7.4.7 倾角时差校正(DMO)
8 GeoEast地震资料偏移及连片处理技术
8.1 GeoEast叠后时间偏移
8.1.1 二维叠后时间偏移
8.1.2 三维叠后时间偏移
8.2 GeoEast叠前时间偏移
8.2.1 概述
8.2.2 构造约束下的速度建场
8.2.3 无构造约束速度建场
8.2.4 GeoEast V2.4新增模块
8.2.5 叠前时间偏移模块(PKirTMig2D3D)
8.2.6 PKirTMigOffset并行共炮检距域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
8.3 GeoEast三维连片处理技术
8.3.1 全三维处理技术
8.3.2 工区拼接(GeoSurveyMerging)
8.3.3 三维坐标转换(CoordinatePro3d)
8.3.4 子波整形
8.3.5 静校正统一计算技术
8.3.6 叠前面元数据规则化模块(BinRegular)
8.3.7 三维面元均化模块(HarmonBin3D)
9 GeoEast解释与一体化应用
9.1 地震资料解释应用功能
9.1.1 人机交互解释的产生与发展
9.1.2 地震资料解释系统应用软件的基本功能
9.1.3 人机交互解释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9.2 GeoEast一体化应用功能
9.2.1 地震地质建模
9.2.2 项目底图和平面成图
9.2.3 CGM 绘图
9.3 GeoEast交互分析与应用
9.3.1 交互地震数据综合显示(GeoSeismicView)
9.3.2 交互地震道编辑与切除(GeoMuteEdit)
9.3.3 交互频谱分析及滤波器设计(GeoSpectrum)
9.3.4 交互F-K滤波(GeoFKFiltering)
9.3.5 交互相关分析(GeoSeismicCorrelation)
10 GeoEast批量执行控制与模块开发
10.1 GeoEast批量执行控制
10.1.1 简述
10.1.2 运行过程
10.1.3 执行控制描述
10.2 GeoEast批量模块结构
10.2.1 基本概念
10.2.2 模块结构
10.3 GeoEast批量模块开发
10.3.1 基本情况介绍
10.3.2 界面及操作过程描述
10.3.3 模块开发
附录
附录1 SEG-Y格式3200字节C-卡头块说明
附录2 SEG-Y格式400字节头块说明
附录3 SEG-Y格式240字节道头说明
附录4 LINUX下的FORTARN,C,C++混合编程规则
附录5 匈牙利命名法
附录6 模块通用编码参数约定
附录7 头 文 件
附录8 共享目录文件
附录9 checkmod命令
附录10 GOS Makefile文件
附录11 模块架构
附录12 并行模块模板
附录13 参数定义库及模块定义库
2.模块定义库
附录14 LIST文件和LOG文件
1 计算机操作系统
1.1 操作系统概述
1.1.1 操作系统发展简介
1.1.2 操作系统接口
1.1.3 操作系统功能
1.1.4 地球物理软件技术发展简介
1.2 Linux操作系统
1.2.1 Linux操作系统概述
1.2.2 Linux版本发展
1.2.3 Linux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
1.2.4 Linux基本命令
1.3 Linux环境下的编程
1.3.1 Shell编程
1.3.2 gcc编译器
1.3.3 makefile编程
2 并行计算与编程
2.1 并行计算技术
2.1.1 并行计算机的分类
2.1.2 并行编程模型与并行语言
2.1.3 并行算法
2.2 MPI并行编程技术
2.2.1 MPI并行语言
2.2.2 MPI编程及模式
2.3 地震数据并行处理
2.3.1 地球物理计算机的发展简介
2.3.2 地震数据的并行处理技术
2.3.3 地球物理软件的一些新技术
2.3.4 地球物理软件技术发展趋势
3 地球物理软件结构设计框架分析
3.1 软件平台、体系结构与框架综述
3.1.1 软件平台
3.1.2 软件体系结构
3.1.3 软件框架
3.2 地球物理软件结构框架设计
3.2.1 主要用户图形界面
3.2.2 系统管理层
3.2.3 应用框架层
3.2.4 应用系统层
3.2.5 两个平台
3.3 常见的地球物理勘探软件平台
3.3.1 三维勘探及其配套技术的发展
3.3.2 主流采集软件
3.3.3 主流处理软件
3.3.4 主流解释软件
3.3.5 应用地球物理软件系统进行处理的一些基本方法
4 GeoEast系统介绍
4.1 GeoEast系统概要
4.1.1 系统简介
4.1.2 总体结构
4.1.3 目录结构
4.1.4 GeoEast中的主控
4.1.5 GeoEast中4个子系统
4.1.6 GeoEast中的三个框架与两个平台
4.2 GeoEast系统管理
4.2.1 系统安装
4.2.2 系统管理与维护
4.3 GeoEast工区管理
4.3.1 系统启动及工区管理
4.3.2 系统特色
4.3.3 用户和多级项目管理
5 GeoEast数据输入输出 与交互观测系统定义
5.1 地震数据介绍
5.1.1 地震数据概述
5.1.2 地震数据记录格式的结构
5.1.3 常用的地震数据
5.1.4 SEG-Y格式介绍
5.1.5 道序SEG-D格式介绍
5.2 GeoEast系统地震数据输入输出
5.2.1 GeoEast输入/输出简介
5.2.2 外部数据输入/输出
5.2.3 内部数据输入/输出
5.2.4 地震数据备份与磁带管理子系统
5.3 GeoEast交互观测系统定义
5.3.1 概述
5.3.2 二维观测系统定义
5.3.3 三维观测系统定义
5.3.4 弯线观测系统定义
5.3.5 海上观测系统定义
5.4 GeoEast系统的专用工具
5.4.1 数据迁移
5.4.2 存储空间监控
5.4.3 检查点机制
6 GeoEast流程与作业编辑
6.1 流程建立与作业编辑
6.1.1 功能描述
6.1.2 操作界面简介及相关操作
6.1.3 处理流程的建立与作业编辑
6.2 作业发送
6.2.1 常规作业发送
6.2.2 多作业发送
6.3 作业队列监控
6.3.1 作业管理
6.3.2 现场处理作业队列监控
6.3.3 作业运行信息显示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