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垂直地震剖面资料处理与解释技术:以胜利油田垦71井区为例
2020-09-07 09:53:26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三维垂直地震剖面资料处理与解释技术:以胜利油田垦71井区为例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五 三维VSP 波场分离技术
5.1 三维VSP波场特征的认识
5.2 原始资料波场分析
5.2.1 信噪比分析
5.2.2 频率分析
5.2.3 波场分析
5.3 初至拾取
5.3.1 质量检查(QC)
5.3.2 极化相似分析的初至拾取方法
5.4 波场分离
5.4.1 最优逼近逐一分离方法
5.4.1.1 波场分离的思路
5.4.1.2 波场分离实现方法
5.4.1.2.1 波场数值模拟
5.4.1.2.2 分离波场
5.4.1.2.3 波的逐一分解
5.4.1.3 实际资料波场分离效果
5.4.2 浮动坐标系极化滤波
5.4.2.1 极化角计算方法研究
5.4.2.2 浮动坐标系构架方法
5.4.2.3 浮动坐标系极化滤波方法研究
5.4.2.3.1 理论模型实验
5.4.2.3.2 实例试算
5.5 认识与结论
六 三维VSP 纵波成像技术
6.1 基于波场外推算子波动方程深度偏移成像方法
6.1.1 波场外推算子求取
6.1.2 有限差分法的误差补偿
6.1.3 波场的成像条件
6.1.4 波场的偏移成像
6.1.5 理论模型试验
6.2 非稳态算子的相移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
6.2.1 非固定算子提取
6.2.2 非固定算子相移偏移方法
6.2.3 模型方法验证
6.3 偏移速度场的建立
6.3.1 一维速度模型的建立
6.3.2 三维速度模型的建立
6.4 反褶积
6.5 垦71井区实际资料偏移成像及效果分析
6.6 认识与结论
七 三维VSP高斯束法转换波偏移成像
7.1 三维VSP共检波点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
7.1.1 运动学射线方法基本理论
7.1.2 三维动力学射线追踪基本原理
7.1.3 三维高斯束基本原理
7.1.4 波场重建法计算走时和动力学射线参数
7.1.5 理论模型试验
7.2 实际资料处理效果
7.3 认识与结论
八 三维VSP综合解释技术
8.1 三维VSP AVA属性参数反演
8.1.1 AVA反演方法
8.1.1.1 三维VSP保幅处理
8.1.1.1.1 振幅补偿
8.1.1.1.2 两步法统计子波反褶积
8.1.1.1.3 三分量VSP资料分析与合成
8.1.1.2 三维VSP CDP理论基础
8.1.1.3 三维VSP角度道集分解
8.1.1.4 Zoeppritz方程及其简化理论
8.1.1.5 Zoeppritz方程的Aki-Richards简化式
8.1.1.6 AVA处理所获得的各种属性剖面及其解释意义
8.1.1.6.1 角道集剖面
8.1.1.6.2 零炮检距P剖面
8.1.1.6.3 梯度G剖面
8.1.1.6.4 泊松比P+G剖面
8.1.1.6.5 横波(P-G)剖面
8.1.1.6.6 碳氢检测P*G剖面(或亮点剖面)
8.1.1.6.7 流体因子剖面
8.1.1.7 基于最小二乘的三维VSP AVA分析理论
8.1.2 模型测试
8.1.2.1 三维VSP地震入射角度范围测试
8.1.2.2 三维VSP模型数据提取角道集及AVA分析测试
8.1.3 垦71井区实际资料AVA反演效果
8.2 井周地层品质因子反演
8.2.1 反演方法
8.2.1.1 质心频移法反演地层的品质因子
8.2.1.2 质心偏移法衰减层析成像
8.2.1.2.1 SIRT算法
8.2.1.2.2 网格剖分方案
8.2.1.2.3 算法流程
8.2.2 模型及垦71井区实际资料应用效果
8.3 构造储层解释
8.3.1 构造解释
8.3.1.1 层位标定
8.3.1.2 与高精度地面三维地震对比解释
8.3.1.3 断层解释
8.3.1.4 三维VSP资料构造解释效果分析
8.3.2 储层解释
8.3.2.1 沉积特征
8.3.2.2 多属性解释储层
8.3.2.3 三维VSP资料测井约束反演
8.4 认识与结论
三维垂直地震剖面资料处理与解释技术:以胜利油田垦71井区为例
前 言
一 绪 论
1.1 三维VSP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1.2 三维VSP技术在垦71井区的应用
1.2.1 工区概况
1.2.1.1 地理位置
1.2.1.2 构造位置
1.2.1.3 工区地表条件
1.2.1.4 表层地震地质条件
1.2.1.5 地下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1.2.2 井地联合采集设计
1.2.3 三维VSP处理技术
1.2.4 三维VSP综合解释技术
1.3 各章节内容安排
二 VSP采集装备
2.1 震 源
2.1.1 三维VSP对震源的要求
2.1.2 VSP震源类型
2.2 井下检波器
2.2.1 井下检波器应具条件
2.2.2 井下检波器类型
2.2.2.1 HTH-1000型三分量检波器
2.2.2.2 单面推靠式检波器
2.2.2.3 多级三分量VSP井下检波器
2.2.2.4 液压式三分量推靠测井检波器
2.3 地面记录仪器
2.3.1 VSP地面采集仪器应具条件
2.3.2 地震勘探仪器的记录过程
三 三维VSP观测系统设计及分析
3.1 观测系统设计
3.1.1 观测方式及波场特征
3.1.1.1 线性观测系统
3.1.1.2 环形观测系统(常井源距VSP)
3.1.1.3 放射状观测系统
3.1.1.4 三维斜井VSP观测系统
3.1.2 观测系统参数计算
3.1.2.1 三维VSP观测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
3.1.2.2 三维VSP观测系统相关参数论证分析
3.1.2.2.1 成像区计算
3.1.2.2.2 拉伸率剖面制作与分析
3.1.2.2.3 入射角剖面制作与分析
3.1.2.2.4 覆盖次数剖面
3.1.3 观测系统设计实例
3.1.3.1 检波器间距
3.1.3.2 三维VSP采集参数选择与优化
3.1.3.3 炮线距与炮点距分析
3.2 垦71井区三维VSP 观测系统分析
3.2.1 野外资料采集
3.2.2 成像区分析
3.2.3 拉伸率分析
3.2.4 入射角分析
3.2.5 覆盖次数分析
3.2.6 垦71井区观测系统对成像影响分析
3.3 认识与结论
四 粘弹波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及波场特征分析技术
4.1 粘弹波波动方程的理论基础
4.1.1 粘弹介质中的波动方程
4.1.1.1 应力
4.1.1.2 应变
4.1.1.3 牛顿定律
4.1.1.4 虎克定律
4.1.2 地震波的衰减及介质品质因子Q
4.1.3 二维粘弹性波动方程的高阶差分近似
4.1.3.1 空间导数高阶精度有限差分近似
4.1.3.2 时间导数高阶精度有限差分近似
4.1.3.3 差分格式
4.1.3.4 稳定性条件
4.1.3.5 边界条件
4.1.3.5.1 自由表面边界条件
4.1.3.5.2 人工边界条件
4.2 正演模拟波场特征及分析
4.2.1 弹性波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及波场特征
4.2.2 粘弹波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及波场特征
4.3 认识与结论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