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表面改性与应用
2020-09-14 15:34:59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粉体表面改性与应用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5 改性效果的预先评价
5.1 概述
5.2 基于颗粒表面吸附行为的评价
5.2.1 药剂吸附量评价法
5.2.2 表面自由能评价法
5.3 基于颗粒表面润湿性的评价
5.3.1 测定界面接触角
5.3.2 定性描述分散与聚团行为
5.3.3 定量描述分散与聚团行为
5.4 分析技术评价
6 矿物粉体湿式机械力化学表面改性
6.1 概述
6.2 试验研究方法
6.2.1 粉碎与改性的关系及试验流程
6.2.2 原料和试剂
6.2.3 试验设备和仪器
6.2.4 改性效果和产物性能评价
6.3 表面改性技术
6.3.1 表面改性剂种类与用量的影响
6.3.2 浆料条件的影响
6.3.3 机械力条件的影响
6.3.4 优化工艺条件
6.4 粉碎机械力化学效应及对改性的影响
6.4.1 超细研磨机械力对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
6.4.2 碳酸钙湿法超细研磨中的机械力化学效应
6.4.3 粉碎机械力化学效应影响表面改性的机制
6.5 改性矿物粉体的性能与应用
6.5.1 物理性能
6.5.2 填充聚乙烯塑料的性能
6.6 矿物粉体湿式机械力化学改性工艺特征
6.6.1 工艺实质
6.6.2 工艺特点
6.6.3 工艺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7 粉体表面改性的机理
7.1 概述
7.1.1 改性剂与颗粒表面的相互作用
7.1.2 改性颗粒与有机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7.1.3 问题与展望
7.2 硬脂酸钠改性碳酸钙的作用机理
7.2.1 研究内容和方法
7.2.2 SS在碳酸钙表面的作用性质
7.2.3 SS在碳酸钙表面的化学吸附模型
7.3 钛酸酯改性碳酸钙和硅灰石的作用机理
7.3.1 研究方法
7.3.2 钛酸酯与碳酸钙表面的作用机理
7.3.3 钛酸酯与硅灰石表面的作用机理
7.4 烷胺双甲基膦酸改性碳酸钙的作用机理
7.4.1 研究方法
7.4.2 WTP-08与碳酸钙表面的作用机理
7.4.3 WTP-08在碳酸钙表面的化学吸附模型
8 矿物粉体表面改性实践与应用
8.1 碳酸钙粉体改性与应用
8.2 高岭土和煅烧高岭土的改性与应用
8.3 硅灰石的改性与应用
8.4 云母的改性与应用
8.5 水镁石的改性与应用
1 绪论
1.1 粉体表面改性的涵义
1.2 粉体表面改性的作用
1.3 粉体表面改性的研究内容
1.4 粉体表面改性的发展趋势
2 粉体表面改性方法与工艺
2.1 概述
2.2 粉体表面改性方法
2.2.1 物理涂覆改性
2.2.2 表面化学改性
2.2.3 接枝改性
2.2.4 机械力化学改性
2.3 粉体表面改性工艺
2.3.1 干法工艺
2.3.2 湿法工艺
2.3.3 复合工艺
3 表面改性剂
3.1 偶联剂
3.1.1 硅烷偶联剂
3.1.2 钛酸酯偶联剂
3.1.3 铝酸酯偶联剂
3.1.4 锆铝酸盐偶联剂
3.1.5 有机铬偶联剂
3.2 表面活性剂
3.2.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3.2.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3.2.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3.3 有机硅
3.4 不饱和有机酸
3.5 聚烯烃低聚物
3.6 超分散剂
3.7 水溶性高分子材料
4 表面改性装置与设备
4.1 间歇作业式搅拌混合机
4.1.1 高速混合搅拌机
4.1.2 卧式桨叶混合机
4.2 连续式粉体表面改性机
4.2.1 三转子连续改性装置
4.2.2 PSC型粉体表面改性机
4.3 具有冲击和粉碎作用的表面改性机
4.3.1 高速冲击式粉体改性机
4.3.2 涡轮磨
4.3.3 干燥式粉碎和表面改性机
4.3.4 附加改性功能的超细粉碎设备
4.4 湿法表面改性设备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