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产品思维
2021-02-05 14:34:07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梁宁的产品思维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三、机会判断
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
投资人:首先选择某个正在崛起的大型经济体,接着去找一个领域,投他的成长周期
如果要成为中产,至少要获得一次线性周期的收益
面在竞争时,资源一定会溢出,让点有红利
当做一个产品的时候,入手只能是一个点,但要想清楚,它附着在哪个面上?这个面在和谁竞争,它能如何展开?这个面,是在哪个经济体上?这个经济体是在快速崛起,还是在沉沦?
风口周边,必然VC成群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是要自己去找有势能的“面”,而不能寄希望于员工的“点”
痛点、爽点、痒点
痛点是恐惧,要抓主用户的恐惧作为产品切入点
难受≠恐惧
爽点是即时满足
痒点满足的是人的虚拟自我
即想象中那个理想的自己
用户画像
第一只羊、头羊、狼
互联网社区的用户画像
首先要有第一只羊,这只羊在这里玩的足够好,能够得到即时满足,这时就可以引入更多羊,也就是产品可以推广了
做产品需要磨练自己的心力,让你的心非常硬,不能自欺欺人,不要骗自己感觉良好
当草地上出现了头羊,头羊开始自己管羊群的时候,这代表着自组织的开始,开始拥有网络效应了
狼:如果向B端收费,狼就是B端,收费是C端,狼就是C端
大明、笨笨、小闲
大明:对自己需要的东西有清晰的认识
最需要的工具是搜索
搜索自己想要的
比价格
没有忠诚度
例如:百度、京东
笨笨:有大概的需求,但是不明确
例如:小红书、淘宝
一旦确定了需求,就会变成大明
小闲:没有消费需求,就是来打发时间的
例如:微信、抖音
两套用户画像的关系
大明、笨笨、小闲都是羊,要根据三种不同羊的需求来管理草地,制作产品
场景
场景是产品的一部分
场:时间+空间;景:情景+互动
场景要能够影响情绪
只有能出发用户情绪的场景才是真正的流量入口
举例:小米手机内置了米聊,但米聊用户非常少
互联网商业:产品的比拼、流量的争夺、转化率的优化
规划一个产品,需要问自己七个问题
1.我的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是痛点、爽点、还是痒点?
2.我在为谁解决这个问题?他得到即刻满足了吗?这是用户画像的问题
3.有多少人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是市场规模的问题
4.目前人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这是竞争分析的问题
5.我的竞争方案为什么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不要看单点的竞争力,而是要看点线面体,谁给你赋能
6.用户会在什么样的场景触发情绪?需要马上去解决问题,这是场景问题
7.当用户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会想到哪个名字呢?
四、系统能力
怎样用系统能力给人提供确定性?
一个人很自然的展现的一切,是层层叠加、长期积累的系统能力的产物
当要做一个产品时,需要的是建设一套系统能力
要将产品视角切换成服务视角
例如:用户想要一个打孔机打孔
产品视角:做一个打孔机,卖给用户
服务视角:用户真正的需求是想要打一个孔,所以根据这个需求会有几个方案,第一个就是做一个打孔机卖给用户;第二个还可以做一个打孔机租给用户;第三还可以提供上门打孔服务
总结:如果总是在谈产品,会很容易以产品为中心,就想着做一个产品来改变世界。但是如果出发点死活提供一个服务,就会以用户获得和用户满足为中心来设计。这两种方式的目的和实现途径完全不一样。
不确定的东西是没有办法让你投入时间或者持续依赖的
关键:持续的提供用户可以依赖的确定性
与ATM机产品进行对照
1.你的产品在“点线面体”的什么位置?
2.你提供一个什么样的确定性?
3.为了保证确定性的稳定提供,你需要的系统能力都要包括哪些环节?
4.你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来支撑所有的环节吗?
系统效率
企业是效率分工的产物
产品是提供一套系统能力,而效率四核心指标之一
雷军:互联网思维中最关键的两个点:第一是用户体验,第二是效率
雷军:互联网把人数字化了,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数字化的工作成果,数字化就会给人压力
雷军:打造一个全员面对用户的组织结构,员工内部沟通改东西,会有很多沟通成本,领导压着改,心里会不服,直面用户会心服口服
小米的三级火箭
第一级:小米手机,也就是头部流量,利润极其低
第二级:小米手机拉动的立体化零售渠道
小米之家
小米小店
第三级:未来MIUI、小米云等互联网业务
效率如何提升?
个人效率
自我驱动
自我约束
组织效率
员工在线
产品在线
客户在线
管理在线
管理者要在线
资产效率
防止产生新的闲置资源
了解需求-做产品,而不是先做产品,再去找消费者
释放闲置资源
滴滴打车把家里闲置的私家车释放出来
资产使用率高=资产效率高
战略效率
创业者要先在小范围里把产品做起来,积累经验和品牌力,再扩张到其他领域
创新效率
系统世界观
迭代就是小步快跑,把最内核的部分先放出来,不断优化,小范围试错
迭代中,重要的是次序,前一个动作是后一个动作的预动作
版本规划能力是产品经理的重要能力
判断一个产品经理是否厉害,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判断设计的产品第一个版本有多简单、直接、切中要点,能不能直指人心
为什么很多产品经理设计的第一个产品版本那么复杂?
他们对“我只要做强哪个点,用户就必然买账”没把握,而希望在一些附加的功能点上,寻找心理依靠
微信(2011年)
第一版本(熟人社交)
导入通讯录
发送信息
发送图片
设置头像和微信名
同期竞品:米聊
迭代(陌生人社交)
备注
黑名单
查看附近的人
摇一摇
同期竞品:陌陌
迭代(连接线下更多的内容与商业)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迭代(从通讯工具变为社交平台)
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和微信公众号是朋友圈功能的前置,因为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没那么多可供朋友消费的内容,如果没有前两个功能,直接打开朋友圈会非常难看
回复朋友的评论
直到朋友圈出来后的下两个版本才放出来,说明没有必要把所有功能做好再放出来,核心功能点有效比什么都重要
内容公证号
推动自媒体人创业
迭代(从移动版的QQ空间成为移动生活场景,移动商业帝国)
绑定银行卡
只有这个功能还不行,因为缺乏用户绑定银行卡的动力
微信红包
给了用户在微信上发生钱的流通的动力
微信迭代的价值
对外部:可以快速得到用户的反馈,让用户反馈去驱动产品
对内部:建立了开发团队的节奏感和确定性,每周都有新版本
腾讯邮箱(张小龙第一个成功产品)
超大附件
超大数据定点传输中负载均衡,系统不崩溃需要强大的服务器功能保证
总结:从一个最好的内核开始,一个一个动作地持续迭代和一次一次微小的选择,就会成就你的产品以及你的人生
系统生死线
什么是领导力?
阿里巴巴:把握客观元素,把事情做成的能力
在日常状态下,大家做流程、分工、项目进度、质量评估,这叫项目管理
但是,面对巨大压力,甚至是生死存亡的时间点时,在一大堆事情里找到关键任务,带领所有人穿越生死,这个是领导力
别人不敢玩、不敢拼的风险,就是壁垒,是生死线,在生死线之外是安全区,安全区是没有壁垒的
腾讯风控能力区分职级
普通员工:明确知晓常见的风险
项目经理:具备风险规避意识
比如:安排活动路线的时候,有危险的地方就放弃、绕过
总监:有风控能力
明确知道长线风险,避不过的时候,知道怎么组织大家,以及做好突发事件的预案
总经理:能操作有风险的执行
“富贵险中求”
傅盛带领金山,跨越生死线
措施一:先守住公司根基:保住核心产品
措施二:砍产品,All in
措施三:砍组织结构
层级从原来的十几层,砍到三层:管理层、骨干层、执行层
管理层直接过问产品细节,直接跟一线员工和用户沟通
所有人都为产品服务
措施四:做个野蛮人
放下面子、放下尊严、放下友好气氛,生还是死,搏一次
总结:一个人如果曾经有一次穿越生死,他做事的态度,他的笃定和胆魄,一定不同于常人;每天都为一些员工的小情绪纠结掂量的管理者,一定是没经历过生死的。
一、产品能力是每个人的底层能力
产品能力是什么?
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
从普通人到一个产品人的过程:学习建立认知框架的过程,先建立信息的秩序,再建立内心的秩序
产品之路充满了批评、否定,要锻炼抗挫折、抗打击的能力
用户驱动
不能只抓表面数据
人和产品的五个层次
感知层
身材、相貌等
角色框架层
银行职员、军人、公务员等
资源结构层
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等
能力圈
存在感
什么状态下,他的存在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什么时候让他不爽或者烦躁?
二、同理心
怎样理解愉悦与不爽?
所有生物都一致的底层情绪-生物性情绪
愉悦
不爽
愤怒
恐惧
愉悦和满足的关系
愉悦就是被满足
一种绷了很久的需求,突然间被满足了,这种感觉叫“爽”
拉动玩游戏的,就是微小的愉悦感,和绷了很久的需求,突然间被满足的爽感。加在一起,这种确定性的满足就会成瘾
满足是度量产品、人与人关系的刻度
怎样理解愤怒与恐惧?
情绪之间的关系
愤怒和恐惧都来自于被侵犯,但因为个体不同,对侵犯者的体量判断不同,所以,有时是愤怒,有时是恐惧
举例:一只猫在自己的领域里,来了另外一只猫,边界被侵犯,猫会愤怒,但如果来的是一只老虎,猫就会恐惧
不同的人,愤怒和恐惧的点也不一样,本质上,愤怒是一种恐惧
焦虑也是一种恐惧,它来自于对恐惧的想象,因为是想象,所以无从逃避,所以是一种持续的恐惧,就会内化为焦虑
羞耻感也是一种恐惧,它来自于对社会评价的恐惧
恐惧是什么?
恐惧是边界,会困住一个人的手脚
看到火,你就不会伸手;看到风高浪大,你就不会出海
当你很努力地想去说服一个人一件看起来非常正确的动作时,对方不动,不是道理他不懂,而是他内心的恐惧,但他不愿意告诉你
恐惧是动力
愉悦和满足感会支撑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投入一万小时,从而使这个人成为天才
恐惧是另外一种强劲的动力
个人感悟:想到了《当幸福来敲门》中男主的经历,他对证券感到愉悦吗,很明显不是,而是因为面临生存的恐惧
恐惧是痛点
要么做一个让人愉悦到爆爽的产品,要么做一个可以帮助人抵御恐惧的产品
人们会为了解决恐惧,而毫不犹豫的花钱
生存的恐惧:教育和医疗
青春流逝的恐惧:医美的产品
认知焦虑:罗辑思维、得到、樊登读书
直面恐惧
产品要顺应用户潜意识
人会基于自身所处的角色、所在的场合和个人的认知判断,选择性地说出一些他觉得正确的话,但如果不是在公开的角色中,或特定的场景下,会更加倾向于按照自己的真实需求来,所以,不要被言辞迷惑,而是想办法看到用户的真实选择
好的产品经理
体会各种人的情绪和潜意识
不被一个人基于角色化交流而说出的言辞所迷惑
看到人基于潜意识流露的真实选择
总结:根本不让用户启动防御
好的销售
擅长打破防御
意识即防御
一个产品如果引发用户启动意识,让用户思考,某种意义上,就是在推开用户
为什么扎克伯格、马化腾、张小龙不爱社交?
本质是因为在社交中,如果碰到别人对自己建立防御的情况,他就手足无措。他们不愿意突破别人的防御,也就没办法在社交中获得快感,长此以往就越来越不爱社交
潜意识
认真研究
人欲即天理
所谓的用户调研,就是清空自己,接纳别人的世界观
To B和To C类的产品一样吗?
本质洞察是:什么力量在驱动用户用产品,是用户自身的愉悦,还是公司等外部压力?教育用户一定是产品之外的力量,比如公司的管理诉求,而产品只是核心动力的顺承
认清人的本性,理解角色化生存
集体就是一堆角色
当我们被角色训练好,收敛自我,钻进一个同质化的壳里,我们就成为了一个集体。这群钻进同质化壳里的人,就会呈现出一种集体人格
集体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确定目标
第二,建立恐惧的边界
第三,放入清晰的标的
第四,给予红利,然后让它产生路径依赖
第五,不断重复
为什么要训练小狗(训练集体人格)?
为了便于管理
如果说只能尿在垫子上是违反狗性的,那么其实教育是违反人性的
教育是按照人类对社会的美好期望来教育你,换句话来讲,所有的教育都是理想化的
人只有在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才会去扮演角色。除非你能给他的压力非常到位,否则就不要对他做角色化的预期
钉钉产品经理:我们是给一个集体做产品,集体人格就是反人性的
总结:如果你的产品的使用对象是一个“个体”,那你必须要抛开对个体角色化的刻板想象,而把对方当成一个完整的、鲜活的人,去做用户研究;但是如果你是在给一个特定的集体做产品,那么其实你应该充分研究这个集体的集体人格、共同记忆和核心观念
总结:人是因为训练和压力才成为角色的,而集体就是角色的聚集
自我与自律
做产品经理的人善于感知,在已有的结论上建立新观点。而做其他管理的人更善于逻辑推理和总结归纳。
创造力是自我的延伸,而控制力是自律的延伸。
每个希望成大事的人,都需要想办法接纳与自己完全相反的那个人,让他成为你亲密的合作伙伴
专业词汇
用户区分/区隔
核心服务
核心资源
确定性、依赖
痛点、爽点、痒点
点线面体
三级火箭
整体流程、系统能力
效率分工
数据智能
网络效应
用户对用户有价值
迭代
版本规划
微观体感
核心功能有效
圈层、圈层壁
用户体验闭环
数据中台化
五、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五要素
感知层
角色框架层
框架
每个页面需要有多少元素?它们的链接关系、调用规则分别是什么?
资源结构层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能力圈范围层
我们要做到哪些事,具体要提供什么样的确定性?
我们不做哪些事,对这些事坚决不碰?
战略存在层
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他们为什么会依赖我们?
用户体验地图
怎么画用户体验地图?
1.一个画像完整的人物角色:需要对“第一只羊”有完整地了解
2.清晰描述用户的目标和预期:他为什么来到你的草地上?他要什么?
3.服务触点:用户从接触你的服务,到实现他的目标之间,会跟你在产品上有哪些接触,你需要在这些地方服务用户
用户故事
一个好产品从一个好故事开始,用户研究,重要的不是零散地收集数据,拿数据证明自己的对错,而是建立一个有代表性的故事
0 条评论
下一页